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第八章 债券规模与结构

第八章 债券规模与结构. 第一节 国债规模. 一、国债规模指标. 1 、国债绝对量指标 ( 1 )国债总额(国债余额) 政府现存而尚未清偿的债务总额,包括内债总额和外债余额。 ( 2 )国债发行额 包括内债发行额和外债借款额。 ( 3 )国债还本付息额 包括内债还本付息支出和外债清偿额。. 2 、 国债相对量指标. ( 1 )国债总额占国民经济总量指标的比重 最常用的是:国债总额 / 国民生产总值 ( 2 )国债发行额占财政收支指标的比重 其中很重要的是国债依存度。 ( 3 )国债还本付息额占财政收支指标的比重. 二、我国国债规模的变化.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八章 债券规模与结构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债券规模与结构

  2. 第一节 国债规模

  3. 一、国债规模指标 1、国债绝对量指标 (1)国债总额(国债余额) • 政府现存而尚未清偿的债务总额,包括内债总额和外债余额。 (2)国债发行额 • 包括内债发行额和外债借款额。 (3)国债还本付息额 • 包括内债还本付息支出和外债清偿额。

  4. 2、国债相对量指标 (1)国债总额占国民经济总量指标的比重 • 最常用的是:国债总额/国民生产总值 (2)国债发行额占财政收支指标的比重 • 其中很重要的是国债依存度。 (3)国债还本付息额占财政收支指标的比重

  5. 二、我国国债规模的变化 1、数据显示 • 国债发行额 • 国债发行额/国内生产总值

  6. 国债发行额(06年后为估计数)

  7. 国债发行额/国内生产总值

  8. 2、变化特点 (1)1981年至1993年的连续小幅度膨胀 (2)1994年跃上新台阶 (3)1998年的特别国债 3、两种争议 (1)国债规模已经很大

  9. 90年代以来国债依存度 单位:%

  10. (2)国债规模还可以进一步扩大90年代以来国债负担率 单位:%

  11. 三、国债规模的限制因素 1、国债限额论和国债无限额论 (1)国债限额论 • 国债规模过大有消极作用,必须对国债发行量施加限制。 (2)国债无限额论 • 国债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有下降趋势,对国债发行量规定限额是多此一举。

  12. 2、国债发行数量最大界限的限制因素 (1)政府承受能力的制约 (2)社会应债能力的制约 3、我国理论界的几种观点 (1)绝对量限制 (2)相对量限制 (3)弹性量限制

  13. 第二节 其他债券规模 一、企业债券发行规模 企业债券在80年代中期出现,是从社会集资开始的。1987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它表志着国家开始对企业债券进行统一管理。1993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了企业债券的运作。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于1993年12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数次修改。该法的相关条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于1993年12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数次修改。该法的相关条款有: • “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者其他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可以依照本法发行公司债券。”

  15. “公司债券的发行规模由国务院确定。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审批公司债券的发行,不得超过国务院确定的规模。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对符合本法规定的发行公司债券的申请,予以批准;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申请,不予批准。”“公司债券的发行规模由国务院确定。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审批公司债券的发行,不得超过国务院确定的规模。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对符合本法规定的发行公司债券的申请,予以批准;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申请,不予批准。”

  16. 1986—2007年企业债券发行量 单位:亿元

  17. 历年企业债券发行量

  18. 二、金融债券发行规模 • 金融债券始于1982年。该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率先在日本的东京证券市场发行了外国金融债券。1985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开始在国内发行金融债券。1994年,我国政策性银行成立后,发行主体从商业银行转向政策性银行。

  19. 2003年4月22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行中央银行票据。2003年8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04年3月1日核准中信证券、海通证券、长城证券公司发行公司债。2004年6月24日,《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颁布实施。2003年4月22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行中央银行票据。2003年8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04年3月1日核准中信证券、海通证券、长城证券公司发行公司债。2004年6月24日,《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颁布实施。

  20. 1986—2007年金融债券发行量 单位:亿元

  21. 历年金融债券发行量

  22. 三、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规模 • (1)企业债占交易额的比重很小,国债占交易额的比重很大。 • 如200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现货交易中,企业债的比重为0.79%,国债的比重为99.21%。 • 又如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现货交易中,企业债的比重为7.50%,国债的比重为92.50%。

