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 likes | 864 Views
第八章 甾体及苷类. Steroids and the Glycosides. 第八章 甾体及苷类 Steroids and the Glycosides. 第一节 概述. 甾体: 环戊烷骈多 氢菲的甾体母核. 一、天然甾类成分结构特点. 二、甾类呈色反应. 1. 醋酐 - 浓硫酸 ( Liebermann-Burchard ) 反应 样品 / 冰 HAc + 浓硫酸-醋酐( 1 : 20 )→黄→红→紫→蓝→绿→污绿,最后逐渐褪色。 2. 三氯醋酸( Rosenheim )反应 样品 / 氯仿 + 25% 三氯醋酸乙醇溶液→红至紫色。
E N D
第八章 甾体及苷类 Steroids and the Glycosides
第八章 甾体及苷类 Steroids and the Glycosides 第一节概述 甾体: 环戊烷骈多 氢菲的甾体母核
二、甾类呈色反应 1.醋酐-浓硫酸(Liebermann-Burchard)反应样品/冰HAc + 浓硫酸-醋酐(1:20)→黄→红→紫→蓝→绿→污绿,最后逐渐褪色。 2.三氯醋酸(Rosenheim)反应 样品/氯仿 + 25%三氯醋酸乙醇溶液→红至紫色。 3.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反应 样品液/滤纸,喷20%SbCCl3(SbCCl5)60~70℃,样品呈现灰蓝、灰紫斑点。
第二节 C21甾类 (C21-steroids) C21甾(孕甾烷)类: 含有21个碳原子的甾体衍生物。 活性:抗炎、抗肿瘤、抗生育
第三节 强心苷 (cardiac glycoside) 一、强心苷的定义与分布 1、强心苷:是生物界中存在一类对心脏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甾体苷类。 强心苷分布:玄参科、夹竹桃科较为普遍 ,在百合科、萝摩科、十字花科、毛茛科、 豆科等科属
二、强心苷的结构与分类 (一)苷元部分 1.强心苷元特点: A/B、B/C、C/D环 顺: 反: 顺 稠合 C3、C14—β –OH(少数α-构型) C17 —多β-不饱和内酯环 2.强心苷元的类型:
(一)苷元部分 2.强心苷元的类型: ⑴强心甾烯(甲型强心苷元) C17—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α、β-γ-内酯) 强心甾烯(23个C)
(一)苷元部分 ⑵海葱甾烯或蟾蜍甾烯 (乙型强心苷元) (24个C) C17—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α(β),γ(δ)-δ-内酯)
二、强心苷的结构与分类 (二)糖元部分 三种:2,6-二去氧糖、6-去氧糖、α-羟基糖 (1)2,6-二去氧糖(多为3-O-甲基-去氧糖) 洋地黄毒糖L-夹竹桃糖D-加拿大麻糖
二、强心苷的结构与分类 (二)糖元部分 (2)6-去氧糖 D-毛地黄糖 L-黄花夹竹桃糖 3-O-甲基-6-脱氧-D- 阿洛糖
二、强心苷的结构与分类 (二)糖元部分 (3)α-羟基糖 β-D-葡萄糖
二、强心苷的结构与分类 甲型强心苷 乙型强心苷
三、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一)理化性质 1.性状与溶解度 无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 旋光性,味苦,C17 -α-构型不苦 对粘膜有刺激性 原生苷亲水性强可溶于水、醇等溶剂 次生苷亲水性弱溶于EtOAc、含水氯仿 亲水性强弱与分子中羟基数目和位置有关
三、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一)理化性质 2.强碱作用 强心苷 + KOH/H2O→开环,酸性下可逆 强心苷 + KOH/EtOH→开环,酸性不可逆 3.脱水反应 5β-OH (叔羟基)酸水解时易脱水 14β-OH(叔羟基)酸水解时易脱水
三、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一)理化性质 4.形成缩醛(3-OH与10-CHO)
三、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二)苷键的水解 1.酸催化水解 ⑴温和的酸水解法: 条件:0.02~0.05mol/L盐酸或硫酸/含水醇 半小时至数小时加热回流, 特点 : 2-去氧糖间的苷键→ 苷元+ 2-去氧糖 Glc与2-去氧糖苷键 → 二糖或三糖
