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印度 - 環境分析

指導老師 : 簡俊成 老師 第五組 49670009 盧麗安 49670032 陳怡如 49670043 謝環合 49670091 蘇潔鑫 49670906 吳念祖. 印度 - 環境分析. 自然環境. 地理位置及土地面積. 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位,東臨緬甸、孟加拉、北與尼泊爾、中國相接,西與巴基斯坦為鄰,介於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灣間,海岸線 7,516 公里,國土面積 328 萬 7,263 平方公里,約台灣的 91 倍。. 地形. 區分為北邊的喜馬拉雅高山區、中部恒河平原區、西部沙漠區及南部德干高原半島等四大區域。

gay-calhou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印度 - 環境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指導老師: 簡俊成 老師 第五組 49670009盧麗安 49670032陳怡如 49670043謝環合 49670091蘇潔鑫 49670906吳念祖 印度-環境分析

  2. 自然環境

  3. 地理位置及土地面積 • 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位,東臨緬甸、孟加拉、北與尼泊爾、中國相接,西與巴基斯坦為鄰,介於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灣間,海岸線7,516公里,國土面積328萬7,263平方公里,約台灣的91倍。

  4. 地形 • 區分為北邊的喜馬拉雅高山區、中部恒河平原區、西部沙漠區及南部德干高原半島等四大區域。 • 恒河全長2,510公里,流經印度4分之1的國土及全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是印人眼中的聖河。夏季雨季雨水常溢流造成水災,但也挾帶肥沃的沖積土至下游,形成了全球最肥沃且人口最稠密的恒河平原。

  5. 氣候 • 印度季節大致分為乾季、熱季及雨季三種。除西北喜馬拉雅山區終年低溫外,多數地區氣候受冬季東北及夏季西南兩大季風影響,屬熱帶季風型,溫度介於攝氏10-40度間。 • 每年夏季雨季降雨情形決定農業收成良窳,也影響約佔全國人口60%農業人口的生計。

  6. 人口統計

  7. 人口規模 • 印度人口2008年估計有1,147,995,898人,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 種族組合:土耳其伊朗人、印度雅利安人、賽西達羅毗荼人、雅利安達羅毗荼人、蒙古達羅毗荼人、蒙古人、達羅毗荼人等七種民族構成的多民族國家。

  8. 年齡結構 • 目前印度平均年齡為25歲,約三分之一人口年齡低於14歲,出生率高。0-14 歲: 31.5% (男 189,238,487人/女 172,168,306人) 15-64 歲: 63.3% (男 374,157,581人/女 352,868,003人) 65 歲以上: 5.2% (男 28,285,796人/女 31,277,725人) (2008年估計)

  9. 地理分配 • 新德里(北部)印度獨立後首都,人口約1400萬人。 • 加爾各答(東部)超過1300萬人口,獨立後成為產業、商業和運輸的中心而更加興盛。 • 孟買(西部)有1800萬人口,為面臨阿拉伯海的印度最大商業都市。 • 清奈(南部)人口約620萬人,主要產業為稻米和甘蔗等農業。製鐵和科技等產業逐漸發達,鄰近印度矽谷。

  10. 經濟

  11. 幣制:盧比(Rupee) • 2010年通貨膨脹率高達8.5% • 利率5.75%(2010.7) • 印度是全球目前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約佔了總收入的30%

  12. 國內生產毛額(GDP)僅次於美國、中國、與日本。國內生產毛額(GDP)僅次於美國、中國、與日本。 • GDP年增率接近9%

  13. 政治/法律

  14. 政治體制 • 印度為實施社會主義的聯邦共和國,屬內閣制,採行政、立法及司法三權分立。 • 行政分中央、州政府及地方政府三級。 • 立法承襲英國議會制度,分上下二院:聯邦院、人民院。 • 司法機關分三級

  15. 國家領袖 • 印度為聯邦制國家,由總理行使實際的行政權力。 • 總統為虛位制,由聯邦國會議員及各州議會議員選出,任期5年。雖依憲法規定,總統為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但實際權力有限,平時依照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建議行使職權,其功能仍以儀式及象徵性者居多。

