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單元七

單元七. 磁帶與磁帶機. 單元七 磁帶與磁帶機. 7-1 磁帶的特性與分類 7-2 磁性媒體讀寫原理 7-3 磁性定碼的方法 7-4 磁帶記憶容量與操作速度 7-5 磁帶資料格式 7-6 匣式磁帶機 7-7 卡式磁帶機. 7-1 磁帶的特性與分類. 磁帶的特性 磁帶是在多元酯塑膠帶表面塗上一層氧化鐵混合物質而成 氧化鐵為磁性物質,當磁帶經過讀寫頭,執行寫動作時,由於磁力線的變化而使其磁分子重新排列,並保持該狀態,即正磁化與負磁化的結果,使磁帶上記錄著 "0" 與 "1” 的數位資料。

gauri
Download Presentation

單元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單元七 磁帶與磁帶機

  2. 單元七 磁帶與磁帶機 • 7-1 磁帶的特性與分類 • 7-2 磁性媒體讀寫原理 • 7-3 磁性定碼的方法 • 7-4 磁帶記憶容量與操作速度 • 7-5 磁帶資料格式 • 7-6 匣式磁帶機 • 7-7 卡式磁帶機

  3. 7-1 磁帶的特性與分類 • 磁帶的特性 • 磁帶是在多元酯塑膠帶表面塗上一層氧化鐵混合物質而成 • 氧化鐵為磁性物質,當磁帶經過讀寫頭,執行寫動作時,由於磁力線的變化而使其磁分子重新排列,並保持該狀態,即正磁化與負磁化的結果,使磁帶上記錄著"0"與"1”的數位資料。 • 當磁帶經過讀寫頭。執行讀動作時。磁帶上磁分子的排列方向將使讀寫頭的線圈因磁通的變化而感應-電流的變化,即磁帶上數位化的資料已被讀出,此時讀出的電流波形並非方波且信號電壓微弱。必須加以放大、整形之後,才可得到真正的數位資料

  4. 7-1 磁帶的特性與分類 • 磁帶的分類 • 依寬度分為下列三種: • 1/2吋(1.27公分)型。 • 1/4吋(0.635公分)型, • 0.15吋(0.381公分)型。 • 依包裝方式分為下列三種: • 盤式磁帶 • 匣式磁帶 • 卡式磁帶 • 盤式磁帶 • 寬度為1/2吋,長度為2400呎(732公尺)。盤子直徑為10 1/2吋 • 其儲存容量可達2OOGB • 匣式磁帶 • 寬度則為1/4吋,長度有300呎、450呎、600呎數種規格。 • 儲存容量約在1OOGB以下。 • 卡式磁帶 • 寬度只有0.15吋,其記憶容量較小,且其存取時間較前二者要長得多,速度較慢,但有體積小的優點。

  5. 7-2 磁性媒體讀寫原理 • 磁帶的讀寫原理 • 未磁化前,磁分子不規則排列,其磁場互相抵消而呈中性 • 磁化後 • 圖(b)和圖(c)所示為磁化後的情形,由於磁化電流有兩個方向,因此磁分子會形成二種不同的排列方向,可以用來代表二進位資料的 “O”與“1”兩種狀態, • 若以圖(b)的磁化(N極向左,S極向右)為正極化,代表“1”的狀態時,則圖(c)的磁化稱為負極化,用以代表"0"的狀態。

  6. 7-2 磁性媒體讀寫原理 • 寫入動作 • 寫頭有如-電磁鐵,資料經寫入驅動器放大後,形成一磁化電流流經線圈, • 磁力線通過磁頭間隙形成一個磁化迴路,位於磁頭間隙前方的磁性物質即受到磁化, • 磁性物質有剩磁的現象,磁性與磁化電流的方向有關,即將資料以其磁化方向來加以記錄。如此即可儲存"0"與"1。的資料。

  7. 7-2 磁性媒體讀寫原理 • 讀取資料 • 磁帶以等速通過磁頭間隙 • 磁帶上的磁場會使線圈上感應-電壓,電壓的極性與磁帶上磁分子的排列方向有關,經感應放大器放大及整形後,即可得到原先儲存的資料。 • 所有的讀寫動作必須在磁頭與磁帶在相對運動之下,才能完成,同時其相對運動速度必須非常穩定。 • 速度愈快時,其讀寫速率亦愈快。 • 磁帶的資料是串聯的方式,一個位元接一個位元的加以記錄,其讀寫速度較慢 • 使用多磁頭的方式。一個磁頭繞組就稱為一個軌道(track) • 大型電腦中, 一般使用七個或九個磁頭繞組。 • 在微型電腦中,若以卡式磁帶機來儲存資料,只有單一磁頭,其速度即較慢許多

