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30 Views
生物柴油 技术进展与产业前景. 冀星 博士 副教授 石油大学(北京) 2004.2.13. 主要内容. 一、石油短缺 二、生物柴油 三、生物柴油在世界各国的应用情况 四、 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五、经济效益、发展前景预测与中国的发展模式 六 、生物柴油产业发展趋势 七、石油大学生物柴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 八、生物柴油对我国石油安全、国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 整以及战时油料供应的贡献 九、生物柴油对环境的作用与冲击 十、政策建议 十一、国家重视. 一、石油短缺.
E N D
生物柴油技术进展与产业前景 冀星 博士 副教授 石油大学(北京) 2004.2.13
主要内容 • 一、石油短缺 • 二、生物柴油 • 三、生物柴油在世界各国的应用情况 • 四、 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五、经济效益、发展前景预测与中国的发展模式 • 六 、生物柴油产业发展趋势 • 七、石油大学生物柴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 • 八、生物柴油对我国石油安全、国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 整以及战时油料供应的贡献 • 九、生物柴油对环境的作用与冲击 • 十、政策建议 • 十一、国家重视
一、石油短缺 • 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需要开发可再生能源 • 环境保护与汽车工业的发展需要清洁油料 • 液体燃料的不足已严重威胁到我国的能源与经济安全
二、生物柴油 • 生物柴油及其应用历史 • 制造方法与典型的工艺流程
三、生物柴油在世界各国的应用情况 • 美国 • 德国 • 巴西 • 日本 • 中国 • 其他
四、 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酶的选择性、寿命与反应时间问题 • 生物柴油的倾点高、影响低温启动 • 催化剂的研制 • 反应的接触界面问题 • 甘油皂对油品质量的影响 • 燃烧残留物的微酸性问题 • 甲醇的聚合问题 • 残留甲醇与甘油的腐蚀性问题
五、经济效益、发展前景预测与中国的发展模式 • 经济效益 • 发展前景预测 • 发展模式选择
六、生物柴油产业发展趋势 (1)生产装置大型化、连续化 (2)原料来源的多样化 (3)工艺过程的绿色化 (4)馏程分布的合理化
六 、生物柴油产业发展趋势 酯交换制取的生物柴油,馏程分布较窄,粘度高、低温启动性能差,雾化性能差。采用生物柴油与常规柴油混配技术以及可控分段裂解技术,优化生物柴油的馏程分布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七、石油大学生物柴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 生物柴油制备 • 采用普通酯交换将煎渣废油、餐饮废油制备为生物柴油 • 采用特殊工艺预处理的方法,将泔水油、地沟油等质量较差的原料转化为生物柴油 • 利用精制工艺得到符合德国DIN V51606标准的生物柴油 • 采用可控分段裂解方法将沥青状油脚转化为宽馏分生物柴油
七-1、 甘油精制 • 采用化学处理方法提纯副产品甘油,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甘油
八、生物柴油对我国石油安全、国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战时油料供应的贡献 • 生物柴油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 • 对国防安全的贡献 • 生物柴油对我国石油安全的贡献
九、生物柴油对环境的作用与冲击 • 生物柴油对环境的作用 • 生物柴油产业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冲击
B100比石油柴油减少的比例 B20比石油柴油减少的比例 HC 36.73% 7.35% CO: 46.23% 9.25% PM: 68.07% 13.61% SOx (3): 100% 20% 多环苯类 (PAH) 80% 13% NPAH多环苯类的氮化物 90% 50% 生物柴油与石油柴油污染物排放比较
十、政策建议 • 尽快建立生物柴油质量的国家质量标准,生物柴油生产流程、工艺设计以及安全生产方面的国家标准 • 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以及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协调生物柴油产业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及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的关系 • 尽快制定有关禁止废食用油进入下水道以及食用油系统的法律 • 合理分配审批权限,避免形成“李鬼”扰乱市场的局面
政策建议 • 实行政府引导、支持和市场机制结合的发展方针,在税收与补贴方面予以适当的激励 • 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政府+企业+农户+银行+技术”五位一体的模式值得推广 • 在科研攻关以及产业创新方面予以支持,要走科研部门与企业联合承担项目的道路 • 妥善解决油料作物与农产品争地的问题 • 充分考虑基因安全以及森林安全
十一国家重视 • 国务院 • 科技部 • 经贸委 • 发改委 • 规划
生物柴油技术进展与产业前景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