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马克思讨论课

马克思讨论课. 养老问题日益严重!. ——由解决养老问题引发的哲学思考. 养老口号: 1985年“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 1995年“只生一个好,政府帮养老。” 2005年“养老不能靠政府。” 2012年“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 2015年“再老也要养政府。”.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 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恩 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的 存在方式、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 般的意义来说,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 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 直到思维。”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

garr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马克思讨论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马克思讨论课

  2. 养老问题日益严重!

  3. ——由解决养老问题引发的哲学思考 养老口号: 1985年“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 1995年“只生一个好,政府帮养老。” 2005年“养老不能靠政府。” 2012年“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 2015年“再老也要养政府。”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 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恩 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的 存在方式、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 般的意义来说,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 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 直到思维。”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 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4. 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 目前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其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次要矛盾: 养老保险的的空账问题引起的养老保险的问题

  5. 面对养老保险空账问题,有人建议“弹性退休”,有人建议“延迟退休“,有人建议”以房养老。“人社部确认,退休年龄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政策,涉及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代际关系、社会保障基金平衡等多方面因素。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是一种必然趋势。面对养老保险空账问题,有人建议“弹性退休”,有人建议“延迟退休“,有人建议”以房养老。“人社部确认,退休年龄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政策,涉及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代际关系、社会保障基金平衡等多方面因素。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是一种必然趋势。 解释: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 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 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就如同退休调整那样, 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因素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哲学: 联系具有普遍性。

  6.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 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 的内容都是客观的真理最 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对客观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 确揭示。 为什么会有养老问题呢 1.特殊人口政策:1963~1973的十年间鼓励生育,1980年之后计划 生育。导致老年人比例增大。 2.庞氏骗局:1984年开始社会保险,1991年实施,也就是说从那时起国企不再负担国有员工的退休金,而是由社保负担,问题就是这些人根本没交过社保,就是说是由后面一代人的钱去给他们当养老金,于是问题就出来了——击鼓传花的游戏总有终点..... 3.养老多轨制:700万公务员不用交养老金,由国家财政负担,事业单位4700万农民工由于没有城市户籍,老了后只能回老家,问题是回老家后带不走企业帮你交的20%的养老金,也就是说现在一般农民工的养老金大概是一个月55元....

  7. 我们该怎么解决养老问题呢? 但人民网对“是否赞同退休年龄延至 65岁”的调查显示,95.84%网友选择“不乐意”。就在人们为是否应该延迟退休大加争论时,很少人知道,上海人已经试点该政策两年了。1999年开始,上海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连年赤字,累积用于弥补亏空的财政支出多达 70多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社保缺口还将继续扩大。 2010年 10月,上海市人社局开始执行《关于本市企业各类人才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试行意见》(下称《试行意见》),上海市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可以依此柔性延迟退休年龄。上海并不是唯一一个试行延迟退休的城市,当前北京和深圳都有过不同形式的延迟领取养老金的试点措施。 一:延迟退休 哲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解释: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 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 实践的问题。所以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 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 力量,所以为了证明它是否可行所以上海 就形成了一个试点,检验是否可行。

  8. “养儿防老”的观念一直还在影响着这一代老人[4]。将自己居住多年的房产抵押给养老院,不给子女,许多老人和年轻人还难以接受。在当前经济还不怎么发达、贫富差距还比较大的情况下,许多老百姓辛苦一辈子也难以攒下一套房子,到老了,却又不得不将房子抵押给银行,以贷款养老,这怎么都让人感觉银行似乎在“抢钱”。有评论者指出,“以房养老”折射出的是中低收入群体深深的无奈,养儿就是防老,我认为主要是社会的大环境的重压,每个人可能都不能应付这个社会,但是我们的专家学者总是让新一代适应社会,没有办法。“养儿防老”的观念一直还在影响着这一代老人[4]。将自己居住多年的房产抵押给养老院,不给子女,许多老人和年轻人还难以接受。在当前经济还不怎么发达、贫富差距还比较大的情况下,许多老百姓辛苦一辈子也难以攒下一套房子,到老了,却又不得不将房子抵押给银行,以贷款养老,这怎么都让人感觉银行似乎在“抢钱”。有评论者指出,“以房养老”折射出的是中低收入群体深深的无奈,养儿就是防老,我认为主要是社会的大环境的重压,每个人可能都不能应付这个社会,但是我们的专家学者总是让新一代适应社会,没有办法。 解释:在以前男的就是一个家的 顶梁柱,支撑着整个家庭的经济 命脉,而且,自己老了以后就 由下一代的人照顾自己,这样 就不会使自己的晚年生活照成 困难。这个是自古以来的观 念,因为这个观念,导致了 大家形成了这这样的意识。 并且现在中国人口多,人口 老龄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住房的问题也逐年上升,何 况,将自己居住多年的房 产抵押给养老院不给子女, 许多老人和年轻人还难以接 受。所以种种现象都导致 大家不想以房贷款。 二:以房养老 哲学: “养儿防老”的观念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 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 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能 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9. 以房养老意见不统一...... 解释:大家赞同和不赞同政策的推行,这些结论的形成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因形成的,联系到各个方面的事物,比如 从古自今流传下来的观念,社会的现象,家庭的个自的不同的条件等等的因素 由于以房养老各有优缺点,因此有人同意,也有人持反对态度。 哲学:联系具有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 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10. 结论: 社会进步是指社会从低 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的合 乎规律的前进性、上升性运动, 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经 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 文化生活的进步和发展。 有方向的概念 一个整体的概念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改革退休制度需妥善解决好相关问题: 一是应当尽快缓解不同养老制度下过大的养老金待遇差距; 二是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亟待扭转。当前一些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甚至不如退休后的养老金,这必然助长他们对早退休的期待和对延迟退休的反对; 三是对退休人员再就业进行必要且合理的规范。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框架已成但还存在缺陷,需要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来优化: 一方面,应当不断缩小公职人员、企业职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差距; 另一方面,加快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在尽快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下,让职业年金与企业年金以及商业寿险等得到健康发展。 结论: 真理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 人们对事物的可观过程及其发展规 律的正确认识具有局限性和不完全性 第一 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 有限的。第二,真理反映客观对象 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11. 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