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486 Views
动力 实力 能力. — 给骨干教师的建议. 省师训、干训与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 宋冬生. 天下兴亡.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 规划纲要 》. 匹夫有责.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物。 《 规划纲要 》. 几点建议. 一个目标. 两个榜样. 三个给力. 四个定位. 五个指南.
E N D
动力 实力 能力 —给骨干教师的建议 省师训、干训与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 宋冬生
天下兴亡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规划纲要》
匹夫有责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物。 《规划纲要》
几点建议 • 一个目标 • 两个榜样 • 三个给力 • 四个定位 • 五个指南
(一)在哪里:有学上 分数已成了学校衡量人的标准和尺度……人在分数的后面消失了,他的无限性和多维的精神世界也在分数中泯灭了……有多少儿童和少年早晨上学像是受苦刑……灾难不仅在于他们走出学校时是个失败者,而且还在于一回忆起学校都感到终生痛心。 苏霍姆林斯基
(二)去哪里:上好学 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规划纲要》
(三)是什么:上好学 教学:学生动起来 / 课堂活起来 / 成绩好起来 效果:学业好 / 素质好 / 发展好 目标:会学习 / 会做人 / 会做事
教育家办学 • 终生从教 • 广有建树 • 创建理论
教育信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一)孔子现象 1、人生轨迹与教职历程 32—72岁,三次集中办学 2、人生追求与教育信念 理 想 国:礼仪之邦 办学目的:学而优则仕
(一)孔子现象 3、教育业绩与成就特色 办私学,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编订6种教材 4、教育研究与教育智慧 教什么: 《诗》、《书》、《礼》 《乐》、《易》、《春秋》
(一)孔子现象 怎么教: 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温故而知新 性相近,习相远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孔子现象 5、知识结构与求知经历 六艺六经与社会实践 世界文化名人
(二)陶行知现象 1、人生目标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 做一大事去。 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 2、学识渊博 以第一名赴美 政治学硕士 / 哥伦比亚大学杜威高足 文理兼通
(二)陶行知现象 3、教育研究 批判“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旧学校,创办晓庄师范等新型学校。 批判“旧八股”“洋八股”传统教育,创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
三、三个给力 (一)人生追求:动力 • 一个人能成就多大事业,与个人事业心的大小相关。 (二)知识资本:实力 • 知识资本决定教育业绩的长短和深浅。
三、三个给力 1、广博的文化知识(根基) 2、坚实的本体性知识(保证) 3、先进的教育专业知识(催化) 4、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智慧) 四个能力
三、三个给力 (三)教育研究:能力 • 教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教育创新。 教育家的生命轨迹在于研究—创新—改革的循环中。 (四)以名师魏书生、邱学华为例 • 教育业绩的个体性特征 • 发展需求的内在性特征 • 发展过程的自觉主动性特征
(一)定位子 参照一: 合格—适应学生认知发展 优秀—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魅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参照二: 一流教师教人 二流教师教书 三流教师既不能教人,又不会教书 参照三: 新手 / 熟练 / 胜任 / 骨干 /专家
(一)定位子 参照四: 初级教师:能备课、能上课 (常规—教材关注) 二级教师:会备课,会上课 (技能—任务关注) 一级教师:备好课,上好课 (技术—目标关注) 高级教师:创作教案、创作教学 (效果—学生关注) 特级教师:研究学生,发展教学 (事业—成就关注)
(一)定位子 参照五: 胜任 原创 发展 感受职业 接受职业 享受职业 关注教法 关注教材 关注学科 学会操作 学会创作 学会研究
(一)定位子 参照六: 变讲课为教学 讲授(100%) 讲练(80%) 讲讲练练(60%) 精讲多练(50%) 试讲练(40%) 学试讲练(30%)
(二)定目标 以发展现状定目标 以“以学定教”定目标 以特点特长定目标
(三)定路子 读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教学反思是成长的关键 课例研究是成长的有效途径 参加研讨会是走向成熟的重要契机 论著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台阶
(四)定策略 行动的激发:朝向目标 行动的持续:自我管理 行动的样式:个人奋斗 • 主观幸福感 • 个人特质 • 生活任务
五、五个指南 犹太人为什么厉害,犹太人每人每年平均阅读65本书。 我只是将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拿来读书。 (鲁迅) 教师的教育素养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朱永新)
五、五个指南 (一)滋养人文情怀:《教师人文读本》 问题:不读与教案、教材无关的书。 滋养:精神操守与人文修养。 (二)滋养儿童性情:《学校是一段旅程》 让人的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得到迎合和发展。 让孩子最终长成自己。
五、五个指南 (三)滋养学习本色:《静悄悄的革命》 学习从本质上讲是与事物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身对话。 (四)滋养教师本性:《给教师的建议》 教师素养、阅读、后进生转化、思维、记忆力、学习兴趣
五、五个指南 (五)滋养教学之心:《教学勇气—漫步 教师心灵》 除非教师把教学与学生生命内部的鲜活内核联系起来,与学生内心世界的导师联系起来,否则永远不会发生“教学”。
成功无捷径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谢谢倾听 (ds-s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