  8. 7-3 磁性定碼的方法 • 若直接將資料逐一寫入磁帶,在讀取時必然會引發許多問題,因此,必須對資料加以編碼之後,再寫入磁帶,讀回時再予以解碼還原。 • 大部份電腦中,均以位元組(byles)或字組(words)為處理單位,其界限亦應明顯地區分出來,才能正確地讀出全部資料。 • 對讀頭而言,其感應電流只有在磁偶極的排列方向改變時,才會產生極性的變化。因此當寫入的資料是010l0l時,不會有問題發生,但當寫入資料是01Il00時,就無法正確地讀出了

  9. 7-3 磁性定碼的方法 • 磁性定碼的方法 • 歸零(RZ)記錄法 • 當資料為“1”時,控制器送出一個正向脈波寫入磁頭,反之當資料為“0”時,控制器送出負向脈波寫入磁頭,在二資料間則電流歸回到零,沒有脈波寫入(即未磁化)。 • 在讀出時,讀出頭上的感應電壓將出現在有磁場變化時,且其極性與變化方向有關,如圖(b)所示 • 資料輸出只有在同步時脈(c)和讀出頭電流(b)均為正時,輸出才是“1”,否則為零,與寫入時相同。

  10. 7-3 磁性定碼的方法 • 不歸零(NRZ)記錄法 • RZ記錄法中,磁通變化次數極多。不但不經濟且其速度較慢。 • 不歸零(NRZ)記錄法是以偏壓的方式,使媒體處於正飽和或負飽和的狀態,並以此代表“0”的狀態,並以反向磁飽和代表“1 ” 的狀態。 • 磁頭的電流始終持續著,沒有中性區域產生。 • 寫頭的電流的變化只有在二位元兼有變化(0→1或1→0)時產生,因此變化次數較少,其記錄密度與效率均較RZ為高, • 由於NRZ使用正反器配合讀取資料,當有一位元資料漏讀時,以後的資料會因錯亂而無法讀回正確資料。

  11. 7-3 磁性定碼的方法

  12. 7-3 磁性定碼的方法 • 倒相不歸零(NRZI)記錄法 • 以磁通的轉態代表“1”,穩定不變的磁通時代表“0”。 • 寫頭電流只有在同步脈波和資料同時為”1“時,再激發T型正反器,使其輸出轉態,其它時問則維持穩定狀態。 • 讀取資料時,只有在同步脈波為1且讀頭的感應電流有變化(正向、負向均同1時,資料輸出為“1”,否則為“0”。 • 即使有一位元資料漏失時。只影響該位元而其後的資料仍可正確讀取,改正了NRZ的缺點。

  13. 7-3 磁性定碼的方法

  14. 7-3 磁性定碼的方法 • 相位編碼(PE)記錄法 • 以磁通變化的方向來決定資料位元是“1”或是“0”。當磁通變化為正向變化時代表“1”。負向變化時代表“0”。 • 即資料位元由“1“→ ”1”或由“0”→"0"則需變化兩次,即正→負→正和負→正→負

  15. 7-3 磁性定碼的方法

  16. 7-4 磁帶記憶容量與操作速度 • 盤式磁帶具有柑當大的儲存容量。 • 儲存容量與數位資料記錄方法、密度、磁帶長度有關。 • 1/2吋寬,2400呎長的盤式磁帶上,可以儲存18MB至2OOGB的資料,目前技術已可達到16OGB儲存容量。 • 資料密度 • 每吋磁帶可儲存的資料位元數。 • 以字元/吋(character per inch,CPI)或位元組/吋(byte per inch,BPI)為單位 • RZI記錄法的資料密度在2OOCPI到80OCPI之間。 • PE記錄法為160OCPI。 • 更高的組群編碼記錄法(group-coded recoding,GCR)則為625OCPI。

  17. 7-4 磁帶記憶容量與操作速度 • 操作速度 • 和磁帶驅動器的速度有關, • 通常在12.5吋/秒到200吋/秒之間。 • 錄間間隙 • 為使其由靜止到額定速率而不致漏失資料,因而在二筆資料記錄中保留一小空隙。稱為錄間間隙 • 資料傳輸速率和資料密度極磁帶速率有關, • 盤式磁帶系統中是以位元組/秒為單位, • 資料傳輸速率=資料密度×磁帶速率。 • 以800位元組/吋的資料密度和25吋/秒的磁帶速度而言,其傳輸速率為=800位元組/吋x25吋/秒=20000位元組/秒。

  18. 7-5 磁帶資料格式 • 盤式磁帶依資料儲存格式的不同,可分為七軌式與九軌式兩種。 • 七軌式磁帶 • 七軌式磁帶的七軌是由二位元的區域位元和四位元的BCD數值位元和一位元的配類位元所組成,即以六位元來編碼代表不同 • 資料,共有26=64種字碼。 • 如圖7-6所示為6位元碼,加上一位元的配類檢查位元共為七位元,每一位元為一軌(track),一般採用偶數配類檢查法

