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第五章 函 数

第五章 函 数. 5.1 函数基本概念 5.2 函数类型 5.3 函数运算 5.4 基 数. 退出. 5.1 函数基本概念. 函数也常称为映射或变换,其定义如下:

gal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章 函 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函 数 • 5.1 函数基本概念 • 5.2 函数类型 • 5.3 函数运算 • 5.4 基 数 退出

  2. 5.1 函数基本概念 • 函数也常称为映射或变换,其定义如下: • 定义5.1.1设A和B是任意两个集合,且F是从A到B的关系,若对每一个xA,都存在唯一的yB,使<x,y>F,则称F为从A到B的函数,并记作F:AB。A称为函数F的定义域,即D(F)=A,B称为函数F的陪域,R(F)称为函数F的值域,且R(F)B。有时也用F(A)表示函数F的值域,即

  3. F(A)=R(F)={y|yB(x)(xAy=F(x))} • 并称F(A)为函数F的像。 • 对于F:AB来说,若<x,y>F,则称x为函数的自变元,称y为函数因变元,因为y值依赖于x所取的值,或称y是F在x处的值,或称y为F下x的像。通常把<x,y>F记作F(x)=y。

  4. 从本定义可以看出,从A到B的函数F和一般从A到B的二元关系之不同有以下两点:从本定义可以看出,从A到B的函数F和一般从A到B的二元关系之不同有以下两点: • ① A的每一元素都必须是F的有序对之第一分量。 • ② 若F(x)=y,则函数F在x处的值是唯一的,即 • F(x)=yF(x)=zy=z • 考虑到习惯用法,以下常常将大写函数符号F改为小写字母f。

  5. 定义5.1.2设f:AB,g:CD,若A=C,B=D,且对每一xA都有f(x)=g(x),则称函数f和g相等,记为f=g。定义5.1.2设f:AB,g:CD,若A=C,B=D,且对每一xA都有f(x)=g(x),则称函数f和g相等,记为f=g。 • 本定义表明了,两函数相等,它们必须有相同的定义域、陪域和有序对集合。 • 有时需要缩小所给函数的定义域,或扩大所给函数的定义域以创建新的函数,为此有下面定义。

  6. 定义5.1.3设f:AB,且CA,若有 • g=f∩(CB) • 则称g是f到C的缩小,记为f|c,即g为C到B的函数: • g:CB • g(x)=f(x) • 或 f|c(x)=f(x) • 定义5.1.4设f:CB,g:AB,且CA,若g|c=f,则称g是f到A的扩大。

  7. 下面讨论由集合A和B,构成这样函数f:AB会有多少呢?或者说,在AB的所有子集中,是全部还是部分子集可以定义函数?令BA表示这些函数的集合,即下面讨论由集合A和B,构成这样函数f:AB会有多少呢?或者说,在AB的所有子集中,是全部还是部分子集可以定义函数?令BA表示这些函数的集合,即 • BA={f|f:AB} • 设|A|=m,|B|=n,则|BA|=nm。这是因为对每个自变元,它的函数值都有n种取法,故总共有nm种从A到B的函数。

  8. 上面介绍一元函数,下面给出多元函数的定义。上面介绍一元函数,下面给出多元函数的定义。 • 定义5.1.5设A1,A2,···,An和B为集合,若f: AiB为函数,则称f为n元函数。在<x1,x2,···,xn>上的值用f(x1,x2,···,xn)表示。 • 一元函数中概念对n元函数几乎完全适用,在这里不多讨论了。

  9. 5.2 函数类型 • 根据函数具有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函数分成不同的类型。本节将定义这些函数,并给出相应的术语。

  10. 定义5.2.1设f:AB是函数,若R(f)=B,或对任意bB,存在aA,使得f(a)=b,或形式表为:定义5.2.1设f:AB是函数,若R(f)=B,或对任意bB,存在aA,使得f(a)=b,或形式表为: • (y)(yB(x)(xAf(x)=y)) • 则称f:AB是满射函数,或称函数f:AB是满射的。 • 本定义表明了,在函数f的作用下,B中每个元素b,都至少是A中某元素a的像,因此,若A和B是有穷集合,存在满射函数f:AB,则|A|≥|B|。

  11. 定义5.2.2设f:AB是函数,对任意的a,bA,且ab,都有f(a)f(b),或形式表为定义5.2.2设f:AB是函数,对任意的a,bA,且ab,都有f(a)f(b),或形式表为 • (x)(y)(x,yAxyf(x)f(y)) • 则称f:AB是单射函数(或一对一函数),或称函数f:AB是单射的,或入射的。 • 本定义揭示了,A中不同的元素,其在B中像也是不同的。于是,若A的B是有穷集合,存在单射函数f:AB,则|A|≤|B|。

