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 likes | 859 Views
军队管理和军队领导. 国防科技大学 胡 杰 民. 教学目的. 1 、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知识结构上的需要 2 、毕业工作和个人未来发展的需要. 第一讲 管理基本理论. 管理 军队管理 军队基层管理 管理基本原理. 第一讲 管理基本理论. 第一个问题:管理 .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技术的定义是,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去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 泰 罗.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 法约尔. 管理就是决策。 —— 西 蒙.
E N D
军队管理和军队领导 国防科技大学 胡 杰 民
教学目的 • 1、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知识结构上的需要 • 2、毕业工作和个人未来发展的需要
第一讲 管理基本理论 管理 军队管理 军队基层管理 管理基本原理
第一讲 管理基本理论 第一个问题:管理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技术的定义是,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去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泰 罗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法约尔 管理就是决策。 ——西 蒙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做人的工作,它的主要内容是以研究人的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影响为中心,激励职工的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 ——梅 奥 管理就是用数学模式与程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标。 ——伯 格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从词义上讲,就是管辖和处理。管理是管理者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按照一定的原理和原则,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组织协调,使管理对象发挥最大作用,以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活动。
理解管理概念需要把握的四个方面 (一)管理的目的 管理的目的即管理的本质,就是使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要素相互协调,产生最大的整体效应,达到1+1>2的增值目的。科学组织和协调是放大管理系统整体功能的关键。
(二)管理的对象 管理科学把管理的对象概括为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基本要素。其中,人是最主要的管理对象。一个相对独立的管理系统的管理对象既是特定的,又是具体的。作为军队管理对象的人,是指军队各级组织中的军官和士兵,他们是军队战斗力构成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所以,军队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三)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是指管理系统所具有的功能,或者指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管理职能的确定,是管理科学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最早系统地阐述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的亨利·法约尔。他提出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这五大职能被公认为管理的一般职能。
(四)管理的属性 管理具有二重性。所谓二重性,即指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个方面。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维护一定生产关系的监督职能,是社会属性;作为生产力合理组织和科学运用的手段,反映协作劳动的客观要求,是不同社会生产中都可以共有的一系列科学方法,表现在管理上的职能就是自然属性。
二、管理科学的发展 (一)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阶段 科学管理理论阶段,又称作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形成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科学管理理论形成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学派是美国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国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德国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美国 泰罗 主张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比较系统的探讨了经济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代表作是《科学管理》,标志着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
法国 法约尔 最早提出“管理的要素”,系统的论述了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五种职能。提出了管理人员的十四条原则。 1916年出版了《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是管理科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德国 韦伯 其理论集中在组织理论方面,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从而补充和丰富了科学管理理论。 其研究成果集中表现在《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中,并由此获得了“组织理论之父”的称号,成为科学管理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二)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阶段 行为科学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管理理论。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产生行为的动机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它把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科学知识运用到管理领域,强调人的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主张通过改善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和激励人的积极性等方面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行为科学在早期又称为人际关系学派 .
