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531 Views
克拉玛依市突发鼠疫事件 应急处置演练. 克拉玛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12. 知识背景. 鼠疫( Plague )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 Yersinia pestis )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被我国列为甲类传染病。 鼠疫的传播曾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历史上发生过三次世界范围的鼠疫大流行,导致至少一亿六千万人死于非命,远远超过历史上所有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 2005 年首次在克拉玛依地区发现动物鼠疫流行,这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类荒漠大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2011 年 6 月,又在该地区分离出 3 株鼠疫菌,经小白鼠毒性试验,均为强毒菌。
E N D
克拉玛依市突发鼠疫事件应急处置演练 克拉玛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12
知识背景 •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estis)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被我国列为甲类传染病。 • 鼠疫的传播曾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历史上发生过三次世界范围的鼠疫大流行,导致至少一亿六千万人死于非命,远远超过历史上所有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 • 2005年首次在克拉玛依地区发现动物鼠疫流行,这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类荒漠大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2011年6月,又在该地区分离出3株鼠疫菌,经小白鼠毒性试验,均为强毒菌。 • 克拉玛依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石化生产基地,该地区正处于新发现的准噶尔荒漠大沙鼠鼠疫疫源地中,暴露在该区域的野外作业人员,有可能感染鼠疫菌。野外作业人员一旦感染鼠疫,极易发生人间鼠疫的传播,这将给克拉玛依经济、政治、生活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亦会影响克拉玛依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制定一套确实可行的应急处置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疫情所带来的损失。
突发鼠疫疫情应急处置组成人员 队长:杨德民 副队长:刘岩、王永兵、谭卫国、林彬、许德民、陈园生、黄志光 (1)流行病学调查组: 组 长:李君梅 组 员:叶刚、王峰、石峰、黄玉莲、帕力旦、彭栋、徐娟 (2)检验组: 组 长:黄江河 组 员:胡俊、郭秀梅、夏玛丽、刘佳 (3)消杀灭组: 组 长:黄志光 组 员:田宇、王其涛、葛磊、乔鹏伟 (4)检诊检疫及预防接种组: 组 长:杨芳玲 组 员:胡勇、李程瑜、何盛娟、屈艳红、万红、杨剑、许妮娜 (5)治安保卫组: 组 长:彭诚 组 员:董月莲、周丽、罗道宝、李砥、郭磊、帕提曼 (6)后勤保障组: 组 长:鲁虎 组 员:谢红、曾红、刘洪瑛、施海云、蔺杰 (7)宣传组: 组长:赵忠年 组员:黄芸、叶茵
一、演练目的: • 为提高我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水平,检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鼠疫防治的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预防和有效控制人间鼠疫疫情,防止疫情扩大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鼠疫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特制定本预案。其主要内容包括: • ㈠检验对《克拉玛依市突发鼠疫事件应急预案》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的掌握程度; • ㈡检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现场应急处理能力; • ㈢检验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防护能力; • ㈣及时发现应急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并尽快进行完善;
二、制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突发鼠疫事件应急预案》、《克拉玛依市突发鼠疫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此次推演方案。
