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認識台灣(歷史篇)》 3-2荷蘭人與西班牙的統治

《認識台灣(歷史篇)》 3-2荷蘭人與西班牙的統治. 編寫教材者:實習老師 羅伊伶. 南台灣一隅. 看完這一張圖有何感想?. 歷代對「臺灣」本島稱謂的演變. 揚州之城→岱輿、員嶠→雕題國 (春秋戰國) →瀛洲 (秦漢) →夷州 (三國) →流求國 (隋) → 毘舍耶國 (南宋) →小流球 (明洪武) → 雞籠、北港、東番 (明萬曆 ) →東都 (鄭成功) → 東寧 (鄭經). 地名「臺灣」的由來. 1.臺員的諧音   2.埋冤的諧音 3.港名臺窩灣  4.西拉雅(平埔族)臺窩灣支族 5.明朝萬曆年間,顏思齊、鄭芝龍始稱臺灣 

geo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認識台灣(歷史篇)》 3-2荷蘭人與西班牙的統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認識台灣(歷史篇)》3-2荷蘭人與西班牙的統治《認識台灣(歷史篇)》3-2荷蘭人與西班牙的統治 編寫教材者:實習老師 羅伊伶

  2. 南台灣一隅 看完這一張圖有何感想?

  3. 歷代對「臺灣」本島稱謂的演變 揚州之城→岱輿、員嶠→雕題國(春秋戰國) →瀛洲(秦漢) →夷州(三國) →流求國(隋) → 毘舍耶國(南宋) →小流球(明洪武) → 雞籠、北港、東番(明萬曆) →東都(鄭成功) → 東寧(鄭經)

  4. 地名「臺灣」的由來 1.臺員的諧音   2.埋冤的諧音 3.港名臺窩灣  4.西拉雅(平埔族)臺窩灣支族 5.明朝萬曆年間,顏思齊、鄭芝龍始稱臺灣  6.臺灣指稱全臺,始於1683年康熙時入大清帝國版圖

  5. 安平追想曲 陳達儒作詞 許石作曲(1951年發表) 身穿花紅長洋裝,風吹金髮思情郎,想郎船何往,音信全無通,伊是行船遇風浪。 放阮情難忘,心情無地講,想思寄著海邊風,海風無情笑阮憨。啊....,不知初戀心茫茫。   想思情郎想自己,不知爹親二十年,思念想欲見,只有金十字,給阮母親做遺記。 放阮私生兒,聽母初講起,愈想不幸愈哀悲,到底現在生也死。啊....,伊是荷蘭的船醫。   想起母子的運命,心肝想爹也怨爹,別人有爹痛,阮是母親晟,今日青春孤單影。 全望多情兄,望兄的船隻,早日回歸安平城,安平純情金小姐。啊....,等你入港銅鑼聲。

  6. 荷蘭人登陸 「大員」 荷蘭人寫下的「巴達維亞日記」(Dagh-RegiSter GehOuden int CaSteCt Batavia)、是敘述有觀荷蘭人過去的殖民地和遠東貿易、及亞細亞各地的社會狀況。其中、有記錄了海將雷爾生最初到達台灣西南部海岸調查港灣時的資料。這個巴達維亞日記的一六二五年(明.天啟五年)四月九日條云: 「據傳聞、每年可獲鹿皮二十萬張、鹿肉乾及魚乾亦相當多、故可以得到相當多的供給。...在大員灣中、約有一百艘戎克船、是從中國來的、從事於漁業、並收購鹿肉、輸至中國。此項戎克船、要進入內地、其中載著很多要收購鹿皮鹿肉的中國人..」 。

  7. 荷蘭人在台灣的據點---「熱蘭遮城」(Zeelandia) 不同時期,不同的稱呼 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安平古堡,重建過很多次,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名字。一開始,它只是荷蘭人蓋的一個小城堡。公元1624年,荷蘭人從澎湖撤退到台灣,又在原來的位置上,與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城堡,作為統治台灣和對外貿易的指揮中心,取名「奧倫治城」,叫「熱蘭遮城」或「台灣城」。由於這座城堡是紅頭髮的荷蘭人建造的,當時台灣人就把它稱為「紅毛城」「荷蘭城」。 後來鄭成功把荷蘭蘭人逐出台灣,駐守在這座城堡裡,就改了一個中國式的名稱-「王城」。到了日據時代,日本人將城牆鏟平,改建成日本海關宿舍,原本的荷蘭式城堡幾乎都被破壞,只剩下部分外城城牆和半圓堡的遺跡。台灣光復後,政府將這裡列為古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安平古堡」。

  8. △安平古堡圖

  9. 現今台灣僅存的安平古堡遺跡 城牆 半圓堡

  10. 荷蘭人在台灣的另一據點---赤崁樓 赤嵌樓也是荷蘭人占領台灣時期留下的重要古蹟。但奇怪的是,左看右看,赤嵌樓都像是中國式的樓閣,怎麼會是荷蘭人建造的呢? 我們來看一看各時代的赤崁樓的全貌:

  11. 各時代赤崁樓的分布範圍 已毀的建築 清代 現存 荷蘭時期

  12. 荷蘭時代的赤崁樓

  13. 清代的赤崁樓

  14. 現代的赤崁樓

  15. 現今僅存的荷式赤崁樓遺跡

  16. 揭開赤崁樓的面紗 原來,最一開始的赤嵌樓的確是荷蘭式的建築,叫作普羅民遮城,但那已經是三百多年前的事,後來由於戰爭、颱風、地震等原因,原先的建築漸倒塌,只剩下地基。清朝統治台灣後,開始利用原先的地基,陸續蓋起廟宇、書院、祠堂、樓閣等建築。在極盛時期,赤嵌樓一帶總共有大大小小五座中國傳統建築。 後來改建的赤嵌樓,不論是日據時代或光復後,都是以清朝時代的建築為基礎,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模樣,當然都是中國式的建築。但如果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一些荷蘭時期的遺跡。所以赤嵌樓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一座「蓋在古蹟上的古蹟」。

  17. 荷蘭教化開拓圖 (重點在南台灣)

  18. 荷蘭統治時期漢人人口數

  19. 西班牙人在台灣的傳教路徑 到了台灣後、西班牙坤父的傳教以雞籠為中心、逐漸發展至滬尾及台北盆地、後來擴至三貂角和蛤仔難(現在的宜蘭)。起初由雞籠到七堵、滬尾方面是向金包里。八里坌、再溯上淡水河、關渡、北投、唭哩岸、芝蘭堡(現在的士林)延至台北盆地的各地方。

  20. 淡水紅毛城

  21. 紅毛城的歷史1

  22. 紅毛城歷史2

  23. 資料來源: 1.關於安平古堡及赤崁樓的圖片 認識台灣學習加油站 http://content.edu.tw/junior/co_tw/ch_yl/main.htm 2.關於台灣的地名沿革 台灣史教學網站 http://www.fg.tp.edu.tw/~nancy/table.ht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