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9

第三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3-1 概述

第三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3-1 概述. 一、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含义 包括:微观几何形状 表层物理力学性能. (一) 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特征 表面几何误差包括: 形状误差: 波长 / 波幅 >1000 表面轮廓曲线经低通滤波获得 波纹度: 50< 波长 / 波幅 <1000 表面轮廓曲线经带通滤波获得 一般与刃口形状,进给,刀瘤等有关。 表面微观不平度误差: 波长 / 波幅 <50 表面轮廓曲线经高通滤波获得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3-1 概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3-1 概述 一、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含义 包括:微观几何形状 表层物理力学性能

  2. (一)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特征 表面几何误差包括: 形状误差: 波长/波幅>1000 表面轮廓曲线经低通滤波获得 波纹度: 50<波长/波幅<1000 表面轮廓曲线经带通滤波获得 一般与刃口形状,进给,刀瘤等有关。 表面微观不平度误差: 波长/波幅<50 表面轮廓曲线经高通滤波获得 一般与工艺系统的振动有关。

  3. (二)加工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变化 受加工中力、热等因素的作用,表面金 属力学性能将发生变化: 1、表层因塑性变形而产生的冷作硬化 2、表层因受热而发生金相组织变化 3、表层因力,热等作用而产生残余应力 表面完整性包括:微观几何不平度、力学性能 变化、摩擦反射性能等

  4. 二、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一)表面质量对工作精度及其保持性的影响 零件的工作精度主要与微观几何不平度有关 精度保持性主要与表面耐磨性有关 耐磨性则与表面几何质量、表面力学性能有关 一般的磨损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急剧磨损阶段 初期磨损阶段结束时的磨损量称为初期磨损量。

  5. 初期磨损量与表面几何质量有关,一定载荷、润滑条件下初期磨损量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初期磨损量与表面几何质量有关,一定载荷、润滑条件下初期磨损量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当载荷增大、润滑条件 恶化时,曲线向右上方 移动,即:载荷增大、 润滑条件恶化时,最佳 粗糙度增大。

  6. (二)表面质量对耐腐蚀性的影响 表面质量越差,存在裂纹时,耐腐蚀性降低

  7. (三)表面质量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 表面缺陷会引起应力集中,降低疲劳强度。若 表面存在残余压应力,疲劳强度将会提高。

  8. (四)表面质量对零件配合性质的影响 表面比较粗糙时,轮廓峰在工作中被逐渐磨掉, 零件尺寸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配合性质。 一般来说,表面粗糙度应与加工精度相适应:

  9. 3-2 表面粗糙度及其降低的工艺措施 一、切削加工 (一)几何因素 1、刀尖半径较小时理论粗糙度的计算

  10. 平行四边形为切削层理论横截面 三角形为残留面积 H为理论粗糙度 f为进给量 κr为主偏角κr’为副偏角 则: f=Hctg κr+ Hctg κr’ 得:H=f/(ctg κr+ ctg κr ’)

  11. 2、刀尖半径较大时理论粗糙度的计算

  12. (二)物理因素 加工表面实际廓形与理论廓形差别较大,原 因是加工中存在积屑瘤鳞刺,振动等物理现象。 1、切削用量的影响 (1)进给量f的影响 当:f>0.15mm时 f ↑ →Rz ↑ f<0.15mm时 f ↑ →Rz ↗ f<0.02mm时 f ↑ →Rz →

  13. (2)切削速度的影响 加工脆性材料时,切削速度对于粗糙度影响不大 加工塑性材料时,积屑瘤对粗糙度影响很大。

  14. (3)切削深度ap的影响 一般切削深度ap对于粗糙度影响不大,但太小 时,有可能吃不住刀,摩擦严重。 2、工件材质的影响 工件材质韧性、塑性增大,Ra增大 工件材质晶粒越均匀,颗粒越细小,Ra减小 3、刀具材料的影响 刀具越硬,越耐磨,加工Ra越低 硬质合金刀具加工后的Ra<高速钢加工后的Ra

  15. 金刚石刀具的性能:

  16. 二、磨削加工 砂轮上的磨粒因几何角度,位置不同起三 种不同的作用 锋利、位置靠前的起切削作用 较锋利、位置较靠前的起刻划作用 较钝、位置靠后的起抛光作用 磨削表面粗糙度与砂轮、工件材质、磨削用量 有关

  17. 1、砂轮: 砂轮粒度↑ →表面粗糙度Ra↑ * 一般磨料的粒度用粒度号表示,每英寸长度上的网眼个数为粒度号,例80#,60#; • 微粉用最大 • 颗粒的最大 • 尺寸的微米 • 数表示,例 • W28、W14。

  18. 2、磨削用量 砂轮速度v砂↑→表面粗糙度Ra ↓

  19. 工件速度v工↑→表面粗糙度Ra ↑

  20. 砂轮相对于工件的进给量f↑→表面粗糙度Ra↑

  21. 磨削深度ap↑→表面粗糙度Ra↑

  22. 根据上述实验关系,可以得到经验公式: 3、砂轮修整 砂轮修整质量越高, 磨削表面质量越好。

  23. 三、超精研、研磨、珩磨、抛光 超精研、研磨、珩磨、抛光加工的共同特点是: 1、不选择切削用量,只限定压强和加工时间 2、无需精密机床 3、降低表面粗糙度效果明显,提高精度不明显 4、加工余量小

  24. (一)超精研 1、工作原理:采用细粒度的磨条在一定压力和切削速度下往复运动,对表面进行光整加工。 加工运动:A、工件低速回转运动;B、磨条轴向进给运动:C、磨条高速往复振动。

