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佛国遐思

佛国遐思. 古老的印度经典言: 「 一个师父,是一次的死亡 。」. 是的,当我们靠近一个真正的师父时, 内在会产生革新、蜕变、超越, 古老的、根深蒂固的 自我 便会死去。. 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 终于领悟: 起点就是终点,终点亦是起点; 再缤纷灿烂的风光, 都不及 与自己的内在相遇 来得美妙。. 真正的修行 不只是外在的行住坐卧, 不只是诵经打坐, 重要的是 回归自性 , 有一份探索 内在觉醒 的勇气。. 人对时间的概念是 … 线性思考 ( 从出生到死亡 ) 而佛 则是圆的 ……… 无生无死。 人因有肉体的限制 … 在经验每一次的痛苦时,

galy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佛国遐思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佛国遐思

  2. 古老的印度经典言:「一个师父,是一次的死亡。」古老的印度经典言:「一个师父,是一次的死亡。」 是的,当我们靠近一个真正的师父时, 内在会产生革新、蜕变、超越, 古老的、根深蒂固的自我便会死去。

  3. 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 终于领悟: 起点就是终点,终点亦是起点; 再缤纷灿烂的风光, 都不及与自己的内在相遇来得美妙。

  4. 真正的修行 不只是外在的行住坐卧, 不只是诵经打坐, 重要的是回归自性, 有一份探索内在觉醒的勇气。

  5. 人对时间的概念是… 线性思考(从出生到死亡) 而佛则是圆的……… 无生无死。 人因有肉体的限制… 在经验每一次的痛苦时, 正是我们学习 ………扩张 的机会, 不再侷限于小小的… 自我(我执), 了解生而为人的限制 愿意臣服于更大的, 与道或存在………… 合而为一。

  6. 懂,不一定内心有所改变, 懂之后还要思维,还要再修习。 要相信修习会改变内心,不然会为外境所转; 直到外境改变,内心不必蓄意修习,才算小有进步。

  7. 所有攀越高山、行脚圣地、追寻圣者的生命足迹,只是使我明白一件事:所有攀越高山、行脚圣地、追寻圣者的生命足迹,只是使我明白一件事: 追寻上师、荣耀神、佛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活出他们的精神, 将其美好德行内化,活出那般的慈悲与智慧,活在永恒的平安与喜乐之中。

  8. 荒诞对比的人生剧目,这就是印度 自由与奴隶 诚实与欺骗 繁华与沧桑 现代与落后 贫穷与富有 铜臭与灵性… … 好像所有的对比形容词,放在这土地上都很match

  9. 如果没有走一遭滚滚红尘, 哪有机会学习穿越可能, 炼出智慧呢?

  10. 所谓「人有诚心,佛有感应。」 或者「感应交道」, 并非只是因为虔诚而得到庇祐, 而是因为当下的心和佛一样清净无染, 所以得到感应、加持,正所谓「即心即佛」啊!

  11. 「诵经千万遍,不如亲自做一遍。」

  12. 佛陀说法八万四千种法门 就是为了因应各种不同根器的众生 然而 每一个人的内在 都怀有一份最纯真自然的自心本性 那是大家都有的本质 无论再怎么辛苦 我都不愿放弃 每一个当下 与人心与心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13. 所谓「悟后起修」 只有曾经瞥见 或与自己内在的佛性相遇 在体悟了空性智慧的美妙后 才能自然地走入修行

  14. 如果 不是经历了全然的心碎和悲伤 至今 我仍无法体会内在真正的宁静

  15. 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外在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投射。 恐惧束缚了世界,宽恕解放了世界。

  16. 藉着各种仪式、敬拜、梵唱…. 让身心产生连结。 因为当下能专心一致, 内在便升起无上的宁静和喜悦, 有时还不自觉的流下泪来。 于是, 我执放下了, 心地柔软了 视野自然开阔了。

  17. 「佛」是什么? 据说, 就是我们的灵明觉性, 当尘垢涤净而觉性升起时, 你我就是「佛」。

  18. 「觉性」又是什么呢? 据说,它什么也不是, 它不是心思, 心思会翻来覆去, 它不是灵魂, 灵魂有魂不守舍的时候, 它更不是什么神秘的潜意识, 它比潜意识 还更潜、更深、更难以察觉。 而据说, 只要谁找到觉性, 谁就有机会花开见佛!

  19. 皈依于归一 只有走过生命的山峰与低谷, 历经一切的荣辱、毁誉、空有… 所有的二元对立 才会回归到那个「一」, 那个一直都在、本然如是、 不垢不净的「初心」。

  20. 当你对宇宙发出善美的意念时, 全宇宙都会以善美回报你。

  21. 不丹的一句话说: 「超越天与地的感谢。」

  22. 寂天菩萨说: 「对一个修行慈悲和爱的行者而言, 敌人是最重要的老师。」

  23. 业力的可贵之处 不在于惩罚我们, 或者重复经历, 而是要去平衡、转化, 透过修行、静心, 有机会瞥见那 纯净无染的灵性之光。

  24. 不丹的人民终其一生 只相信两个道理, 一个是佛陀说的道理, 叫做菩提; 另一个则是国王说的道理, 叫做快乐指数。

  25. 当一个人时时心存感激时, 内在自然涌现出幸福感, 那是真正的祈祷, 而且有求必应。 本文摘录于「小女子闯天关」 (廖文瑜的佛国之旅)一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