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 likes | 976 Views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 分析化学实验部分. 实验前准备工作. 一、实验安全 二、实验要求 三、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实验一 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观看天平使用录像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分析天平构造原理 , 学习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2. 掌握常用称量方法(直接称量法、固定质量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 。 3. 培养及时、准确、整齐、简明地记录实验原始数据的习惯。. 二、实验原理 杠杆平衡原理 三 、 实验步骤 1. 称前准备 检查天平、测定空盘零点 2. 固定质量称量法
E N D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 分析化学实验部分
实验前准备工作 一、实验安全 二、实验要求 三、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实验一 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观看天平使用录像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分析天平构造原理,学习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2.掌握常用称量方法(直接称量法、固定质量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 。 3. 培养及时、准确、整齐、简明地记录实验原始数据的习惯。
二、实验原理 杠杆平衡原理 三、实验步骤 1. 称前准备 检查天平、测定空盘零点 2. 固定质量称量法 称取 0.5000 g 石英砂试样两份。称量方法(参看教材) 3. 递减称量法 称取 0.3~0.4 g 试样(石英砂)两份并校核。称量方法(参看教材)
4. 称量记录参考表格 (1) 固定质量称量法 (2) 递减称量法
五、思考题 1. 用分析天平称量的方法有哪几种?固定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各有何优缺点?在什么情况下选用这两种方法?如使用的是电子天平,如何进行这两种方法的称重更好? 2. 在实验中记录称量数据应准至几位?为什么? 3. 称量时,每次均应将砝码和物体放在天平盘的中央。为什么? 4. 使用称量瓶时,如何操作才能保证试样不致损失? 5. 本实验中要求称量偏差不大于 0.4 mg 为什么?
六、实验数据 做完实验后,将实验数据交给老师检 查,通过后将原始数据进行登记并签到; 清洗所用的公用仪器(如滴定管), 擦干净所用的实验台面,方可离开实验 室。 七、实验室清洁值日
实验二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观看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录像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掌握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的洗涤和正确使用方法。 2. 通过练习滴定操作,初步掌握甲基橙、酚酞指示剂终点的确定。 二、实验原理 HCl + NaOH= NaCl+ H2O
在指示剂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浓度的 HCl 溶液和 NaOH 溶液相互滴定时,所消耗的体积之比值 VHCl∕VNaOH应是一定的,改变被滴定溶液的体积,此体积之比应基本不变。借此,可以检验滴定操作技术和判断终点的能力。 三、主要试剂和仪器 HCl 溶液 6 mol·L-1。 NaOH固体。 甲基橙溶液 1 g·L-1。 酚酞溶液 2 g·L-1 乙醇溶液。
四、实验步骤 1. 滴定前准备 准备好滴定管,分别装入NaOH 、 HCl ,排气,调零。 2. 滴定练习 在 250 mL 锥瓶中加入约 20 mL NaOH 溶液,1~2 滴甲基橙指示剂,用酸管中的 HCl 溶液进行滴定操作,将溶液滴定到加半滴HCl溶液由黄色恰好转变为橙色。然后多加几滴HCl,用NaOH溶液滴定到加半滴NaOH 溶液由红色恰好转变为橙色,反复进行,直至操作熟练
3. 准确滴定 (1)由碱管中放出 NaOH 溶液 20~25 mL 于锥形瓶中,放出时以每分钟约 10 mL 的速度,即每秒滴入 3~4 滴溶液,加入 1~2 滴甲基橙指示剂,用 0.1 mol·L-1 HCl 溶液滴定至黄色转变为橙色。记下读数。平行滴定三份。数据按下列表格记录。计算体积比VHCl∕VNaOH,要求相对偏差在 ±0.3% 以内。 (2)用移液管吸取 25.00 mL 0.1 mol·L-1 HCl 溶液于 250 mL 锥瓶中,加 2~3 滴酚酞指示剂,用 0.1 mol·L-1 NaOH 溶液滴定溶液呈微红色,此红色保持 30s 不褪色即为终点。如此平行测定三份,要求三次之间所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的最大差值不超过 ±0.04 mL。
滴 定 号 记 码 录 项 目 五、滴定记录表格 1.HCl溶液滴定NaOH溶液 指示剂: 2.NaOH溶液滴定HCl溶液 指示剂 :
滴 定 号 记 码 录 项 目
六、思考题 1.配制 NaOH 溶液时,应选用何种天平称取试剂?为什么? 2.HCl 和 NaOH 溶液能直接配制准确浓度吗?为什么? 3.在滴定分析实验中,滴定管、移液管为何需要用滴定剂和要移取的溶液润洗几次?滴定中使用的锥形瓶是否也要用滴定剂润洗?为什么? 4.HCl 溶液与 NaOH 溶液定量反应完全后,生成 NaCl 和水,为什么用 HCl 滴定 NaOH 时采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而用 NaOH 滴定 HCl 溶液时使用酚酞(或其它适当的指示剂)?
