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598 Views
技職教育政策與發展. 教育部常務次長 陳德華. 中華民國 101 年 11 月. 大 綱. 壹、前言 貳、技職教育現況 參、技職教育特色 肆、技職教育的困境及挑戰 伍、技職教育發展重點 陸、結語. 壹、前 言( 1/2 ). 2012 年 9 月「世界經濟論壇」 (WEF) 發布 2012 年「全球競爭力指數評比」,我國排名仍維持第 13 名。
E N D
技職教育政策與發展 教育部常務次長 陳德華 中華民國101年11月
大 綱 壹、前言 貳、技職教育現況 參、技職教育特色 肆、技職教育的困境及挑戰 伍、技職教育發展重點 陸、結語
壹、前 言(1/2) • 2012年9月「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2012年「全球競爭力指數評比」,我國排名仍維持第13名。 • 2012年《cheers》雜誌發布「3000大企業決策者最愛大學畢業生調查」排名,前10名有2所科技大學,依序為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前30名中則有10所技專校院,技職校院表現亮眼。 本項調查由8項指標組成,包含「專業知識與技術」、「穩定度與抗壓性」、「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合作」、「學習意願、可塑性」、「國際觀與外語能力」、「創新能力」、「融會貫通」。
壹、前 言(2/2) 隨著國內外因素改變,技職教育應再優質化並提出 因應策略 • 國際趨勢 • 人口結構改變(少子化造成生源不足) • 產業結構改變 • 全球化與國際化 • 兩岸關係 • 國內教育發展 103年起推動12年國教(三大願景、五大理念、六大目標)
貳、技職教育現況(1/11) 科技大學 技術學院 (1)二技 (2)四技 (3)附設專科部{五專、二專} (4)研究所【碩、博士班】 專科學校 (1)五專 (2)二專 後期中等技職教育 (1)高職【實用技能學程】 (2)高中附設職業類科 (3)綜合高中【專門學程】 國 中 國中技藝教育學程 --職業試探、陶冶 一、技職教育學制 4
貳、技職教育現況(2/11) 二、技專校院概況-1 90至101學年度大專校院校數消長表 第二國道 91校
貳、技職教育現況(3/11) 二、技專校院概況-2 高等技職教育近10年學生數變動 1.培育學生數成長:博士、碩士、四技、進修學院(二技)。2.培育學生數下降:二技、五專、二專、二專進修專校。 備註:資料來源:技專校院校務基本資料庫2.學生數含日間部、進修部、在職專班、進修學院、進修專校 6
貳、技職教育現況(4/11) 三、高中高職概況-校數及學生數 89至100學年度全國高中高職學校班級學生概況
貳、技職教育現況(5/11) 四、中等技職教育推動情形 • 國中技藝教育 • 高中職職業類科 • 高中職綜合高中(專門學程) • 高中職建教合作班 • 高中職實用技能學程
貳、技職教育現況(6/11) 四、中等技職教育推動情形-1 (一)國中技藝教育 對國中三年級學生具有技藝學習性向、興趣者所開設的職業試探課程,提供其對職業生涯認識。每學期以試探一至兩個職群為原則,上課方式可採抽離式(每週選修3-12節為原則)或專班式(每週選修7-14節為原則)。 國中技藝教育抽離、專班學生人次 (53班) (73班) (97班) (90班)
貳、技職教育現況(7/11) 四、中等技職教育推動情形-2 (二)高中職職業頪科 招收國中畢(結)業或具有同等學力者入學,修業三年,以取得高級職業學校畢業證書。因應特殊學生的不同需求,另外開設進修學校、建教合作班、特殊教育實驗班及實用技能學程。 高中職學校職業類科概況(含建教合作班及綜合職能科)
