310 likes | 516 Views
Specimen Records . 樣本描述法 . 樣本記錄法的特點. 內容力求詳盡 適合 個案 研究 非參與 觀察 採現場記錄 觀察時間不宜過長 留意可能影響目標幼兒行為的因素 配合錄音或攝影的使用,可補強或修正記錄 . 優點. 為開放式的完整記錄,不需要製式表格 豐富的 ” 質 ” 的資料,最適合個案分析探討. 缺點. 資料龐雜 耗費人力、經費 無法做團體幼兒大規模的記錄 實務教保人員應用不易. 社會行為判斷類別 . 社會互動 正向行為:包括幫助、合作、稱讚、分享、照顧、高興、回應 … 等。
E N D
Specimen Records 樣本描述法
樣本記錄法的特點 • 內容力求詳盡 • 適合個案研究 • 非參與觀察 • 採現場記錄 • 觀察時間不宜過長 • 留意可能影響目標幼兒行為的因素 • 配合錄音或攝影的使用,可補強或修正記錄
優點 • 為開放式的完整記錄,不需要製式表格 • 豐富的”質”的資料,最適合個案分析探討
缺點 • 資料龐雜 • 耗費人力、經費 • 無法做團體幼兒大規模的記錄 • 實務教保人員應用不易
社會行為判斷類別 • 社會互動 • 正向行為:包括幫助、合作、稱讚、分享、照顧、高興、回應…等。 • 負向行為:包括命令、拒絕、生氣、忽視、干擾、搶奪、告狀…等。 • 依賴行為:包括尋求幫助、撒嬌、表現無能…等。 • 自發或他發行為:自發是指主動的行為,他發是指接受他人的邀請、指令...等。
社會行為判斷類別 • 社會參與 • 單獨:自己依個人完,沒有與他人有任何社會互動。 • 平行:與旁邊的人玩相同或類似的玩具或遊戲,有時看看或模仿他人,但彼此之間沒有進一步的交談。 • 群體:大家一起談話、一起玩,有社會互動。
Parten 以社會互動的層次區分遊戲類別 • Unoccupied behavior (0-2歲) 無目的計畫,隨處走走看看、或無意擺動肢體,覺得好玩有趣,便樂此不疲,重複動作
Parten 以社會互動的層次區分遊戲類別 • Onlooker behavior (2.5-3歲) 幼兒本身並未參與遊戲,只是在一旁觀看,有時會與遊戲參與者搭訕或給建議評語,但僅於口語,動作上並不參與
Parten 以社會互動的層次區分遊戲類別 • Solitary independent play(2.5歲) 各玩各的,彼此並無互動
Parten 以社會互動的層次區分遊戲類別 • Parallel play (2-4歲) 聚在一起玩類似或相同的玩具,但並無互動
Parten 以社會互動的層次區分遊戲類別 • Associated play(5歲) 從事類似或相同的遊戲活動,彼此有互動
Parten 以社會互動的層次區分遊戲類別 • Cooperative play(5歲) 幼兒的遊戲有共同的目標,可能合作,也可能出現競爭性的遊戲型態。
遊戲與活動類型(以認知面向區分) • Functional play 功能性遊戲 • Constructional play 建構性遊戲 • Dramatic play 扮演遊戲 • Game-with-rules 規則遊戲 • 學習活動 • 日常活動
遊戲與活動類型(以認知面向區分) • Functional play(0-1.5) 重複動作,為了探索的樂趣
遊戲與活動類型(以認知面向區分) • Constructional play(1.5-2) 有目的的遊戲,透過玩物來達到遊戲的目的,如堆積木、玩沙、玩水。
遊戲與活動類型(以認知面向區分) • Dramatic play (symbolic play)(2-6歲) 透過想像力的虛構、假扮,或富戲劇性的遊戲
遊戲與活動類型(以認知面向區分) • Game with rules (6-9歲) 有規則的遊戲,如大風吹、一二三木頭人
學習活動 • 日常生活
實習主題 : Specimen Record • 觀察目標 : 樣本描述法的記錄及資料整理分類練習 • 記錄主題 : 社會互動與遊戲
觀察程序 : • 同學兩人一組,選定同一目標幼童,各自進行觀察(30 分鐘) 及記錄 30% (利用課本p129 的形式, 以五分鐘為一間隔) • 各自進行資料整理分類20% • 各自依據整理及分類資料對目標幼兒社會互動及遊戲發展進行評析20% • 將自己的報告交給同組的同學。 比較兩人的記錄,整理及評析之異同20% • 實習感想與心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