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 likes | 926 Views
回族青少年的宗教世界. 万明钢 Wanmg@nwnu.edu.cn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一、研究背景 ● 世居在我国西北的 10 多个少数民族均是全民信仰宗教的民族。主要是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来看,西北的少数民族分属于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两大文化圈,形成了西北少数民族两种极有特色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教育模式。. ◆ 全国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 10 个,总人口二千多万,他们大部分居住在西北地区。
E N D
回族青少年的宗教世界 万明钢 Wanmg@nwnu.edu.cn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一、研究背景 ●世居在我国西北的10多个少数民族均是全民信仰宗教的民族。主要是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来看,西北的少数民族分属于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两大文化圈,形成了西北少数民族两种极有特色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教育模式。
◆全国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10个,总人口二千多万,他们大部分居住在西北地区。◆全国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10个,总人口二千多万,他们大部分居住在西北地区。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水平低,历史上民族宗教的冲突等原因,西北少数民族群众对宗教信仰有很高的认同感。宗教信仰是他们的精神支柱、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的核心。 ◆少数民族群众自愿把大量的财产捐赠给寺院,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贫困成为辍学的重要原因。 ◆民族地区处处林立的寺院吸引了大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使得民族地区“普九”攻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任务更加艰难。
二、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特征 1、宗教的群众性:宗教存在的社会基础是信教群众,我国有35000多座清真寺,45000多伊玛目和阿訇,清真寺是社区和村落的文化中心。 2、宗教的民族性:少数大多民族全民信仰宗教,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宗教信仰具有不可选择性。宗教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道德规范、行为方式乃至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广泛深刻的影响。 3、宗教的长期性:宗教作为一种远离其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有较强的适应性。她与人类文明同时起步,还将伴随着人类走向更高的社会发展阶段。
4、宗教的国际性: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有12亿信徒,分布在204个国家。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部分民族具有跨国性。去麦加朝觐是每个穆斯林的天命功课、宗教义务。2004年甘肃省民委组织朝觐的穆斯林达1000人。4、宗教的国际性: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有12亿信徒,分布在204个国家。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部分民族具有跨国性。去麦加朝觐是每个穆斯林的天命功课、宗教义务。2004年甘肃省民委组织朝觐的穆斯林达1000人。 5、宗教的复杂性:宗教思想的庞杂、教派繁多、教徒的多层次性对正确全面认识宗教带来一定困难;信仰问题常常与政治问题联系在一起,宗教问题不可能完全脱离政治问题;各种社会政治势力往往利用宗教来影响群众,把群众到下某种行动;宗教有比较严密的组织,是有组织的力量。
三、宗教与教育关系的思考 ■宗教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不仅是一种信仰、精神寄托和行为规范。她也包含了文学、历史、建筑、艺术、科学和教育。宗教文化是一个完整的本土知识、信仰和行为体系,她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个体社会化和文化传播、传承的功能。我们不可想象没有伊斯兰教的回族文化和没有藏传佛教的藏族文化是什么。 ■世界上大部分人都信仰宗教,以宗教信仰为核心的文化或文明的冲突以成为当今世界动荡的原因之一。宗教的意义和价值究竟是什么?不同信仰之间为什么不能宽容和接纳?教育应该有什么样的作为?