  25. 2、切削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强烈切削阶段:少数波峰上压强很大,切削作用剧烈。 (2)正常切削阶段:接触面积增大,接触压强减小,切削作用减弱。 (3)微弱切削阶段: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大,接触压强进一步减小,磨条起抛光作用。 (4)停止切削阶段:工件被研平,接触压强很小,磨条与工件之间形成油膜,切削停止。

  26. (二)研磨 研磨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基本原理:通过介于工件和硬质研具之间的磨料或研磨液的流动产生机械摩擦和化学作用去除微小加工余量。

  27. 1、研磨特点: (1)研具较软,以铸铁、塑料、硬木制成。 (2)磨料中混有化学物质,机械与化学作用同时进行,磨粒运动轨迹复杂,保证均匀性。 (3)加工表面质量高。 2、研具:磨具应软硬适当,组织均匀。 粗研采用铜、铝,精研采用铸铁。 3、研磨剂:研磨剂为磨料与油脂的混合剂。 磨料种类:金刚石微粉,碳化硅,氧化铝等。 油脂起调和磨料.化学腐蚀作用。 油脂种类:油酸,凡士林,变压汽油。

  28. 4、研磨参数 (1)磨料粒度:粒度↑,则粗糙度↑ , 效率↑。 (2)研磨速度:一般研磨速度<0.5m/s, 精研速度<0.16m/s。 (3)研磨余量:手工研磨余量<10μm, 机械研磨余量<15μm。 (4)研磨压强:粗研0.1~0.3MPa, 精研0.01~0.1MPa 。

  29. (三)珩磨:采用精密油石相对于工件作螺旋 线运动,油石弹性压在工件表面上。 珩磨后表面粗糙度可达Rz0.4~Rz3.2,有时可达 Rz0.1以下。 (四)抛光:原理与 研磨相似,只是研具 采用无纺布等软质材 料。抛光可用于自由 曲面加工。

  30. 3-3 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及其改善的工艺措施 一、表面层的冷作硬化 1、定义:加工层材料因塑性变形使晶体间产生剪切滑移,晶格扭曲、晶粒拉长、破碎和纤维化,材料的强度、硬度都提高的现象称为冷作硬化。

  31. 2、衡量指标: 硬化层深度:h 表层显微硬度:H 硬化程度:N=(H-H0)/H0

  32. 3、物理因素对于冷作硬化的影响 切削力↑,则塑性变形↑,冷作硬化↑。 变形速度↑,则塑性变形↓ ,冷作硬化↓ 。 变形温度>(0.25~0.3)倍的金属熔化温度时, 变形金相组织会有所恢复,冷作硬化↓。

  33. (一)影响表面层冷作硬化的因素 1、刀具:刀刃钝圆半径↑,冷作硬化↑; 后刀面磨损↑,冷作硬化↑。 2、切削用量:切削速度↑,切削温度↑,则 冷作硬化↓; 进给量↑,冷作硬化↑。 3、被加工材料:硬度↑,冷作硬化↓; 塑性↑,冷作硬化↑。

  34. (二)减少表面层冷作硬化的措施 1、合理选择刀具几何参数 前角↑,冷作硬化↓; 后角↑,冷作硬化↓; 钝圆半径↓ ,冷作硬化↓。 2、限制后刀面磨损 3、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切削速度↑,冷作硬化↓; 进给量↓ ,冷作硬化↓ 。

  35. 二、表面层的金相组织变化 切削一般不会导致金相组织变化,磨削因单位 切削截面消耗的功率较大,常常导致金相组织 变化。

  36. 磨削淬火钢时容易出现的烧伤: 回火烧伤:磨削区温度超过马氏体转变温度, 而未达相变温度,产生回火组织 (索氏体或屈氏体)。 淬火烧伤:磨削区温度超过相变温度,由于冷 却液急冷,表层出现二次淬火马氏 体。 退火烧伤:磨削区温度超过相变温度,不用冷 却液,工件缓慢冷却,发生退火。

  37. 表面颜色与烧伤之间的关系: 黑 青 淡青 米黄 淡黄

  38. 三、表面层残余应力 定义:去除外力和热源作用后,零件内部自身 平衡的应力,称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的成因: (一)局部温升过高引起的热应力 *材料在高温下,处于塑性状态,因温度升高 体积膨胀而发生塑性流动; *材料在低温下,处于弹性状态,因温度降低体积减小而发生收缩,受下层材料的限制, 发生弹性变形,形成残余应力。

  39. 设材料从20ºC升至800ºC,然后回到20ºC,这层 金属长度l的相对伸长量为: 所产生的残余拉应力为:

  40. (二)局部金相组织变化引起的相变应力 残余奥氏体→回火马氏体:体积膨胀,表层为 残余压应力; 马氏体→屈(索)氏体:体积收缩,表层为 残余拉应力。 (三)表面局部冷塑变形引起的塑变应力 在切削方向上存在 拉应力,与其垂直 的方向上存在压应 力。

  41. (四)金属冷塑变形,比容积增大导致的表面 残余应力 金属发生冷塑变形,比重下降,体积增大, 使:表层存在压应力 下层存在拉应力

  42. 四、减小残余拉应力、防止表面烧伤和裂纹 的工艺措施 (一)合理选择磨削用量 磨削传热分析模型:

  43. *磨削区温度与磨削用量之间的关系为: 磨削深度↑,磨削温度↑ ; 砂轮速度↑,磨削温度↑ ; 工件速度↑,磨削温度↑ ; 进给量↑,磨削温度↓。

  44. *磨削区温度剃度分布规律: 工件速度↑,温度剃度↑ ,高温层厚度↓; 可以同时提高砂轮和工件速度,既减小高温层厚度, 又控制表面粗糙度。较薄的烧伤层可在清磨时去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