  23. (2)在国债交易中,回购交易的比重大,现货交易的比重小。(2)在国债交易中,回购交易的比重大,现货交易的比重小。 • 如200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交易中,回购交易的比重为79.28%,现货交易的比重为20.72%。 • 又如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交易中,回购交易的比重为90.97%,现货交易的比重为9.03%。

  24. (3)两个交易所比较,上海证券交易所比重大,深圳证券交易所比重小。(3)两个交易所比较,上海证券交易所比重大,深圳证券交易所比重小。 • 如2002年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国债交易中(包括现货和回购),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比重为92.97%,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比重为7.03%。 • 又如2006年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国债交易中(包括现货和回购),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比重为99.99%,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比重为0.01%。

  25. 2002—200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成交金额统计单位:亿元2002—200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成交金额统计单位:亿元

  26. 四、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规模 • 2004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现货、质押式回购和买断式回购累计债券交易的资金支付额为124656.30亿元。其中,现券交易的资金支付额为28030.06亿元(200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现货成交金额为2938.92亿元),质押式回购交易的资金支付额为95360.69亿元,买断式回购是2004年新开办的,其交易的资金支付额为1265.55亿元。

  27. 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交易占据了一个相对重要的位置,其中回购交易的比重高一些。2004年国债现货交易金额占债券市场总量的比重不到20%,但质押式回购交易的比重要接近50%。其实,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央银行债和金融债券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就现货交易的债券交割量和结算笔数看,中央银行债的比重要达到40.7%和36.8%,金融债券的比重要达到40.5%和35.3%。

  28. 2007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各类债券结算量比重

  29. 2009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各类债券结算量比重

  30. 五、银行柜台市场债券交易规模 • 2002年4月,商业银行柜台记账式国债交易系统建立,以后发展还是比较缓慢。 • 2003年柜台市场的债券交割量是24.49亿元,2004年为62.17亿元,2007年是35.67亿元。 • 2003年柜台市场的结算笔数是14397笔,2004年为63428笔,2007年是51429笔。

  31. 第三节 国债结构

  32. 一、品种结构 1、国债品种结构的含义 • 不同类型国债之间的比例关系。 • 太单调或过于复杂的国债品种结构应避免,要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使国债品种简化。 2、我国国债品种结构的变化 • 80年代以来有两个特征。一是种类较少,二是近年来与过去比较日渐丰富。

  33. 3、现行国债品种 • 目前国债具体品种为记账式国债和凭证式国债(1997年之前有无记名国债)。 • 记账式国债特征:以电子账户形式记录债权,无纸化,可上市交易。 • 凭证式国债特征:以收款凭证形式记录债权,记名,可挂失,不可上市交易,但可提前兑现。 • 2004年出现凭证式国债(电子记账)。2006年出现储蓄国债。

  34. 4、国债代码 • 由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及短横线组成,分三节,占位21个。 • 如:CGSMM9701-1302-990122, • 表示:中国、政府、债券、可上市、中期、1997年发行、第1期、记帐式、零息、期限2年、1999年1月22日到期。

  35. 二、期限结构 1、国债期限结构的含义 • 不同期限国债之间组合的比例关系。 • 有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等。

  36. 2、设计国债期限的考虑因素 (1)要符合政府使用债务资金的要求 (2)要符合社会资金供给结构的要求 (3)要符合利息支出最小化的要求 (4)要符合政府债务负担均衡化的要求 (5)要符合政府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要求

  37. 3、我国国债期限结构的变化 (1)1981年到1984年属于中期偏长性质 (2)1985年到1993年属于中期性质(全部为2—5年) (3)1994年以来国债期限相对丰富

  38. 4、近年我国国债期限结构 • 凭证式国债和储蓄国债: • 主要是3年期、5年期。以前还有一些2年期,2009年出现了1年期。 • 记账式国债: • 近年来有91天( 3个月)、 182天(半年)、273天、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7年期、10年期、15年期、20年期、30年期、50年期等。

  39. 不同期限国债发行量的比重 单位:%

  40. 三、利率结构 1、国债利率结构的含义 • 不同利率国债之间组合的比例关系。 2、制定国债利率的基本方式 (1)债务人制定 (2)债权人制定

  41. 3、国债发行利率的确定 • 基本要求:与市场利率一致。 • 此外,不同的市场环境、国债本身特性等方面,也是影响国债利率的因素。

  42. 4、我国国债利率结构的变化 (1)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较高 (2)1995年之前属于行政制定方式 (3)在行政制定方式下利率水平依银行储蓄存款来定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