■我国教育法规定宗教不能干涉学校教育。但是法律不可把学校和家庭、社区隔离开,家庭和社区是儿童青少年重要的社会化场所。■我国教育法规定宗教不能干涉学校教育。但是法律不可把学校和家庭、社区隔离开,家庭和社区是儿童青少年重要的社会化场所。 ■现代学校教育出现之前,以清真寺为核心的经堂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穆斯林政治家和学者,经堂教育起到了培养人才和文化传承的作用。我们检索了近几年的文献,在谈到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落后的原因时,都把宗教作为一个负面的影响因素来看。 ■在民族教育研究中,宗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但也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我们的出发点是学校与宗教、寺院争夺青少年。
我们所做的一些工作 ◆回族中学生的宗教认同和宗教价值观研究 ◆回族女性青少年的宗教生活研究 ◆宗教信仰的经济成本与教育投入研究 ◆宗教文化进入地方课程的可能性探索
四、关于宗教意识和宗教行为研究 我们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进行了2年多的研究。研究对象包括清真寺的阿訇、家长、教师、中小学生和一个穆斯林女校的学生和教师。研究方法主要有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文献分析、问卷和量表测验。平均每一位研究者在穆斯利聚居区研究的时间在两个月以上。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研究结果和典型资料。
1、宗教意识是回族中学生独特的自我概念维度1、宗教意识是回族中学生独特的自我概念维度 图1 回族中学生自我概念各维度评价比较
图5 不同民族中学生在信仰满意维度的评价倾向
2、宗教行为的社会化 (1)宗教行为:封斋,对118名学生的调查结果如下: 表2 封斋
3、同伴互动 内群体比较:最欣赏与最排斥的同学 表2 欣赏与排斥的同伴特性 (注:宗教直接为直接涉及宗教的品质,如“经常去清真寺”、“按时封斋”、“不做回族不应该做的事情”;宗教间接为与宗教有关的品质,如“孝敬父母”、“不抽烟、喝酒”、“做人诚实、稳重”;其他维度为除宗教和学习之外的其他品质和行为,如“聪明”、“幽默风趣”;因中学生学校教育的特点,特划分出学习这一维度,如“学习好”等。)
社区影响——清真寺 在是否去清真寺这样的基线调查中(见表3),绝大部分学生经常去清真寺,说明清真寺作为回族宗教活动场所是儿童宗教信仰社会化的重要渠道。诸如礼拜、念经、节日和纪念日的活动等,已经成为了穆斯林青少年获得宗教知识、体验宗教情感的重要场所。去清真寺是穆斯林宗教生活的重要部分。
4、宗教态度和行为目的 表4 初中回族学生宗教态度
采用开放式的自由写作方式,如“我理解的宗教”和“我与宗教”,“一提起宗教,我就――”。采用开放式的自由写作方式,如“我理解的宗教”和“我与宗教”,“一提起宗教,我就――”。 “我很感谢我们的真主,感谢把我赐到了人间,并在伊斯兰的门下,我相信我们的宗教。我有一个愿望,就是把我们这个宗教发扬,让更多的人信仰我们伊斯兰教!”(女,13岁) “宗教对我来说是真实的,我相信它的存在。开斋节是我们最高兴的节日,每逢到这时,男女老少都穿新衣服,男人还带纯白的帽子,来欢庆开斋节”(男、14岁) “圣纪就是穆汗默德圣人亡的那一天。在那一天,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都来清真寺做礼拜,而且快到穆圣亡的那一刻,老人的眼泪就顺脸淌下来。以前不明白老人们哭什么,现在我明白了。”(女,14岁)
“我们的圣人,也就是领导者对我们说:世界上的一切并不稀奇、并不美丽,只要你做好心灵的美,那才是真正的美。”(男,14岁)““我们的圣人,也就是领导者对我们说:世界上的一切并不稀奇、并不美丽,只要你做好心灵的美,那才是真正的美。”(男,14岁)“ 我们的圣纪节当中,清真寺要救济穷人,在这一天,管人们的饮食,凡是去清真寺做过礼拜的,就可以在清真寺院内享用食物,当然,别的人也可以,只要你是一个穆斯林,清真寺的经费也是人们捐的,像前几天就共收了十万多,用掉了八万多,但人们没一个不愿意,都认为这是应该的。在我心中的圣纪节就是救济穷人,行善干好事。”(女,15岁)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信仰的宗教。信仰宗教并不是迷信活动,而是人们对真主的信奉和敬养(仰)。 “我们回族女孩从9岁开始就要戴上黑纱,这也表明了我们对真主的敬仰。”(女,14岁)