  16. 稅法-公司稅 • 在印度境內設立或管理單位設於印度境內的公司來自經營事業、公司財產所得及資本利得均需課稅,且課稅範圍包括海外所得。 • 2004年公司稅率為35%,2005-06年度預算案時調降至30%。惟因附加稅由原先的2.5%調漲至10%,加上2%教育捐(Educational Cess)後成為33.66%,較原來的36.59%降2.93%。外國公司稅率為40%,加上2.5%附加稅及教育捐2%後稅率為41.82%。

  17. 稅法-關稅 • 印度屬全球高關稅國家之一,雖然近年該國積極調降關稅,宣稱數年內將調降至與ASEAN各國相同的關稅水準,且高峰關稅已由1991年的300%調降至2006年的12.5%,但加上其他稅賦之後,實質稅率仍居高不下。

  18. 勞動法規 • 年度休假:周休1日,工作滿240日每20日可享有1日支薪年休假。 • 員工紅利:應付給員工最低紅利為勞工薪資的8.33%,最高20%。 • 勞工保險:雇主依職工保險計畫負擔勞工保險費,依薪資水準不同,平均為5%。

  19. 智慧財產權法規 • 印度身為WTO與關貿總協(GATT)的成員,需改善對無形資產的立法與管理。 • 於2005年通過的修正專利權法中引進適用於各科技領域的產品專利保護。

  20. 社會文化

  21. 宗教信仰 • 宗教已深入日常生活,各式各樣的宗教並存在印度。 • 印度教人口約佔總人口的80.5%,回教約13.4%,另基督教約2.3%、錫克教約1.9%、佛教0.8%、耆那教0.4%,其他尚有拜火教、猶太教等少數宗教族群。

  22. 種姓制度 • 將人分為四個種姓(Varna):婆羅門(Brahmana,祭司),剎帝利(Ksatriya,貴族),吠舍(Vaisya,平民),首陀羅(Sudra,奴隸),各種姓之間不能通婚,身分、職業世襲,另外還將戰俘以及不遵守種姓制度的人列為不可接觸的賤民。 • 種姓歧視的殘跡仍存在於社會中。

  23. 語言 • 北印度語是官方語言,英語為輔助官方語言。 • 除此之外印度人還使用18種官方語言與844種方言。

  24. 教育水準 • 2001年印度全國7歲以上人口識字率為64.84%,其中男性約75.26%,女性約53.67%。

  25. 產業結構

  26. 農業 • 印度是世界排名第二的農業出產國。2007年農業和諸如林業、水產業等相關產業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6.6%,約佔了總勞動力的60%。 • 雖然近幾年占的GDP有下降的趨勢,但其仍然是最大宗的經濟支柱,在穩定印度的社會經濟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7. 工業 • 工業佔27.6%的GDP且僱用率17%的總勞動力。 • 紡織業是僅次於農業的第二大勞動力來源,印度的輸出品中大約有26%來自於紡織品。

  28. 服務業 • 印度是世界第十五大的服務業國家,提供了全世界23%的雇員。 • IT產業的成長,歸因於高技術高專業但極低的生產成本,及持有流利英語的工人,增加外包的機會。

  29. 結論 • 印度近年來經濟快速起飛,舉世矚目。尤其,印度現為全球第2大人口國,人口數12億人,勞動力充裕,加以國內中產階級興起,依據高盛集團預估,2025、2040年印度中產階級人口 比率將逼近該國總人口數之5成、9成,消費潛力雄厚;另方面,為避免基礎建設嚴重落後阻礙長期經濟發展,印度政府已於第11個5年計畫 中,編列5,150億美元預算,將投入電力、交通、港口等基礎建設,可望進一步創造產業商機。印度潛存的龐大內需,已成為各國企業爭相競逐的目標。

  30. 資料來源 • 印度崛起 <朱雲鵬、王健全 等人著 2007年6月 高寶國際出版> • 金磚四國投資租稅規劃 <張豐淦 著九十六年八月 勤業眾信出版> • 圖解印度 <Michi Kaihata著 王俞惠 譯 2008年1月 世潮出版> • 印度的奇特崛起 <Edward Luce著 吳湘湄 譯 2009年07月31日 晨星出版> • 經濟部全球台商服務網 http://twbusiness.nat.gov.tw/ •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

  31.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