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台灣的環安衛問題

化材一甲 4A240029 、 4A240006 陳俊穎、何冠穎. 台灣的環安衛問題. 台灣核電. 目錄. 核電廠 台灣的核電廠所在地 I 台灣的核電廠所在地 II 核能的優點 I 核能的優點 II 核能 的缺點 台灣核能的依賴程度 核電對海洋的汙染. 核 電的 廢料 蘭嶼輻射外 洩 核電發展 趨勢 總結. 核電廠 是 利用核分裂或核聚變反應 所釋放的能量產生電能的熱力發電廠。由於控制核聚變的技術障礙,目前商業運轉中的核能發電廠都是利用核裂變反應而發電。 核電廠在台灣稱做「 核能發電廠 」或簡稱「 核電廠 」 。

gautam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台灣的環安衛問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化材一甲 4A240029、4A240006 陳俊穎、何冠穎 台灣的環安衛問題 台灣核電

  2. 目錄 • 核電廠 • 台灣的核電廠所在地I • 台灣的核電廠所在地II • 核能的優點I • 核能的優點II • 核能的缺點 • 台灣核能的依賴程度 • 核電對海洋的汙染 • 核電的廢料 • 蘭嶼輻射外洩 • 核電發展趨勢 • 總結

  3. 核電廠是利用核分裂或核聚變反應所釋放的能量產生電能的熱力發電廠。由於控制核聚變的技術障礙,目前商業運轉中的核能發電廠都是利用核裂變反應而發電。核電廠是利用核分裂或核聚變反應所釋放的能量產生電能的熱力發電廠。由於控制核聚變的技術障礙,目前商業運轉中的核能發電廠都是利用核裂變反應而發電。 核電廠在台灣稱做「核能發電廠」或簡稱「核電廠」。 核電廠概觀  : 核電廠是現今屬於超效能,低汙染的建設類型,對於有害氣體與二氧化碳排放幾乎是0,一個控制良好的核電廠,是不會有輻射外洩的疑慮,以及周邊緊急應對系統完善,核電廠其實是相當安全的建設。 在歐美俄...等大國,對於核電廠的管理可說是相當良好並且有一定程度的經驗能力。 其核廢料處裡也是非常環保的方式。 核廢料經過半衰期的時間後,遠比其他 石化/煤礦/原油 發電廠所帶來的破壞少。 有學著認為核電廠的廢料僅是短時間對地球的汙染,隨時間可淡化,所以有些國家相對支持發展核電廠。但是民眾多半不理解,而認為核電廠極度不環保。 核電廠不單是建造一個核電廠,核電廠帶來的周圍效應 是需要評估的,例如: 周圍環境評估、技術等級、 技術人力、廢料處裡、緊急應變、災後處置 。 這些都是建造核電廠必須考慮的範圍 核電廠

  4. 第一核能發電廠位於臺灣台北縣石門鄉的核能發電廠,簡稱核一廠,由臺灣電力公司所經營。是台灣第一座核能發電廠,也是中華民國十大建設之一。第二核能發電廠,位於台灣台北縣萬里鄉的核能發電廠,簡稱核二廠或核二,由臺灣電力公司所經營。第三核能發電廠,位於台灣屏東縣恆春鎮的核能發電廠,簡稱核三,因為鄰近馬鞍山所以第三核能發電廠又稱馬鞍山發電廠,由台灣電力公司所經營。是唯一位於台灣南部的核能發電廠,其餘二座皆位於北部。反應爐型式為壓水式反應爐(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是台灣唯一使用此型式核能反應爐的發電廠。 台灣的核電廠所在地I

  5. 台灣第二核能發電廠於1974年(民國63年)9月開工興建,與第三核能發電廠建於1978年(民國67年),同屬十二項建設之一環。第四核能發電廠,位於臺灣臺北縣貢寮鄉的核能發電廠,簡稱核四,因為所在地名為「龍門」,故又稱龍門發電廠,2009年3月3日更名為龍門核能發電廠。反應爐型式為GE公司設計的先進台灣第二核能發電廠於1974年(民國63年)9月開工興建,與第三核能發電廠建於1978年(民國67年),同屬十二項建設之一環。第四核能發電廠,位於臺灣臺北縣貢寮鄉的核能發電廠,簡稱核四,因為所在地名為「龍門」,故又稱龍門發電廠,2009年3月3日更名為龍門核能發電廠。反應爐型式為GE公司設計的先進 沸水式反應爐 (Advanced Boiling Water Reactor),是臺灣第一 、亞洲第二個使用這類核能反應爐設計的發電廠。 台灣核電廠的所在地II