实验三 工业纯碱总碱度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基准物质碳酸钠及棚砂的分子式和化学性质。 2. 掌握 HCl 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过程。 3. 掌握强酸滴定二元弱碱的滴定过程,突跃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 4. 掌握定量转移操作的基本要点。
二、实验原理 滴定反应为: Na2CO3+ 2HCl = 2NaCl + H2CO3 H2CO3 = CO2↑+ H2O 化学计量点时溶液 pH 为 3.8 至 3.9,可选用甲基橙为指示剂 三、主要试剂和仪器 HC1溶液 0.1 mol·L-1 无水Na2CO3 甲基橙指示剂1 g·L-1。 甲基红指示剂 2 g·L-1 60%的乙醇溶液。
四、实验步骤 1.0.1 mol·L-1HCl溶液的标定 用无水 Na2CO3基准物质标定 用称量瓶准确称取 0.15~0.20 g 无水 Na2CO3 3份,分别倒入 250 mL 锥形瓶中。称量瓶称样时一定要带盖,以免吸湿。然后加入 20~30 mL 水使之溶解,再加入 1~2 滴甲基橙指示剂,用待标定的 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恰变为橙色即为终点。计算 HCl 溶液的浓度。 2. 总碱度的测定 平行移取工业纯碱试液 10.00 mL 3 份分别放入 250 mL 锥形瓶中,加水 20 mL,加入 1~2 滴甲基橙指示剂,用 HCl 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黄色恰变为橙色即为终点。计算试样中 Na2O 或 Na2CO3含量(g/mL),即为总碱度。测定的各次相对偏差应在±0.5%以内。
五、思考题 1.为什么配制 0.1 mol·L-1 溶液 1L 需要量取浓 HCl 溶液 9mL?写出计算式。 2.无水 Na2CO3保存不当 , 吸收了1%的水分,用此基准物质标定 HCl 溶液浓度时,对其结果产生何种影响? 3.甲基橙、甲基红及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各为多少?混合指示剂优点是什么? 4.标定 HCl 的两种基准物质 Na2CO3和 Na2B4O7·10H2O 各有哪些优缺点? 5.在以 HCl 溶液滴定时,怎样使用甲基橙及酚酞两种指示剂来判别试样是由 NaOH-Na2CO3或 Na2CO3-NaHCO3组成的?
实验四 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进一步熟悉差减称量法的基本要点。 2. 了解以滴定分析法测定酸碱物质摩尔质量的基本方法。 3. 巩固用误差理论处理分析结果的课堂理论知识。
二、实验原理 三、主要试剂和仪器 1. NaOH 溶液 0.1 mol·L-1 2. 酚酞指示剂 2 g·L-1 乙醇溶液。 3. 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基准物质 4. 有机酸试样如草酸、酒石酸、柠檬酸、乙酰水杨酸、苯甲酸等。
四、实验步骤 1.0.1 mol·L-1 NaOH 溶液的标定 在称量瓶中以差减法称量KHC8H4O4 3 份,每份 0.4~0.5 g,分别倒入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40~50 mL 蒸馏水,待试剂完全溶解后,加入2~3 滴酚酞指示剂,用待标定的 NaOH 溶液滴定至呈微红色并保持半分钟即为终点,求得 NaOH 溶液的平均浓度,并计算各项分析结果的相对偏差及平均相对偏差。若平均相对偏差大于 0.2 %,应征得教师同意并找出原因后,重新标定。
2. 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用指定质量称量法准确称取有机酸试样1 份 0.6000 g 于 50 mL 烧杯中,加水溶解,定量转入10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或称取1.4000 g,定容到250 mL)。用25.00mL 移液管平行移取 3 份,分别放入 250 mL 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 2 滴,用 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由无色变为微红色,30 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根据公式计算有机酸的摩尔质量M有机酸。
五、思考题 1. 在用 NaOH 滴定有机酸时能否使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为什么? 2. 草酸、柠檬酸、酒石酸等多元有机酸能否用 NaOH 溶液分步滴定? 3. Na2C2O4能否作为酸碱滴定的基准物质?为什么? 4. 称取 0.4 g KHC8H4O4 溶于 50 mL 水中,问此时溶液 pH 为多少?
