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登山裝備概論

登山裝備概論. 裝備準備的原則. 適用性 :了解登山內容及計劃,向有經驗的人請益,選擇必要的、適合的用品。 耐用性 :山行補給不易各種環境條件嚴苛,必須確保用品之可用性。即可信度要高,同時了解其弱點並熟練使用方法,除可避免不必要之危險外且可節省經費。 輕量化 :登山要便利舒適,用品輕量化可減輕體力之負擔,並要使最少物品發揮最大作用且易於攜帶。 操作簡便化 :山區狀況瞬息萬變,在最差條件下能迅速、確實的使用是必要的,尤其對初學者更為重要。

garth
Download Presentation

登山裝備概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登山裝備概論

  2. 裝備準備的原則 • 適用性:了解登山內容及計劃,向有經驗的人請益,選擇必要的、適合的用品。 • 耐用性:山行補給不易各種環境條件嚴苛,必須確保用品之可用性。即可信度要高,同時了解其弱點並熟練使用方法,除可避免不必要之危險外且可節省經費。 • 輕量化:登山要便利舒適,用品輕量化可減輕體力之負擔,並要使最少物品發揮最大作用且易於攜帶。 • 操作簡便化:山區狀況瞬息萬變,在最差條件下能迅速、確實的使用是必要的,尤其對初學者更為重要。 • 進步化:科技日新用異,各種進步的、新式樣的、對登山有益的用品已陸續地研發出來,登山者必須掌握資訊,迅速的選用及正確的使用以確保登山之舒適及安全。

  3. 裝備應用的原則 • 安全原則:配合登山計畫、地理狀況、氣象條件等客觀因素,在安全原則下準備必須之用品。 • 加法原則:為適應瞬息萬變的狀況可以迅速添加或除去的方法,對輕量化及節約費用與適用性多所助益。 • 活用原則:熟習各種用品之使用方法及特性原理,發揮其用處至極點,必要時可一物數用或數物綜合運用之,以確保在各種條件下都能生存。 • 學問原則:多學、多問、多看、多用。

  4. 裝備應用的原則 • 除了遵循上述原則外,最重要的是在每一次登山前必須列一張攜行裝備的清單,登後則依據實際使用情行仔細檢討什麼是必備的?什麼是基於安全所需的?什麼是不必要的?以此漸漸累積經驗必能使您不再為每次出門前該帶些什麼裝備而傷腦筋。 • 假如您是登山活動的初入門者那麼您可能無法判斷那樣最適合您的需求,所以不要一次就把所有裝備買齊。一次採購一些,必要時可用租借,既可明瞭裝備特性,又不會為買錯東西而後悔。在您累積足夠的經驗後必能做出明智的抉擇,將裝備重覆投資減至最低。 • 總之登山裝備要配合積極登山理論,以最低限度之必要物品發揮最大限度的活用技巧及能力,切忌變成裝備之收藏家及展覽場並緊記登山並非只靠裝備就足夠了。

  5. 出發前的準備 • 仔細分析這些裝備都有一個很明顯的功能,那就是它們的組合除了正常時使用外,更能在意外發生時提供緊急求生所需。當意外發生時您在無法獲得外援的情況下,靠著這些裝備您可以存活較長的時間,以等待救援或自行脫困回家。以下分別介紹這些裝備在選擇及使用上應注意的事項。

  6. 地圖與指北針 • 地圖與指北針可以告訴我們回家的路,尤其是當您進入非常陌生或人跡罕至之處。 • 地圖的使用觀念是事先研究、事後比對驗証,如果沒有事先仔細研究,那在實地使用時可能會有一些困難。如果您不會使用地圖則對於您走過的地區將較無深刻的印象,而且也很容易迷失方向。 • 對於登山比較有幫助的地圖是指那些能表現地形、地貌的等高線圖;指北針則需精密度2度以內的森林指北針。

