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19 Views
安徽工程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内容. 一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市场 需求 情况 二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情况 三 、 人力资源 管理专业人才 的 培养 内涵. 一 、 人力资源 管理专业人才 社会 需求 情况. 我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对高层次 人力资源 管理 专业 人才培养提出了紧迫需求。. 一 、 人力资源 管理专业人才需求 情况(续).
E N D
专业介绍内容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情况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情况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内涵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社会需求情况 • 我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对高层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紧迫需求。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续)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新兴专业,目前国内该专业本科毕业生供不应求,社会需求缺口很大。该专业更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专业,其发展速度是其他大多数专业所无法比拟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已逐渐超过物质资源、金融资源而成为核心资源。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一直非常旺盛,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更是炙手可热。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续)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就业面广,有广泛的适应性。 • 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存在需求缺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日益受到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该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就安徽省而言,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以及我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不断推进建设,近年来安徽的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全省第二、第三产业建设项目如火如荼,急需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但目前我省只有少数几所大学开设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续)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就业面广。根据上海交大管理学院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从2005年开始,我国对人力资源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呈上升趋势的,并且就业前景也十分看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职企业分布于金融保险业(30%);信息产业(13.3%);咨询服务业(16.7%);快速消费品(16.7%);电子技术(6.7%);制药与生物工程(6.7%);耐用消费品(轻工、家电、服装、纺织)10%。可见招聘企业主要集中于金融保险业、咨询服务业、快速消费品行业等热门和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行业。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续)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该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专门人才,可以在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特别适合到大中型企业做管理人员,可到政府部门及其相关单位从事人才发展规划等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和科研方面工作或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续) (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前景乐观、就业率指数高。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本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其就业前景持续看好。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1年8月3日批准实施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国家职业标准》。这体现了从国家层面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资质,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职位的准入门槛,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文凭将有很高的“含金量”,这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历教育的前景看好。随着我国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程度的增加,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据专业的“前程无忧”招聘网站的信息,在该网站的人才招聘中,有20%都是需求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续)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就业率都高达100%,毕业生中绝大部分进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续) 根据高等教育点评外网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专业与职业匹配度、毕业一年薪酬指数、毕业两年薪酬指数、毕业三年薪酬指数、职位级别指数、应届就业率指数、毕业深造指数、发展前景指数、创业指数、舒适度指数、全球化指数高于各专业平均值,如图所示。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续) 根据高等教育点评网调查统计,该专业应届就业率指数如图2所示。该图显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中,96%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或刚刚毕业时找到工作,3%的学生在毕业1年以后实现就业。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应届就业率指数为9.70,与其他专业相比,应届就业率指数高。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社会情况(续)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属于上升状态,薪资越来越好,在企事业单位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二、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情况 安徽工程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11年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设置。该专业自设置以来深受学校和学院两级领导的重视,得到了人力、物力等资源的优先配置,专业发展迅猛。 1.已组建一支整体实力强和结构良好的教学科研队伍。 该专业教师梯队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学术梯队。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助教1人。其中硕士生导师7人、校级以上学术骨干5人、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达到90%,近年来有多位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学府深造或访学交流。该专业主干课程《管理学》已建设为省级精品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已分别建设为校级精品课程。
二、专业建设情况(续) 2 .已搭建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 管理工程学院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研究基地、“企业管理”校级重点学科研究基地、“企业经营沙盘模拟研究室” 、“企业案例研究室”和 “金蝶财务分析试验中心”等,这些研究基地、实验室和研究室为该专业的教学实践提供平台。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内涵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国内外劳动力市场环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工具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内涵(续) 2、素质要求: 政治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结构合理,具备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该专业学生通过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内涵(续) 3、核心课程 • 高等数学 • 大学英语 • 管理学原理 • 领导科学 • 微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 会计学 • 管理信息系统 • 经济法 • 市场营销学 • 人力资源管理 • 组织行为学 • 公共关系学 • 薪酬管理 • 企业战略管理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内涵(续) 4、培养复合型人力资源管理类人才。 • 我校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要求具有综合性,复杂性、专业性、全局性和超前性等特点,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具备广博、专业的知识,扎实的政治理论修养,精通当今市场经济理论、行政体制改革理论、法学理论,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科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市场主体准入和监督管理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 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既要具备生产运营、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又了解有关国际礼仪、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 既有较强的综合开发创业和实践应用能力,又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应具有立体交叉的知识结构和多元复合的能力结构。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内涵(续) 5、人才培养直接与市场需求接轨。 • 在一定条件下,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达成协议,根据用人单位“个性化”需求,学校短期设置相关专业,选拔、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相应岗位工作。 • 学校和学院主动联系一些知名的用人单位如:奇瑞、海螺、美的、格力、三安光电等,开辟新的学生就业途径。学生筛选、培养方案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制订,师资以我校为主,配合用人单位选派的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具有高级职称或职务人员来补充和丰富专业师资,加强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内涵(续) 6、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衔接。 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的“多证书”制度是学生具备一定职业能力的证明,也是学生的就业优势。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结合“多证书”的要求,设置的课程要涵盖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所有知识和技能,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技能融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大纲中。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可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有人力资源师、咨询师、策划师、项目管理、秘书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