(三)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阶段 它的产生大约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 这些管理学派把“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结合起来,在管理中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主要是各种先进的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组织管理方法和组织管理技术,从而使管理理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 认为“决策”是管理的关键,是管理要研究的主要对象。在现代管理中必须更加重视人的作用;必须采用一整套制定决策的新技术,以寻求最佳的方案来实现最佳管理。 一是突出决策的作用
二是实行运筹化管理 就是运用统计学、概率论、线性规划,排队论、博弈论以及模拟等运筹学的数学方法,对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数学模型的实验,来评价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优劣,从中寻找出最优决策和最优行动。
三是强调系统管理 就是要把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引入管理中去,采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技术,对事物进行系统分析,对未来进行预测,从而实现大范围、全过程、长时间的整体管理。
四是推行自动化管理 就是要建立科学的“人——机”有机结合的管理系统,以适应管理问题日益复杂、细致和严密的客观要求。这就是现代管理的一个基本特征,预示着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三个阶段的对比 科学管理理论着眼点是生产力,以提高个人效率,减少劳动消耗为主要目标。 现代管理理论则是两者有机的结合,以研究应用系统分析和运筹方法进行决策为核心,寻求组织的有效性和管理工作的最优化。 行为科学理论的着眼点是生产关系,以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调动人的劳动积极性为主要目标。 着眼点
一种是强调组织和技术的作用,把人看作是“经济人”或“机器人”,以生产为中心,主张采用等级制的权威型管理方式,达到整个组织的目标。 一种是强调组织和技术的作用,把人看作是“经济人”或“机器人”,以生产为中心,主张采用等级制的权威型管理方式,达到整个组织的目标。 第三种是综合前两者的成就,并广泛应用系统论、运筹学、心理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等一系列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使管理发展到一个新的更高的理论形态。 发展方向 另一种是强调人的行为和人际关系,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以人员为中心,主张采用参与制的民主型管理方式,达到整个组织的目标。
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是以科学管理理论占主导地位;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是以科学管理理论占主导地位; 20世纪50年代至今,是以现代管理理论为主导。 发展顺序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是以行为科学论为主;
三、管理现代化 (一)管理思想的现代化 (二)管理组织的高效化 (三)管理方法的科学化 (四)管理技术的电子化 (五)管理人员的专业化 (六)管理方式的民主化
第一讲 管理基本理论 第二个问题:军队管理
军队管理 一、什么是军队管理 军队管理,是军队管理者为了实现军队建设的预期目标,以管理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军队的性质、任务等具体情况,对军队管理诸要素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活动。具体地说,就是军队管理者按照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依据军队的法规制度等,对军队各项工作实施有效地协调活动。 (一)军队管理的定义
(二)军队管理的对象 军队管理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五个主要管理对象,与社会管理对象相比较,有其特殊的内涵和特殊的表现形式。 作为军队管理对象的人,是指包括各级军官和士兵在内的所有人员。
作为军队管理中的“财”,主要是指保障军队作战、训练、工作、生活等各种经费。对军费的管理必须讲究科学,做到精打细算,合理开支,便有限的军费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作为军队管理中的“财”,主要是指保障军队作战、训练、工作、生活等各种经费。对军费的管理必须讲究科学,做到精打细算,合理开支,便有限的军费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作为军队管理对象的物,包括军队拥有的武器、装备、技术器材、工程机械、车辆、营房营具等等。它们是军队日常生活、训练和完成作战任务的物质保障,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管理,正确的掌握其性能、用途,做到高能低耗,物尽其用,延长其使用寿命,就能提高管理效益。 作为军队管理对象的物,包括军队拥有的武器、装备、技术器材、工程机械、车辆、营房营具等等。它们是军队日常生活、训练和完成作战任务的物质保障,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管理,正确的掌握其性能、用途,做到高能低耗,物尽其用,延长其使用寿命,就能提高管理效益。
时间是军队管理中的一种特殊资源。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管理工作的时间间隔;二是指管理工作的某一时刻。要完成军队建设任务,必须管理好时间,即既要抓住军队建设的机遇,又要科学的计划和支配时间。 时间是军队管理中的一种特殊资源。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管理工作的时间间隔;二是指管理工作的某一时刻。要完成军队建设任务,必须管理好时间,即既要抓住军队建设的机遇,又要科学的计划和支配时间。
信息是军队管理中客观存在的重要管理对象。军队的命令、指示、消息、情报、意图、知识和军事科学技术等等,都属于军事信息的范畴。军事信息是军队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军队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信息是军队管理中客观存在的重要管理对象。军队的命令、指示、消息、情报、意图、知识和军事科学技术等等,都属于军事信息的范畴。军事信息是军队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军队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我军管理的指导思想 我军的管理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以党和国家关于军队建设的方针、政策,军队管理的原理、原则和条令条例等法规为基本理论依据,在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和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技术、方法。
