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likes | 511 Views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40°N. 40N. 第二课时. 难点解析:. 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既是地理学习的理论基础、重点,也是难点。学习中应加强绘图能力的训练,建立平面图与立体图的对照识别,切实理解地理现象的时空变化。 . 回顾. 1 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2 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日出、日落、昼夜长短的关系. 学习要点:. 1 、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规律; 2 、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规律; 3 、四季的划分方法及依据; 4 、五带的划分及依据。 5 、能绘出二分二至时地球光照示意图;绘图说 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E N D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40°N 40N
第二课时 难点解析: 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既是地理学习的理论基础、重点,也是难点。学习中应加强绘图能力的训练,建立平面图与立体图的对照识别,切实理解地理现象的时空变化。
回顾 1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2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日出、日落、昼夜长短的关系
学习要点: 1、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规律; 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依据; 4、五带的划分及依据。 5、能绘出二分二至时地球光照示意图;绘图说 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一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 射 点位置的关系: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移向 的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增长。 (3)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 规 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方降低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 达最大值 达最小值 达最小值 达最大值 每年太阳直射两次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四季 五带 昼夜长短 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 太阳高度 纬度变化 季节变化
(一)、四季划分 看书完成要求(天文四季)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划分方法:以二十四节气中的__、__、__、__为起点,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以此方法划分,则夏季就是一年中__最长、____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中__最短、____最低的季节。 欧美国家的划分方法: 把__、__、__、__分别看作春、夏、秋、冬四季的起点。 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 白昼 太阳高度 白昼 太阳高度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四季划分 我国及北温带许多国家实际划分方法: 为了使____和__相结合,一般把_、_、_三个月划分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三个月为冬季。实际上就把__节气所处的月份作为春季的开始;把__节气所处的月份作为夏季的开始。 季节划分 气候 3 4 5 春分 夏至
二十四节气与四季表 春 季 夏 季 秋 季 冬 季 3、4、5月 6、7、8月 9、10、11月 12、1、2月 天文四季 立 春 大 寒 小 寒 冬 至 大 雪 小 雪 立 冬 霜 降 寒 露 秋 分 白 露 处 暑 立 秋 大 暑 小 暑 夏 至 芒 种 小 满 立 夏 谷 雨 清 明 春 分 惊 蛰 雨 水 立 春 我国春季 我国夏季 我国秋季 我国冬季 西方冬季 西方春季 西方夏季 西方秋季 西方冬季 气候四季
(二)、五带的划分 • 五带的划分 • 几条重要的纬线 • 各带的主要特征
900 66.50 北 极 圈 五带的划分 北 回 归 线 23.50 00 赤 道 23.50 南 回 归 线 南 极 圈 66.50 900
900 北寒带 66.50 北 极 圈 五带的划分 北温带 北 回 归 线 23.50 热 带 00 赤 道 23.50 南 回 归 线 南温带 南 极 圈 66.50 南寒带 900
天文特征 900 北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严寒 气候特征 66.50 北 极 圈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四季分明 北温带 北 回 归 线 23.50 有太阳直射现象 00 热 带 终年炎热 赤 道 23.50 南 回 归 线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南温带 四季分明 南 极 圈 66.50 南寒带 终年严寒 有极昼极夜现象 900
昼夜长短太阳高度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四季 五带 昼夜长短 太阳高度 季节变化 纬度变化
拓展思路: 问题1: 假若地轴改变,会发生什么现象 :1地轴倾斜方向改变;2地轴倾角改变(A地轴与黄道面垂直;B黄赤交角变大)? 问题2:在一天中,太阳高度是怎样变化的?在地球上哪些地区会出现正午太阳直射头顶的景象? 问题3:我国古代、西方国家和现在北温带许多国家划分四季,哪个更接近天文四季?哪个更具实际意义?为什么?24节气是怎样划分的?划分24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问题4:五带的分界线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划分五带的意义是什么?
知识总结 欧美四季 天文四季 季节变化 四季更替 中国四季 昼夜长短 气候四季 划分 纬度变化 太阳高度 五带划分 意义
1.写出下列节日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和变化情况1.写出下列节日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和变化情况 A、植树节: B、劳动节: C、教师节: D、国庆节: 北半球昼短夜长但昼逐渐增长 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增长 北半球昼长夜短但昼逐渐缩短 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逐渐缩短 2、当太阳直射在21° N时,51°N和59°S的 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多少? 51°N正午太阳高度:60 °; 59°S的正午太阳高度:10 °
3.读上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三条弧线代表。 (2)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一天是, 其数值为。 (3)当图中所示地区日出时间为7:30时,位于赤道上的 某地的日出时间是,其白昼时间为小时。 (4)当图中所示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时,40°S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且达最长。 太阳的运动路线 夏至 73°26′ 6:00 12 最大 白昼时间
再见 大田一中 连欣莹 04.09.27
思考:1.图中为晨线还是昏线? 2 . A、B、C三点的地方时、昼长分别为多少? 冬至 12.22 N B 16 A 12 18 C 20 S
极圈 思考:如何计算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公式:H=90-纬度差(夹角)
思考:假如黄赤交角变大,会出现哪些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变大 回归线的纬度范围 变大 极圈的纬度范围 变小 极昼极夜的范围 扩大 热带范围 ;温带范围 ;寒带范围 扩大 缩小 扩大
昼最(短),夜最(长) 南极圈以内为极(昼)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以内为极(昼) 昼最(长),夜最(短) 南极圈以内为极(昼)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以内为极(夜) 全球昼夜(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