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616 Views
细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邓世靖 孙旭光. 前 言. 感染性角膜病仍是发展中国家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我国第二位致盲性眼病 可预防和治疗. 细菌性角膜炎流行病学. 角膜溃疡最常见的病因 发病率:尚不确切了解 - 美国北部:2/100,000 - 全球每年有100,000患者 - 发展中国家角膜盲的首要原因. 危险因素. 角膜外伤 角膜接触镜 以往角结膜疾病 角膜手术 局部及全身感染 (睑缘炎、结膜炎、泪囊炎). 细菌感染病理机理 — 定植、侵袭与毒力. 定植 粘附素:上皮特异性亲和
E N D
细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邓世靖 孙旭光
前 言 • 感染性角膜病仍是发展中国家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 我国第二位致盲性眼病 • 可预防和治疗
细菌性角膜炎流行病学 角膜溃疡最常见的病因 发病率:尚不确切了解 - 美国北部:2/100,000 - 全球每年有100,000患者 - 发展中国家角膜盲的首要原因
危险因素 角膜外伤 角膜接触镜 以往角结膜疾病 角膜手术 局部及全身感染(睑缘炎、结膜炎、泪囊炎)
细菌感染病理机理—定植、侵袭与毒力 • 定植 粘附素:上皮特异性亲和 菌毛:粘附(大肠杆菌,淋球菌) 粘多糖:粘附 膜磷壁酸:受体结合(甲链)
细菌感染病理机理 • 侵袭-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 细菌的数量:正比 侵入部位与定位:特定部位或细胞 侵袭酶:胶原酶、透明质酸酶、卵磷脂酶及链激酶等 抗吞噬:胞壁成分、荚膜、类荚膜 宿主细胞侵入性 :结核、奈瑟淋球
细菌感染病理机理 • 毒力-毒素与毒力因子 外毒素—分泌到胞外的毒性蛋白 种类:细胞毒素、神经毒素、肠毒素等 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胞壁结构 组成:特异性多糖+核心多糖+脂类A 毒力因子—具有穿透力、溶组织力、IgA蛋白酶等
细菌性角膜炎常见致病菌 • 假单孢菌属 • 表皮葡萄球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肺炎球菌
绿脓杆菌性角膜炎 致病菌特征: 自然界广泛分布 G-杆菌 抵抗力较强 可形成医源性感染 分泌绿脓菌素及荧光素
绿脓杆菌性角膜炎 致病因子: 侵袭力弱,毒性强 内毒素(菌细胞壁脂多糖) 外毒素 弹性蛋白酶 蛋白水解酶 细胞溶解素
绿脓杆菌性角膜炎 角膜溃疡特征: 严重急性化脓性角膜炎 发病急(6~24小时) 进展快——1~2天可波及全角膜 迅速形成基质脓疡 基质黄绿色凝固性坏死 粘脓性分泌物 前房反应重 可波及巩膜
金黄色葡萄球菌 病原菌的特征: 菌体呈球形,直径约1微米 葡萄串状排列 革兰氏染色阳性 不形成芽胞
金黄色葡萄球菌 致病因子: 感染扩散的因子:透明质酸酶 纤维蛋白溶解酶 脱氧核酸酶 毒性因子:血浆凝固酶 蛋白酶-A α-毒素等 溶血毒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 角膜溃疡特征: 圆形或卵圆形局限性溃疡 边界清楚,进展较缓慢 灰白色或奶白色 前房反应较轻
表皮葡萄球菌性角膜炎 致病菌特征: G+球菌 属弱毒菌,条件致病 可形成生物膜,黏附形成菌斑 正常结膜囊最常见的细菌 眼科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
表皮葡萄球菌性角膜炎 致病因子: 蛋白酶-A 杀白细胞素 链激酶等
表皮葡萄球菌性角膜炎 角膜溃疡特征: 条件致病(糖尿病、长期激素、术后) 进展缓慢 临床症状轻:呈不规则形状 面积小 溃疡较浅表
肺炎球菌性角膜炎 致病菌特征: 呼吸道常在菌 小儿及老年易感 菌体0.5-1.2um,G+ 双球形排列,有荚膜
肺炎球菌性角膜炎 致病因子: 荚膜(逃避中性粒白细胞的吞噬) 溶白细胞素 溶血毒素 IgA分解酶
肺炎球菌性角膜炎 角膜溃疡特征:(匐行性角膜溃疡) 起病急 局灶脓性角膜浸润开始 迅速向周围和深部发展 边缘匍行性 坏死穿孔 常有角膜内皮斑和前房积脓 感染有增多的趋势
奈瑟淋球菌角膜炎 致病菌特征 性病病原体之一(新生儿脓漏眼) G-球菌,凹面相对成双排列 1.6×0.6-0.8微米大小,细胞内生长 抵抗力弱 致病性强,正常上皮可侵入
奈瑟淋球菌角膜炎 致病因子: 菌毛 外膜蛋白 蛋白水解酶
奈瑟淋球菌角膜炎 临床特征 超急性化脓性(6小时~3天) 发病极为迅速(浸润-脓漏) 大量脓性分泌物 眼睑严重水肿,耳前淋巴结肿大, 角膜缘区的浸润(20~35%) 角膜环行脓疡 角膜穿孔
诊 断 临床+实验室检查
诊 断 • 刮片染色-微生物与细胞学检查 • 培养-需氧与厌氧培养及药敏 • 组织活检 • 免疫学检查
治 疗 • 原 则 寻找和除去病因 控制感染(局部为主) 减少角膜组织破坏 减少瘢痕和新生血管形成
眼科首选抗生素 • 首选药物: 急性感染: - 环,氧,诺为首选。 - 怀疑绿脓杆菌+托布或头孢他定 慢性感染: -氯霉素 -利福平 -磺胺嘧啶
用药方法 局部频点: 每15分钟一次,连续2小时 每小时一次,连续24-48小时 酌情减量
个性化用药 根据药物敏感试验进行调整
辅助治疗 • 局部促角膜修复剂 • 散瞳 • 维生素,支持治疗 • 相关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