守规的小教民 “宗教支配人的行为,它告诉人们做了坏事要受惩罚。”(男,14岁) “宗教有意思,也有许多解不开的谜。我常常想这些事情,到底哪一位神是真的?噢!我不敢这样想,我对我的真主大不敬。”(女、14岁) “我知道人死后有灵魂,如果是坏人你就是孤魂野鬼,永远受惩罚;而好人受完惩罚后会去美丽的天堂。”(男、15岁) “我常常问家长,真主在哪儿?长什么样子?他们就会说,真主不在上,不在下,不在左,不在右,就在你心里。”(女、14岁)
“我妈逼我去过清真寺,听说是我们伟大圣人的忌日。那天,满寺都是香,烟熏熏的,然后就念经,我不知是怎么回事,有的人在哭,我不知为什么。”(女,13岁)“我妈逼我去过清真寺,听说是我们伟大圣人的忌日。那天,满寺都是香,烟熏熏的,然后就念经,我不知是怎么回事,有的人在哭,我不知为什么。”(女,13岁) “一提起宗教,我就心潮澎湃。我就是一个少数,我也有自己的宗教,我很尊敬它。我对本民族的一些宗教活动十分重视,对宗教活动的主持者——阿訇特别尊敬。宗教永远在我心中。”(男,17岁) “宗教是一种神圣、纯洁、高尚的活动,它是一个人的信仰,人不应该没有信仰。我信仰的是伊斯兰教。参加宗教活动可以提高人的修养,净化人的道德。”(男,17岁)
高中回族学生宗教态度 表6 高中回族学生宗教态度
伊斯兰教是唯一正教,我将毕生做一个真主的诚实仆民,因为“信奉天经者没有分离,直到明证来临他们,他们只奉命崇拜真主,虔诚敬意,恪守正教,谨守拜功,完纳天课。这是正教,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信仰伊斯兰教。”(男,15岁)伊斯兰教是唯一正教,我将毕生做一个真主的诚实仆民,因为“信奉天经者没有分离,直到明证来临他们,他们只奉命崇拜真主,虔诚敬意,恪守正教,谨守拜功,完纳天课。这是正教,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信仰伊斯兰教。”(男,15岁)
我们伊斯兰教有自己独特的饮食风格(即清真食品),决不吃猪、狗、驴等食品。在吃食物前必须念一句清真言才可饮食。穆斯林决不浪费食物,即便食物掉在地上,吃不成也要把它拿起来喂狗吃或其它一些动物。” (男、17岁)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和最根本的立法依据。千百年来,全世界的穆斯林,都以它作为指导宗教生活以至社会活动的准则。东西方学者则把它视为研究伊斯兰教的主要和首要的必读文献,它是由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奉安拉颁降的名义,陆续传授,公布于世的。”(男,18岁)“《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和最根本的立法依据。千百年来,全世界的穆斯林,都以它作为指导宗教生活以至社会活动的准则。东西方学者则把它视为研究伊斯兰教的主要和首要的必读文献,它是由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奉安拉颁降的名义,陆续传授,公布于世的。”(男,18岁) “它除宗教生活方面的规章外,(还有)关于交易借贷、债务纠纷、婚姻程序、遗产继承等的规定。即便是那些讲述先知故事的章节,也不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为了借此宣讲宗教道理,修身哲理,肯定公正耿直,贬斥邪恶谗佞。” (男,18岁) “此外,我更认为它是一本文体流畅的散文诗歌集.因为这种文字不仅在当时被誉为无与伦比的散文典范,而且对后代的阿拉伯文学作品,一直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女,19岁)
“对于宗教活动,如果是一个真正的穆斯林,他就应该知道每一次仪式背后的故事。比如说每年一度的圣纪大会,这个日子是圣人走进天堂的日子。如果问我有什么感受,我想参加过这种仪式的人们都是知道的,在诵经之后,人们跟着阿訇一边大声呼唤着安拉,一边轻轻地哭泣。这时候,大家都是怀着悲哀的心情轻轻地诵读着。人们都有期望安拉可以饶恕自己的过错,大家都在诚心忏悔,我的心情也跟其它人一样。”(女,16岁)“对于宗教活动,如果是一个真正的穆斯林,他就应该知道每一次仪式背后的故事。比如说每年一度的圣纪大会,这个日子是圣人走进天堂的日子。如果问我有什么感受,我想参加过这种仪式的人们都是知道的,在诵经之后,人们跟着阿訇一边大声呼唤着安拉,一边轻轻地哭泣。这时候,大家都是怀着悲哀的心情轻轻地诵读着。人们都有期望安拉可以饶恕自己的过错,大家都在诚心忏悔,我的心情也跟其它人一样。”(女,16岁)
