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心电图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心电图.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科. 本节主要内容:. 一 心电图图形描绘和检测 (一)各波段时程与心率的检测 (二)各波段振幅的检测 (三)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四)心电图图形循长轴转位 二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心电图记录纸的组成. 横线每小格 0.04 s 纵线每小格 0.1 mv. 走纸速度: 25 mm/s 定准电压: 1 mv. (一)各波段时程的检测. RR 间期 P 波时限 PR(PQ) 间期 QRS 时限 QT(QTc) 间期.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心电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心电图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诊断学科

  2. 本节主要内容: 一 心电图图形描绘和检测 (一)各波段时程与心率的检测 (二)各波段振幅的检测 (三)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四)心电图图形循长轴转位 二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3. 心电图记录纸的组成 横线每小格0.04s 纵线每小格0.1mv 走纸速度:25mm/s 定准电压:1mv

  4. (一)各波段时程的检测 • RR间期 • P波时限 • PR(PQ)间期 • QRS时限 • QT(QTc)间期

  5. 心电图时程测量注意 • 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 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横坐标为时间,通常采用25mm/s纸速记录 • 时间:横坐标,1小格=1mm=0.04秒 • 测量应从波形起点内缘到终点内缘

  6. 各段及间期的测量 P波起点到Q波起点 P-R间期 Q波起点到T波终点 Q-T间期 Q-T间期 P-R间期

  7. (二)各波段振幅的检测 • 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 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纵坐标为电压。通常情况下,电压为每毫米0.1mV • 向上的波的电压从基线的上缘至顶点;向下的波从基线的下缘到底端测量。 • 基线为T-P段

  8.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和测量示意图

  9. 心率的检测 常用两种方法: • 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数目乘以10 • 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5个或5个以上P-P或R-R间期,计算其平均值,60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种的心率。

  10. RR间期的测量

  11. 心率的计算 估算心率:根据P-P或R-R间期的大格数 (每格0.2s)来估算心率

  12. (三)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概念: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综合 测定方法: • 查表法:分别测出Ⅰ导联和Ⅲ导联QRS波群电压差值(R波电压减Q波及S波),查心电轴表 • 振幅法 • 目测法: 口对口向左走,尖对尖向右偏

  13. 振幅法测定平均心电轴

  14. 平均心电轴的目测法

  15. 平均心电轴

  16. 平均心电轴的临床意义1 • 心脏解剖位置 • 横位心电轴可左偏,<-30° • 垂位心电轴可右偏,>+120° • 左右心室的对比 • 左室肥大,电轴偏左 • 右室肥大,电轴偏右 • 婴幼儿右室比例大,电轴右偏

  17. 平均心电轴的临床意义2 • 心室内除极顺序 下列除极顺序异常会导致心电轴方向改变: • 激动起源于心室 • 室性心动过速 • 心室起搏心律 • 室内传导阻滞 • 心肌局灶纤维化,心肌梗死

  18. (四)心脏循长轴转位 • 自心尖朝心底部方向观察 • 顺钟向转位: • V3、V4波形出现在V5、V6导联 • 逆钟向转位: • V3、V4波形出现在V1、V2导联

  19. 心脏循长轴转位

  20. 心脏循长轴转位的临床意义 • 顺钟向转位:可见于右心室肥大 • 逆钟向转位:可见于左心室肥大 • 钟向转位也可见于正常人

  21. 二、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心电图波形组成: P波 P-R间期 QRS波群 J点 ST段和T波 QT间期 U波

  22. P波 • 时限:<0.12秒 • 振幅:<0.25mV(肢导联) <0.2mV(胸导联) • 方向:窦性心律 Ⅰ、Ⅱ、avF, V4-V6导联 直立 avR导联 倒置 其它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

  23. P-R间期 • PR正常值0.12~0.20秒 • 代表了房室传导时间 • 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间期越长 •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

  24. QRS波群1 • 时限: 0.06 ~ 0.10秒,<0.12秒 • 波形:根据主波方向和有无Q(q)波 • I、II、V4-V6导联主波:向上 • avR、V1导联主波:向下 • V1、V2导联不应有Q(q)波,(可呈QS) • avR、Ⅲ、avL导联可有Q波或q波 • Ⅰ、Ⅱ、avF、V4-V6导联不应有Q波(可有q波) • V1至V6导联R波逐渐变大,S波逐渐变小

  25. QRS波群2 • 电压: • 至少一个肢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5mV • 至少一个胸导联QRS波群电压和≥1.0mV • Rv5<2.5mv,RavL<1.2mV,RavF<2.0mV RI<1.5mV,Rv5+Sv1<3.5(女) Rv5+Sv1< 4.0mV(男) • Rv1<1.0mV,Rv1+Sv5<1.2mV RavR<0.5mV • Q波 < ¼R波(同导联)时间小于0.04秒

  26. QRS波群3 • R峰时间(室壁激动时间): 概念:QRS起点到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 时限:≤0.03s(在V1、V2) ≤0.05s(在V5、V6)

  27. 正常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群特点

  28. J点 • 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 • 大多数在等电位线上

  29. ST段 • ST段一般位于等电线上,无明显偏移 • 偏移正常范围: • 所有导联ST段下移≤0.05mV • 所有肢导联及V4-V6导联ST抬高≤0.1mV • V1-V2导联ST段抬高≤0.3mV • V3导联ST段抬高≤0.5mV

  30. T波 • 形态:两支不对称,上升支平缓,下降支陡 • 方向:I、II、V3-V6导联直立,avR倒置 其余可直立、平坦、倒置、双相 • 振幅:QRS波群直立的导联,T波电压应超过 同一导联R波的十分之一

  31. QT间期 • 正常范围:约0.32-0.44秒 • 校正Q-T间期(QTc)= QT /√RR1/2 • 临床意义: 代表心室除极、复极的时间总和

  32. U波 • 心室除极后电位,心室后继电位,机理不清 • 异常U波为心室复极异常 • 正常人可无U波 • 如有应较低小,一般 V3~V4导联较明显 • 电压、时间应显著小于T波 • U波必须直立 • 明显增高,见于血钾过低

  33. *正常窦性心律示例*

  34. *正常窦性心律示例*

  35. *正常窦性心律示例*

  36. 小儿心电图的特点 • 心率较快:在10岁以后,成人心率 • P波时限较短(儿童<0.09s) • QRS呈右室优势 • T波变异较大

  37. *正常小儿心电图示例*

  38. 老年人心电图的特点 • 异常心电图较多 • 常见的异常心电图 • 心律失常 • ST-T改变 • 心室肥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