  19. 7-5 磁帶資料格式

  20. 7-5 磁帶資料格式 • 九軌式磁帶 • 九軌式磁帶的磁頭有九組讀寫頭組成,同時可讀取九個位元的資料 • 一般採用EBCDIC碼,使用8位元編碼。再加上一位元的同位位元而成為9位元碼。

  21. 7-6 匣式磁帶機 • 匣式磁帶 • 將兩個磁帶盤和磁帶都裝在塑膠匣盒中,具有防塵及防止手印行染的效果。 • 磁帶如同音樂卡式磁帶般,己預先固定於帶盤上。 • 常用的匣式磁帶的尺寸有兩種, • 300型。磁帶寬度為1/4吋,裝在4.0x6.0x0.7吋的塑膠盒內。 • 100型,磁帶寬度為0.15吋。裝在2.4x3.2x0.5吋的塑膠盒內。 • 100型的儲存容量為614k位元組。300型儲存容量則可達4.3M位元組 • 匣式磁帶一般用於硬式磁碟資料備份之用。 • 由於寬度不同,使用的匣式磁帶機亦隨之而異, • 依磁帶機的驅動方式又分起動/停止式(start/slop)及連續式兩種,目前的市場以1/4吋匣式磁帶機的佔有率較高。

  22. 7-6 匣式磁帶機 • 早期匣式磁帶機由於缺點甚多。因此並不普遍,目前由於機能、容量及準確性三方面的改良,所以漸受歡迎。 • 機能之改良 • 早期匣式磁帶機只能單向記錄,因此在第一磁軌讀寫完畢之後,必須重新回到起點,現在的匣式磁帶機則為雙向記錄機能。可直接反向記錄,方便又節省時間。 • 容量的提高 • 早期匣式磁帶機使用四軌磁頭,使用磁帶長度為300呎,記錄密度在1600一640OBPl間,因此儲存容量約12G位元組,現在的匣式磁帶機則使用六軌或九軌磁頭,使用磁帶亦增加至450呎或600呎,儲存容量高達45M位元組到80M位元組,甚至可達4OGB,用來儲存硬碟上的資料相當好用。

  23. 7-6 匣式磁帶機 • 錯誤之減少 • 利用硬式磁碟機的漂浮磁頭的原理,使匣式磁帶插入後,自動將磁頭移至定位,標準地讀取資料,不致於再讀入錯誤的資料。 • 匣式磁帶機廣泛用於 • 文書處理、銀行交易資料的儲存,各類控制程式及數據的儲存等 • 硬式磁碟資料的備份。在硬碟內資料受損或受到破壞時,即可重新存回使用。

  24. 7-7 卡式磁帶機 • 卡式磁帶 • 有體積小、易於攜帶的特點 • 儲存容量較少,且磁帶機的速度較慢。因此只適於不要求快速且容量不大的場合。 • 早期蘋果牌電腦AppleII即採用卡式磁帶來儲存程式及資料。 • 資料讀寫時較容易產生錯誤,因此發展出數種不同的記錄格式與錄製方法,彼此之間並沒有相容性,所以無法直接互換使用。 • 除了以專屬的卡式磁帶機來儲存資料之外。一般音響用卡式錄音機,也可以拿來儲存電腦程式或資料, • 缺點一:速度太慢 • 每秒1.875吋的移動速度,使其傳輸速率僅3Obps 而已。 • 而磁碟機每秒可傳送一百萬位元組。 • 缺點二:只能單向播放。沒有倒轉尋找檔案的能力。

  25. 7-7 卡式磁帶機 • 卡式錄音機 • 速度為1.85吋/秒(IPS)。 • 磁帶長度約為560呎 • 雙面60分鐘的卡式磁帶,資料儲存容量約10OOk位元組, • 傳輸速率在300鮑~3000鮑之間。 • 鮑(baud)是資料傳輸速度的單位,意即每秒傳送的訊息數 • 由於調變技術不同,每一訊息可能代表一個位元,也可能是2位元 • 卡式錄音機係供音樂的錄製與再生之用, • 一般使用非飽和的磁性記錄方式,增加其傳真度,與數位資料錄製的要求不合。 • 以卡式錄音機來儲存數位資料,必須利用編碼記錄技術來克服下列問題: • 將數位資料先轉為類比波形後再儲存,讀回時需解調還原為數位信號 • 必須克服馬達速度不穩定的問題。

  26. 7-7 卡式磁帶機 • 編碼系統 • KIM-I • 肯薩斯市 • 塔貝爾 • CUTS • Commodore PET • Radio Shack • 由於硬碟及光碟技術的大幅改良。磁帶已漸漸少人使用了,目前只剩匣式磁帶機用於資料的備份用途,因其結構及技術改良。在速度及儲存容量方面亦有相當大的改良。

  27. 7-7 卡式磁帶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