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1 likes | 1.03k Views
第三章 基因工程载体. 第一节 克隆载体 第二节 表达载体 第三节 特殊用途载体. 载体 ( Vectors ). DNA : 1 )独立的一个包括启动子( promoter) 、编码区( encoding region) 和终止子( terminator) 的基因, or 组成基因的某个元件, 一般是不可以进入受体细胞 的; 2 )采用理化方法进入细胞后,也不容易在受体细胞内维持。所以, 通过不同途径能将承载的外源 DNA 片段带入受体细胞,并在其中得以维持的 DNA 分子称为基因工程载体。. 多克隆位点 (multiple cloning site).
E N D
第三章 基因工程载体 第一节 克隆载体 第二节 表达载体 第三节 特殊用途载体
载体(Vectors) DNA: 1)独立的一个包括启动子(promoter)、编码区(encoding region)和终止子(terminator)的基因,or 组成基因的某个元件,一般是不可以进入受体细胞的; 2)采用理化方法进入细胞后,也不容易在受体细胞内维持。所以,通过不同途径能将承载的外源DNA片段带入受体细胞,并在其中得以维持的DNA分子称为基因工程载体。
多克隆位点(multiple cloning site) MCS 复制起始点 遗传标记 pUC ori Ampr 载体(Vectors) • 定义:在基因工程操作中,把能携带外源DNA进入受体细胞的DNA分子叫载体。
载体的功能 • 运送外源基因高效转入受体细胞 • 为外源基因提供复制能力或整合能力 • 为外源基因的扩增或表达提供必要的条件 目的基因能否有效转入受体细胞,并在其中维持高效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载体 。
基因工程对载体的要求 (1)在宿主细胞内能独立复制,ori。 (2)有选择性标记 Ampr、Tetr、Kanr等。 (3)多克隆位点:外源基因插入的单一限制酶位点。 (4)分子量小,可容纳较大的外源基因片段。 (5)拷贝数多,方便外源基因在细胞内大量扩增。 (6)具有对受体细胞的可转移性。 (7)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不能任意转移。
大肠杆菌质粒载体 pBR322结构图 克隆位点 克隆位点 遗传标记基因 复制起点
载体的种类 • 按功能分类 • 克隆载体 克隆一个基因或DNA片断 • 表达载体 用于一个基因的蛋白表达 • 整合载体 把一个基因插入到染色体组中 • 按来源分类 • 质粒载体 • 噬菌体载体 • 柯斯质粒载体 • 人工染色体载体
第一节 克隆载体 1. 质粒载体(plasimid vectors) 2. 噬菌体载体(phage vectors) 3. 柯斯质粒载体(cosmid vectors) 4. 人工染色体载体(B/Y/HAC)
质粒的生物学特性 (1)质粒的概念 质粒是一种广泛从在于细菌细胞中染色体以外的能自主的复制 的裸露的环状双链DNA分子,比病毒更简单。 并不是寄主生长所必需的,但可以赋予寄主某些抵御外界环境因素不利影响的能力(带有抗性基因等)。
(2)质粒的大小 差异很大,最小的只有1kb,只能编码中等大小的2-3种蛋白质分子,最大的达到200kb。 质粒的生存在寄主细胞中“友好”地“借居”,它可以赋予寄主一些非染色体控制的遗传性状,以利于寄主的生存。比如,对抗菌素的抗性,对重金属的抗性等。 (3)质粒的生存
(4)质粒的自主复制性 • 质粒能利用寄主细胞的DNA复制系统进行自主复制。质粒DNA上的复制子结构决定了质粒与寄主的对应关系。根据在每个细胞中的分子数(拷贝数)多寡,质粒可分为两大复制类型: • 严紧型复制控制的质粒(stringent plasmid)(拷贝数少,为1-5个) • 松弛型复制控制的质粒(relaxed)(拷贝数多,可达10-200个拷贝) 因此,作为载体的质粒应该是松弛型的。
(5)质粒的不相容性 两个质粒在同一宿主中不能共存的现象称质粒的不相容性。具有不相容性的质粒组成的群体称为不相容群,一般具有相同的复制子。
(6)质粒的可转移性 在天然条件下,很多天然质粒都可通过细菌接合作用从一种宿主细胞内转移到另外一种宿主内,这种转移依赖于质粒上的tra基因产物。 • Conjugative plasmid 接合型质粒(自我转移的 质粒):质粒可从一个细胞自发转移到另一个细胞。 • Non Conjugative plasmid 非接合型质粒 (不能自我转移的质粒):由于失去控制细菌配对和自我转移的基因,质粒不能从一个细胞自发的转移到另一个细胞。 基因工程一般只能利用非接接合型质粒,保证分子操作过程中质粒在细胞中的稳定性。
