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403 Views
教育要为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 “ 两个率先 ” 作出新贡献. —— 学习“两会”精神体会. 一、两会概况. 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已与 3 月 3 日和 3 月 5 日在北京隆重开幕,并于 3 月 12 日和 3 月 14 日圆满完成大会的各项议程,胜利闭幕。. “ 两会”的召开吸引着国内外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同样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与会代表高度评价温家宝总理的工作报告, “ 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 。.
E N D
教育要为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两个率先”作出新贡献 ——学习“两会”精神体会
一、两会概况 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已与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隆重开幕,并于3月12日和3月14日圆满完成大会的各项议程,胜利闭幕。
“两会”的召开吸引着国内外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同样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与会代表高度评价温家宝总理的工作报告,“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今年的“两会”是在加强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前提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今年的“两会”是在加强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前提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是继续巩固宏观调控 成果,顺利完成“十 五”规划实施,为实 施“十一五”规划打好 基础承前启后的一次 关键性会议。是一次 团结奋进,昂扬向上,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大会。 “成就巨大,鼓舞人心”、“构建和谐社会”是今年“两会”的关键词。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决策背景(战略意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1、什么是“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是一鸟两翅的关系。 “小康社会”主要是指经济上的目标 。 “和谐社会”主要是指除了经济以外的社会目标。 “小康”包含着“和谐”,“小康社会”更期待 “和谐社会”的到来。
2、和谐社会的四点内涵 1)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 2)和谐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 3)和谐社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 4)和谐社会是社会运筹得当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 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 会《中共中央 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十六大报告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已有体现,一是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将要实现的小康社会比2000年有六个“更加”,其中第五个“更加”就是“社会更加和谐”;二是报告第二部分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提出,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要努力建立起“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
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 的新一届党中央在十六大报告的 基础上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2003年举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题的研讨班,2004年举办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研讨班,今年的题目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中央要从实践层面上着力推进和谐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三、和谐才能加快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1、和谐社会是活力迸发的社会 社会活力是社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条件,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2、和谐社会是公平的社会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社会公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偏大; 二是农民、工人等一些社会群体为改革发展所承担的代价与应得到的补偿不对等。 三是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错综复杂。
公平既包括机会公平,标准公平和分配公平,更需要公平的机制,公平的规则,公平的环境,公平的发展的机会。 解决分配中的公平问题有三个原则:即初次分配坚持以效率为主的分配原则,再分配中坚持以公平为主的分配原则,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3、和谐社会是安定团结的社会 社会安定就是社会平安、稳定,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 进一步加强社会治 安的综合治理,积极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增加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煤矿安全是突出任务。
4、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 社会 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努 力实现社会生活各个环节的井然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社会有序就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有章可循。
四、苏州教育要为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两个率先”作出新的贡献 教育部周济部长 就《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归纳为坚持 “一个宗旨”、“实现三 大任务”和“八字方针”。
“一个宗旨”,就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大任务”,一是构建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二是培养人才(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三是知识贡献,促进教育同科技和经济、同文化和社会的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知识贡献。 “八字方针”:巩固 、深化 、提高 、发展
王荣书记在参加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说:苏州要更好地发挥率先作用。 阎立市长提出“苏州 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主要 抓好这样几大支点:要繁荣科技、文化、 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 申建华局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打造一流教育, 服务“两个率先”,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1)我们要认真学习“两会”精神,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苏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撑和保障。
2)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创造平安校园,诚信校园,和谐校园,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谢 谢 ! 200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