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0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牡丹江医学院 张会常 2004-8. 药动学概念 :. 研究药物的 ( 吸收 absorptiob) ( 分布 distribution) ( 转化 biotransformation) ( 排泄 excretion) 等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gazit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牡丹江医学院 张会常 2004-8

  2. 药动学概念: 研究药物的 (吸收absorptiob) (分布distribution) (转化biotransformation) (排泄excretion) 等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 第一节 药物跨膜转运 被动转运 一 二载体转运 简单扩散 (跨膜扩散) 滤过 (过滤) (水溶性扩散)

  4. 一,跨膜扩散(被动转运) 1、呈梯度转运高 低 2、不耗能 3、浓度相等时,扩散停止 4、无竞争抑制

  5. 影响被动转运的因素: 1、脂溶性,大易通过 2、分子量,小易通过 3、解离度,极性高、解离度大、脂溶 性小不易通过细胞膜(可改变) 4、离子障

  6. 弱酸性药物: H A H++A_ [H+][A_-] -lgKa=-lg [H+][A_] Ka [HA] = [HA] [A- ] pH = -lg pKa [HA] [A- ] 离子型 10pH-pKa 非离子型 = [HA ]

  7. 当 pH=pKa : [A-]=[HA]

  8. [A- ] 10pH-pKa = [HA ] 当 PH-Pka=1, 10= 解离 90% 当 “ = 2 , 100=“ 99% 当 “ = 3 , 1000= ” 99. 9% 当 “ = 4 ,10000= ” 99.99% [A- ] [HA ]

  9. 结论: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吸收多;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多,吸收少。同理:弱碱性药物也相似。结论: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吸收多;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多,吸收少。同理:弱碱性药物也相似。 Pka<4 的弱碱 pka>7.5 的弱酸 药物,在胃肠道 PH范围基本都是非解离的。

  10. 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 二、载体转运 1、需要载体 2、具有饱和限速性 3、具有竞争性抑制 4、使药物集中在某一器官或组织 而: • 逆梯度差转运,需耗能 主动转运 • 顺梯度差转运,不需耗能 易化扩散

  11. 药物转运小结: 载体转运 1 )主动转动,与药物的不均匀分布有关,如碘进入甲状腺、肾小管对青霉素的分泌、等。 2 )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 B12等营养物质的吸收。 1 、

  12. 2、被动转运 多数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均通过此种方式。

  13.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吸收 (absorption) 分布(distribution) 转化(biotransformation) 排泄(excretion) 以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14. 一、吸收 (absorption) 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给药途径: 一)胃肠道给药  1 )口服 (po) :主要部位在小肠,其面积大(长 6-7 米)血流大, PH 适中( 6.6 ),

  15. 适大多数弱酸和弱碱性药物的溶解和吸收(非解离状态,其脂溶性为解离型的一万倍)。胃面积小,故其吸收不如小肠多。 首关消除: 指药物吸收经肠和肝时部分被代谢,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也称第一关卡效应。

  16. 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 如,胃肠的内容,蠕动,PH值,胃酸,药物溶解度… 2)舌下:吸收面积小,但无首过效应,适于脂溶性高的药物,作用快。

  17. 3 )直肠:吸收面小,无首过效应,药物作用慢、弱、久,适刺激性药物和昏迷、维持用药。 二)胃肠道外给药 1)注射:静脉,无吸收过程,作用快、强,适于重症;肌肉注射,药物吸收快,适于较重病人,但末梢循环不良者较差;

  18. 皮下,血流少,吸收较肌注慢,适维持用药。 2 )吸入,吸收面积大,血流丰富,适脂溶性高、易挥发的药。

  19. 3)局部用药:膜屏障作用强,多数药物不吸收,仅脂溶性高的药物可吸收,如硝酸甘油,吸收较慢,维持较久;又如有机磷酸酯类。但多数局部用药目的是非产生吸收作用。3)局部用药:膜屏障作用强,多数药物不吸收,仅脂溶性高的药物可吸收,如硝酸甘油,吸收较慢,维持较久;又如有机磷酸酯类。但多数局部用药目的是非产生吸收作用。

