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417 Views
新课程背景下校长的课程领导. 海珠区实验小学 陈小玲. 内容概述 一、 学校课程 二、 课程领导 三、 课程领导的意义 四、 课程领导的实施 五、 学校课程建设研究 六、 问题与展望. 一 、学校课程. 1 、课程的基本概念 学校课程是指学校为达到教育目标而设置组织的一切具有教育功能的课程及活动的总和或统称。. 3 、案例( 美国高中的课程设置与选课制度).
E N D
新课程背景下校长的课程领导 海珠区实验小学 陈小玲
内容概述 一、 学校课程 二、 课程领导 三、 课程领导的意义 四、 课程领导的实施 五、 学校课程建设研究 六、 问题与展望
一 、学校课程 1、课程的基本概念 学校课程是指学校为达到教育目标而设置组织的一切具有教育功能的课程及活动的总和或统称。
3、案例(美国高中的课程设置与选课制度) 不同种类的高中毕业证书: 管理支持,银行出纳,图书馆,文秘,烹调和食品,网页设计,商业/业主/企业家,保险经纪人,零销员,旅游经纪人,商业概念和管理,经济学,人际关系。 可作为就业的凭证: 管理助理,建筑管理,法庭记录,商业/业主/企业家,流行广告经销,经济资助管理,旅馆管理,医学翻译,财产销售, 继续深造的对口专业 广告管理,统计,商业/业主/企业家,计算机/信息/系统,人事管理,财产销售管理,股票经纪人,计算机科学
案例(洛杉矶联合学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 导入性课程: 大学升学研讨会 大学预修课程:AP英语文学和作文A ,AP英语文学和作文B, AP英语语言和作文A 文学和阅读:非裔美国人文学,亚洲文学,作为文学之圣经, 童话,娱乐文学,英国文学,文学巨著,文学分 析,美国少数民族文学,墨西哥裔美国人文学, 现代文学,现代戏剧,神话传说,小说,科幻文 学,莎士比亚,世界文学,文学中的女性,墨西 哥文学调查课程
作文: 创造性写作,创造性写作工作坊,作家研讨会A,作家 研讨会B,技术应用文写作A。 语言: 语言技能,语言学。 戏剧: 戏剧A,戏剧B,剧本制作A,剧本制作B,剧场艺术工作 坊 A,剧场艺术工作坊B。 演讲交流:演讲交流工作坊,演讲A,演讲B,高级演讲,口头表达 和交流 新闻学: 新闻学1A,新闻学1B,新闻学2A,新闻学2B。 大众媒体:电影工作坊,多媒体工作坊,图片新闻学,电影A, 电影B,大众媒体英语,无线广播,电视,电影制作A, 电影制作B,剧场艺术导入,作为综合艺术的电影。
2、新课程的特点 • 课程功能的整体性、全面性 •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 • 课程内容的时代性、生活性 • 学习方式的转变 • 课程管理体制的创新 • 课程评价的改革
二、课程领导 校长的课程领导是指校长对学校课程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实施策略等方面的引领、把握和决策
“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 课程管理———负责课程的具体实施。 课程领导———负责思想观念上的引领和关 于课程的重大决策
“课程管理”理念下的学校课程状态 学校和教师忠实地执行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国家通过统一化、等级化、秩序化的管理确保课程的实施。 “课程领导”理念下的学校课程状态 课程的组织体系是自由的、民主的;体系里学校和每位教师都是具有创意和创造力的主体;学校通过与教师分享课程权力,调动教师在课程中的创造与实施的积极性,确保课程的动态、发展和开放,确保课程的校本化,从而促进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
三 、课程领导的重要意义 1、创立学校优质课程、实践办学理念、实现学校 办学目标的需要 2、满足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优质课程的需求 3、创立学校课程文化、营造学术民主的重要途径 4、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完成校长的责任和使命
四、实施课程领导 1、确立课程思想,营造课程文化 2、拟订长期的课程发展规划和近期实施工作方案 3、改革课程结构,调整课程设置 4、开发校本课程和课程资源
五、学校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1、关于学校课程的思考 基础性、多样性、现代性、开放性、综合性。 2、学校课程的新理念 学校的课程应该是一个“适合每一位学生,促进 每一位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品格与 智慧”的课程。
3、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近期计划及远期构想 (1)近期计划 近期的课程体系建构处于启动的初期,宜稳步推进。理想状态及目标是:尊重国家和地方课程的结构、内容,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时安排;注重教与学的方式改革,高质量实施课程,达到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高层次目标要求;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逐步开发校本课程,建立课程资源库,理顺三种课程的比例及关系,校本课程中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开始尝试在小范围推开,为课程结构的调整奠定基础。
(2)远期设想 远期设想中的课程体系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国家课程比例下降到下限,校本课程比例上升到上限,必修课程比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逐步协调,达到最佳平衡状态;经过学校二次开发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更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校本课程形成系列、内容丰富、门类多样,满足学生需求,课程资源充足满足学校课程实施的需要。课程的实施体现出创造性并达到更高水平上,成为具有学校个性特色的新课程体系。
4、学校课程设置规划 第一学段开设的课程: 国家课程: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三年 级)、英语(三年级) 、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计算机 地方课程:英语口语(一年级) 校本课程(必修):综合实践活动(一、二年级)、卫生与保健、图书阅 览、计算机基础(一、二年级) 、学习指导,交往礼仪、课 外阅读,学校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文化节等大型传统文 化活动。 校本课程(选修):艺术类课程、体育类课程、科技类课程、语言训练、 计算机美术,
第二学段开设的课程: 国家课程: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 综合实践活动。 地方课程:体育活动、健康教育、计算机。 校本课程(必修): 学习指导、卫生与保健、交往礼仪、名著阅读,人 生设计,学校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文化节等大型传统文 化活动。 校本课程(选修):艺术类课程、科技类课程、体育类课程、文学艺术欣 赏及评论、领导与组织技巧、电影欣赏与评论、家政服务、语 言训练、中级英语口语及高级英语口语、学科提高竞赛、计算 机高级技能, 。
(1)逐步调整课程的结构 (2)尝试开设校本课程 (3)提升原有活动课程使之形成系列 (4)建立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5)通过校本培训帮助教师建立课程意识 (6)通过教师团队保证课程实施的实效, 提高教学质量 5、学校课程建设的进程
高中人文教育系列选修课程 生存论 知识论 智慧论 审美论 博雅论 思维论 天才论 文化论 思想论
2、工作重点: ①、办好课程超市,推行套餐式课程。 ②、尝试“作业套餐”,开展弹性分层作业制 ③、试行走班式教学(高年级) ④、尝试“校内留学” ⑤、多角度开放教育空间,提供自主选择机会。
六、问题与展望 1、课程资源严重缺乏,教师的工作量过重 2、家长教育观念陈旧,不理解学校课程改革,追求升学 3、三级管理权限还没有真正落实 4、基础学科的课时与个性化选择的课时矛盾
结 论 • 课程是教育中的精华所在,是最有价值、最现代的研究领域,博大精深,具有挑战性 • 校长是学校课程的领路人,地位崇高,责任重大 • 校长通过对学校课程的领导创立优质课程、创立 优质学校;创立特色课程,创立特色学校 • 校长通过创立优质学校、特色学校,促进自身的发展,成名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