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likes | 916 Views
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及发展趋势. 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 侯晓静. 2006 年 10 月. 学习目标. 阐释概念:课程、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列举常见的课程类型及其特点 描述课程的组成成分. 学习目标. 解释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模式对于课程编制的指导意义 运用课程设置的基本概念进行各类课程设置的比较与评价. 课程定义. 课程 (curriculum) 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 一组科目或教育内容及其进程. 课程概念的内涵. ① 教学科目 ②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③学生在学校情景中获得的全部经验
E N D
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及发展趋势 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 侯晓静 2006年10月
学习目标 • 阐释概念:课程、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 列举常见的课程类型及其特点 • 描述课程的组成成分
学习目标 • 解释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模式对于课程编制的指导意义 • 运用课程设置的基本概念进行各类课程设置的比较与评价
课程定义 课程(curriculum)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 一组科目或教育内容及其进程
课程概念的内涵 ①教学科目 ②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③学生在学校情景中获得的全部经验 ④预期的学习结果 ⑤文化的再生产 ⑥社会改造的过程
课程概念的内涵 • 狭义概念: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 • 广义概念:学生走向社会之前的所有经历 • 作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和载体;是教育思想、观念和宗旨与具体的教育实践之间的桥梁;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课程的功能 • 培养人 • 传递文化 • 选择文化
课程的组成 内容组成:知识、技能、态度 结构组成: 教学计划(teaching plan) 教学大纲(syllabus) 教科书(textbook)
教学计划、大纲、教科书关系示意图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科书 教科书 教科书 教科书 教科书 教科书
课程结构(curriculum structure) 定义:构成课程各要素的组织形式, 包括各类科目的数量、顺序、配合、相互关系和比例。 课程结构的集中体现: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 纵向结构:课程要素在时间和顺序上的相互关系, 体现一定顺序性、连续性和逻辑性。 横向结构:课程要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 表现为各门课程所占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课程结构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课程内容】知识、技能、态度的课时比例 和相互关系 【课程范围】课堂、见习实习、社会实践的 比例及相互关系 【课程形式】选修和必修的比例和相互关系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比例和 相互关系
课程类型 • 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subject curriculum & integrated curriculum) •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academic curriculum) & applied curriculum) • 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core curriculum) & peripheral curriculum)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compulsory curriculum & selective curriculum) • 显形课程与隐性课程(manifest curriculum & hided curriculum) • 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 …
课程统合 融合形式:交叉学科,如护理心理学 广域形式:几门学科的内容组织在一起,如护理导论 主题形式:与某主题相关的内容综合在一起,主要用于加强基础与专业的联系
常见的护理课程结构类型 • 以学科为基础 公共学科、基础医学、护理学 • 综合性 按照问题或人体系统进行学科内容整合 • 以能力为基础
护理课程设置模式 (1) • 传统课程设置模式 将护理专业课程按照临床分科来设置,如诊断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神经精神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传染病护理、急救护理、康复护理学、中医护理学等
护理课程设置模式 (2) • 生命周期模式 将护理课程按照生命周期来设置,即分为成人护理、儿童期护理、分娩期个体及家庭的护理、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健康护理等。 此种模式是国际上比较常用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模式。
护理课程设置模式 (3) • 人体功能和基本需求模式 将护理专业课程按照人的功能和基本需要来设置,把临床护理学分为人与社会、生殖的需要、氧合的需要、营养与排泄的需要、活动与休息的需要、认知与感觉的需要等六部分内容。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采取此种模式。
护理课程设置模式 (4) • 健康模式 将护理专业课程按照人的健康状态来设置,分别讲授从最佳健康状态到最差健康状态的护理。 这种模式突出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但各课程之间界限不易明确划分,存在较多的内容重复。 目前国内外高等护理院校较少采用
综合课程的构架 健康问题分类 生长发育过程 人体系统分类 课程设置 正常 → 异常 → 死亡
当代课程观的演变 • 学术主义课程观—知识中心 • 社会重建课程观—社会中心 • 实证主义课程观—目标中心 • 人本主义课程观—学生中心
课程编制指导模式 • 系统模式:强调学科的系统性 • 过程模式:强调激发学生思考 • 目标模式:强调程序教学与目标管理 • 情景模式:强调学生适应未来社会