  20. 二、分布(distribution) • 大多为被动转运 • 药物的分布不均匀、不同步,如强心苷 • 如是主动转运,则药物集中在某一特定器官,如 氯喹、碘 药物分布的特点

  21. 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 1.血浆蛋白结合率: 药物与血浆蛋白合的程度,即血中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占总药量的百分数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 1)可逆性: D+PrDPr

  22. 2)暂时无效:结合后药理活性暂时消失,结合物分子变大,不能通过毛细管壁,暂时“储存”于血液中 3)竞争性:能与内源性代谢物竞争结合而发生置换,两个药物可能竞争与同一蛋白结合而发

  23. 生置换,如阿司匹林置换双香豆素, 磺胺置换胆红素。 4 4)具饱和性 5)结合特异性低:血浆蛋白结合点有限, 2.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脂溶性、分子量等。

  24. pH7.0 pH7.4 3. 组织血流量和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4.体液的pH值和药物的解离度 巴比妥 HA H++A- 脑cell HA 血液 中毒如何处理?

  25. 5.特殊屏障血脑屏障 (血- 脑障碍) 特殊性:脑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外层包有星形胶质细胞,只有脂溶性高的药物可通过。 胎盘屏障: 胎盘绒毛与母血的屏障。并无特殊性,,注意药物可通过胎盘血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血眼屏障: 药物不易进入眼内组织。

  26. 三、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 ) 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上的变化 转化的结果: 1)失活:大多数经转化或代谢,药物的作用或药理活性下降或消失,转化为极性高的水溶性代谢物而利于排出体外,是药物从机体消除的方式之一。

  27. 2 )活化:无活性的前体物质,转化为有活性的物质,少数药物,如环磷酰胺,肝 醛磷酰胺,在肿瘤中转变为 磷酰胺氮芥而产生作用; 又如,可的松和强的松 肝 氢化考的松、强的松龙而产生作用;可待因部分 吗啡,甲抗平 他巴唑。

  28. 3 )代谢物及母体物均有活性:少数药物,如,地西泮 去甲羟基安定,保泰松 羟基保太松,阿司匹林 水扬酸盐。 4 )转化不完全是解毒:如非 西丁 对氨苯乙醚 引起高铁 血红蛋白症。

  29. 生物转化的部位 • 1 )主要在肝 2 )少数在胃肠、肾、肺… 生物转化的方式 1 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 使多数药物灭活 2 相反应:结合,经 1 相后,药物的代谢产物与葡萄糖醛酸,

  30. 硫酸,甘氨酸 ,谷胱甘肽结合- 形成水溶性代谢物极性增大,利于排泄。 • 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 1.非专一性酶 1 )肝药酶:存在于肝细胞微粒体内质网中,是促使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

  31. 肝药酶又称肝微粒体酶,由多种酶组成的氧化还原系统,是一种混合功能氧化酶,主要的氧化酶是细胞色素 P-450, 它所催化的反应是在作用物(药物)分子上加一个氧原子,故有称单加氧酶。

  32. 1)专一性差 2)个体差异大 3)酶活性有,单位时间内代谢底物的量少 4 )可被一些药物诱导。 药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导眠能、安宁…)、苯妥英钠、保太松、氨基比林、 肝药酶的特点:

  33. 利福平、灰黄霉素、安体舒通、尼可刹米 诱导剂应用注意;连续应用诱导剂可产生药物耐受,也可使同时应用的药物灭活加速,产生交

  34. 叉耐受,如苯巴比妥与双香豆素合用时,因其增强药酶活性,而使后者抗凝减弱,当停用苯巴比妥时,双香豆素作用增强而可能导致出血。 。

  35. 药酶抑制剂:如,氯霉素、异烟肼、氯丙嗪、甲磺丁脲、氯磺丙脲、甲氢眯胍、药酶抑制剂:如,氯霉素、异烟肼、氯丙嗪、甲磺丁脲、氯磺丙脲、甲氢眯胍、 。 2、专一性酶(非微立体酶如,Ach- E 。单胺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醇或醛脱氢酶、乙酰转移酶…,主要反应在肝,也可在血浆, 其他组织。