  6. 優點:1. 以少量的核子燃料即可產生大量的能量,而 其輸送(搬運)及儲存均容易。低濃縮鈾1噸具 有相當於約5萬噸的重油之能量。2.核子燃料以資源而言,可望能供應。3.在環境保全上為有利,而乾淨的能量供給源。4.少量之核燃料供大量能量。輸送、儲藏容易。 由發生電力比較,低濃縮鈾1噸等於重油5萬噸 之燃料。 核能的優點I

  7. 5.核能電廠之機罩輸出容量係大容量式,一般超 過1000MW以上。6.核能燃料資源豐富。7.其發電成本比汽力電廠低, 並繼續降低中。 核能的優點II

  8. 1.核能電廠會產生高低階放射性廢料,或者是使用過之核燃料,雖然所佔體積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線,故必須慎重處理,且需面對相當大的政治困擾。1.核能電廠會產生高低階放射性廢料,或者是使用過之核燃料,雖然所佔體積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線,故必須慎重處理,且需面對相當大的政治困擾。 2.核能發電廠熱效率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電廠排放更多廢熱到環境裏,故核能電廠的熱污染較嚴重。 3.核能電廠投資成本太大,電力公司的財務風險較高。 4.核能電廠較不適宜做尖峰、 離峰之隨載運轉。 5.核電廠的反應器內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 如果在事故中釋放到外界環境, 會對生態及民眾造成傷害。 核能的缺點

  9. 水力發電  4  %、火力發電 70 %、核能發電 20 %、風力發電 1  %、其他 5 % 雖然現在的核能發電比例只有約五分之一,但隨著國際燃料價格提升(開發中國家工業化程度上升、礦源枯竭) ,水力發電已沒什麼發展空間(水庫可設地點幾乎沒有新的) ,風力、太陽能、潮汐、地熱,皆因效率過低或適合地點太少,所以不能當作主流發電,就現況而言,核能發電比例升高是難以阻擋的,小空間高效率是台灣最需要的。 台灣核能的依賴程度

  10. 核電對海洋的汙染 由於核電廠運轉時原子反應爐會產生高熱,一般都選擇以液態水來冷卻原子反應爐的冷凝器,所以全球核電廠多興建在海邊或大型湖泊畔,不斷汲入大量的海水或湖水,防止原子反應爐因過熱而融毀。所以廢熱的溫排水是核電廠無可避免的產物。換言之,核電廠發電就像是一座「海水加溫器」或「湖水加溫器」。

  11. 為了防止入水口及冷卻水管路被這些隨著冷卻水被汲入的「異物雜質」,尤其是附著生物會附著管壁堵塞通路或干擾或降低,而影響核電廠的冷卻效果,核電廠多設計多重物理構造和投與化學物質(重金屬、氯等),盡可能消滅去除這些生命,「淨化水質」。體型較大的生物既被強力汲取又受猛烈撞擊,而被牢牢吸附於取水口過濾裝置(柵欄與篩網)靜候死亡;體型小於篩網網目的卵、幼生及逃避不及的仔稚苗,則被虹吸捲入,並被浸泡在致死濃度的有毒化學溶液中,再經溫度上升11.9℃的三溫暖洗禮,屍體隨著溫排水被棄置於出水口,隨著海流漂流擴散。為了防止入水口及冷卻水管路被這些隨著冷卻水被汲入的「異物雜質」,尤其是附著生物會附著管壁堵塞通路或干擾或降低,而影響核電廠的冷卻效果,核電廠多設計多重物理構造和投與化學物質(重金屬、氯等),盡可能消滅去除這些生命,「淨化水質」。體型較大的生物既被強力汲取又受猛烈撞擊,而被牢牢吸附於取水口過濾裝置(柵欄與篩網)靜候死亡;體型小於篩網網目的卵、幼生及逃避不及的仔稚苗,則被虹吸捲入,並被浸泡在致死濃度的有毒化學溶液中,再經溫度上升11.9℃的三溫暖洗禮,屍體隨著溫排水被棄置於出水口,隨著海流漂流擴散。

  12. 含有污染(重金屬、輻射)物質的中表層生物的屍體沉降到海底途中,被腐食生物或底棲甲殼類與貝類、沙蠶、海膽等無脊椎生物等取食,再度經由食物鏈,進入小型以及大型生物的體內。經年累月,藉著食物鏈循環累積,例如過去隨著四季變化原盛產於金山沿岸夾在核一、核二廠間的海草,漸漸枯竭;九孔也完全絕跡,漁源日漸減少,核電廠不但降低鄰近海域漁獲量,而且銳減附近居民經濟收益的例子不勝枚舉。含有污染(重金屬、輻射)物質的中表層生物的屍體沉降到海底途中,被腐食生物或底棲甲殼類與貝類、沙蠶、海膽等無脊椎生物等取食,再度經由食物鏈,進入小型以及大型生物的體內。經年累月,藉著食物鏈循環累積,例如過去隨著四季變化原盛產於金山沿岸夾在核一、核二廠間的海草,漸漸枯竭;九孔也完全絕跡,漁源日漸減少,核電廠不但降低鄰近海域漁獲量,而且銳減附近居民經濟收益的例子不勝枚舉。