  12. 定义5.2.3设f:AB是函数,若f既是满射又是单射,则称f:AB是双射函数(或一一对应),或称函数f:AB是双射的。定义5.2.3设f:AB是函数,若f既是满射又是单射,则称f:AB是双射函数(或一一对应),或称函数f:AB是双射的。 • 该定义说明了,B中的每个元素b是且仅是A中某个元素a的像。因此,若A和B是有穷集合,存在双射函数f:AB,则|A|=|B|。

  13. 定义5.2.4设f:AB是函数,若存在bB,使对任意aA有f(a)=b,即f(A)={b},则称f:AB为常值函数。定义5.2.4设f:AB是函数,若存在bB,使对任意aA有f(a)=b,即f(A)={b},则称f:AB为常值函数。

  14. 定义5.2.5设f:AA是函数,若对任意aA,有f(a)=a,亦即定义5.2.5设f:AA是函数,若对任意aA,有f(a)=a,亦即 • f={<a,a>|xA} • 则称f:AA为A上恒等函数,通常记为IA,因为恒等关系即是恒等函数。 • 由定义可知,A上恒等函数IA是双射函数。

  15. 定义5.2.6设A和B为集合,且AB,若函数A:B{0,1}为定义5.2.6设A和B为集合,且AB,若函数A:B{0,1}为 • 1 xA • xA(x)= • 0 否则 • 则称xA为集合A的特征函数。 {

  16. 特征函数建立了函数与集合的一一对应关系。于是,可通过特征函数的计算来研究集合上的命题。特征函数建立了函数与集合的一一对应关系。于是,可通过特征函数的计算来研究集合上的命题。 • 定理5.2.1 设A和B是全集合U的任意两个子集。对任意xU,则下列关系式成立。 • ① A(x)=0A= • ② A(x)=1A=U

  17. ③ A(x)≤B(x)AB • ④A(x)=B(x)A=B • ⑤ A’(x)=1-A(x) • ⑥ A∩B(x)=xA(x)*xB(x) • ⑦ A∪B(x)=A(x)+B(x)-A∩B(x) • ⑧ A-B(x)=A∩B’(x)=A(x)-A∩B(x) • 其中+,-,*,为通常的算术运算+,-,和。

  18. 定义5.2.7设<A,≤>和<B,≤>为全序集,函数f:AB。对于任意a,bA.定义5.2.7设<A,≤>和<B,≤>为全序集,函数f:AB。对于任意a,bA. • ① 若a≤b,有f(a)≤f(b),则称f为单调递增函数。 • ② 若a≥b,有f(a)≥f(b),则称f为单调递减函数。

  19. 若a≤b,且ab,有f(a)<f(b),则称f为严格单调递增函数。 • ④ 若a≥b,且ab,有f(a)>f(b),则称f为严格单调递减函数。 • 显然,严格单调递增函数是单调递增函数,严格单调递减函数是单调递减函数。

  20. 定义5.2.8设R是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且函数f:AA/R,f(a)=[a]R,aA,则称f是从A到商集A/R的自然映射。定义5.2.8设R是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且函数f:AA/R,f(a)=[a]R,aA,则称f是从A到商集A/R的自然映射。 • 自然映射在代数结构中有重要的应用。 • 定义5.2.9设p:AA为函数,若p是双射,则称p为A上的置换。 • 置换在群论中作为一节进行讨论,有着重要的应用。

  21. 5.3 函数运算 • 函数是一种特殊关系,对关系可以进行运算,自然对函数也需要讨论运算问题,即如何由已知函数得到新的函数。

  22. 1.函数复合 • 利用两个具有一定性质的已知函数通过复合运算可以得到新的函数。 • 定理5.3.1设f:AB和g:BC是函数,通过复合运算o,可以得到新的从A到C的函数,记为gof,即对任意aA,有(gof)(x)=g(f(x))。

  23. 注意,函数是一种关系,今用斜体“o”表示函数复合运算,记为gof,这是“左复合”,它与关系的“右复合”fog次序正好相反,为区分它们在同一公式中的出现,用粗体符号表示关系复合fog,故有gof=fog。注意,函数是一种关系,今用斜体“o”表示函数复合运算,记为gof,这是“左复合”,它与关系的“右复合”fog次序正好相反,为区分它们在同一公式中的出现,用粗体符号表示关系复合fog,故有gof=fog。

