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 likes | 1.08k Views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第二节 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本章要点. 本章要点:.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第二节 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 二、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及其形成过程 三、现代汉语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六、现代汉语课程的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 (一)语言 1 、认识语言 ① 列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E N D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第二节 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本章要点
本章要点: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第二节 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 二、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及其形成过程 三、现代汉语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六、现代汉语课程的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 (一)语言 1、认识语言 ① 列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②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③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语言的性质 社会性 全民性 体系性
(二)汉语 全世界有确切记录的语言在3000种 以上,有些早已成为历史遗迹。 如:拉丁语、我国的西夏语、鲜卑语等。 1、汉语是汉民族使用的语言。 2、汉语在世界语言谱系中属于汉藏语系。
(三) 现代汉语 1、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2、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含义。 广: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现代汉语方言。 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1、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它是相对于方言而言的。一个民族的共同语是在这个民族的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我国汉族各地区和我国各民族用来进行交际的语言。1、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它是相对于方言而言的。一个民族的共同语是在这个民族的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我国汉族各地区和我国各民族用来进行交际的语言。 二、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及其形成过程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它是我国汉族各地区和我国各民族用来进行交际的语言。 形成: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在近代汉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汉语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共同语和方言、书面语和口语的分歧;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确立,经历了一个克服分歧、渐趋统一的复杂过程。
现代汉语形成的历史过程 1、理论基础 马克斯曾指出:“方言经过经济集中和政治集中而集中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语言。” 意即:民族共同语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与经济政治分不开的。如果某一地区正是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且人口较多,那么,这一地区的方言有可能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2、历史过程 (1)现代民族共同语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根据文献记载,每个时代都有当时统一的共同语。 先秦:雅言 汉代:通语 明代:官话 民国:国语 现代:普通话
(2)文白分化 ① 书面语 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产生得较早,代代相传,后来脱离口语,发展为通常称的“文言”。唐宋时代,产生了一种接近口语的书面语,即“白话”。从此,用白话写作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 唐代 变文 宋代 语录 宋元 话本 宋金元 清宫调·元曲 明清 小说(红、水、西、儒)
特点: 这些作品虽然带有地方色彩,但是所用的多为北方方言,它们大量流传到非北方话地区,促进了北方话的推广。这样,白话就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全民性。
② 口语: A.十三世纪以来,北方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以北方话为代表的“官话”不仅成为各级官方的交际语言,而且也逐渐成为各方言区之间共同交际的工具。 B.元末明初的《朴通事》和《老乞大》成为用北方口语写成的两种供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会话课本,促进了北方口语的 传播。 C.清朝时,在福建广东等地区设立“正音书院”教授官话。 并且规定不会官话的人不准作官。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官话就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来源。
(3)五四运动促进文白合流 影响:这两个运动的开展一方面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一方面促使北京语音成为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从而使书面语和口语接近并形成了一致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a. 白话文运动 b. 国语运动
(4)规范化 中国科学院于1955年召开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会后经研究,正式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它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扩大。
3、普通话定义: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现代汉语,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从十三世纪开始,北京就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北京成为标准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北方方言区地广人多,北方话词汇随着官话和白话文正迅速的传播,已经成为书面语白话文的基础。
三、现代汉语方言 1、方言是语言变体。一种语言和其方言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语言存在于方言之中,方言是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数很少的汉族先民逐渐向四周迁移扩散,同时,汉族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同的分化和统一,汉语也逐渐发生变化,产生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汉语变体,即方言。 (一)现代汉语方言产生的原因
2、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
3、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 ①共同语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 ②民族共同语并不等于基础方言。 ③共同语以某一种方言作为基础方言,但并不排斥其它方言。
(二)现代汉语方言介绍 现代汉语除了普通话这一全民族的共同语之外,还有许多不同的方言。汉语的这些方言也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它们同民族共同语之间虽然有明显的差异,但由于语音上对应规律很整齐,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也大体相同,因而只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或地方变体),并不是独立的语言。
根据各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现代汉语方言大体上可分为七大方言根据各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现代汉语方言大体上可分为七大方言 (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可分为八个次方言区; (2)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可分为八个次方言区; (3)湘方言区:以长沙话为代表,可分为新、老两个方言片; (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 (5)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代表; (6)闽方言:可分为八个次方言区,分别以福州话、厦门话、建瓯话、永安话、莆田话等为代表; (7)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