  13. 臺灣亦曾因核能發電廠溫排水排入海洋水體中,造成包括1987年核三廠溫排水排放口附近海域的「珊瑚白化事件」,以及1993年核二廠溫排水排放口附近海域發現的「秘雕魚(畸形花身雞魚及大鱗魚)事件」;事後的研究調查證實,二起事件均是由於發電廠溫排水所導致的水體熱污染效應所造成。臺灣亦曾因核能發電廠溫排水排入海洋水體中,造成包括1987年核三廠溫排水排放口附近海域的「珊瑚白化事件」,以及1993年核二廠溫排水排放口附近海域發現的「秘雕魚(畸形花身雞魚及大鱗魚)事件」;事後的研究調查證實,二起事件均是由於發電廠溫排水所導致的水體熱污染效應所造成。

  14. 以台灣 3 座核電廠,6 個機組, 總發電容量 5144 百萬瓦估計,每年用過燃料約 有 150 噸, 而低中強度核廢料約有 1 萬 5 千桶產生。以每個電廠的 30 年壽命估計,總計屆時所有核電廠皆停止運轉時,台灣將有 4 千 5 百噸用過燃料,45 萬桶低中強度核廢料;再加上除役所產生的廢料,其數量據 估計約等於運轉 30 年所產生的數量。也就是說,我們總計將有用過燃料約 9 千噸,低中強度核廢料也高達 90 萬桶。 目前台電暫 時將用過燃料貯存於核電廠地下貯池,低中強度核廢料亦暫時貯存於蘭嶼及現有三個核 電廠廠區內的臨時倉庫。 如此數量的核廢料年年增 加,將對暫時貯存之空間造成壓力,並逼使台電尋求最終處置的辦法。 核電的廢料

  15. 一、蘭嶼核廢料貯存場確實有放射性物質外洩,這個台電也承認,但他們說放射性物質外洩是「檢整作業」造成,而測量到的人工核種低於法定標準,所以就算外洩也都符合安全標準。一、蘭嶼核廢料貯存場確實有放射性物質外洩,這個台電也承認,但他們說放射性物質外洩是「檢整作業」造成,而測量到的人工核種低於法定標準,所以就算外洩也都符合安全標準。 二、檢整是個黑盒子,缺乏民間監督,原能會介入空間也有限。 蘭嶼輻射外洩

  16. 美國:發展核能仍是政策優先要務,是歐巴馬政府「多元化能源組合」的一部分,與太陽能、風力、再生能源發電之重要性並列。美國:發展核能仍是政策優先要務,是歐巴馬政府「多元化能源組合」的一部分,與太陽能、風力、再生能源發電之重要性並列。 日本: 對受創最深的日本來說,核災已動搖東京對核能的信心;到目前為止全日本54座反應器,已有51座停機中。按照政府的規定,大修完成的機組必須先通過壓力測試,再向地方政府申請恢復運轉。 核電發展趨勢

  17. 雖然核能發電比起其他發電發生意外時造成更嚴重的傷害,但其實它是很安全的,這種發電廠建造前一定會經過符合嚴格標準的評估,我們該做的應該是反危險的核電廠,例如:核四,而不是只要是核電廠就反對,別因為政黨和名嘴的煽動就認為它是顆核彈,台灣欠缺的是良好的監督體制,要改善公務員的態度才是當要之急,人類對電的需求越來越高,節能也只能減緩它上升的速度,如果依賴其他發電,要不花大錢買燃料,要不就缺電,這對台灣都沒有好處,好好管理好核能發電廠,建立妥善的核廢料處理方式,比起一直逃避它,了解它,才是最好的方法雖然核能發電比起其他發電發生意外時造成更嚴重的傷害,但其實它是很安全的,這種發電廠建造前一定會經過符合嚴格標準的評估,我們該做的應該是反危險的核電廠,例如:核四,而不是只要是核電廠就反對,別因為政黨和名嘴的煽動就認為它是顆核彈,台灣欠缺的是良好的監督體制,要改善公務員的態度才是當要之急,人類對電的需求越來越高,節能也只能減緩它上升的速度,如果依賴其他發電,要不花大錢買燃料,要不就缺電,這對台灣都沒有好處,好好管理好核能發電廠,建立妥善的核廢料處理方式,比起一直逃避它,了解它,才是最好的方法 總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