  7. 頭燈 • 頭燈的重要性,對於那些曾經在山上摸黑走路,而又無照明器具輔助的人都會有很深刻的認識。登山有時為了天氣變壞、路徑崩坍、隊員受傷或迷路等各種因素,而導致夜歸或遲遲無法紮營。這時如果沒有照明設備根本難以繼續行動。將燈掛在頭上是很好的想法,如此便能空出雙手作其它的事,於是頭燈便應運而生。使用頭燈應注意兩點: • 第一是最好使用防水產品,不但在任何天候下都可以使用;即使長期儲存在潮溼的地方,接點及電池也不易腐蝕。 • 第二是具備安全開關,有些頭燈的開關設計不良,當其放在背包內時,常因物品晃動踫撞而導致開關突然接通,就這樣您的電池就被虛耗了。為了避免這樣的情形發生,而有安全開關的設計,這種設計通常是將開關設在凹處或採用旋轉式開關。如果您的頭燈曾發生開關突然接通的情形,但此刻尚不想換一個具有安全開關的頭燈,那您最好在開關處貼上膠帶;或將燈泡取下;或將電池的極性對調,如此也可以避免上述狀況的發生。

  8. 燈泡 • 平常我們在使用頭燈時很少會去注意燈泡的額定電流,但它卻關係著燈泡所能產生的最大亮度。一般我們都是使用真空或充氮燈泡,它的額定電流較低,燈光比較不亮。另有一種是鹵素燈泡,它能產生較亮的燈光。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鹵素燈泡會耗用較高的額定電流,也就是說它比較耗電,其耗電的程度常比普通燈泡高過一倍以上,故使用時應審慎考慮以免造成電池不敷使用。 • 基於環境變化的需要,我們可以同時攜帶兩種燈泡備用,平常的夜間活動採用一般的真空燈泡比較省電;在夜間尋路時則改採較亮的鹵素燈泡,以獲得較清析的視線。

  9. 電池 • 鹼性電池大概是目前用得最廣的電池,它比錳鋅電池儲存更多的電量,但主要的問題是它在供電的過程中電壓下降得太快,因而影響頭燈的亮度;另外在低溫下它的壽命會縮短甚多(在 -16℃時工作效率約降低20%)。

  10. 電池 • 鎳鎘電池雖可充電重覆使用,而且在供電過程中電壓也很穩定,但因其儲存之電量不高;且具有充電記憶效應,故仍不十分理想。鎳氫充電式電池也可以重覆充電使用,且在充電容量及記憶效應方面已針對鎳鎘電池的缺點作大幅改進,目前在市面上已經相當普遍。非充電電池在山上很容易遭到粗心棄置,在講究環保的今天,相信使用充電式鎳氫電池可以減少一些環境的壓力。

  11. 電池 • 另有一種可能使用的電池為鋰電池,雖然它不能重覆充電使用,但它所儲存的電量更高,約為鹼性電池的兩倍,且在其使用的過程中電壓幾乎保持定值,即使在-16℃時仍與20℃的工作效率一樣,所以它相當適合於高寒地區使用,不過其價格非常昂貴。

  12. 備份食物 • 攜帶一些備份食物是必要的,我們可能會因為惡劣的天氣、迷路、受傷及其它因素而遲歸或受困。 • 由於是備份的所以也有意味著緊急使用的味道,故所帶之食物應以質量輕、不需要烹煮、容易消化而且長期儲存不易變質者較佳。以肉乾、核果、乾果、葡萄干和糖果之組合糧食是不錯的選擇。目前市面上有許多免煮或燙過開水即可食用的調理包、速食飯、速食粥... 等好像也不錯,但您在選擇上應特別注意它的重量、內容及保存日期等,在山下仔細衡量它是否適合於登山時使用,不要到了山上才來後悔。