七大方言分布图 七大方言分布图
(三)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格局 1、差异性大小 北方各方言一致性大、差异性小,南方各方言差异性大,一致性小。 2、与普通话差异的大小 闽粤两大方言>吴方言>客家、赣、湘>北方方 言
(四)七大方言区细述 1、北方方言 也称北方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分布在长江以北,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地带、四川、云南、贵州、湖北(东南角除外)等省,湖南西北角,广西西北部。 使用人口: 70%以上 华北(济南) 西北(西安) 江淮(合肥) 西南(成都)
2、吴方言 也称江南话或江浙话,以上海话(苏州话) 为代表。 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小部分地区,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江西东北部,安徽南部和福建西北角。 8.4% 使用人口%:
3、赣方言 也称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 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东北沿海地区和南部 除外)和湖北东南、福建西北、安徽西南、湖南东北部分地区。 使用人口%: 2.4%
4、湘方言 也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分为新湘语、老湘语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西北角除外)广西北部。 使用人口% : 5%
5、客家方言 也称客家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分布在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东南部,福建西部,此外,湖南、四川也有一些客家方言点。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话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算太大。 4% 使用人口%:
6、闽方言 也称福佬话,以福州话为代表 有闽南(厦门话)、闽东(福州话)、闽北(建瓯话)、闽中(永安话)、莆仙(莆田话)五个次方言。闽方言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广东的东部潮州、汕头一带,海南省和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华侨和华裔中有很多人是说闽方言的。闽方言使用人数福建、广东的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地区,浙江南部和台湾省。华侨华裔中也有讲闽南话的。 4.2% 使用人口%:
7、粤方言 也称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 分布在广东,广西部分地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区,华侨华裔中也有不少说粤方言的。 5% 使用人口%:
(四 )各方言区方言的差异 这些方言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其中语音方面差别最为明显,词汇涉及面最宽,语法的差别比较细微。 语音>词汇>语法
1.语音 声母方面,有的保留成套的古浊音(吴方言),有的浊音很少;有的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有的不分。韵母方面,有的有-m、-n、-ng、-b、-d、-g韵尾,有的只有-n、-ng,有的-n和-ng不分。(文明weng ming \根本gen ben——gengbeng ) 声调方面,各方言的人声情况很不相同,调类也从三个到十个不等,调类相同的,调值也不同。(去声:北京51、贵阳13、扬州55、桂林213) 此外,它们声、韵、调的配合关系也不一样。(fi )
2.词汇 同一件事物在各方言区常常有不同的名称,如“萤火虫”,明火虫,亮火虫、夜火虫、火夜姑、火金姑等。(名词) 动词:喝茶——饮茶——吃茶 有时书面形式相同的词在不同的方言区其真实含义有所变化,表现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对换、词义转移等。 词义扩大:肥(南方,如广东,既指胖、又指肥) 词义缩小:面(普通话,面条、面粉;南方只指面条) 词义转移:普通话,父亲;浙,爷爷。 (如普通话的“包子”和“馒头”指两种食品,区别在于有馅无馅,而不少方言只用一个词兼指这两种食品,有的方言用包子,有的方言用馒头。)
3.语法 北京话说“等我一下”,广州话说“等一 下我”。 一个人 今天比昨天冷 (北京话) 一只人 今天冷过昨天 (客家话) 表示比较的句式中,北方方言说“小王 比小李还老实”,牟平方言说“小王较老实 小李”。 双宾语:我送一本书给他——我送一本书他(广东)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 (二)词汇方面 (三)语法方面
(一)语音方面: 韵多声少,响亮悦耳。现代汉语的音节没有复辅音,元音占绝对优势,有声调。 1、没有复辅音 现代汉语的音节一般可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同时又没有复辅音,像英语boss(老板)那样的辅音连缀现象在汉语中是没有的。汉语的音节由声母和韵母构成,声母在前,韵母在后,音节结构形式比较整齐,音节界线比较分明,易于分辨。
2、元音占优势 现代汉语普通话共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就汉语音节的组合情况看,一个音节可以没有声母,但决不能没有韵母。除hm、ng(哼)m(呒)n(嗯)等少数音节由辅音构成外,辅音一般不能单独构成音节。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乐音成分比例大,听起来响亮悦耳。
3、有声调 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声调是汉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有辨别词义的作用,而且声调的抑扬顿挫,使音节分明洪亮,加以双音词又有双声、叠韵、叠音等语音形式,使得现代汉语具有独特的音乐美。
(二)词汇方面 1、汉语语素以单音为基本形式 单音节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它在汉语语素中占绝对优势,这是汉语语素的一个特点。
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现代汉语造词方法灵活,其造词方法可以是“词根+词根”的,也可以是“词根+词缀”或“词缀+词根”“词缀+词根+词缀”的,可以是模拟自然声音的,也可以是变化语音的(如轻声、儿化),对外来词语可以是音译的,也可以是意译或音义结合的,而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最为普遍。
3、双音节词占优势 双音节化是现代汉语词的结构的主要倾向。上古汉语里就有一些双音节词,到现代汉语里,词的双音节化就成为一个明显的特点了。 如:目→眼睛、耳→耳朵、鼻→鼻子、谋→谋求。外交部长→外长、科学技术→科技、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
(三)语法方面 1、汉语的形态变化很少,语序和虚词是两个重要的语法手段。 在汉语中,同样的成分组合,语序有所不同往往会改变结构关系并改变意义。 例如:工人--人工 汉语里,同样的组合成分中,用不用虚词或用不同的虚词,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例如:我的妹妹--我和妹妹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都由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来构成。 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4、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汉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无论过去或现在,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1、在国内,目前,汉语不仅是汉族人民与兄弟民族交际的工具,也是兄弟民族人民经常使用的交际工具,说汉语的人占全国总人数的90%以上,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对我国各族人民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对全国人民的大团结,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2、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日渐提高。1973年,联合国大会把汉语列为联合国的6种法定工作语言之一(其他5种分别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汉语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要求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形成了学习汉语的热潮。2、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日渐提高。1973年,联合国大会把汉语列为联合国的6种法定工作语言之一(其他5种分别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汉语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要求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形成了学习汉语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