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364 Views
嬰幼兒期常見病. 駐校盧醫生. 嬰幼兒期常見病. 呼吸道疾病 消化道疾病 皮膚病. 呼吸道疾病. 嬰幼兒鼻腔比成人短,無鼻毛,氣管、支氣管較成人狹窄,黏膜柔嫩,血管豐富,易於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 ( 傷風、感冒 ). 一般由病毒感染引起,約占 90% 以上 症狀:發熱、流鼻水、咳嗽、嘔吐、腹瀉等。 因病情為自限性,治療以對症為主. 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事項. 發熱狀況-時間,體温 食慾、睡眠及精神狀況 特殊症狀-犬吠样咳嗽、聲嘶、吸氣喉鳴及三凹徵 ( 胸骨上窝、 鎖 骨上窝、肋 間 隙 ) 哮喘 VS 急性氣管支氣管炎 多飲水 ?-易引起水、電解質失衡.
E N D
嬰幼兒期常見病 駐校盧醫生
嬰幼兒期常見病 • 呼吸道疾病 • 消化道疾病 • 皮膚病
呼吸道疾病 • 嬰幼兒鼻腔比成人短,無鼻毛,氣管、支氣管較成人狹窄,黏膜柔嫩,血管豐富,易於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傷風、感冒) • 一般由病毒感染引起,約占90%以上 • 症狀:發熱、流鼻水、咳嗽、嘔吐、腹瀉等。 • 因病情為自限性,治療以對症為主
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事項 • 發熱狀況-時間,體温 • 食慾、睡眠及精神狀況 • 特殊症狀-犬吠样咳嗽、聲嘶、吸氣喉鳴及三凹徵(胸骨上窝、鎖骨上窝、肋間隙) • 哮喘VS急性氣管支氣管炎 • 多飲水 ?-易引起水、電解質失衡
嬰幼兒期常見病 • 呼吸道疾病 • 消化道疾病 • 皮膚病
消化道疾病-腸胃炎 • 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容易發生消化道功能紊亂 • 機體防御功能差-胃酸偏低,免疫球蛋白少,正常腸道菌群未建立/失平衡
腸胃炎 • 80%由病毒感染引起,其中以輪狀病毒為主,可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 • 症狀:食欲不振,嘔吐,腹瀉,嚴重時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及全身中毒症狀(發熱、煩躁、嗜睡)
腸胃炎-注意事項 • 發熱狀況-時間,體温 • 嘔吐,腹瀉狀況 • 食慾、睡眠及精神狀況 • 繼續飲食,滿足生理需要,母乳喂養的繼續哺乳,暫停輔食,人工喂養可喂等量米湯或稀釋牛奶,嚴重嘔吐可暫時禁食4-6小時(不禁水),待好轉後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繼續喂食
嬰幼兒期常見病 • 呼吸道疾病 • 消化道疾病 • 皮膚病
皮膚病 • 感染性 • 非感染性
皮膚病-感染性 • 病毒引起-麻疹、風疹(德國麻疹)、玫瑰疹、水痘、手足口病,病毒疹 • 細菌引起-猩紅熱 • 一般在出疹前/出疹期間會有發熱 • 記得出疹順序及發熱與皮疹關系 • 治療上若為病毒引起,以對症治療為主
皮膚病-非感染性 • 濕疹 • 脂溢性皮炎
濕疹 • 濕疹確切的成因仍然不明,但可能是跟遺傳有關。大部份患者個人或家族成員有遺傳過敏的病歷,如鼻敏感、哮喘和花粉症等。另外,部份患者的免疫系統呈現異常的敏感,對四周的環境或食物中的某些物質(稱為「致敏原」)過敏,但這些物質本身是對人體無害的 • 症狀:癢、乾
濕疹-治療 • 皮炎使皮膚嚴重乾燥,對感染區域進行保濕可以有益治療和维持自然濕潤。 • 應當停止使用任何會使皮膚乾燥的物件,包括一般的肥皂和泡泡浴,它們會帶走皮膚上的自然油脂。 • 保濕的藥劑稱作「潤膚劑」。用法是:在最乾燥和破裂的皮膚上塗上最厚的油膏。較稀的潤膚油比如水性乳膏是一些医生傳统的處方,但是當皮膚非常破裂时,仍可能會使皮膚乾燥。事實上,它僅是被許可用做洗浴时肥皂的替代品。亂用「潤膚劑」可加重病情。
濕疹-治療 • 抗组胺(抗過敏)藥可以减弱濕疹發作期間的瘙癢,减少抓挠隨之可减少對皮膚的破壞和刺激(瘙癢循環)
濕疹-治療 • 患者應避免進食牛肉、海鮮類(在病情不太嚴重的情況下,魚是容許的)、煎或油炸、辛辣等食物,以免刺激皮膚。 • 避免穿羊毛內衣或尼龍質的球衣。 • 體溫過高亦會刺激皮膚。
脂溢性皮炎 • 病因尚不明確,雖好發於皮脂腺豐富的區域,但可以肯定的是患者的皮脂分泌並無亢进,因此,“脂溢性”一詞應該理解为“發生于皮脂溢出區域的”,而非“皮脂分泌過多的” • 症狀:出现鳞屑,片状皮屑,瘙痒,以及潮紅
脂溢性皮炎-注意事項 • 普通的肥皂和洗髮水所包含的一些化學物質(例如月桂醇醚硫酸鈉)可能會在皮膚表層沉積,造成皮膚表層脫水,從而使症狀惡化
脂溢性皮炎-治療 • 清洗為主,可用一些有藥性成份的清洗液 • 外用類固醇藥膏
燙傷 • 日常生活中,皮膚燙傷屢見不鮮,如熱水瓶的爆破或被打翻,衝開水時彼此相撞,孩子在廚房裡玩耍導致沸水燙傷,或孩子在洗澡時誤入未試溫的熱水浴盆;最厲害的是在高壓鍋煮米粥或綠豆湯時因汽閥失靈而造成嚴重的面部蒸汽燙傷
燙傷 • 首先不要驚慌 • 也不要急於脫掉貼身單薄的衣物 • 應迅即用冷水沖洗,沖洗時間約半小時以上,以停止沖洗時不感到疼痛為止,切忌用冰水,以免凍傷 • 燙傷後切忌用紫藥水或紅汞塗搽,以免影響觀察傷後創面的變化 • 大面積或嚴重的燙傷經家庭一般緊急護理後應立即送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