貳、技職教育現況(8/11) 四、中等技職教育推動情形-3 (三)高中職綜合高中 統整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教學目標、學生來源、學生進路和教學資源的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高二階段設有學術學程(準備升讀大學)或專門學程(準備就業或升讀四技二專)。課程採學年學分制,其中約2/3學分由學校自行規劃,以發展特色。 綜合高中辦理現況 高二、三 專門學程60.09% 高一試探 學術學程39.91% 100學年度專門學程占65.57%
貳、技職教育現況(9/11) 四、中等技職教育推動情形-4 (四)高中職建教合作班 學生上課時間,部分在學校,部分在企業,透過廠校雙方合作,安排學生至產業界學習技能,培育產業基層人才。自98學年度起學生三年免繳學費,並已研訂「高級中等學校建教合作實施及建教生權益保障法」(草案) ,提高學生保障位階。 建教合作班班級學生概況
貳、技職教育現況(10/11) 四、中等技職教育推動情形-5 (五)實用技能學程 對國中三年級學生具有技藝學習性向、興趣者所開設的職業試探課程,提供其對職業生涯認識。每學期以試探一至兩個職群為原則,上課方式可採抽離式(每週選修3-12節為原則)或專班式(每週選修7-14節為原則)。 實用技能學程辦理概況
貳、技職教育現況(11/11) 82% 中等技職教育97至99年畢業生升學就業概況 80% 77% 43% 43% 46% 28% 25% 23% 21% 19% 20% 14% 13% 12% 13% 10% 6% 5% 8% 9% 1% 1% 1% 91% 92% 92% 高中職職業類科 建教合作班 47% 49% 37% 44% 39% 40% 5% 4% 4% 4% 4% 3% 1% 1% 0% 14% 12% 12% 2% 2% 2% 14 實用技能學程 綜合高中
參、技職教育特色(1/9) • 體系完整制度健全 • 學制類科多元適性 • 辦學成效務實致用 • 國際競賽成果豐碩 • 產學合作效成卓著
參、技職教育特色(2/9) 普通教育體系 技職教育體系 一、體系完整制度健全-1 大學研究所 科技大學、技術學院研究所 大學 科技大學、 技術學院 大學部四年制 (四技) 科技大學、技術學院大學部二年制(二技) 大學教育 二年制 (二專) 專科學校及技術學院、科技大學附設專科部 五年制 (五專) 專 科 教 育 中等教育 高中 綜合高中 高職 國 民 中 學
參、技職教育特色(3/9) 一、體系完整制度健全-2 91~101年科技校院研究所核定名額曲線圖 至101學年度 博士班16校 811人 碩士班68校 17,898人
參、技職教育特色(4/9) 高職群科歸屬 (15群) 二、學制類科多元適性 五專 主要招生科別 • 五專尚有醫技、工程科技、海事、觀光、文創等類科 *各高職實際招生科別以當學年度各校核定開設科別為準
參、技職教育特色(5/9) 三、辦學成效務實致用-1 • 強化技職教師實務教學 • 教師赴公民營機構研習服務 • 遴聘業師協同教學 • 聘用具3年專任或6年兼任之專業科目新進教師 • 改進教師以技術報告送審升等機制 • 推動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方案 • 強化技職學生實務能力 • 落實學生校外實習課程,鼓勵參與海外實習 • 設置跨領域學程,培育跨產業專業人才 • 鼓勵師生取得證照,推動落實專業證照法制化 • 加強學生工作態度、職業道德等「軟技能」素質培養 • 鼓勵學生出國參加各類國際技藝能競賽
參、技職教育特色(6/9) 加強技職體系學生須取得1至2項專業認證 三、辦學成效務實致用-2 已將技藝、檢定、證照融入高職課程 產學專班尤其重視學生取得專業證照 技職體系 產業特殊需求類科 產學攜手合作計畫 註:1.自81學年度至今已有超過100萬名學生取得丙級技術士證。 2. 91至99學年度技專在校生取得證照人數計有1,196,922人。3.持有證照(丙級或乙級)列為各級學校甄審保送入學資格之一。
