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917 Views
中 国 天 然 气 工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与 途 径. 刘 小 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2006 年 5 月 19 日 · 北京. 内 容 提 要. 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简要回顾 中国天然气供应和需求展望 世界天然气供应和需求展望 中国天然气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天然气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政策建议. 一、中国天然气工业简要回顾. 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简要回顾. 虽然中国是较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之一,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它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产业。.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E N D
中 国 天 然 气 工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与 途 径 刘 小 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2006年5月19日·北京
内 容 提 要 • 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简要回顾 • 中国天然气供应和需求展望 • 世界天然气供应和需求展望 • 中国天然气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中国天然气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 政策建议
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简要回顾 虽然中国是较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之一,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它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产业。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2004年世界、OECD国家和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各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05和中国统计年鉴2005
中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特征 • 天然气资源地区分布较广,以中西部为主; • 天然气资源埋深比较深,自然条件不佳 ;
中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特征 • 天然气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大盆地中; • 天然气气田总体丰度偏低。
亿立方米 “九五”天然气储量增长量超过了 “七五”与“八五”增长量之和; “十五”前两年天然气储量的保 持了高速的增长 “八五”天然气储量增长 量超过了“七五”增长量 的两培 中国天然气储量增长的历史回顾 在目前的勘探程度上,已形成以四川、陕甘宁、柴达木、塔里木、南海和渤海海域为主的六大天然气资源区。
中国天然气产量增长的历史回顾 1996年以后产量持续高速增长 1980-1995年产量艰难增长 1976-1979年产量迅速增长 1949-1969年产量低幅增长 资料来源:各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中国天然气生产现状——按公司分 •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占主导地位,约70%。 •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各占全国产量的10%左右 • 2000年后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天然气产量增长最快,次之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资料来源:各年《国际石油经济》,中国石油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会刊。
中国天然气生产现状——按地区分 资料来源:各年《国际石油经济》,中国石油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会刊。
中国天然气生产现状——西部各气田 资料来源:各年《国际石油经济》,中国石油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会刊。
中国天然气消费现状和特点 驱动天然气消费的主要因素 中国天然气消费趋势 • 经济增长速度 • GDP: 9.7% AAGR( 1990-2004) • 人均GDP: 7.2% AAGR( 1990-2004) • 城市化率 • 2000-2004年的4年间,每年约1800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镇 • “八五”以来天然气探明储量增长迅速,基本上具备了快速增长的资源基础 • 基础设施的建设 • 西气东输 • 忠县-武汉管线 • 靖边-北京管线 • 环境意识的增强 资料来源:各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中国天然气消费现状和特点 资料来源:各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在2-3%,人均消费量30立方米左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四分之一。
中国天然气消费特点——结构 资料来源:各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中国天然气消费主要用于化工,其次是工业燃料、城市燃气和发电。但近几年天然气消费结构正在变化,城市燃气消费量增长较快,2003年城市燃气消费量在总消费量中的比例比2000年增长了10个百分点。
中国天然气消费特点——分布 中国天然气消费主要分布气田附近,基本上就近利用。其中西南地区消费量占全国消费量的三分之一。
中国天然气管道建设 • 截止到2004年底,天然气总长度约为2.4万公里。1998年~2004年期间新建管线超过8000公里 • 到2003年底,中国地下储气库有效工作气量14亿立方米。 • 从管道分布来看,中国输气管道主要集中在川渝和华北地区,形成了区域性管网。
中国天然气管道建设 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对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影响最为突出,是中国天然气工业由启动期向快速发展期迈进的标志性工程。
中国天然气管网分布图 四川北干线 管径:720mm 长度:297km 设计压力:4.0MPa 输气能力:15×108m3/a 建成时间:1987年 已建管线 LNG接收站 地下储气库
中国天然气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中国天然气储量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中国天然气市场处于培育和开发阶段 天然气供应来源正在向多样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天然气管道、储存体系进入建设高峰期,区域性管网正在形成 天然气监管制度处于正在建设阶段
中国天然气供需展望 中国政府的发展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到2020年GDP比得2000年翻两番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2000—2020) 资料来源:ERI(2003),“2020年中国可持续能源情景”
中国天然气供需展望 Source: LIU Xiaoli et al,”Restructuring and Optimization of Energy Supply Structure”.
