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鄒族民俗植物

鄒族民俗植物. 教材編製:嘉義縣山美國小 邱 廷 亮 老 師 鄒語顧問:嘉義縣山美國小 莊 月 美 老 師 山美社區解說班 莊 政 明 班 長 嘉義縣山美國小七大領域教學團. 何謂民俗植物. 凡與人類日常生活有關 ,被利用於食用、建築、醫葯、衣物、打獵及宗教儀式等 有用的野生植物都可稱為民俗植物。. 山棕 山 棕. 科名:棕櫚科 別名:虎尾棕、棕榔 鄒語:nguhucu 常綠灌木,葉為奇數羽狀 複葉,長可達 2~3m ,表面濃綠色,葉背灰白色。雌雄異株,

gef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鄒族民俗植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鄒族民俗植物 教材編製:嘉義縣山美國小 邱 廷 亮 老 師 鄒語顧問:嘉義縣山美國小 莊 月 美 老 師 山美社區解說班 莊 政 明 班 長 嘉義縣山美國小七大領域教學團

  2. 何謂民俗植物 凡與人類日常生活有關,被利用於食用、建築、醫葯、衣物、打獵及宗教儀式等有用的野生植物都可稱為民俗植物。

  3. 山棕山 棕 科名:棕櫚科 別名:虎尾棕、棕榔 鄒語:nguhucu 常綠灌木,葉為奇數羽狀 複葉,長可達2~3m,表面濃綠色,葉背灰白色。雌雄異株, 花具濃郁芳香。葉鞘細密有韌性,富含纖維質,因此常被用 來當作掃帚、棕刷、繩子等的 原料,早期人們亦製作成蓑衣 用以擋雨。它也是紫蛇目蝶的 食草。

  4. 血 桐 科名:大戟科 別名:大冇樹、橙桐 鄒語:humu 分布台灣及中國大陸;是 本島中、低海拔隨處可見的先 驅樹種,生長極為迅速。葉枝 端叢生,圓心狀盾形,長長的 葉柄著生於葉背。血桐之樹幹 或枝條於砍斷後,髓部之樹液 初為無色透明,後則呈血紅色 故名流血樹。葉子可用來塞竹 筒飯之竹筒封口,或墊米倉底 部之用。

  5. 島 榕 科名: 桑科 俗名: 雀榕、赤榕、鳥屎榕 鄒語:kayayapu    (suyasa) 葉互生,橢圓至長橢圓形,深綠色薄革質。隱頭花序黃白色全年可開花。無花果成熟由綠轉成粉紅色,上有白斑。由於鳥類較常食其果實,故也有別名叫鳥榕,人亦可食之。全省低地均可見。常用於製造器具、農具、薪炭、防風林、行道樹,乳汁可製橡膠。由於種子容易著生於石頭上,其根即環抱大石生長,則有擁抱樹之名。

  6. 姑婆芋 科名:天南星科 別名:山芋、觀音蓮 海芋、天荷 鄒語:cohu 花果期為春季,葉子可遮雨、包紮物品等,亦可作為誘鳥來食的陷阱,將塊根煮熟後可用來餵食豬隻,全草搗碎可敷腫毒及治皮膚病其汁液可中和皮膚被咬人貓或咬人狗葉片腺毛劃傷的灼痛感。

  7. 大花咸豐草 科名:菊科 別名:鬼針草 鄒語:mabungeavana 四季開花,花白色大又平, 猶似一停機坪,方便昆蟲降落吸 食花蜜;中央為管狀花,黃色。 花謝了以後,會結出綠色的果實 ,稱為「瘦果」。成熟後,由綠 色變成黑褐色,成放射狀。頂端 則有2至3條帶細鉤的刺,可以當 飛鏢來射。其根部可加冰糖煮成 湯汁服用,具有消除疲勞的效果。

  8. 魚 腥 草 科名:三白草科 別名:臭嗟草、臭臊草 紫背魚腥草、臭腥草 鄒語:h'ahcu 多年生草本,高達60cm。莖下部伏地,節上輪生小根,上部直立無毛或節上被毛。葉互生,薄紙質有腺點,葉片卵形或闊卵形,先端短漸尖,基部心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面常呈紫紅色,兩面脈上被柔毛。穗狀花序生於莖頂。花期5~6月,果期10~11月。生於溝邊溪邊及潮濕的疏林下。病雞以其搗碎之根餵食,具有療效。

  9. 昭 和 草 科名:菊科 別名:神仙菜、山茼蒿 鄒語:faf'ohu 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高約40~100公分。葉子基部羽狀深裂,葉緣有不規則的鋸齒,葉子中肋暗紅色,頭狀花序紅褐色,全部都由管狀花組成。葉子柔軟多汁,花苞朝下,開花時頭狀花序朝上,授粉後再度朝下,果實成熟時再度朝上,將冠毛撐開成白色的球狀,風一吹就隨風飄揚。日據時代大正昭和年間撒種於台灣。嫩葉可煮食,亦可用來餵食家禽。鄒語為寬廣的意思。

