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239 Views
第一讲 职业概述. 1. 什么是职业? 答: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职业 是劳动者能够稳定从事的有报酬工作,是劳动者足够稳定地从事某项有报酬工作而获得的劳动角色,是一种社会劳动岗位。. 2. 职业有哪些含义? 答:( 1 )经济性:职业活动的目的是要取得经济收入; ( 2 )价值性:职业活动能够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 ( 3 )社会性:人的一切职业活动必然与他人发生关系,因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4 )专门性:每一种职业各自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 ( 5 )稳定性:职业一旦形成便会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内存在和发展。.
E N D
1. 什么是职业? 答: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 职业是劳动者能够稳定从事的有报酬工作,是劳动者足够稳定地从事某项有报酬工作而获得的劳动角色,是一种社会劳动岗位。
2. 职业有哪些含义? 答:(1)经济性:职业活动的目的是要取得经济收入; • (2)价值性:职业活动能够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 • (3)社会性:人的一切职业活动必然与他人发生关系,因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4)专门性:每一种职业各自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 • (5)稳定性:职业一旦形成便会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内存在和发展。
3. 职业有什么特征? 答:(1)时代性特征:例: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第二产业:采矿、制造、电力、燃气、建筑等;第三产业:交通、信息、批发、餐饮、金融、房地产、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娱乐等。 • (2)多样性特征:按照国际分类1881个职业。 • (3)层次性特征:例如教师里边的助理讲师级、讲师级、高级讲师级。 • (4)地域性特征:大中城市与中小城市不一样。
4. 职业有什么功能? 答:(1)职业是人生存的基础,职业可以促进个人发展,职业可以满足个人的社会性需求,职业是一个人的社会权力; • (2)职业是构成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 (3)职业创造社会财富,职业推进社会发展。
5. 简论职业的发展演变与中职学生的就业趋势。 答:(1)农业社会:第一产业为主,以占有土地的多少来衡量财富,依靠劳动力发展; (2)工业社会:第二产业为主,以资本多少论贫富,依靠自动化生产程度; (3)知识社会(后工业社会):第三产业高度发展,以知识、高新技术和人的综合素质作为分配要素,以创新谋求发展。 • 中职学生生活在知识社会,终身学习以积累知识、新技术的操作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适应未来社会的必然趋势。
6. 职业准备 我怎么样去行动 我是谁我将成为谁 职业生涯规划线路图
职业准备的意义 • 有利于学生个人明确未来的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进行自我定位 • 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 有利于人才在市场上的合理配置 • 职业准备使得学生本人直接参与自己人生目标的设计,他们对相关教育资源的利用也会更加自觉和更加充分。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指导学生职业准备应遵循的原则 1. 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 学生职业准备的目的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合理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 • 帮助学生回答“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想干什么”“我适合干什么”,打算成为哪方面的人才”“打算在哪个领域成才”,等等。 • “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2. 兼顾社会需求、所学专业及学生本人的兴趣、特点 • 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己所需,择己所利。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 全程指导与个性化咨询相结合 • 全程指导是指对大学生职业的准备和就业的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贯穿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始终。 • 进行差异性辅导,使每一个学生的职业准备和就业指导都不同于他人。
职业准备就是要让学生定下职业目标,并相应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改变学生临近毕业才考虑就业的思维定势,明确职业准备和规划从一年级做起。职业准备就是要让学生定下职业目标,并相应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改变学生临近毕业才考虑就业的思维定势,明确职业准备和规划从一年级做起。 • 职业准备宜早不宜迟 • 从低年级开始帮助学生培养两种意识:就业主体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 许多学生一直到毕业的时候,就业定位都是模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