  36. 四.排泄(excretion )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排泄器官排出的过程 是药物作用彻底清除的过程,大多以被动转运方式排泄

  37. 排泄途径 1)肾脏排泄—最主要的排泄器官 1) 肾小球滤过:除蛋白结合药物,游离型和代谢产物均可被滤过而通过肾脏排泄,且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排泄慢、作用时间长,反之,维持时间短。

  38. 2 )肾小管直接排泄(分泌)部位:近曲小管:主动、竞争分泌:如,分泌慢的丙磺舒,影响分泌快的青霉素的排泄,而增强后者药效。也影响对氨水扬酸排泄而增强后者毒性。又如,噻嗪类利尿药、阿司匹林,影响体内尿酸排泄而诱发痛风。。

  39. 3) 肾小管重吸收 部位:远曲小管。方式:被动。影响因素:脂溶性、非解离。受 PH ,肾功能影响。 节 调节PH 值: 1) 促进弱酸或弱硷性药物的排泄,达到解毒或防毒,如苯巴比妥、阿司匹林、对氨水扬酸、磺胺、呋喃妥因、双香豆素等有机酸中毒,

  40. 如阿托品、度冷丁、麻黄碱、等有机碱。 2 )碱化尿液,增强抗泌尿道感染疗效,如增强链霉素作用,也可适当减少其药量;使红霉素抗菌谱扩大,对革蓝阴性菌也有作用;也可增强氯霉素、多粘菌素、林肯霉素等作用;

  41. 3 )酸化尿液,可使下列药作用增强,如,四环素、头孢霉素 1 、 3 号、呋喃妥因、乌洛托品、氨苄西林、比嗪酰胺、等。 4 )增强其它药作用,如,碱性药增强氨茶碱、糖皮质激素、肝素。 5 )碱化尿液防止尿结晶,如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氨甲碟呤、丙磺舒、等。

  42. 6 )碱性药物减轻二性霉素肾毒性、和环磷酰胺、喜树碱、斑矛素的膀胱损害。 肾排泄意义: 某些药物以原形或活性代谢产物排泄,在泌尿系统浓度较高,可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如链霉素,但这类药本身对肾又有毒性,肾功能低下时应调整剂量和给药间隔。

  43. 2.胃肠道排泄:胃肠道通过被动转运,或主动分泌,将药物排入胃肠,如,血中碱性(吗啡)药物浓度很高时,可排入胃中( PH 1.5-2.5),在此很少吸收,清洗胃内容可防止药物由胃到肠中再吸收。

  44. 胆汁排泄: 可形成肝肠循环(hepato- enteral ): 药物由胆汁排入小肠,部分药物可由肠再吸收回肝。 可治疗胆道感染,如红霉素、利福平、而洋地黄毒苷,可使其作用延长,又可用考来烯胺与其络合,而达到解毒。

  45. 3.其他排泄途径 乳腺:乳汁酸度较血液高,碱性药物易进入乳汁,应注意药物对晡乳儿的影响,如,母亲服用抗甲状腺药。 唾液腺:汗腺: 肺脏:挥发、性药物,如乙醇

  46. 第五节 药量—时间关系 高峰 中毒浓度 吸收分布过程 代谢排泄过程 起效

  47. 上节内容 药物的体内过程 首过效应 PH值对弱酸、弱减性药物转运的影响 药酶诱导剂、抑制剂

  48. 半衰期 (t ½) 浓度100/% 时间 T 1/2

  49. 第四节 药物消除动力学 一)一级消除动力学:指体内药物消除的量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又称恒比消除。浓度时间关系式为:。 dC -keC = dt -ke t 积分: Ct=C0e

  50. 上式取自然对数: lnCt=lnC0+ lne lne=1 -ket 故 , =lnC0 - ket 换常用对数: lnC=2.303lgc 2.303 lgCt = 2.303 lgC0- ket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