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天净沙 秋思

天净沙 秋思. —— 马致远. 介绍作者. 马致远: 号东篱 ,元代大都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更被时人美誉为“ 曲状元 ”。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 “ 秋思之祖 ” 。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枯 藤 老 树 昏 鸦. 小 桥 . 流 水. 人 家. 古 道 . 西 风. 瘦 马. 断 肠 人 在 天 涯 . 夕 阳 西 下. 诗的意境:.

Download Presentation

天净沙 秋思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2. 介绍作者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3. 枯 藤 老 树 昏 鸦

  4. 小 桥  流 水 人 家

  5. 古 道  西 风 瘦 马

  6. 断 肠 人 在 天 涯  夕 阳 西 下

  7. 诗的意境: 深秋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风尘仆仆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8. 艺术特色: 1、言简意丰 -----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九种事物:藤、树、鸦、桥 、水、家、道 、风、马,一字一景,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9. 2、多方映衬 -----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的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它们涂上一抹金黄;“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突出游子情怀。

  10. 3、情景交融 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东西,作者运用寄情于物的写法,把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楚之情刻划得淋漓尽致。 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 人感到具体生动。 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

  11. 板书: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绘景 秋原黄昏行旅图 (断肠)人(在天涯) --------写人 (点睛之笔) 言简意丰 多方映衬 情景交融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