中国天然气利用方向 天然气需求将大幅度增加 今后20年中 国天然气消费 趋势 城市气化 天然气利用方向将发生变化 以气发电 以气代油 • 中国未来天然气消费增长主要来自于城市燃气、发电、工业燃料和化工,且 • 各占三分之一; • 2006年后中国将成为净天然气进口国。
中国天然气利用方向 城市燃气 • 城市化率 • 居民收入 •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 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中国天然气利用方向 天然气在民用燃料中的价格竞争力
中国天然气利用方向 工业燃料: 主要应用四个行业,即石油加工、油田生产、冶金和 建材生产。 天然气化工: 主要是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甲醇和其他化工产品
中国未来天然气市场 From From West From East Sakhalin Siberia Siberia From Karamay Central Heilongjiang , Harbin Asia Jilin & Liaoning Cainan Changchun Jilin Urumqi Shanshan Hami Lunnan Shenyang Panjin Koria Hohhot Dunhuan Beijing Beijing, Tianjing , Tazhong 4 Shandong & Hebei Tianjin Yinchuan Yongqing Yulin Sebei Gudao Shijiazhuang Taiyuan Qilu Petrochemical Co . Jingbian Jinan Golmud Xining Boyang Lanzhou Zhengzhou Xian Ninjing Shanghai Wanxian Pinghu Hefei Wuhan Lhasa Chengdu Hangzhou Lhasa 。 Shanghai, Zhejiang Chongqing Nanchang and Jiangsu Changsha Chinese Taipei Guiyang Fuzhou Kunming Existing pipelines LNG Guangzhou Nanning Planned trunk pipelines Hong Kong Macau Planned lateral pipelines Haikou Guangdong Guangxi Fujian , Hainan Sanya Ya 13 1 -
未来我国天然气主要生产地区 • 塔里木盆地 • 预计到2010年,将建成年生量达到200亿立方米的规模;2015年、2020年天然气产量有能力达到220—250亿立方米。 • 鄂尔多斯盆地: • 2010年将达到年产200亿立方米的生产能力、2020年天然气产量有能力达到220—250亿立方米。 • 四川盆地: • 预计2010—2020年间天然气探明储量可增至1.5万亿立方米左右,考虑到届时实际剩余可采储量,可形成200亿立方米以上的年产能 。 • 柴达木盆地: • 2010、2020年天然气产量可望超过50亿立方米。 • 准噶尔盆地: • 2010年将达到50亿立方米;2015年、202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势头减缓,以稳产为主,天然气产量60亿立方米左右。 • 海洋南海盆地: • 预计2010—2020年间,该区天然气探明储量将达到1万亿立方米,届时可建成100亿立方米以上的年产能。
中国天然气供应和需求展望 Source: LIU Xiaoli et al,”Restructuring and Optimization of Energy Supply Structure”.