(四)军队管理的基本任务 坚决按照中央军委江泽民主席提出的“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全体军人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依法从严治军,建立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保持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发扬我军优良传统,保持老红军本色,密切官兵关系,增强内外团结和部队的凝聚力;充分发挥人、财、物、时间、信息的作用,放大军队系统特定的功能,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二、军队管理的历史演进 • (一)古代经验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大约从公元前30世纪到19世纪末。这一时期的军队管理,主要是靠长官的个人意志、个人权威,凭借个人的经验实施管理。
(二)近代科学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大约是从20世纪初起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个时期军队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是提出建立统帅部统一指挥。同时,这个时期由于各种新式武器不断投入战争,这就越来越紧迫地需要用新的理论和方法来管理军队,因此,运筹学、系统工程等理论和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军队管理。从而逐步使军队管理走上了科学管理的轨道,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益。
(三)现代军队管理理论 这一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现在。这一时期,军队管理理论明显地反映出四个特点: 一是运筹学广泛应用于军队管理,使军队管理日趋数学化、定量化; 二是系统工程大规模应用于军队管理; 三是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给军队管理带来了新的革命; 四是产生了一大批军事管理的代表作,使军队管理日趋理论化、系统化。
三、我军各主要历史时 期的管理教育工作 • (一)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 • 立了人民军队管理教育理论 1、人民军队初创时期的管理教育工作 2、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管理教育工作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管理教育工作
(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发 • 展了人民军队管理教育理论 1、提出了管理出战斗力的新论断 2、完善了新时期军队管理体制 3、加强军队管理法规建设 4、提出了新时期带兵的新要求
(三)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军队管 • 理教育理论的新贡献 1、坚持以毛泽东人民军队管理教育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管理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提高战斗力为根本目的 2、继承人民军队管理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永远保持人民军队的优良本质 3、坚持依法从严治军,确保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 4、坚持以纪律建设为核心,以人员管理为重点,突出解决新形势下管好干部带好兵的问题
第一讲 管理基本理论 第三个问题:军队基层管理
军队基层管理 军队基层管理,是指基层管理者为了实现基层建设目标,运用管理原理、原则和基层管理法规,对以人员为重点,以军事训练为中心的各项工作进行的组织、协调、控制和规范等活动。
一、基层管理的特点 (一)军队基层管理具有从属性 (二)军队基层管理具有综合性 (三)军队基层管理具有直接性 (四)军队基层管理具有经常性 (五)军队基层管理具有针对性
二、基层管理的任务 基层管理的任务是基层管理职能的延伸和具体化。按照基层管理的职能分析,基层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调节处理军队基层在作战、训练、工作、生活中以官兵关系为核心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其二,对作战、训练、生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维护良好的内外关系,增强官兵团结,建立正规秩序,严格组织纪律,培养优良作风,管好装备物资,预防各种事故,提高官兵素质,从而巩固和提高基层的战斗力。
具体地说,基层管理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地说,基层管理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落实战备制度 (二)抓好军事训练 (三)严格行政管理 (四)做好经常性政治思想工作 (五)搞好后勤与装备管理
三、基层管理的地位作用 (一)基层管理是搞好军队建设的根本性基础工作 (二)加强基层管理是建设一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军队的要求 (三)加强基层管理是我军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 (四)加强基层管理是巩固提高战斗力的重要途径
四、我军基层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管理工作法制化 2、可以克服管理工作的主观随意性,避免在管理中由于标准或依据不同,导致管理混乱; 1、可以避免事事请示报告或执行不统一的问题,促使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3、可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使其不至于因存在管理制度的空白而自行其是,甚至营私舞弊
(二)管理方法多样化 导致管理方法日益多样化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基层管理客体的复杂性,决定了管理方法多项性。 二是军事管理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管理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三)管理活动的社会化 管理活动社会化,主要表现为重视管理的社会性。
一是基层管理者必须了解社会,特别是了解社会发展变化对军人家庭和军人思想、行为、心理素质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一是基层管理者必须了解社会,特别是了解社会发展变化对军人家庭和军人思想、行为、心理素质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二是实施开放性的管理。 三是利用社会力量解决官兵的实际困难。 四是扩大社会的影响,创造社会尊重军人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