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9

第二讲

第二讲. 钩虫 hookworm 丝虫 silkworm 旋毛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 Ancylostoma duodenale ) 简称 十二指肠钩虫、亚洲钩虫 美洲板口线虫 ( Necator americanus ) 简称美洲钩虫 锡兰钩口线虫 ( A. Ceylanicum ) :偶可感染人体 犬钩口线虫 ( A. Caninum ) :偶可感染人体

gar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讲

  2. 钩虫 hookworm 丝虫 silkworm 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

  3.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 简称 十二指肠钩虫、亚洲钩虫 美洲板口线虫( Necator americanus) 简称美洲钩虫 锡兰钩口线虫(A. Ceylanicum ):偶可感染人体 犬钩口线虫( A. Caninum):偶可感染人体 巴西钩口线虫( A. Braziliense):引起皮肤幼虫移行症 主菜单 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防治

  4. 一、形态 成虫: 1 2 3 体长1cm左右,半透明,肉红色 头端向背面仰曲,具有头腺1对,咽 腺3个, 顶端有发达的角质口囊,内 腹侧缘有钩齿2对或板齿1对 雌虫尾端尖,雄虫尾端膨大为交合伞

  5. 区别点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大小 稍大 8-13mm 较小 7-11mm 体态 呈“C“形 呈“S“形 口囊 腹侧 前缘有2对钩齿 腹侧 有1对板齿 交合伞 展开为圆形 展开为扁圆形 背肋分支 远端分支2×3近端分支2×2 交合刺 长鬃状,末端分开 末端合拢 返回 成虫虫卵

  6. 虫体前端的三种单细胞腺 • 1 头腺: 一对,分泌抗凝血酶、乙酰 • 胆碱酯酶。 • 咽腺: 三个,分泌乙酰胆碱酯酶、 • 蛋白酶、胶原酶。 • 3 排泄腺:一对,蛋白酶、抗凝血酶。

  7. 虫卵: 1、大小为56~76 × 36~40μm 2、椭圆形,壳薄, 无色透明 3、内多含4个细胞,卵壳与卵细胞 之间有明显空隙。

  8. 二、生活史 一期杆状蚴 二期杆状蚴 感染期 粪 24h 2~5d 丝状蚴 2~3d 成虫 虫卵 土壤 (小肠上段) 经皮 5-7周 成虫 小肠 皮下 气管 咽 游移 肺 血管

  9. 产卵量: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1~3万个/日 0.5万~1万个/日 成虫寿命:3年左右 15年 生活史小结:

  10. 生活史小结: 1 2 3 4 丝状蚴(钩蚴)是感染时期 主要经皮肤(少数可经口、胎盘等)感染人体 钩蚴有迁延移行现象 某些动物可作为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

  11. 三、致病 1、钩蚴性皮炎(粪毒、着土痒) 烧灼、针刺感、瘙痒、丘疹、水泡、 脓疱等 幼虫: 2、钩蚴性肺炎(出血性) 咳嗽、咯血、发热、哮喘

  12. 个别引起消化道大出血 婴儿钩虫病 巴西钩虫、犬钩虫等引起皮肤幼虫移行症、 匐行症 成虫: 钩虫病(懒黄病、黄肿病、桑叶黄等) 1 吸血———慢性失血 ——— 缺铁性贫血 损伤 ———肠炎、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 异嗜症:与铁的缺乏有关 • 异位寄生

  13. 钩虫生活习性与失血的关系: 吸血量大 十二指肠钩虫:0.14~0.4ml/日 美洲钩虫:0.02~0.1ml/日 边吸血边排血 变换吸血部位导致伤口渗血 (与抗凝血酶有关)

  14. 四、诊断 粪便检查:查见虫卵或培养出钩蚴即可确诊 1. 直接涂片法查虫卵 2. 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出率高 3. 加藤氏法(厚涂片定量透明法) 4. 钩蚴培养法:需4~6天得结果

  15. 五、流行 据WHO 1984年报道,全球感染人 数为9亿。我国1992年调查结果,平均 感染率17.17%,感染人数为19405万人。 国内钩虫病分布情况

  16. 钩虫感染率的地区分布 返回

  17. 流行环节及因素 1. 传染源: 病人及带虫者 2. 传播途径: 钩蚴经皮肤感染人体 鲜粪施肥致虫卵污染土壤 适宜的温、湿度,阴蔽条件和 农作物栽培和耕作方式 3. 易感人群: 旱地作物种植者,婴幼儿等 主界面 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防治

  18. 六、防治原则 1. 普查普治,消灭传染源:驱虫(阿苯哒唑、赛特斯片等);用铁剂纠正贫血。 2. 加强粪管和粪便无害化处理,改良耕作 方式。 3. 注意个人防护:不赤脚下地,手足皮肤 可涂 抹1.5%左旋咪唑硼酸酒精或15%噻 苯咪唑软膏。 下一页 主界面 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防治