近年來技職校院師生在各大國際競賽與發明展,摘金鍍銀,讓全世界看到我國技職教育綻放耀眼的光芒!行行出狀元,成就不分學歷,技職校院學生有更多元發展空間與機會,實宜鼓勵更多學子適性發展,加入技職教育體系築夢踏實,為臺灣爭光。近年來技職校院師生在各大國際競賽與發明展,摘金鍍銀,讓全世界看到我國技職教育綻放耀眼的光芒!行行出狀元,成就不分學歷,技職校院學生有更多元發展空間與機會,實宜鼓勵更多學子適性發展,加入技職教育體系築夢踏實,為臺灣爭光。 參、技職教育特色(7/9) 四、國際競賽成果豐碩 100學年度技職校院學生參加國際競賽得獎統計(摘自教育部技職風雲榜) 技職學生100-101年參加國際發明展成績一覽表 ;
參、技職教育特色(8/9) 一般碩士專班 產業碩士專班 高等教育(含技職) 最後一哩 強化大專學生實習策略 產學攜手 二技階段 四 技 階 段 雙軌旗艦 二技班 一般 二技班 雙軌旗艦四技班 大學學士班(含四技) 一般二專班 雙軌旗艦 二專班 二專 階段 一般五專班 五專 後2年 五專前3年階段 中等 教育 雙軌旗艦高職班 產業特殊需求 高 職 階段 建教合作班 實用技能學程 高中職 國民 教育 國中 國中技藝教育學程 人才培育 五、產學合作效能卓著-1 □
參、技職教育特色(9/9) 五、產學合作效能卓著-2 技術研發
肆、技職教育的困境及挑戰 技職教育的 困境與挑戰 • 傳統觀念 • 先高中後高職學生未能適性選擇 • 重視文憑及升學之價值觀 • 對技職教育缺乏瞭解及認同 • 學生因素 • 技專學生社經地位較弱 • 語文能力不足 • 基礎學科能力有待加強 • 教學資源 • 技職教育資源不足 • 教師實務經驗不足 • 教育結構私校為主 • 技職定位 • 技職教育學術化高職以升學為導向,致基層技術人力不足 • 高職系科設置偏向服務業類科,致製造業及重點產業類科人力不足 • 產業變化 • 產業轉型,技術人才需求遽增 • 產業對技職教育態度 • 人才培育不符業界需求,學用落差大 • 證照法制化未能落實 • 社會環璄 • 人口結構改變(少子女化之衝擊) •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推動 • 全球化與國際化 • 兩岸關係
伍、技職教育發展重點(1/11) 一、實施多元管道入學 • 續辦五專菁英班 • 逐步提高五專免試入學名額比率 • 擴大辦理「技職繁星計畫」招生 • 改進四技二專選才機制,增加非紙本測驗之實作選才,引導學校重視實務教學,鼓勵學生以競賽、證照、實務專題等方式適性升學。
伍、技職教育發展重點(2/11) 二、推動技職學校評鑑 • 高職學校 • 100 年至 104 年辦理第2期程高職學校評鑑。 • 凡受評鑑學校之「校務評鑑範疇」有3個領域的評鑑結果列為「四等」(含)以下,或「專業類科範疇」之科別的評鑑結果列為「四等」(含)以下,則必須接受發展輔導及追蹤評鑑,提升辦學效能。 • 技專校院 • 每校每五年接受一次評鑑(一次辦理行政類校務與專業類系所評鑑),並就受評三等科系所進行諮詢輔導訪視及追蹤評鑑。 • 改進技專校院評鑑制度 • 從等第制改為認可制,從效標參照改成自我參照。 • 擇優推動學校自評。
伍、技職教育發展重點(3/11) 三、推動典範科技大學 • 目標: • 建立高等技職教育多元典範 • 建立整合型之產學合作人才培育及創新研發機制,並強化工業基礎技術扎根。 • 執行情形: • 101年度共遴選6校為典範科大推動學校,另2校獲補助成立產學研發中心。 • 102年起4年以特別申請額度(爭取公共建設及科技計畫),於原試辦之規劃基礎上,擴大落實推動。 • 未來重點: • 成功發展國內典範科技大學,彰顯高等技職教育與一般大學教育之差異與特色。 • 提升我國高等技職教育品質與競爭力。 28
伍、技職教育發展重點(4/11) 四、積極提升教學品質-1 • 持續強化技職教師實務教學 • 擴大推動技職教師赴公民營機構研習服務 • 擴大推動引進業界資源協同教學 • 建置高職學校各群科業師人才資料庫 • 建構並推動產企業界與學校產學合作媒合平臺 • 強化技職學生實務能力 • 落實學生校外實習課程,鼓勵參與海外實習。 • 配合高級中等教育法,研擬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實習辦法 • 鼓勵師生取得證照,並協調勞委會等部會,建立 我國專業證照法制化,落實國家證照就業制度。
