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267 Views
茶. 楊淑閎 698800270. 茶的起源. 神農氏的傳說 《 神農本草經 》(2 BC) 記載: “ 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 。 傳說 神農 氏 嘗百草 期間,誤服了某些植物,覺得不舒服 ,於 是躺在 樹下。見到一種開白花的植物, 試著 摘下嫩葉咀嚼,而治好 了他的身體不適 。 茶葉的起源還有其他傳說,比如印度佛教創始人發現茶統的傳說。印度和中國是最早飲茶的國家。茶葉從中國向東傳到朝鮮、日本,向北傳到蒙古、俄羅斯,后來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中亞、西亞和歐洲。. 茶與中國文化.
E N D
茶 楊淑閎 698800270
茶的起源 神農氏的傳說 《神農本草經》(2 BC)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傳說神農氏嘗百草期間,誤服了某些植物,覺得不舒服,於是躺在樹下。見到一種開白花的植物,試著摘下嫩葉咀嚼,而治好了他的身體不適。 茶葉的起源還有其他傳說,比如印度佛教創始人發現茶統的傳說。印度和中國是最早飲茶的國家。茶葉從中國向東傳到朝鮮、日本,向北傳到蒙古、俄羅斯,后來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中亞、西亞和歐洲。
茶與中國文化 到了周朝時,茶不僅被當作藥物,而且開始成為飲料,因此后人便開始喝茶的習慣。(據陸羽《茶經》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的記載。) 《詩經》:“誰謂茶苦,其甘如薺”。 中國俗語: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文人雅士:琴棋書畫詩酒茶 《紅樓夢》:“烹茶更細論” (至少有20處提到茶:功用、顏色、 養生方法、品茗、烹茶、茶具、品種等等)
茶的製作過程 能制作茶的只有茶樹嫩芽,茶品質最好的在每年4月上旬的清明以前採摘,稱為“明前茶”,只是剛抽出尚未打開的嫩芽尖,叫做“蓮心”,因為很輕,所以產量低,價格也昂貴;在清明以后至4月下旬谷雨以前採摘的茶,為“雨前茶”,已經打開一片嫩葉和抽出的另一個新芽,叫“旗槍”,形狀類似一支槍和一面旗;谷雨以后至5月上旬立夏以前採摘的茶叫“三春茶”,由於有兩面小葉和中間一個嫩芽,所以叫“雀舌”;立夏以后一個月內採摘的茶質量較差,是“四春茶”也叫“梗片”,一般用於制作較低級的加工茶。再以后茶葉老化,不能用於制作飲用茶。
:http://cd1.edb.hkedcity.net/cd/itil/lxp/Projects/Team_007/gb/life.html:http://cd1.edb.hkedcity.net/cd/itil/lxp/Projects/Team_007/gb/life.html
茶的種類 綠茶: 經殺青、揉捻、干燥,大部分白毫脫落,浸泡綠湯綠茶,中國大部分名茶為綠茶,如龍井、碧螺春等。 紅茶: 經過發酵的茶,有工夫紅和紅碎兩種,有利於消化,西方人比較喜歡紅茶,名茶有中國的祁紅、印度的大吉嶺和阿薩姆等。 白茶: 新採摘的茶,經過萎凋和烘干,不揉捻,白毫顯露,名茶如白牡丹等。 黃茶: 經殺青、揉捻、悶堆、干燥,葉已變黃,浸泡黃湯黃葉,名茶如君山銀針等。 青茶: 又名烏龍茶,是經過萎凋、晒青、搖青、殺青來作部分發酵,綠葉紅邊,既有綠茶的濃郁,又有紅茶的甜醇,名茶如中國鐵觀音、大紅袍、凍頂茶、東方美人茶。 黑茶: 經過后發酵(殺青、揉捻、渥堆)的茶,顏色深,著名的有普洱茶。
茶的功用 醫藥功能 • 茶葉被發現就是從藥用開始的。 • 《本草綱目》::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溫飲則火因寒氣而下降,熱飲則茶借火氣而上升散,又兼解酒之功能也。 保健作用 • 止渴、清神、消食、利尿、去痰、明目、益思、去膩、消炎解毒、消脂 社會功用 • 品茗 • 禮節
如何選茶 茶葉選取一般綠茶的選擇,應注重“新、勻、干、香、淨”五個字。 新——當季甚至當年採制的茶葉稱新茶 勻——指茶葉的粗細和色澤均勻一致 干——指茶葉含水分量低於6%,保持干燥,用手可以碾成粉末 香——抓一把茶葉先哈一口熱氣,再置鼻端嗅干香。聞到板栗香、奶油香或鍋炒香者,則為好綠茶 淨——指淨度好,茶葉中不摻雜異物