实验五 铵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铵盐中氮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 全面复习和巩固分析天平的使用以及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 试剂与试样:硫酸铵样、NaOH固体(或标液)、18%甲醛、甲基红、酚酞指示剂。
三、实验原理 4NH4+ + 6HCHO = (CH2)6N4H++ 3H+ + 6H2O 选酚酞为指示剂。 甲醛中常含有少量甲酸,使用前必须先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溶液中和,否则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铵盐中含有游离酸时,应作空白试验以扣除其影响,方法是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铵盐溶液至橙色,消耗NaOH溶液的用量,扣除之。
四、实验步骤 1.配制0.1mol/LNaOH标液(参见实验四)。 2.准确称取(NH4)2SO4样品0.6~0.8g于小烧杯中,加30mL去离子水溶解,然后把溶液定量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用移液管移取25.00mL试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8%中性甲醛溶液5mL,摇匀,放置5分钟后,加2滴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粉红色),记录NaOH溶液的用量V。平行测定2~3次。计算试样的含氮量。
实验六 磷酸的自动电位滴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自动电位滴定仪的操作要点 2. 了解电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3. 观察滴定曲线中的两个突跃与指示剂变色出现的同步。 4. 掌握一级微分法确定终点及终点体积测量、滴定结果计算
二、实验原理 电位滴定法是根据滴定过程中,指示电极的电位或pH产生“突变”,从而确定滴定终点的分析方法。 H3PO4的三级滴定曲线将出现两个突跃。 以VNaOH作为横坐标,电池电位一阶导数作为纵坐标作图,可绘得曲线(仪器自动绘制)。在两个突跃范围处分别相应出现两个峰,峰顶点对应的VNaOH就是化学计量点时的VNaOH。
三、主要试剂和仪器 1. XXXXX型自动电位滴定仪及配套电极。 2. 记录仪。 3. NaOH标准溶液 0.1 mol·L-1 4. H3PO4 0.1 mol·L-1 。 5. 甲基橙指示剂 2 g·L-1 。 6. 酚酞指示剂 2 g·L-1 乙醇溶液。 四、实验步骤 1. 连接电位滴定装置。 2. 熟悉XXXX型自动电位滴定仪及XXXX型记录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3. 绘制滴定曲线
(1) 调整好记录仪:a、记录仪零点调在中间;b、测量量程选择为1V;c、走纸速度调到20cm/10000脉冲,即每走1cm记录纸相当于滴出1mL滴定剂。 (2) 润洗滴定管;安装并用洗瓶清洗好电极 (3) 取10.00 mL H3PO4 试液于滴定用的小烧杯中,加20mL水(加水量以液面能浸泡到电极为准),加1滴甲基橙,1滴酚酞,然后旋紧、固定好。
(4) 打开搅拌装置,三通阀倒向右;滴定放大器(DF)选择在“E”;纪录仪开关打到“外脉冲”和“开”的位置,DC开关打到“连续”,此时开始滴定,同时记录仪绘制滴定曲线,直到一条完整的滴定曲线绘制完后,把DC开关打到“间断”,DF选择在“停”位置,关闭记录仪,滴定结束。 4. 一次微分滴定曲线 操作与绘制滴定曲线类似,不同处只是记录仪零点调在最右边; DF选择在“E′”。为了得到平滑的曲线,滴定速度不能太快。
实验完毕,取下甘汞电极,用水吹洗,并用滤纸吸干后归换原处保存。玻璃电极洗净后仍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用蒸馏水清洗滴定管两次。取下记录仪的记录笔并套好,以防笔尖干结。实验完毕,取下甘汞电极,用水吹洗,并用滤纸吸干后归换原处保存。玻璃电极洗净后仍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用蒸馏水清洗滴定管两次。取下记录仪的记录笔并套好,以防笔尖干结。 五、思考题 1. H3PO4是三元酸,为何在滴定曲线上仅出现两个“突跃”?