  19. 钩虫丝状蚴模式图: 返回

  20. 杆状蚴 丝状蚴 返回

  21. 返回

  22. 内窥镜下见成虫寄生在小肠

  23. 皮肤内的钩蚴 返回

  24. 钩虫成虫图: 雄 雌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返回

  25.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26. 两种钩虫口囊扫描电镜图: 板齿 钩 齿

  27. 虫卵结构图: 卵壳 卵细胞 空隙 返回 下一页

  28. 不同发育程度的钩虫卵: 上一页 返回

  29. 返回

  30. 可寄生人体丝虫共有八种,中国只有两种: 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 bancrofti(班氏丝虫) 马来布鲁线虫Brugia malayi (马来丝虫) 均寄生于人淋巴系统,引起淋巴丝虫病。 临床表现有淋巴管炎、乳糜尿、象皮肿等

  31. 动画 1. 乳白色,细丝线状,体表光滑,长 50~100mm 成虫: 2. 雌虫大于雄虫,雄虫尾部卷曲成圈。 微丝蚴:(microfilaria) 两种丝虫微丝蚴形态不同。

  32. 两种微丝蚴镜下区别: 区别点 班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 大小 较大,长244~296μm 稍小,长177~230μm 体态柔和,弯曲自然 僵硬,大弯上有小弯 似绸带 似铁丝 头隙较短,长:宽为1:1-2 较长,长:宽为2:1 体核较圆,大小均匀 较扁,大小不等 排列整齐,疏松 排列杂乱,重迭 尾核无 有2个尾核,尾核处角皮 略膨大

  33. 班氏:2周 马来:1周 动画 2-3月 腊肠期蚴 腊肠期蚴 丝状蚴 蚊吸血 蚊吸血 成虫 微丝蚴 成虫 (淋巴系统) (夜晚) (蚊胸肌内) (蚊喙) 成虫寿命:4 - 10年 小结

  34. 返回

  35. 生活史小结: 1 微丝蚴在人体的夜现周期性 2 蚊是其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 3 蚊吸血时,丝状蚴经皮伤口钻入 4 人是两种丝虫终宿主,马来丝虫 可能存在保虫宿主 5成虫寄生于人的淋巴系统

  36. 主要是成虫引起 •病程 潜隐期+微丝蚴血症期 潜伏期 急性期 慢性期 •致病机理 机械性损伤 化学性刺激 抗原性刺激 阻塞性病变 成虫 过敏性炎症

  37. 1 急性期过敏性炎症反应: 逆行性淋巴管炎(流火),淋巴结炎,精索、附睾、炎、睾丸炎、丹毒样皮炎,丝虫热等。 2 慢性阻塞性病变: 机械堵塞 淋巴管扩张、瓣膜关闭不全 成虫寄生 内皮增生,管腔变窄 淋巴管闭塞 丝虫性肉芽肿 栓塞 虫体死亡 象皮肿、 乳糜尿、鞘膜积液 淋巴管曲张、破裂, 淋巴液进入组织 淋巴液淤积

  38. 马来丝虫:寄生于四肢浅表淋巴系统 淋巴管、淋巴结炎 上、下肢象皮肿 班氏丝虫:寄生于四肢浅表及深部淋巴系统 淋巴管炎 上下肢象皮肿 阴囊象皮肿 睾丸鞘膜积液等 乳糜尿

  39. 1.病原学诊断:夜间取血查微丝蚴(夜9时以后)1.病原学诊断:夜间取血查微丝蚴(夜9时以后) (1) 厚血膜法,取血60µl涂成厚血膜,染色凉 干后,镜下观察,定 种 (2) 新鲜血滴法,或浓集法 (3) 体液或尿液检查、组织活检 2.免疫学: (1) 皮内试验 (2) 血清学试验:IFAT、IEST、ELISA等

  40. 1.分布:山东、河南以南15省市864个县市(山东、海 南仅有班氏) 2.流行环节和影响因素: 三环节传染源: 传染媒介: 易感人群: 携带微丝蚴的病人和带虫者 班氏丝虫 ---淡色库蚊、致倦库蚊 马来丝虫 ---中华按蚊、嗜人按蚊 青壮年及儿童

  41. 丝虫病流行的两个因素 自然因素:利于蚊生长、繁殖、吸血的因素,如温度、湿度、雨量等 社会因素:疾病的防治策略、重视程度等

  42. 我国丝虫病的分布

  43. 1.普查普治:海群生(乙胺嗪)药化食盐 呋喃嘧酮,伊维菌素 晚期病人治疗:外科手术、中     医中药 2 防蚊灭蚊 3 流行病学监测

  44. 旋盘尾丝虫 简称盘尾丝虫,寄生于人体皮肤内,主 要致人眼的失明,又称河盲症。分布于非洲、拉丁美洲、西亚的南、北也门。

  45. 雌虫 雄虫 返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