  13. 備份衣物 • 保溫是野外求生的第一要義,在緊急狀況下備份衣物可能會救您一命,在登山活動的過程中除了身上所穿的登山衣物外,還應準備一些備份的衣物來應付千變萬化的天氣。備份衣物沒有一定的選擇,一件保暖的外套、羽毛背心或一套排汗內衣褲都可能是很好的選擇,這主要是依您在這次行動中衣著系統的搭配而定。在郊山活動中一件輕便的夾克;在高山或溯溪的場合除了保暖的外套以外,可能還需要備份帽子、手套、排汗內衣褲等。由於背包的防水能力有限,這些備份衣物必須用夾鏈式封口塑膠袋或防水袋包好,以確保其乾燥。

  14. 急救包 • 雖然在山中可以作的醫療行為非常有限,但如果沒有急救包則連一些基本的外傷處理,也顯得困難重重。急救包的內容以外傷、燙傷、蟲咬、退燒解熱、消炎、抽筋防治及個人特殊需用藥為主。

  15. • 對於調理食物、生火、急救甚至攀岩,刀都是必須的,所以每個人都應該隨身帶著刀。刀是很有用的基本工具,我們常能利用它來製造其他工具或解決問題。 • 俗話說:「刀有兩面,一面是『利』;一面是『害』」,故刀雖好用但在使用時則應特別注意安全。持刀時應保有戒慎恐懼的心情,千萬不可以拿刀開玩笑,以免傷到別人或自己。在山上我們最可能使用的刀有二把,一是小型刀;二是中型刀(刀刃長度在一尺左右)。中型刀是生火、闢徑及自我保衛的最佳利器,而小型刀在料理食物或處理某些事項上則比較順手。

  16. 生火工具 • 現在登山沒有不帶爐子的,那又為什麼要帶生火工具呢?當然是為了萬一時可以派上用場,只要您想到爐子是團體裝備,不是每個人身上都有。萬一有需要時,那生火工具,可以幫助您在野地裡迅速地生起一堆火。不要幻想鑽木取火,在雨天生火點燃溼木頭那更困難。 • 最常見的、最簡易的生火工具為打火機及火種。打火機應該多帶幾個而且必需作防水處理,火種可以用蠟燭替代。

  17. 雨衣 • 撐把傘在雨中漫步,很有情調;驕驕豔陽下撐把傘感覺蠻秀氣的。但如果是以登山為目的,我想雨傘並不是最佳的選擇。有人帶雨傘上山,但這只能在路況良好的郊山使用,或是在高山作為輔助雨具(照像、營地活動等)。 • 雨衣是衣著系統裡最重要的一環,登山要帶雨衣應該已形成基本的準備行為,因未攜帶或攜帶不當雨具致使愉快的登山變成一場夢魘的例子,實在是看太多了。 • 登山沒有每次都好天氣的,在山上遭遇風雨侵襲是正常的現象,此時如果沒有雨衣那簡直是沒救了。

  18. 雨衣 • 兩截式雨衣的確優於小飛俠式的披風雨衣,雖然有人認為穿披風雨衣比較透氣不會悶溼;可以罩住背包;而且可以像外帳一樣在緊急時搭起來遮風避雨。其實經實際在山上驗証後,它的每一項可能優點都成了它的致命傷 • 第一、在山上踫到大風大雨時它就完全失去雨衣應有的保護功能; • 第二、山上的小路很少有如高速公路般的平坦,大多崎嶇不平,須集中注意力行走,而它寬大的裙擺正好遮住您腳尖前方的視線,上下坡時更不用說會踩到它了; • 第三、如要當外帳用,它那不完整的外形並不是很好用。 • 至於兩截式雨衣有人嫌它悶熱,其實您可以選擇防水透氣布料製品,或內層有尼龍網的尼龍雨衣,就可以部分改善悶溼的缺點。

  19. 求生盒 • 求生盒應該為一金屬容器,以便必要時可以當炊具煮食。求生盒內可以放置一些細繩、鐵線、求生紙、求生對策卡、暖暖包、火種、打火機、針線包、反射鏡、哨子、小吸管等較小且零散的求生用品或修補用品。