helper plasmid Mob gene bom site Tra protein from conjugative plasmid mob mRNA open Mob protein recipient cell 即mob基因的产物可打开非接合质粒的bom 位点(oriT位点),借助接合质粒tra基因的产物,使非接合质粒被动迁移到受体细胞中,这种现象称为迁移作用(mobilization)。
质粒DNA的tra基因 (指令) E.Coli产生菌毛 宿主与受体细胞结合 (迁移) 遗传物在细胞之间转移 大肠杆菌接合(conjunction)
(7)携带特殊的遗传标记 野生型的质粒DNA上往往携带一个或多个遗传标记基因,这使得寄主生物产生正常生长非必需的附加性状,包括: 物质抗性 抗生素、重金属离子、毒性阴离子、有机物 物质合成 抗生素、细菌毒素、有机碱 这些标记基因对DNA重组分子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标记基因 定义:在基因工程中使用与选择重组体DNA转化细胞的基因 1. 指示外源DNA分子(载体或重组分子)是否进入宿主细胞 2. 指示外源DNA分子是否插入载体分子形成了重组子 标记基因的作用
标记基因的种类 1. 抗性标记基因(可直接用于选择转化子) a.抗生素抗性基因: Apr,Tcr ,Cmr,Kanr,G418r,Hygr,Neor b. 重金属抗性基因: Cur,Znr,Cdr c. 代谢抗性基因: TK,抗除草剂基因 2. 营养标记基因(可直接用于选择转化子) 主要是参与氨基酸,核苷酸及其他必需营养物合成酶类的基因, 这类基因在酵母转化中使用最频繁,如TRP1,URA3,LEU2,HIS4等。 3. 生化标记基因 其表达产物可催化某些易检测的生化反应,如lacZ, GUS,CAT 4. 噬菌斑
(8)质粒的存在形式 质粒的存在形式有超螺旋、开环双螺旋和线状双螺旋三种。 线状双螺旋(两个裂口) 双螺旋共价闭合环(超螺旋) 开环双螺旋(一个裂口)
质粒空间构型与电泳速率 同一质粒尽管分子量相同,不同的构型电泳迁移率不同: scDNA最快、l DNA次之、ocDNA最慢。 OC L SC
天然质粒的局限性 • 天然存在的野生型质粒由于分子量大、拷贝数低、单一酶切位点少、遗传标记不理想等缺陷,不能满足克隆载体的要求,因此往往需要以多种野生型质粒为基础进行人工构建。
质粒载体的命名原则 人工组建的质粒 人工组建的质粒的第一个字母是质粒英文名字(plasmid)的第一个字符p,用小写。p后有2个字母是大写,表示质粒的作者和实验室名称,再其后为质粒的编号。如pBR322,字母p代表质粒,BR是构建该质粒的研究人员的姓名,322代表…构建的一系质粒的编号。
质粒载体的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1977年前) 天然质粒和重组质粒的利用,如pSC101, ColE1, pCR, pBR313和pBR322。 第二阶段 增大载体容量(降低载体长度),建立多克隆位点区和新的遗传标记基因。如pUC系列载体。 第三阶段 完善载体功能以满足基因工程克隆中的不同要求,如M13mp系列载体,含T3,T7,sp6启动子载体,表达型载体及各种探针型载体。
质粒载体的构建 质粒构建基本策略 1.加入合适的选择标记基因,如两个以上,易于选择转化体 2.增加或减少合适的酶切位点,便于重组 3.缩短长度,提高导入效率,增加装载量 4.改变复制子,变严紧为松弛,变少拷贝为多拷贝 5.根据基因工程的特殊要求加装特殊的基因元件
质粒构建原则 1、选择合适的出发质粒: Ori、选择标记、MCS 2、正确获得构建质粒载体的元件:酶切、PCR 3、组装合适的选择标记基因 4、选择合适的启动子 5、提高外源DNA的容量 6、需要灭活初始质粒上的某些编码基因 7、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构建过程应力求简单
质粒载体:作为基因工程载体,质粒至少应该具备复制的起始区、选择标记基因区、多克隆位点等部分。质粒载体:作为基因工程载体,质粒至少应该具备复制的起始区、选择标记基因区、多克隆位点等部分。
质粒载体的分类 人工构建的质粒根据其功能和用途可分成如下几类: 高拷贝质粒 突变拷贝数控制基因 拷贝数1000-3000 扩增基因 低拷贝质粒 来自pSC101 拷贝数小于10 表达某些毒性基因 温敏质粒 在不同温度下表现出拷贝数、整合等不同性质 测序质粒 含有测序通用引物互补序列和多酶接头polylinker 整合质粒 装有整合促进基因及位点 便于外源基因的整合 穿梭质粒 装有针对两种不同受体的复制子 便于基因克隆 表达质粒 装有强化外源基因表达的转录、翻译、纯化的元件 探针质粒 装有报告基因 便于启动子等元件的克隆筛选
质粒载体的分类 (1)高拷贝数的质粒载体 • ColE1、pMB1、pMB9松弛型质粒。 • 具有低分子量、高拷贝数的优点。 • 具有氯霉素扩增效应:每个细胞的拷贝数1000-3000个! • 用途:适合大量增殖克隆基因、或需要表达大量的基因产物。
