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楊淑閎 698800270

茶. 楊淑閎 698800270. 茶的起源. 神農氏的傳說 《 神農本草經 》(2 BC) 記載: “ 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 。 傳說 神農 氏 嘗百草 期間,誤服了某些植物,覺得不舒服 ,於 是躺在 樹下。見到一種開白花的植物, 試著 摘下嫩葉咀嚼,而治好 了他的身體不適 。 茶葉的起源還有其他傳說,比如印度佛教創始人發現茶統的傳說。印度和中國是最早飲茶的國家。茶葉從中國向東傳到朝鮮、日本,向北傳到蒙古、俄羅斯,后來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中亞、西亞和歐洲。. 茶與中國文化.

Download Presentation

楊淑閎 698800270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楊淑閎 698800270

  2. 茶的起源 神農氏的傳說 《神農本草經》(2 BC)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傳說神農氏嘗百草期間,誤服了某些植物,覺得不舒服,於是躺在樹下。見到一種開白花的植物,試著摘下嫩葉咀嚼,而治好了他的身體不適。 茶葉的起源還有其他傳說,比如印度佛教創始人發現茶統的傳說。印度和中國是最早飲茶的國家。茶葉從中國向東傳到朝鮮、日本,向北傳到蒙古、俄羅斯,后來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中亞、西亞和歐洲。

  3. 茶與中國文化 到了周朝時,茶不僅被當作藥物,而且開始成為飲料,因此后人便開始喝茶的習慣。(據陸羽《茶經》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的記載。) 《詩經》:“誰謂茶苦,其甘如薺”。 中國俗語: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文人雅士:琴棋書畫詩酒茶 《紅樓夢》:“烹茶更細論” (至少有20處提到茶:功用、顏色、 養生方法、品茗、烹茶、茶具、品種等等)

  4. 茶的製作過程 能制作茶的只有茶樹嫩芽,茶品質最好的在每年4月上旬的清明以前採摘,稱為“明前茶”,只是剛抽出尚未打開的嫩芽尖,叫做“蓮心”,因為很輕,所以產量低,價格也昂貴;在清明以后至4月下旬谷雨以前採摘的茶,為“雨前茶”,已經打開一片嫩葉和抽出的另一個新芽,叫“旗槍”,形狀類似一支槍和一面旗;谷雨以后至5月上旬立夏以前採摘的茶叫“三春茶”,由於有兩面小葉和中間一個嫩芽,所以叫“雀舌”;立夏以后一個月內採摘的茶質量較差,是“四春茶”也叫“梗片”,一般用於制作較低級的加工茶。再以后茶葉老化,不能用於制作飲用茶。

  5. :http://cd1.edb.hkedcity.net/cd/itil/lxp/Projects/Team_007/gb/life.html:http://cd1.edb.hkedcity.net/cd/itil/lxp/Projects/Team_007/gb/life.html

  6. 茶的種類 綠茶: 經殺青、揉捻、干燥,大部分白毫脫落,浸泡綠湯綠茶,中國大部分名茶為綠茶,如龍井、碧螺春等。 紅茶: 經過發酵的茶,有工夫紅和紅碎兩種,有利於消化,西方人比較喜歡紅茶,名茶有中國的祁紅、印度的大吉嶺和阿薩姆等。 白茶: 新採摘的茶,經過萎凋和烘干,不揉捻,白毫顯露,名茶如白牡丹等。 黃茶: 經殺青、揉捻、悶堆、干燥,葉已變黃,浸泡黃湯黃葉,名茶如君山銀針等。 青茶: 又名烏龍茶,是經過萎凋、晒青、搖青、殺青來作部分發酵,綠葉紅邊,既有綠茶的濃郁,又有紅茶的甜醇,名茶如中國鐵觀音、大紅袍、凍頂茶、東方美人茶。 黑茶: 經過后發酵(殺青、揉捻、渥堆)的茶,顏色深,著名的有普洱茶。

  7. 茶的功用 醫藥功能 • 茶葉被發現就是從藥用開始的。 • 《本草綱目》::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溫飲則火因寒氣而下降,熱飲則茶借火氣而上升散,又兼解酒之功能也。 保健作用 • 止渴、清神、消食、利尿、去痰、明目、益思、去膩、消炎解毒、消脂 社會功用 • 品茗 • 禮節