  20. 外帳 • 外帳或塑膠布可以讓您很容易地搭配地形建立起一個臨時的避難場所,外帳雖然很輕小但它的功用就有如一頂帳篷,在某些場合下甚致比帳篷更好用。這裡所說的外帳是指四人屋式帳的外帳,千萬不要搞錯了拿了蒙古包的外帳,那就很難用了。 • 其他的重要小東西還有水壺、太陽眼鏡、防曬用品、護唇膏等。山上通常比較乾燥,為了保持體力和防止脫水,一天的活動大概需水一公升左右,因此我們必需準備相當大小的容器,1.25公升的保特瓶或是專用的 1公升登山塑膠水壺都是不錯的選擇。保溫瓶不論在夏天裝冰涼飲料,或在冬天裝溫熱飲料都相當具有實用性。 • 鋁製水壺也是一種相當不錯的選擇,不但重量輕、無臭味,而且不論冷熱飲料,甚致油料都可以裝。目前台灣的登山者使用鋁製水壺的不多,使用時應避免與燃料罐混淆。

  21. 太陽眼鏡 • 登山戴太陽眼鏡不但比較帥,而且有其實際上的需要。在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紫外線強度超過海平面50%以上,雪地就更不用說了,在這種情形下裸露眼睛的視網膜容易被灼傷,造成令人痛苦難受的症狀-雪盲。因為眼睛的傷害都是發生在感覺不適之前,所以必須戴太陽眼鏡來預防這些傷害。對於原本就有戴眼鏡的人,除了鼻樑上戴的那一付外,必須再另帶一付眼鏡備用;在鏡片方面可以選擇顏色較深的變色鏡片,來防止紫外線的侵襲。另外必須使用眼鏡帶,以防止眼鏡下滑或遺落。 • 有些近視的人喜歡戴隱形眼鏡,因為它的視野較佳不受霧水影響;沒有傳統眼鏡的重壓及束縛;並且在運動流汗時沒有鏡框下滑的缺點。雖然隱形眼鏡有這麼多的優點,但在山上的太陽及突起的沙塵很容易造成眼睛乾澀不舒服,況且在山上清潔不易,容易造成眼部感染,所以在山上還是少用隱形眼鏡為妙。

  22. 防曬品 • 登山無可避免的要曝露在烈日下,在高海拔地區太陽的灼傷力比海平面要高出許多。值得慶幸的是由於皮膚色素的關係,東方人比西方人不怕曬,但這並不意味著您不需要防曬油膏。 • 在炎熱的夏季或在積雪的山區台灣的太陽依然可以把您曬黑、曬傷甚致烤焦。雖然衣服是最佳的防曬品,但對於衣服未能覆蓋的地方則仍需適當的準備防曬油膏。 • 防曬油膏的防曬能力取決於防曬係數(SUN PROTECTION FACTOR ,簡稱 SPF),其意義為:延長被曬傷時間的倍數。例如:若直接曝曬在陽光下10分鐘即導致曬傷的話,則使用 SPF 15 的防曬油可使其時間延長15倍,也就是 150分鐘後才會曬傷。 • 使用時應注意不論那種防曬油,當汗流夾背時,它是很容易被汗水沖刷掉的,所以必須適時重塗,以確保防曬效果。

  23. 護唇膏 • 在台灣的高山上護唇膏比防曬油更重要,因為不論四季山上的風都很大而且很乾燥,此時嘴唇比較容易乾裂。乾裂的嘴唇簡直就是叫我們閉嘴,有話不能暢言;有好吃的不能大口的吃,那實在是令人難過啊!所以千萬要記住護唇膏是必備的保養品。 • 不論有經驗與否,在匆忙準備中總是容易遺漏重要的裝備,有經驗的登山者都會利用「裝備檢查表」來避免漏失重要裝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