三、疾控中心的职责 在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负责: • 1、首例病例的调查核实及疫情上报; • 2、疫源调查工作,判断首例患者可能的感染地点; • 3、隔离圈内的调查工作,确定患者的感染来源和密切接触者的数量,负责组织和实施对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 • 4、组织和实施隔离区域内消毒、杀虫、灭鼠等工作,在隔离区域内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 5、疫区调查和患者救治中的标本检验工作; • 6、参与医疗巡诊工作,发现在隔离区域以外感染的鼠疫患者,通过巡回医疗宣传安定人心,必要时组织进行疫苗接种。
四、演习内容: • ㈠现场防护及操作演练 • ㈡突发鼠疫应急处理程序推演
突发鼠疫应急处理程序图 市疾控 中心 接到区疾控中心疫情报告 报告 市卫生局 现场核实 报告自治区疾控中心 启动鼠疫应急预案 疫情处理 终止应急预案
一、疫情背景信息: 2013年12月12日12:05分,市疾控中心接到市第二人民医院报告,今天上午11:00,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科接诊一名不明原因高热病人,其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病人名叫李某,男28岁,家住白碱滩某小区36号。在采油二厂五三中区36号计量站工作,3天前在计量站附近被跳蚤叮咬。
鼠疫疫情报告信息电话值班表 值班人签字: 黄志光 记录时间:2013年12月12日12:10分
二、演习内容: (一)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治科黄志光接到报告电话后,记录《鼠疫疫情报告信息电话值班表》(见附件) (二)接到报告后,向中心领导杨德民汇报电话信息内容。 PS:杨主任,你好,刚接到市第二人民医院报告,今天上午11:00接诊一名不明原因高热病人,其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病人名叫李某,男28岁,家住白碱滩某小区36号。在采油二厂五三中区36号计量站工作,5天前在计量站附近被跳蚤叮咬,经院方初步会诊,怀疑为腺鼠疫。目前医院没有收到其它类似病例,也未发生医护人员感染情况,现在他们已经将相关信息报告给了区卫生局和我们单位,并且他们已经通知医护人员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请指示。
杨德民接到报告后采取了如下指示 通知流调组、检验组、消杀组带上鼠疫应急包,20分钟内到中心集合,准备前往报告现场进行疫情核实。 通知白碱滩医院协助做好疫情核实工作。要求疫情报告人和患者主治大夫到达现场。 通知市卫生局接到的疫情报告情况 PS:流调组、检验组、消杀组主任,你好,刚才收到白碱滩医院的报告,有一例疑似腺鼠疫病例,我们将赴现场进行核实,请通知你组工作人员,带上鼠疫应急包,20分钟内到中心集合。 PS:**院长,你好,刚才接到市第二人民医院报告,有一名疑似鼠疫病人,我们已通知我单位相关人员赶赴你单位进行核实,请你单位给予配合,请疫情报告人和主治大夫务必到场,并注意对病人及医护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护。 **局长,你好,刚收到市第二人民医院报告,有一名疑似鼠疫病人,我单位已经派工作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疫情核查,一有结果,我将马上通知你。
核查小组工作程序 20分钟内流调组,检验组和消杀组,带好所需物品到中心集合,所有需要进入工作现场的人员按二级防护要求穿好工作服,整装待发。
个人防护 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工作遵循分级防护标准,实施个人防护(鼠疫现场核实采用的是二级防护标准): 一级防护 (基本防护) • 适用对象:普通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 防护配备:工作服/隔离服、工作帽和医用口罩 • 防护要求: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和手卫生,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 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等揉搓1~3分钟。 一级防护(一般):指发热门诊、急诊医护人员防护 二级防护(加强防护) 适用对象:直接接触患者的所有人员;直接接触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的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检验的人员;转运患者(尸体)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防护配备:隔离服、口罩(N95)、护目镜、手套、鞋套 二级防护(加强):专门病区医务人员及采样人员 三级防护(严密):指为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务人员 三级防护(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 防护配备:加强防护,增加使用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防护要求:必须经过严格培训与训练,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