泡茶的講究 水質 - 用水必需符合安全標准,清澈而無臭味的水才是首選。假如能使用礦泉水的話效果更佳。 水溫 - 水的溫度取決於該茶的品種。要確定水溫適中,否則就不能把茶的味道全都泡出來了。 茶葉與水的比例 - 要注意茶葉與水的份量和比例正確。每一種茶都與水有特定的沖泡比例,它們的份量會隨茶壺和茶杯等泡茶工具之大小而改變,所以每次也要精確地量度才行。 泡茶所用的時間 - 不要把茶泡在水中太久,茶並不是泡得愈長時間就愈濃、愈好喝。相反,這樣可能會泡出一杯苦茶! 發酵程度茶種類 溫度(攝氏) 不發酵茶綠茶80-85 部分發酵茶烏龍茶90-95 全發酵茶紅茶100 後發酵茶普洱茶100
紅樓夢與茶 妙玉聽了,忙去烹了茶來。寶玉留神看她怎麼行事,只見妙玉親自揀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裏面放一個成窯五彩泥金小蓋鐘,捧與賈母。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賈母接了,又問是什麼水。妙玉笑回「是舊年蠲的雨水。」賈母便吃了半盞,便笑著遞與劉姥姥說:「你嘗嘗這個茶。」劉姥姥便接來一口吃盡,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賈母眾人都笑起來。然後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那妙玉便把寶釵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隨她出去,寶玉悄悄的隨後跟了來。只見妙玉讓她二人在耳房內,寶釵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團上。妙玉自向風爐上扇滾了水,另泡了一壺茶來。寶玉便走了進來笑道:「偏你們吃體己茶。」二人都笑道:「你又趕了來騙茶吃。這裏並沒你的。」妙玉剛要去取杯,只見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盞來。妙玉忙命:「將那成窯的茶杯別收了,擱在外頭去罷。」寶玉會意,知為劉姥姥吃了,她嫌髒不要了。又見妙玉另拿出兩只杯來。一個旁邊有一耳,杯上鐫著「分瓟斝」三個隸字,後有一行小真字是「晉王愷珍玩」,又有「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見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遞與寶釵。那一只形似缽而小,也有三個垂珠篆字,鐫著「杏犀喬」。妙玉斟了一簥與黛玉。仍將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綠玉斗來斟與寶玉。
紅樓夢與茶 寶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兩個就用那樣古玩奇珍,我就是個俗器了。」妙玉道:「這是俗器﹖不是我說狂話,只怕你家裏未必找的出這麼一個俗器來呢。」寶玉笑道:「俗說『隨鄉入鄉』,到了你這裏,自然把那金玉珠寶一概貶為俗器了。」妙玉聽如此說,十分歡喜,遂又尋出一只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蟠虯整雕竹根的一個大盒出來,笑道:「就剩了這一個,你可吃的了這一海﹖」寶玉喜的忙道:「吃得了。」妙玉笑道:「你雖吃得了,也沒這些茶你糟踏。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驢了』。你吃這一海便成什麼﹖」說的寶釵、黛玉、寶玉都笑了。妙玉執壺,只向海內斟了約有一杯。寶玉細細吃了,果覺輕淳無比,賞贊不絕。妙玉正色道:「你這遭吃的茶是托她兩個福,獨你來了我是不給你吃的。」寶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領你的情,只謝他二人便是了。」妙玉聽了方說:「這話明白。」黛玉因問:「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瓮一瓮,總捨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麼嘗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淳,如何吃得。」黛玉知她天性怪僻,不好多話,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約著寶釵走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