三、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二)苷键的水解 1.酸催化水解 ⑵强酸水解法: 条件:3~5%盐酸或硫酸/含水醇 时间延长、加压 特点 : 2-羟基糖等所有苷键均断键→ 脱水苷元+单糖
三、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二)苷键的水解 2. 酶催化水解 酶水解特点:专属性强 条件温和 强心苷中酶大多水解末端的羟基糖 如:紫花苷酶为β-D-葡萄糖苷酶 毒毛旋花子中有β-D-葡萄糖苷酶 毒毛旋花子双糖酶
三、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三)显色反应1.不饱和五元内酯环反应
(三)显色反应 2-去氧糖反应 1.FeCl3—冰HAc(Keller-Kiliani)反应 供试液水浴蒸干→冰HAc+FeCl3 → 浓硫酸 冰HAc层蓝色 界面处呈红棕色(随苷元不同而异) 游离2-去氧糖 2-去氧糖与苷元连接的苷 ——显色 2-去氧糖与葡萄糖相联 羟基糖连接的二糖、三糖 ——不反应
三、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三)显色反应2-去氧糖反应 2.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 强心苷液/滤纸→喷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剂 90℃加热30秒→灰红色 (只要有2-去氧糖均呈阳性)
三、强心苷的理化性质 (三)显色反应2-去氧糖反应 3.沾吨氢醇反应 强心苷固体→沾吨氢醇试剂→水浴热3分→ 红色(只要有2-去氧糖) 4.过碘酸反应 强心苷液/滤纸→喷过碘酸、硝基苯胺试剂 90℃热30秒→深黄→喷NaOH/MeOH →绿色
四、强心苷的波谱特征 (一)紫外光谱 甲型强心苷元 乙型强心苷元 △α、β-γ-内酯 △α(β),γ(δ)-δ-内酯 λmax(nm)220 λmax(nm)295~300
四、强心苷的波谱特征 (一)紫外光谱 △16(17)α(β)-γ-内酯 λmax(nm)270 △14(15),16(17),α(β)-δ-内酯 λmax(nm)330
四、强心苷的波谱特征 △α、β-γ-内酯 λmax(nm)220 △8(9)14(15) λmax(nm)244 苷元中孤立羟基: λmax(nm)300 吸收强度弱
四、强心苷的波谱特征 (二)红外光谱—KBr压片 1 K ν= 2π m △α(β),γ(δ)-δ-内酯 νC=O 1720cm-1 △α、β-γ-内酯 νC=O 1750cm-1
-γ-内酯 : νC=O 1780cm-1 △α、β-γ-内酯: νC=O 1750cm-1 △α(β),γ(δ)-δ-内酯: νC=O 1720cm-1
四、强心苷的波谱特征 (二)红外光谱—溶剂测试 • 甲型强心苷元△α、β-γ-内酯在1800-1700cm-1区有两个羰基吸收峰 。 • 较低波数(强吸收):α,β不饱和C=O产生的正常峰; 在极性溶剂中,吸收强度基本不变或略加强。 • 较高波数(弱吸收):非正常吸收峰,它随溶剂极性增大而吸收强度减弱甚至消失。
五. 强心苷的提取分离 注意的问题: 1. 共存物质:糖类、皂苷、色素、鞣质 2.原生苷水解问题 (一)提取对象与相应措施: 1. 原生苷:抑制酶的活性 ⑴新鲜药材,采后低温速干 ⑵直接沸水或60~70℃水提取 ⑶70~80%乙醇或甲醇提取 (4)药材加中性盐如硫酸铵等,再提取
五. 强心苷的提取分离 (一)提取对象与相应措施: 2. 次生苷:利用酶的活性 药材+水→25~40℃ 发酵12h以上,醇提取
(二)纯化 1.溶剂法: 种子药材:⑴脱脂,再醇提取 ⑵醇提浓缩液,石油醚萃取油脂 (氯仿:甲醇)萃取苷 茎叶药材:去脂溶性色素的方法 醇提浓缩,冷置析胶(叶绿素析出胶状物 醇提浓缩,石油醚萃取色素 醇提浓缩,NaOH,叶绿素被皂化 醇提取液,活性炭脱色
五. 强心苷的提取分离(二)纯化 2.铅盐法: 醋酸铅沉淀醇提取液中:酸、酚酸、皂苷类 强心苷易被沉淀吸附 3.吸附法: 活性炭短柱吸附: 醇提液中叶绿素等脂溶性色素 氧化铝短柱吸附: 醇提液中糖、水溶性色素、皂苷被吸附 强心苷易被沉淀吸附损失
五. 强心苷的提取分离 (三)分离 1.两相溶剂萃取法: 依据上面溶解度如何进行萃取法分离 A、B、C?