驱动世界天然气增长的因素 ◆ GDP增长率 ・IEA预测:世界3.2%/年(中国-5.0%、印度-4.7%) ◆发电用天然气需求 (CCGT:提高发电效率=增强成本竞争力) ◆综合解决能源政策课题 ①能源安全(能源的多样化) ②环保 ③核电的前途存在非确定性 ④煤气、电力市场自由化
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 ◆ 天然气探明储量以高于石油的速度增长,对未来的需求量具备有足够的资源量(供应潜力)。 2004年:179.53Tcm←1994年:142.89Bcm
未来世界天然气生产趋势 ◆生产预测 ①世界的商业用产量(=总产量的85%) 2025年4,278Bcm(151Tcf) ← 2001年2,581Bcm(91Tcf) ②2025年的各地区产量份额预测 北美-22.3%(30.2%) 欧洲-7.0%(12.2%) 亚洲・大洋洲-12.5%(11.3%) FSU-29.5%(28.2%)中东-12.5%(9.1%) 非洲-9.3%(5.0%) 中南美-7.0%(4.0%) 2001年份额
世界天然气市场 世界三大市场: 北美、欧洲、亚洲和大洋洲。
北美市场天然气供需现状 ◆探明储量 过去10年,负增长(年增1.4%) 2004年:258Tcf(9.6年)←1994年:297Tcf ◆生产 境内生产的增长率减慢 ⇒加拿大的出口余力下滑 ◆消费 消费的增长>生产的增长 R/P ratio 从境外进口的依赖程度加强 境外进口依赖程度=境外进口/消费 资料来源:BP-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欧洲天然气供需现状 ◆探明储量 过去10年、负增长(年增2.2%) 2004年:97Tcf(12.8年)←1994年:121Tcf ◆生产 境内生产的增长率,大大下降 ◆消费 消费的增长>生产的增长 R/P ratio 境外进口的依赖程度加强 (境内主要生产国UK变为纯进口国) EU25 马来西亚 资料来源:BP-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亚洲、大洋洲天然气供需现状 ◆探明储量 过去10年、年均2.3%的增长 2004年:180Tcf(43.9年)←1994年:143Tcf ◆生产 境内生产的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消费 消费的增长>生产的增长 R/P ratio 对境外进口依赖程度的加强 资料来源:BP-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管道天然气 LNG 我国可利用的国外天然气资源 西西伯利亚 俄罗斯 东西伯利亚 远东地区 中亚三国 土库曼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 澳大利亚 亚太地区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中东 俄罗斯 卡塔尔 阿曼等
四、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面临的 挑战和机遇
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 天然气的发展得到了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 • 国内天然气资源有一定的基础,国外天然气 较为丰富 •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驱动天然 气需求快速增长 • 能源结构优化的要求 • 能源安全的考虑 • 环境保护要求
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天然气资源的保证程度 • 天然气市场的开发—价格形成机制 的合理性 • 管网建设和输送安全保证程度 • 监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天然气资源的保证程度 目前国内累计探明可采储量5万亿立方米,剩余探明可采储量2.2万亿立方米。 探明储量中的问题: ——气田以中小型为主:大于1000亿立方米气田7个;中小型气田356个 ——储量以中低丰度为主:丰度大于10亿立方米/平方公里的储量占23%,全国气层气平均储量丰度只有2.3亿立方米 ——储层以中低渗为主:渗透率低于100毫达西的中低渗储量储量占81.5%,渗透率低于10毫达西的低渗和特低渗储量占48.2%。
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开发 • 天然气用户的培育和开发问题 • 城市管网设施的建设问题 • 天然气定价机制的合理性问题
天然气管网建设和输送安全保证程度 中国将积极实施天然气管道网络建设计划,加快长输管道、LNG接收站、储气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2020年前初步形成纵横交错的天然气主干网和多气源、多用户、多选择的天然气供配格局。 ——“西气东输”,规划塔里木、陕甘宁、柴达木、川渝等西部地区输往东部地区的天然气管线。创造条件引进中亚和西西伯利亚天然气,并输往中国东部。 ——“北气南运”,推进中俄韩天然气管道项目,创造条件从俄东西伯利亚或远东引进天然气,输往东北和环渤海地区。 ——“海气登陆”,东海、南海海上天然气管道和沿海地区LNG接收站。 ——2002年-2020年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共需投资2200亿元。 ——白荣春(东北亚天然气和管道国际大会) 中国2020年天然气消费2000亿立方米,理论上至少需要建设至少8万公里干线。考虑到未来进口LNG将在天然气消费中占有1/4左右,以及管道输量因素,天然气干线管道也将需要5万公里左右。 天然气管网是连接市场和资源的桥梁。未来快速发展的天然气市场对管网建设和输送系统的安全保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中国天然气监管制度处于建立阶段 近几年,我国开展了一些关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领域监管框架等方面的研究和讨论。 建立我国天然气监管体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监管的认识度、相关法律和法规体系的建立、政府管理方式的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