2. 用NaOH滴定H3PO4时,第一化学计量点和第二个化学计量点所消耗的NaOH体积理应相等,但实际上第二化学计量点的体积稍大于第一化学计量点体积的两倍。为什么? 3. 电位滴定时,如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问对测定结果有无影响? 4. 测量0.1 mol·L-1 H3PO4溶液pH时,取20mL H3PO4试液置于小烧杯中,若电极未被浸没,加入蒸馏水,这一操作对H3PO4最初pH有无影响?对NaOH滴定的结果有无影响?
———Ca2+ EBT M2+EDTA MY EDTA MY ———Mg2+MgIn滴定 MgIn滴定 EBT —————无色 酒红 酒红 纯兰色 实验七 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常用的标定 EDTA 的方法。 2. 学习配位滴定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3. 掌握配位滴定法测定自来水总硬度的条件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三、主要试剂和仪器 1. CaCO3基准物质 2. HCl 溶液 (1+1) 3. NH3-NH4Cl 缓冲溶液 pH 约等于 10 4. 铬黑 T 5 g·L-1溶于三乙醇胺-无水乙醇。 5. EDTA 溶液 0.01 mol·L-1。 6. Mg2+-EDTA 溶液 确保 Mg﹕EDTA=1﹕1。 7. 三乙醇胺 200 g·L-1。 8. K-B指示剂
四、实验步骤 1. EDTA 的标定 用差减法准确称取 0.15~0.20 g 基准物 CaCO3于 100 mL 烧杯中,先以少量水润湿,盖上表面皿,从烧杯嘴处往烧杯中缓慢加入约 5 mL(1+1)HCl 溶液,使CaCO3全部溶解。加水约 20 mL,用水冲洗烧杯内壁和表面皿,定量转移 CaCO3溶液于25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用移液管吸取 25.00 mL Ca2+标准溶液于锥形瓶中,然后加入 10 mL NH3-NH4Cl 缓冲溶液,再加 3 滴 K-B 指示剂,立即用 EDTA 滴定,当溶液由红色转变为蓝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 3 次,计算 EDTA 的准确浓度。 2. 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
用移液管移取 100.00 mL 自来水于 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 3 mL 三乙醇胺溶液,5 mL 氨性缓冲液,再加入 3 滴铬黑 T 指示剂,立即用 EDTA 标液滴定,当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即为终点。平行测定 3 份,计算水样的总硬度,以 mmol·L-1表示结果。 五、思考题 1. 本节所使用的 EDTA,应该采用何种指示剂标定?最适当的基准物质是什么? 2. 在测定水的硬度时,先于三个锥瓶中加水样,再加 NH3-NH4C1 缓冲液,加……,然后再一份一份地滴定,这样好不好?为什么? 3. 写出以(单位为mg·L-1)表示水的总硬度的计算公式,并计算本实验中水样的总硬度。
实验八 铋、铅含量的连续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由调节酸度提高 EDTA 选择性的原理。 2.掌握用 EDTA 进行连续滴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Bi3+、Pb2+均能与 EDTA 形成稳定的 1﹕1 络合物,1gK分别为 27.94 和 18.04。由于两者的 1gK 相差很大,故可利用酸效应,控制不同的酸度,进行分别滴定。在 pH≈1 时滴定 Bi3+, 在 pH≈5~6 时滴定 Pb2+。
三、主要试剂和仪器 EDTA溶液0.01mol·L-1。 锌片 纯度为 99.99%。 二甲酚橙 2 g·L-1低温保存,有效期半年。 六亚甲基四胺溶液 200 g·L-1。 HCl 溶液 (1+1)。 Bi3+-Pb2+混合液含 Bi3+、Pb2+各约 0.01 mol·L-1。称取 48g Bi(NO3)3,33g Pb(NO3)2,移入含 312mL HNO3的烧杯中,在电炉上微热溶解后,稀释至 10 L。 四、实验步骤 1. EDTA的标定
用差减法准确称取 0.12~0.15 g 金属锌于 100 mL 烧杯中,加入约 10 mL(1+1)HCl 溶液,盖上表面皿,使金属锌全部溶解。加水约 20 mL,用水冲洗烧杯内壁和表面皿,定量转移 Zn2+ 溶液于25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用移液管吸取 25.00 mL Zn2+标准溶液于锥形瓶中,加 2 滴二甲酚橙指示剂,滴加六亚甲基四胺至溶液呈现稳定的紫红色后,再过量加入 5 mL,用 EDTA 滴定,当溶液由紫红色恰变为亮黄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 3 次,计算 EDTA 的准确浓度。 2. Bi3+-Pb2+混合液的测定