2 1 3 4 课程编制的基本依据 1. 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水平 2. 教育理念和目的 3. 学生特点 4. 学科体系
课程编制的原则 • 社会发展性原则 • 囊括性原则 • 连贯性原则 • 法规性原则 • 可行性原则
课程编制的程序 • 明确教育理念 • 确定培养目标 • 选择课程编制框架 指导阶段 评价与修正 评价阶段 • 制定教学计划 • 制定教学大纲 • 编写或选择教材 课程实践 功能阶段 形成阶段
课程编制--指导阶段 问题检讨 philosophy 文献探讨 需求调查 选择课程编制模式与框架 护理理念 教育理念 学校理念 培养目标
课程编制—形成阶段(1) 【制定教学计划】 1、办学宗旨、理念、培养目标、 编制计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2、教学科目设置与要求 3、科目开设的顺序及课时 4、学年编制 5、考核标准与要求 链接文本
课程编制—形成阶段(2) 【制定教学大纲】 1、前言:开设课程的意义、教学目的、 任务、对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建议等 2、正文:教学内容、方法、时数、重点 难点、实验安排、作业、讨论等 3、附录:参考用书、课外活动、补充数 目或材料等 链接文本
课程编制—形成阶段(3) 【选择或编写教材】 教科书 录像 电影 教具 辅导材料等
课程编制的程序 • 明确教育理念 • 确定培养目标 • 选择课程编制框架 指导阶段 评价与修正 评价阶段 • 制定教学计划 • 制定教学大纲 • 编写或选择教材 课程实践 功能阶段 形成阶段
台湾徐曼莹情景执业能力课程模式 • 执业能力:在特定情境中整合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以确保安全执业的能力。 生活 生活能力 关键能力 基本能力 就业能力 创业能力 职场
医院职场情境描述 • 医院职场通用的核心护理执业能力 • 医院职场各单位特殊的护理执业能力
探讨各门课程对能力形成的贡献 • 关键能力模块课程 • 就业模块课程 • 执业发展模块课程
护理课程改革 动力来源: • 社会发展 • 专业发展 • 个人发展
护理课程比较研究的焦点(宏观) • 教育理念 • 培养目标 • 课程设置的模式
护理课程比较研究的焦点(微观) • 科目及教学时数 • 科目间的纵向关系 • 科目间的横向关系 • 课程类型及比例 • 教学方法 • 教学评价
护理课程改革的趋势 中外比较研究举例
日本护理教育课程 教育内容 单位数 基础分类 科学的思考基础 13 人与人生活的理解 13 专业基础分类 人体的构造和机能 15 疾病的构成和康复的促进 15 社会保障制度和生活者的健康 6 注:理论及操作课时:15~30h为1单位,实验及实习课时:30~45h为1单位。
基础护理学 10 家庭护理学 4 成人护理学 6 老年护理学 4 小儿护理学 4 妇科护理学 4 精神护理学 4 基础护理学 3 家庭护理学 2 成人护理学 8 老年护理学 4 小儿护理学 2 妇科护理学 2 精神护理学 2 临床实习 23 专业分类 合 计 93
新西兰护士课程(两年制) 第一年主修Nursing English护士英语课程,课程包含: • The Client and The Health Care Environment 环境与健康 • Caring Throughout The Life Span 全方位生活护理 • Critical Thinking In Nursing Practice 护理实践 • Professional Standards In Nursing Practice 护理实践的专业标准 • Psychosocial Basis For Nursing Practice 护士心理培训 • Scientific Basis For Nursing Practice 护士实习原理 • Basic Human Needs 基本人类需求 • Clients With Special Needs 特殊护理 • Basic Computing and Research 基础电脑培训与信息搜索 • English Communion with Patient 英语表达与患者沟通 • Academic IELTS Preparation 学术雅思培训课程
第二年主修Bachelor of Nursing 护士学士学位课程: • A 必修课: • Research for Nursing Practice 护理研究与实习 15学分 • Professional Nursing Practice 高等护理实习 40学分 • B 选修课: • Biology and Pharmacology for Practice 生物和药理学实践 20学分 • Gerontological Nursing 老年人护理 10学分 •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补充治疗 10学分 • Paediatric Nursing 儿科护理 10学分 • Practice Nursing 护理实践 10学分 • Women’s Health 妇女健康 10学分 • Effective Preceptorship 效率实习 10学分 • Learning to Deal with Dementia 智障患者护理 10学分 • Health Assessment (Adults) for RN 成人保健 10学分 • Health Assessment (Pediatric) for RNs 幼儿保健 10学分 • Special Topic 特别护理 10学分 • Nursing the person with Diabetes 糖尿病人护理 10学分 • Mental Health and Psychiatric Nursing 心理病人护理 10学分
护理课程改革的趋势 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程的人文化 课程的综合化 课程的弹性化 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
培养目标的改革趋势 • 有效区分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培养目标与要求 • 适应多元化文化格局和多领域护理实践的要求 • 将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结合 • 定位学校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各自的使命 • 各层次毕业生应该达到的能力要求
毕业生基本能力的探讨 • 2001年11月,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IME)正式出台«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又称最低标准),为各国在医学教育标准方面的互认搭建了一个国际性平台。
2004年9月,《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草案发布,共有10个领域44个项目。2004年9月,《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草案发布,共有10个领域44个项目。 • 2003年,世界护士会(ICN) 首次提出通科护士核心能力框架。列出护士的主要功能:“参与普通的护理实践即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照顾身体和精神疾患病人和残疾人;并能开展健康教育;能作为医疗团队的一员起作用;能监督和培训护士及其助手,并能参与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