五. 强心苷的提取分离(三)分离 2.逆流分配法(CCD): 如:流动相:CHCl3 , 固定相:水 n=3 时, 得到3个流动相CHCl3(亲脂性成分) 3个固定相水相(亲水性成分
五. 强心苷的提取分离 (三)分离 2.逆流分配法(CCD): counter current distribution 分离因子β较小,简单萃取几次效果不佳 所以采取多次、连续的萃取分离过程。 例如:黄花夹竹桃苷A、B的分离 9次CCD 氯仿层6~7管:苷A 水层2~5管:苷B
五. 强心苷的提取分离(三)分离 3.层析分离法: 吸附色谱:苷元、次级苷、单糖苷 分配色谱:弱亲脂性苷类 液滴逆流色谱(DCCC): droplet counter current chromatography 高速逆流色谱(HSCCC): High speed counter current chromatography 后二者克服固体载体的不可逆吸附、样品峰拖尾等弊端。
第四节 甾体皂苷(steroidal saponins) 一、概述 1.甾体皂苷:螺甾烷类化合物衍生的寡糖苷 螺甾烷
一、概述 2.分布:薯蓣科、百合科、菝葜科等 3.应用:苷元可合成激素类药物 皂苷扩冠、抗肿瘤、降血糖 如:地奥心血康胶囊(黄山药中甾体皂苷) 心脑舒通制剂(蒺藜中甾体皂苷)
第四节 甾体皂苷 二、甾体皂苷的化学结构与实例 1.分类 螺甾烷醇类(spirostanols) (C25S ) 异螺甾烷醇类 (isospirostanols) (C25R) 呋甾烷醇类(furostanols) 变形螺甾烷醇类(pseudo- spirostanols)
二、甾体皂苷的化学结构与实例 螺甾烷醇类(C25S )
二、甾体皂苷的化学结构与实例 异螺甾烷醇类 (C25R)
二、甾体皂苷的化学结构与实例 呋甾烷醇类
二、甾体皂苷的化学结构与实例 变形螺甾烷醇类
第四节 甾体皂苷 二、甾体皂苷的化学结构与实例 1.结构特点: ⑴基本骨架: 27个C 6个环,A、B、C、D甾环,E、F螺环 ⑵稠合方式:A/B、B/C、C/D 反(顺)、反、反 ⑶取代基:C3(26)-OH(糖),C12=O,△ ⑷手性碳: C20、 C22、C25
三、甾体皂苷的理化性质 (一)性状与溶解性 苷元:易结晶,亲脂性强,易溶石油醚、氯仿 苷: MW大,不易结晶,无定形粉末 极性大,易溶于热水、稀醇、含水丁醇 (二)表面活性与溶血作用(类似三萜皂苷) (呋甾烷皂苷不溶血、表面活性↓) (三)沉淀反应 1.仅与碱式醋酸铅沉淀(可以与酸性皂苷分离) 2.与胆甾醇沉淀
三、甾体皂苷的理化性质 (三)沉淀反应 2.与胆甾醇沉淀 ⑴过程:EtOH 皂苷/ EtOH +甾醇 Et2O Et2O(甾醇 ) 沉淀 皂苷 ⑵对甾醇结构的要求: C3-β-OH,A/B环反式或△5 ⑶用途:用于皂苷的分离纯化 ⑷呋甾烷醇类皂苷不反应 ,无溶血作用。 三萜皂苷与甾醇形成的复合物不及甾体皂苷稳定。
三、甾体皂苷的理化性质 (四)呈色反应 1.醋酐-浓硫酸(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样品/冰HAc + 浓硫酸-醋酐(1:20) →黄→红→紫→绿→逐渐褪色(甾体皂苷) →蓝→逐渐褪色(三萜皂苷) 所有的三萜与甾体均可呈色(胆甾醇、胆酸、强心苷、甾体皂苷、C21甾类、蟾毒类)
三、甾体皂苷的理化性质 四、呈色反应 2.三氯醋酸(Rosenheim)反应 样品液/滤纸 + 25%CCl3COOH→ → 加热60℃红~紫(甾体皂苷) → 加热100℃ 红~紫(三萜皂苷) 原因:? 3. Ehrlich反应 呋甾烷皂苷+HCl.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红 螺甾烷皂苷+HCl.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不显色 二者对茴香醛(A)试剂: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