  8. 如何選茶 茶葉選取一般綠茶的選擇,應注重“新、勻、干、香、淨”五個字。 新——當季甚至當年採制的茶葉稱新茶 勻——指茶葉的粗細和色澤均勻一致 干——指茶葉含水分量低於6%,保持干燥,用手可以碾成粉末 香——抓一把茶葉先哈一口熱氣,再置鼻端嗅干香。聞到板栗香、奶油香或鍋炒香者,則為好綠茶 淨——指淨度好,茶葉中不摻雜異物

  9. 泡茶的講究 水質 - 用水必需符合安全標准,清澈而無臭味的水才是首選。假如能使用礦泉水的話效果更佳。 水溫 - 水的溫度取決於該茶的品種。要確定水溫適中,否則就不能把茶的味道全都泡出來了。 茶葉與水的比例 - 要注意茶葉與水的份量和比例正確。每一種茶都與水有特定的沖泡比例,它們的份量會隨茶壺和茶杯等泡茶工具之大小而改變,所以每次也要精確地量度才行。 泡茶所用的時間 - 不要把茶泡在水中太久,茶並不是泡得愈長時間就愈濃、愈好喝。相反,這樣可能會泡出一杯苦茶! 發酵程度茶種類 溫度(攝氏) 不發酵茶綠茶80-85 部分發酵茶烏龍茶90-95 全發酵茶紅茶100 後發酵茶普洱茶100

  10. 紅樓夢與茶 妙玉聽了,忙去烹了茶來。寶玉留神看她怎麼行事,只見妙玉親自揀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裏面放一個成窯五彩泥金小蓋鐘,捧與賈母。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賈母接了,又問是什麼水。妙玉笑回「是舊年蠲的雨水。」賈母便吃了半盞,便笑著遞與劉姥姥說:「你嘗嘗這個茶。」劉姥姥便接來一口吃盡,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賈母眾人都笑起來。然後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那妙玉便把寶釵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隨她出去,寶玉悄悄的隨後跟了來。只見妙玉讓她二人在耳房內,寶釵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團上。妙玉自向風爐上扇滾了水,另泡了一壺茶來。寶玉便走了進來笑道:「偏你們吃體己茶。」二人都笑道:「你又趕了來騙茶吃。這裏並沒你的。」妙玉剛要去取杯,只見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盞來。妙玉忙命:「將那成窯的茶杯別收了,擱在外頭去罷。」寶玉會意,知為劉姥姥吃了,她嫌髒不要了。又見妙玉另拿出兩只杯來。一個旁邊有一耳,杯上鐫著「分瓟斝」三個隸字,後有一行小真字是「晉王愷珍玩」,又有「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見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遞與寶釵。那一只形似缽而小,也有三個垂珠篆字,鐫著「杏犀喬」。妙玉斟了一簥與黛玉。仍將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綠玉斗來斟與寶玉。

  11. 紅樓夢與茶 寶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兩個就用那樣古玩奇珍,我就是個俗器了。」妙玉道:「這是俗器﹖不是我說狂話,只怕你家裏未必找的出這麼一個俗器來呢。」寶玉笑道:「俗說『隨鄉入鄉』,到了你這裏,自然把那金玉珠寶一概貶為俗器了。」妙玉聽如此說,十分歡喜,遂又尋出一只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蟠虯整雕竹根的一個大盒出來,笑道:「就剩了這一個,你可吃的了這一海﹖」寶玉喜的忙道:「吃得了。」妙玉笑道:「你雖吃得了,也沒這些茶你糟踏。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驢了』。你吃這一海便成什麼﹖」說的寶釵、黛玉、寶玉都笑了。妙玉執壺,只向海內斟了約有一杯。寶玉細細吃了,果覺輕淳無比,賞贊不絕。妙玉正色道:「你這遭吃的茶是托她兩個福,獨你來了我是不給你吃的。」寶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領你的情,只謝他二人便是了。」妙玉聽了方說:「這話明白。」黛玉因問:「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瓮一瓮,總捨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麼嘗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淳,如何吃得。」黛玉知她天性怪僻,不好多話,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約著寶釵走了出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