“我信仰真正的伊斯兰教,不相信那些荒谬的言论或行为。”(男,17岁)“我信仰真正的伊斯兰教,不相信那些荒谬的言论或行为。”(男,17岁) “作为一名穆斯林,应该把我们所知道的向那些对宗教有误解的人传播,让他们知道我主安拉的仁慈和博爱。”(男、18岁) “参加宗教活动是一种对心灵的超脱与净化,在默默的祷告中,人可以静下心来对浮躁的心情加以梳理,然后以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生活。把学习与宗教相结合,才能作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男,17岁)
“宗教历史源远(渊)流长,它包括文化、道德、绘画等方面的知识。宗教不同于一些邪教与迷信,它强调慈爱、包容与接受,它的一些观点具有积极意义。我参加宗教活动时,经常深深被这些古老的习俗所吸引,这是一种文化。比如说古尔邦节,回族要炸馓子等油食欢度节日,馓子是回族的特有食品,凝结着一种文化。”(男,19岁)“宗教历史源远(渊)流长,它包括文化、道德、绘画等方面的知识。宗教不同于一些邪教与迷信,它强调慈爱、包容与接受,它的一些观点具有积极意义。我参加宗教活动时,经常深深被这些古老的习俗所吸引,这是一种文化。比如说古尔邦节,回族要炸馓子等油食欢度节日,馓子是回族的特有食品,凝结着一种文化。”(男,19岁)
边缘人:矛盾的徘徊者 “现实生活中,回、汉族一起生活,有些习惯已经没有那么明显的界线了。比如,在我们家,对闭斋、开斋等伊斯兰教节日民间没有那么重视了。反而和汉族一起过年、过中秋节等,甚至有所谓的压岁钱。所以,我对本族宗教的一些问题也就无从谈起,有时只是对宗教的一些事感兴趣而已,只是能在别人说起时了解一、二了。”(女,18岁)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知识日益发达,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就会少有时间或精力去重视宗教活动。大人是因为忙,没时间,而小孩子在大人的影响下,对宗教的意义也就没有多大的认识和理解。我在宗教活动中,好奇与看热闹的成份居多。(女、17岁)
“就现在社会而言,宗教的意义越来越模糊了,人们越来越忙碌,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搞这些活动了。人们对宗教的意识越来越淡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一代一代在变,我想,在以后,宗教活动会消失或只保留一部分。”(女,18岁)“就现在社会而言,宗教的意义越来越模糊了,人们越来越忙碌,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搞这些活动了。人们对宗教的意识越来越淡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一代一代在变,我想,在以后,宗教活动会消失或只保留一部分。”(女,18岁) “宗教有好有坏。坏的是,宗教带有迷信色彩,它束缚人们的思想,不能让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从而阻碍社会的发展;宗教也有积极的一面,例如,它有助于人们之间的团结,尤其是本民族的,有些方面与精神文明是相符的。”(男,19岁)
五、回族青年女性的宗教生活 甘肃省张家川穆斯林女校,成立于1991年,是一所民办学校,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穆斯林的捐助和学费。学生主要来自新疆、宁夏、甘肃以及本县。穆校共有90名学生,年龄14岁到21岁,分4个年级。学生从进校起,过着严格而规律的穆斯林生活。按时起居,谨守 每日五番礼拜。学习的内容绝大部分与伊斯兰教有关,如《古兰经》、《圣训》、“认主学”、伊斯兰教历史、阿拉伯语等。
表11 张家川穆校9月下旬——12月上旬作息时间总表
案例1(学生A,三年级学生,新疆伊利人): “到穆斯林学校学习,我觉得是每个穆斯林的义务,是回民的义务。我父母也主张我到这儿来学习一些本民族的东西。” “你知道,我们回民是全民信教的,我又生在长在回民家庭。我爷爷,奶奶就经常告诉我们,要从小学一些教门方面的东西,我爸爸妈妈还是听爷爷奶奶的。所以我按他们的意思就到这儿来了。再说,他们说我是女孩子,用不着在政府学校(政府学校是那儿对普通中学的称呼)念太久。” “学校的老师都特别好,比政府学校的老师好多了。我们刚刚来的时候校长亲自在门口接待我们,还给我们拿行李呢。老师对我们就像大哥大姐一样。我们班主任李老师处处都关心我们,活像个大姐姐。” “我想毕业后也像这儿的老师一样给我们那里的孩子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