二级防护服的穿脱演示 穿戴防护服的顺序 步骤1:戴口罩。 步骤2:穿内防护服 步骤3:穿防护袜 步骤4:戴内层手套,套紧工作服袖口 步骤5:穿外防护服 步骤6:穿雨靴 步骤7:戴外层手套,套紧防护服袖口 步骤8:戴上防护眼镜
核查小组所带物品及工作流程 检验组 消杀组 流调组 所需物品:剪刀、镊子、棉签、75%医用酒精、碘伏、试管架、试管、注射器、生理盐水、采血管(促凝管和抗凝管各10个)、大EP管、医用胶布,封口膜、记录本、记号笔、鼠疫胶体金试剂盒。 所需物品:听诊器、体温计、笔、病人口罩、记录本(鼠疫病例个案调查表、鼠疫患者直接接触者调查表见附件)。 所需物品:5%来苏尔、次氯酸钠、电动喷雾器、医用垃圾袋 工作流程:先消毒出一条宽1.5米左右的通道,配合现场调查人员进行消杀工作,撤出现场后,消毒人员进行终末消毒。 工作流程:采取患者淋巴穿刺液、血液、痰液、及咽喉分泌物等可供检验材料,通过胶体金法对样品进行初筛。 工作流程:首先给病人及其他人员带上口罩,然后按照流调表格内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核查小组所带物品及工作流程 检验组 消杀组 流调组 所需物品:剪刀、镊子、棉签、75%医用酒精、碘伏、试管架、试管、注射器、生理盐水、采血管(促凝管和抗凝管各10个)、大EP管、医用胶布,封口膜、记录本、记号笔、鼠疫胶体金试剂盒。 所需物品:听诊器、体温计、笔、病人口罩、记录本(鼠疫病例个案调查表、鼠疫患者直接接触者调查表见附件)。 所需物品:5%来苏尔、次氯酸钠、电动喷雾器、医用垃圾袋 工作流程:先消毒出一条宽1.5米左右的通道,配合现场调查人员进行消杀工作,撤出现场后,消毒人员进行终末消毒。 工作流程:采取患者淋巴穿刺液、血液、痰液、及咽喉分泌物等可供检验材料,通过胶体金法对样品进行初筛。 工作流程:首先给病人及其他人员带上口罩,然后按照流调表格内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脱个人防护服步骤 • 步骤1:摘下防护镜,放入塑料袋中 • 步骤2:脱下雨靴,放入塑料袋中 • 步骤3:脱掉防护服,将反面朝外,放入塑料袋中 • 步骤4:摘掉外层手套,将手套反面朝外,放入塑料袋中 • 步骤5:脱内防护服,连同防护袜一并脱掉 • 步骤6:摘下口罩,放入塑料袋中,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 步骤7:摘掉内层手套,反面朝外,放入塑料袋中 • 步骤8:手消毒
现场核查情况汇总 判定疑似腺鼠疫依据为: • 临床表现:高热39℃,成稽留热,急性淋巴结炎,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 接触史:3天前在鼠疫疫区被跳蚤叮咬过。 • 现场检测结果:胶体金检测鼠疫F1抗原阳性,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将在96小时内做出报告。 通过流调组、检验组和临床主治大夫的综合分析,得出统一意见为:疑似腺鼠疫患者,并迅速向杨主任汇报核查结果,密切接触者人数及患者个人信息。
杨主任听完现场核查小组的工作汇报后采取如下指示:杨主任听完现场核查小组的工作汇报后采取如下指示: 1、流调组、检诊检疫组、消杀组和宣传组抽取部分同志迅速前往采油二厂五三中区36号计量站对该名密切接触者采取就地隔离,并开展医学观察,对患者宿舍进行终末消毒,对当地工作人员进行检诊及鼠疫防治宣传教育。 2、鼠防专业人员,对采油二厂五三中区36号计量地区展开鼠疫监测工作,同时进行灭鼠灭蚤。 3、检验人员迅速将样品带入实验室,进行血清效价及细菌的分离试验,并留存部分样品,待自治区专家进行复核。 4、报告自治区疾控中心,发现疑似鼠疫病例一名,为了确保首例病人的快速诊断,希望自治区能派专家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确认。 5、上报卫生局本次核查结果及采取的如上措施。
通过应急指挥部专家组的复判,确定首例病人为腺鼠疫病例,克拉玛依市应急指挥部下达《克拉玛依市突发鼠疫事件应急预案》四级响应。通过应急指挥部专家组的复判,确定首例病人为腺鼠疫病例,克拉玛依市应急指挥部下达《克拉玛依市突发鼠疫事件应急预案》四级响应。
突发鼠疫事件的分级标准 • 一、特大突发鼠疫事件(Ⅰ级)指发生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突发事件: 1 、肺鼠疫传入或发生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疫情有扩散趋势。 2、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6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肺鼠疫;或是肺鼠疫播散到本市行政区域以外地区,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3、发生鼠疫菌种丢失、实验室意外感染等突发事件,并有可能传入我市行政区域以外地区或境外。 • 二、重大突发鼠疫事件(Ⅱ级)指发生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突发事件: 1、在一个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6天)内发生3-4例肺鼠疫;或者疫情波及到2个及以上的区。 2、在一个区范围内,发生腺鼠疫流行,一个平均潜伏期(6天)内连续发病5例及以上。或在2个及以上的区域内发生腺鼠疫流行。 • 三、较大突发鼠疫事件(Ⅲ级)指发生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突发事件: 1、在一个区范围内,腺鼠疫发生流行,一个平均潜伏期(6天)内连续发病1—2例。 2、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腺鼠疫发生流行,一个平均潜伏期(6天)内连续发病3-4例。 • 四、一般突发鼠疫事件(Ⅳ级)指发生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突发事件: 1、在一个区范围内,一个平均潜伏期(6天)内连续发病1—2例腺鼠疫。 2、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病人,经检查或尸检确诊为鼠疫病例者,且无续发患者。
