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93 Views
手足口病实验室相关工作规范及要求. 手足口病(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病程初期,患儿首发症状多为低热,常伴有饮食减退,全身不适,咽喉痛。 口腔黏膜溃疡出现于发热后 1-2 天,初起为红斑,随后出现水疱并进展为溃疡。患儿常因疼痛而拒食。 皮疹也于 1-2 天后开始出现,初为斑丘疹,随后转为疱疹。皮疹不伴有发痒,多位于手掌和足底,也可出现于臀部。 HFMD 患者也只可表现为皮疹或口腔溃疡 。.
E N D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病程初期,患儿首发症状多为低热,常伴有饮食减退,全身不适,咽喉痛。病程初期,患儿首发症状多为低热,常伴有饮食减退,全身不适,咽喉痛。 • 口腔黏膜溃疡出现于发热后1-2天,初起为红斑,随后出现水疱并进展为溃疡。患儿常因疼痛而拒食。 • 皮疹也于1-2天后开始出现,初为斑丘疹,随后转为疱疹。皮疹不伴有发痒,多位于手掌和足底,也可出现于臀部。 • HFMD患者也只可表现为皮疹或口腔溃疡。
病原学 •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Cox A16和EV 71最为常见。
实验室确诊依据 •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为实验室诊断病例 • 病毒分离: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 • 核酸检验:自病人血清、脑脊液、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等标本中检测到病原核酸 • 血清学检验: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采集合适的标本,选择合适的细胞系进行病毒分离,或直接从临床标本中检测病毒核酸来诊断。采集合适的标本,选择合适的细胞系进行病毒分离,或直接从临床标本中检测病毒核酸来诊断。 若没有采集到合适的临床标本,或无法进行病毒分离,可通过血清学检测中和抗体水平变化。
检测结果的评价 如果从脑脊液、疱疹液中分离到病毒,那么很可能该病毒就是病因病原; 由于肠道病毒隐性感染情况的存在,咽拭子和粪便中分离到病毒,则应结合其它信息进行判定。 当无法进行病毒分离或未分离到病毒时,血清学诊断方法可作为病毒感染的间接证据。
传染源的排毒情况 •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该病潜伏期为3-7天,潜伏期即有传染性,通常发病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 患者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咽部分泌物的排毒时间可持续1-2周,粪便约3-5周 • 患者发病约7天左右排毒逐渐减少
采样检测目的和对象 • 采样监测的目的 • 定性诊断、明确疫情 • 病原学监测 • 采样对象 • 重症或死亡病例 • 聚集性病例 • 辖区内首次调查和采样病例
采样标准及要求 粪便标本:发病7日内采集 咽拭子标本:发病4日内采集 疱疹液 脑脊液: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3日内采集 血清标本:急性期(发病0-3天)和恢复期(14-30天)
采样标准及要求 • 重症或死亡病例的标本采集 • 重症病例 • 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 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 要求:每例均采集 • 标本:咽拭子、疱疹液、粪便、脑脊液、血液,死亡病例按照需要可能加采组织标本等
采样标准及要求 • 聚集性病例 • 在1周内在一个单位或一定区域内出现多例手足口病例; • 要求:采集2-5例,急性期、症状典型 • 标本:咽拭子、疱疹液、粪便
采样标准及要求 • 辖区内首次调查和采样病例 • 2008年5月2日起县级或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划首次调查和采样的手足口病例; • 要求:采集2-5例,急性期、症状典型 • 标本:咽拭子、疱疹液、粪便
采样标准及要求 • 咽拭子、疱疹液 • 专用绵签 • 病毒运输液 (Hanks液或细胞生长液,不含双抗) • 螺口采样管 • 粪便 • 重量不少于3克,不超过8克 • 专用采便盒
采样标准及要求 • 脑脊液 • 不少于1ml • 无菌管 • 血清 • 2ml以上 • 无菌管
标本或运输要求 • 专人运送 • 咽拭子、疱疹液、粪便、血清等运输需加冰排用冷藏包冷藏运输,在24小时内送至实验室 • 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反复冻融,标本要冷冻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