用移液管移取 25.00 mL Bi3+-Pb2+混合溶液 3 份于 250 mL 锥形瓶中,加 1~2 滴二甲酚橙指示剂,用 EDTA 标液滴定,当溶液由紫红色恰变为黄色,即为 Bi3+的终点。根据消耗的 EDTA 体积,计算混合液中 Bi3+的含量(以 g·L-1表示)。 在滴定 Bi3+后的溶液中,滴加六亚甲基四胺溶液,至呈现稳定的紫红色后,再过量加入 5 mL,此时溶液的 pH 约 5~6 。用 EDTA 标准溶液滴定,当溶液由紫红色恰转变为黄色,即为终点。根据滴定结果,计算混合液中 Pb2+的含量(以 g·L-1表示)。
实验九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KMnO4 溶液的配制及标定过程。对自动催化反应有所了解。 2.学习 KMnO4 法测定 H2O2 的原理及方法。 3.对 KMnO4 自身指示剂的特点有所体会。 二、实验原理 2MnO4-+5C2O42-+16H+ =2Mn2++10CO2+8H2O 2MnO4-+5H2O2+6H+ = 2Mn2++5O2+8H2O
三、主要试剂和仪器 Na2C2O4基准物质于 105℃干燥 2h 后备用 H2SO4(1+5) KMnO4溶液0.02 mol·L-1(即 ) MnSO4 1 mol·L-1
四、实验步骤 1. 用Na2C2O4标定 KMnO4溶液 准确称取 0.12~0.16 gNa2C2O4基准物质3 份,分别置于 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 60mL 水使之溶解,加入15mL H2SO4,在水浴上加热到 75~85℃。趁热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开始滴定时反应速率慢,待溶液中产生了 Mn2+ 后,滴定速度可加快,直到溶液呈现微红色并持续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计算KMnO4的准确浓度。 2. H2O2含量的测定
用吸量管吸取 1.00 mL 原装 H2O2置于 250 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用移液管移取 25.00 mL 溶液置于 250 mL 锥形瓶中,加 60 mL 水,15 mL H2SO4,用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在半分钟内不消失即为终点。平行测定三份。计算原装瓶中H2O2的含量(以 g∕L 表示)。 五、思考题 1.KMnO4溶液的配制过程中要用微孔玻璃漏斗过滤,试问能否用定量滤纸过滤?为什么?
2.配制 KMnO4溶液应注意些什么?用 Na2C2O4标定 KMnO4溶液时,为什么开始滴入的KMnO4紫色消失缓慢,后来却会消失得越来越快,直至滴定终点出现稳定的紫红色? 3.用 KMnO4法测定 H2O2时,能否用 HNO3,HCl 和 HAc 控制酸度?为什么? 4.配制 KMnO4 溶液时,过滤后的滤器上沾附的物质是什么?应选用什么物质清洗干净? 5.H2O2有些什么重要性质,使用时应注意些什么?
实验十 水样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水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意义及定义. 2. 掌握高锰酸钾法测定水中COD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 在酸性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MnO4溶液,置沸水浴中加热,使其中的还原性物质氧化,剩余的KMnO4用一定量过量的Na2C2O4还原,再以KMnO4标准溶液返滴Na2C2O4的过量部分。
三、主要试剂和仪器 1. KMnO4溶液 0.02 mol·L-1。 2. KMnO4溶液 0.002 mol·L-1 3. Na2C2O4标准溶液 0.005 mol·L-1 4. H2SO4(1+3)
四、实验步骤 准确移取水样 100 .00mL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 5 mL (1+3)H2SO4,再准确加入10 .00mL 0.002 mol·L-1的 KMnO4溶液,立即加热至沸,煮沸10min,取下锥形瓶,趁热加入15 mL 0.005 mol·L-1的Na2C2O4标准溶液,摇匀,此时溶液应当由红色转为无色。用 0.002 mol·L-1的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淡红色即为终点。平行测定三份取平均值。 另取100mL蒸馏水代替水样,同样操作,求得空白值,计算耗氧量时将空白值减去。
实验十一 铁矿中全铁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 K2Cr2O7标准溶液的配制及使用。 2. 学习矿石试样的酸溶法。 3. 学习 K2Cr2O7法测定铁的原理及方法。 4. 对无汞定铁有所了解,增强环保意识。 5. 了解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的作用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