隔离圈的划定 1、小隔离圈 2、大隔离圈 3、警戒圈 以鼠疫病人(或尸体)所在住处为中心,将其周围被污染的邻舍划定为小隔离圈,如一个庭院,一栋房子等。病人(或尸体)发生在城镇居民区时,可将其中一栋楼房或病人(或尸体)所在的一个独立单元划定为小隔离圈,非防疫人员不得出入。 以发生人间鼠疫病人(或尸体)的住房为中心,将其所在的村(屯)、街道的一部分或全部划定为大隔离圈,牧区则将1-2KM范围化为大隔离圈,圈内人员不能外出。 根据人间鼠疫病型、传染来源以及污染范围等具体情况,可以大隔离圈为中心,将其周围5~10Km 范围内的所有居民点划为警戒区。如发生在城镇,可视患者住所位置和城镇大小,将城镇的一部分或全部划为警戒圈,人员经卫生检疫后方可进出。
克拉玛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四级响应机制下的工作内容克拉玛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四级响应机制下的工作内容 进行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工作 组织和实施对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 指导并实施隔离区内的消杀灭工作 组织区疾控中心及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做好检诊检疫及预防接种工作 启动鼠疫应急监测 做好宣传教育 鼠疫标本检验工作 应急物资保障
一、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工作: 经过专家确诊后,于2小时内,登陆《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二、组织和实施对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填写《鼠疫病例个案调查表》及《鼠疫接触者调查表》
三、实施隔离区内的消杀灭工作 隔离区内的消毒及灭鼠灭蚤工作按照国标GB15798-1995执行。
四、检诊检疫及预防接种工作 对隔离圈内的所有居民,每天至少检诊一次,以便尽早发现可疑病人,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
五、启动鼠疫应急监测 监测主要内容包括人间疫情监测和动物监测。人间监测主要收集分析人群异常信息变化;媒介监测主要包括鼠密度、宿主动物构成、宿主动物生物学指标、蚤体指数、地面游离蚤指数、鼠和蚤带菌检测及血清F1 抗体检测,同时关注病死鼠的报告。
六、做好宣传教育 做好疫区宣传教育工作,重点进行鼠疫的“三报”、“三不” 宣传。
七、鼠疫标本检验工作 负责疫区调查和患者救治中的标本检验工作
八、应急物资保障 及时清点并上报每天消耗的储备物资,做好消杀、预防接种药品及所需物品的采购工作。
解除隔离和封锁的标准 1、 病人及直接接触者解除隔离标准 (1)肺型鼠疫病人经治疗,体温正常,全身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再治疗3-5天,停止治疗后,对其痰液及咽喉分泌物隔3天检查鼠疫菌一次,连续检查3次,均为阴性时,可解除隔离。 (2)败血型鼠疫病人,除用血液检查鼠疫菌外,其他要求同肺鼠疫病人。 (3)皮肤型鼠疫病人及肿大淋巴结破溃者,要求疮面洁净并已基本愈合后,局部连续3次检查鼠疫菌,每隔3天检查一次,均为阴性时,可解除隔离。 (4)腺型及其他型鼠疫病人经过治疗,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肿大淋巴结完全吸收或残留小块活动性硬结,可解除隔离。 (5)直接接触者隔离留验9天后,无新发鼠疫病人及疑似鼠疫病人时,可解除隔离;留验期间有新发鼠疫病人时,其直接接触者须重新隔离留验9天,9天后无新发鼠疫病人时,可解除隔离。
解除隔离和封锁的标准 2 、人间鼠疫疫区封锁解除隔离标准 (1)封锁隔离区内达到灭鼠灭蚤标准,最后一例病人治愈后,无新发鼠疫病人及可疑者,病房隔离室、污染场所及污染物进行终末消毒,可解除封锁隔离。 (2)封锁隔离区已按《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要求完成全部处理工作后,但鼠疫病人尚未痊愈时,可只对病人及其病房进行封锁隔离。大、小隔离圈可如期解除封锁隔离。病人痊愈后,病房衣物等必须进行终末消毒,方可解除封锁隔离。
应急反应终止 突发鼠疫事件应急反应终止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GB15798-1995)》的规定。一般突发鼠疫事件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建议,报市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并向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必要时,请求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对市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终止的分析论证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