伍、技職教育發展重點(5/11) 四、積極提升教學品質-2 • 提升學校教學品質 • 推動「高中職適性學習社區教育資源均質化實施方案」 • 實施「高中職優質化輔助方案」 • 提升專科學校教學品質 • 執行獎勵科技大學及技術學院教學卓越計畫
伍、技職教育發展重點(6/11) 四、積極提升教學品質-3 • 課程調整 • 研修高職課程綱要 • 1.建立高職課程綱要研修機制 • (1)職能導向規劃高職課程綱要 • (2)落實高職與科技校院無縫銜接課程規劃 • (3)推動創意統整能力課程教學 • 2.發展以群為核心的專業統整升學課程模組 • 3.發展以科為核心的技術專精就業課程模組 • 技專校院實務研發課程 導引學校建立實務課程內容與發展機制,厚植學生競爭力 • 技專校院工業類實務課程研發及試辦計畫(正修科大) • 技專校院車輛工程實務課程整體改進計畫及科技校院研究所研發實務及課程整體改進計畫(國立臺北科大)。 • 逐步擴大推廣技專校院實務研發課程。
伍、技職教育發展重點(7/11) 透過「產」「學」互動方式,推動各類產學專班/學程,持續擴展並緊密結合產學合作培育方式,提供業界所需人才。 五、培育產學合作人才-1
伍、技職教育發展重點(8/11) 五、培育產學合作人才-2 • 技職再造方案第2期規劃新增產學合作人才培育機制 • 推動業界客製化人才培育計畫,提供高職學生職場實際工作體驗平臺,提高學生就業力。 (1)鼓勵辦理產學攜手專班 (2)鼓勵辦理產學訓專班 (3)本部因政策指定辦理之專班 • 規劃成立產業學院 • 媒合學校與大型產企業在校內或工作場所設立產業學院 • 直接引進外部資源,並在招生選才、專業課程允許客製化 • 產企業聘用一定比例畢業生 碩士2年實務課程設計 技專校院 產企業 擇優直升 大學4年實務課程設計
伍、技職教育發展重點(9/11) 六、重視產學合作及創新研發 • 完善產學法規 • 101年2月修正發布專科以上學校產學合作實施辦法。 • 鼓勵及輔導產學合作機制 • 推動產學合作績效激勵方案 • 建立6所區域產學合作中心及12所聯合技術發展中心 • 建立產業公會與學校交流平臺 • 選擇特定領域產業公會,定期與學校進行交流。目前已建立產學交流平臺之公會有臺灣區機器工業同業公會、臺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臺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公會。 • 工業基礎技術扎根 • 選擇典範科技大學計畫及教學卓越計畫學校擔任召集學校,組成策略聯盟進行合作與分工,投入工業基礎技術之研發(包括材料化工、機械、電子電機與軟體),並促成產學研針對重點技術進行人才培育與合作研發。 • 建立技專校院創新創業平臺
伍、技職教育發展重點(10/11) 七、充實技職學校教學實習設備 • 於技職再造方案第2期計晝研擬配合技職學校系科及課程調整,更新高職及技專校院教學設備。 • 預定102年盤點技職學校系科與課程後,103年起更新設備:高職學校以對焦基礎產業核心技術及課程需求為主;技專校院則以對焦產業關鍵技術與高職課程銜接需求為主。 • 透過跨部會協商及審查,研訂鼓勵產業捐贈學校教學設備方案,以拉近產學設備實務落差。
伍、技職教育發展重點(11/11) 八、開展國際合作交流 • 推動技職學校外語教學改進計畫及實施第二外語 • 積極推動國際合作計畫,擴大招收外國學生 • 鼓勵技專校院依規定開設外國學生專班或赴境外開設專班 • 鼓勵學生出國參加各類國際技藝能競賽 • 推動高等教育產業輸出連結亞太-深耕東南亞計畫 • 協助國際發明展得獎作品產業化 36
陸、結語 形塑技職教育特色的多元文化 技術研發成果升等,鼓勵教師資格全面由學校自審。 • 指標依學校特色自訂 • 擇優推動學校自評 評鑑機制 教師升等 技職 多元文化 ssss 新增 招生、課程、教學及學位授予等逐步分流 發展職能標準 推動證照法制化 能力證照化 專業與學術分流 透過制度引導匡正學術化傾向朝向務實致用特色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