(2)低拷贝数的质粒载体 由pSC101派生来的载体。 • 特点是拷贝数低。pLG338、pLG339等 • 适合于克隆含量过高对寄主代谢有害的基因。 • 减少蛋白质产物对寄主细胞的毒害。 (3)温控的质粒载体 一些低拷贝基因是温度敏感型,如pBEU1、pBEU2 温度低(<37 oC),拷贝数很少; 温度增加(>40 oC),拷贝数很快增加到>1000个。
(4)插入失活型质粒载体 载体的克隆位点位于其某一个选择性标记基因内部。外源DNA片段插入会导致选择记号基因(如tetr、ampr、cmr等)失活。 如pDF41、pDF42、pBR322。 外源DNA 无抗生素抗性 抗生素抗性
(5)正选择的质粒载体 质粒载体具有直接选择记号并赋予寄主细胞相应的表型。只有带有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化菌细胞才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 可大大降低需要筛选的转化子的数量,从而减轻实验的工作量,提高了选择的敏感性。
经典的大肠杆菌质粒载体 pSC101质粒载体 天然质粒,属严紧型低拷贝质粒。9.09 kb。四环素抗性Tetr。
ColE1 天然质粒,属松弛型、高拷贝质粒,6.6Kb。 有氯霉素扩增效应,每个细胞1000-3000拷贝
选择标记 大肠杆菌素(colicin)E1和对E1免疫的基因(immE1) • colicin E1能杀死不含ColE1 质粒的菌, • 形成噬菌斑。
①colicin E1基因的结构 cea imm kil 结构基因 免疫基因 溶菌基因 ② 杀死不含有ColE1细菌的原因 cea + kil基因产物 ③不被其他细菌的colicin E1所杀死的原因 imm基因
外源DNA Colicin E1 无Colicin • 唯一的克隆位点 EcoR I EcoR I位于E1内部,插入外源DNA导致E1失活,使受体菌不能合成E(ColE1-),但仍表现出对E1免疫型(ImmE1+)。 • 用对外源colicin E1的免疫性和自身不能合成colicin E1作选择,操作非常繁杂。
pSF2124 pMB1 pBR322: 人工构建载体 p:质粒; BR:质粒两位主要 构建者姓氏的第一个字母; 322:实验编号 pSC101 • 三个亲本质粒: • pMB1:出发质粒(ColE1) • pSF2124: Ampr • pSC101: Tetr
3个会导致Ampr基因失活 9个导致Tetr基因失活 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抗性 24个单一克隆位点。
pBR322的优点 ① 双抗生素抗性选择标记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插入失活效应是检测重组体质粒的有效方法,分两次先后选择: 没有获得载体的寄主细胞 在Amp或Tet中都死亡。 获得重组载体的寄主细胞 在Amp或Tet其中之一中死亡。
不含质粒载体 含有重组质粒载体 含有空质粒载体 Amp Amp+Tet
pBR322重组克隆的筛选 重组克隆的 “插入失活”筛选方法 pBR322—→插入在Tetr中,基因型为Tets、Ampr——→在含有氨卞青霉素培养基上可生长,在含有四环素培养基上不生长; pBR322—→插入在Ampr中,基因型为Tetr、Amps、——→在含有氨卞青霉素培养基上不生长,在含有四环素培养基可生长; 而在两种抗生素培养基上都生长的是非重组型。这种在一个基因位点中插入外源DNA片段,从而使该基因活性丧失的现象叫插入失活。
② 分子小,克隆能力大 长度4363bp,易于纯化,可以携带6-8Kb的外源DNA片段。 ③ 高拷贝数 氯霉素扩增之后,每个细胞可 1000~3000copies ④ 安全 失去了转移蛋白基因mob(mobilization)。不能通过接合转移。 ⑤具有较多的单一酶切位点(24种)
pBR322的缺点 保留了转移蛋白(mob)的作用位点。 能够被ColK质粒编码的mob蛋白识别,如果再有F质粒的参与,就有可能转移!
PBR322的改进 ① 删除mob识别位点 (如质粒pBR327、pAT153等)。 pAT153: 从pBR322上切去HaeII片断,既除去了mob识别位点,又增加质粒的拷贝数。
②改造EcoR I 位点 pBR325: 使EcoRI 也成为插入失活型位点。 在pBR322位点上接入一段来自噬菌体PICm的HaeII酶切片断(带有氯霉素抗性基因cmlr)。 cmlr上也带一个EcoRI位点。
pUC系列载体 在pBR322的基础上改造而成。属正选择载体。 pUC7、pUC8、pUC9、pUC10、pUC11、pUC18、pUC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