  10. 葛 藤 科名:豆科 別名:葛麻藤、大葛藤、乾葛 山肉豆、山葛、台灣葛 鄒語:vici 台灣原生種。多年生強韌性蔓性 藤本植物。莖基部木質化全株被有黃褐色粗毛。三出複葉,小葉菱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台灣葛藤有粗大的地下根,可以製造「葛粉」是感冒藥「葛根湯」的原料。而莖皮的纖維可織布,稱為「葛布」。它的葉子也可當牲畜的飼料,山羌喜食其葉。葉嚼爛敷於傷口可止血,輕微腹痛可食嫩葉治療。 。

  11. 颱 風 草 科名:禾本科 別名:風颱草、風動草 風動草、龍船草 棕葉狗尾草、大風草 鄒語:sipi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約50公分,喜歡生長在林下有遮蔭的地方。 莖幹叢生。葉片長約40公分,寬約6公分,在葉表面有橫向的皺摺,據說可根據葉片上的皺摺數目來判斷今年颱風的次數,因此得名。莖葉搗碎後敷在傷口上,可止血,並且能治關節炎葉片可當作小船漂浮於水面,為一種童玩。

  12. 蓖 麻 科名:大戟科 別名:胡麻、紅篦麻、金豆 八麻子、洋麻子 鄒語:takaee 原屬一年生草本,惟在台灣則生長為灌木。莖粗壯高約3公尺,圓柱狀,分枝,中空。分布熱帶各地,屬於歸化植物。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引進栽培後野生化。全省村邊、路邊、溪邊沿海地區荒廢地河床中十分常見之灌木。種子供榨油篦麻油為瀉劑藥用,亦為工業用機械潤滑油,莖可治風濕、腫毒、外痔、皮膚病等,篦麻籽有毒,宜小心。燃燒種子可做為蠟燭的代用品。

  13. 咬 人 貓 科名:蕁麻科 別名:蕁麻、刺草、火麻草 鄒語:piho 多年草本。全省低至中、 高海拔山區,常成群生於潮溼的 森林下。花果期為夏、秋季。葉 可敷治蛇傷,歐洲人則用以治糖 尿病嫩枝葉可供食用。有毒部位 為全株各部位之焮毛。皮膚觸及 焮毛,有立即的刺痛或灼痛感, 十分難受,大約要半日後才逐漸 恢復。

  14. 咬 人 狗 科別:蕁麻科 別名:恆春咬人狗 鄒語:feisi 台灣特有種。產於台灣全島 各地。常綠中喬木。葉、葉柄及 花序均被有焮毛且含有毒液,如 果不小心碰觸到它,皮膚必定又 痛又癢,非常難過,但可利用姑 婆芋之汁液中和,減輕痛苦。雌 雄異株,雌花的花托半透明,白 色或稍帶紫色,略有甜味,可食。

  15. 羅氏鹽膚木 科別:漆樹科 別名:山鹽菁、埔鹽 鄒語:ya'buku 本島分布中低海拔裸露地及向陽山區。落葉小喬木,小枝,葉柄、葉背及花序均被毛。奇數羽狀複葉,小葉9~13枚,對生,有鋸齒。雌雄異株頂生圓錐花序。核果扁球形,果實頂端成穗,大如細豆,果核外佈有薄鹽,是以往野外的取鹽植物,果皮可為鹽之代用品。枝條上的蟲卵為中藥上的「五倍子」,富含單寧,產婦用於洗身體,可能有殺菌功用。

  16. 龍葵 科名:茄科 別名:烏仔菜、苦葵、天茄子 老鴉眼睛菜、牛酸漿 水茄、天泡烏甜菜 鄒語:mici 單葉、互生、花白色。 漿果像紫黑色的小葡萄。嫩 莖、葉炒食或煮湯。紫黑色 的小果吃起來,有點兒甜味。 將成熟的果實之汁液滴入鼻 孔,可驅趕寄生在人或狗鼻 內的水蛭。

  17. 魚 藤 科名:豆科 別名:毒魚藤、台灣魚藤 三葉魚藤 鄒語:otofnana 常綠性灌木,全株密被細 毛。葉對生,細鋸齒緣。花序 穗狀,花果期為夏、秋季。韌 皮纖維可製紙及繩索。葉汁可 做玻璃防霧。用途為可製造農 用殺蟲劑。將其根部搗碎浸於 水裡,搗碎其根部泡於溪水中 則可將魚暫時麻醉,較易於捕 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