  24. 推论1若f,g,h都是函数,则(fog)oh=fo(goh)。 • 本推论表明,函数复合运算是可结合的。 • 若对于集合A,f:AA,则函数f能同自身复合成任意次。f的n次复合定义为: • ① f 0(x)=x • ② f n+1(x)=f(fn(x)),nN。

  25. 定理5.3.2设f:AB,g:BC • ① 若f:AB,g:BC都是满射,则gof:AC也是满射。 • ② 若f:AB,g:BC都是单射,则gof:AC也是单射。 • ③ 若f:AB,g:BC都是双射,则gof:AC也是双射。

  26. 定理5.3.3若f:AB是函数,则f=foIA=IBof。 • 本定理揭示了,恒等函数在复合函数运算中的特殊性质,特别地,对于f:AA,有foIA= IAof=f。

  27. 2.函数逆运算 • 给定关系R,其逆关系是存在,但对已知一函数,它作为关系其逆是存在,但未必是函数。例如,A={a,b,c},B={1,2,3},f={<a,1>,<b,1>,<c,3>}是函数,而f-1={<1,a>,<1,b>,<3,c>}却不是从B到A的函数。但若f:AB是双射,则f-1便是从B到A的函数。 • 定理5.3.4若f:AB是双射,则f-1:BA也是双射。

  28. 定义5.3.1设f:AB是双射函数,称 f -1:BA是f的逆函数,习惯上常称f-1为f的反函数。 • 定理5.3.5设f:AB是双射函数,则 f -1of=IA,fof-1=IB • 定理5.3.6若f:AB是双射,则(f-1)-1=f。

  29. 5.4 基 数 • 1.基数定义 • 首先选取一个“标准集合”Nn={0,1,2,···,n-1},称它为N的<截段n;再用双射函数为工具,给出集合基数的定义如下:

  30. 定义5.4.1设A是集合,若f:NnA为双射函数,则称集合A是有限的,A的基数是n,记为|A|=n,或card A=n。若集合A不是有限的,则称A是无穷的。 • 本定义表明了,对于有限集合A,可以用“数”数的方式来确定集合A的基数。 • 定理5.4.1自然数集合N是无穷的。 • 为了确定某些无穷集合的基数,选取第二个“标准集合”N来度量这些集合。

  31. 定义5.4.2设A是集合,若f:NA为双射函数,则称A的基数是0,记为|A|=0。定义5.4.2设A是集合,若f:NA为双射函数,则称A的基数是0,记为|A|=0。 • 显然,存在从N到N的双射函数,故|N|=0,0读作“阿列夫零”。符号0是康托引入的。 • 若f:NnA是双射函数,则示意A的元素是可“数”的,但“数”的过程可能不会终止,这导致了如下定义:

  32. 定义5.4.3设A是集合,若f:NnA是双射函数,则称集合A是可数的;若|A|=0,则称A是可数无穷的;若A是不可数的,则称A是不可数的或不可数无穷的。定义5.4.3设A是集合,若f:NnA是双射函数,则称集合A是可数的;若|A|=0,则称A是可数无穷的;若A是不可数的,则称A是不可数的或不可数无穷的。 • 可以证明下面一个很有用的定理:

  33. 定理5.4.2若集合A1,A2,A3,···都是可数的,则 Ai是可数的。 • 本定理表明了,可数集合的可数个并是可数的。其证明略去了。 • 在上述基数定义中,是使用两个“标准集合”Nn和N以及双射函数(或一一对应),引入了集合基数的概念。这种方式可以把基数简单地看作对集合指派一个符号,指派原则是:与Nn构成双射或一一对应的集合,指派它的基数是n,与N构成双射或一一对应的集合,指派它的基数为0。指派空集的基数为0。

  34. 2.基数比较 • 在有了集合基数的基础上,可以建立相等关系和次序关系,进行基数比较和基数运算,这里仅讨论前者。 • 定义5.4.4设A和B为任意集合。 • ①若有一个从A到B的双射函数,则称A和B有相同基数(或称A与B是等势),记为|A|=|B|(或AB)。

  35. ②若有一个从A到B的单射函数,则称A的基数小于等于B的基数,记为|A|≤|B|。②若有一个从A到B的单射函数,则称A的基数小于等于B的基数,记为|A|≤|B|。 • ③若有一个从A到B的单射函数,但不存在双射函数,则称A的基数小于B的基数,记为|A|<|B|。

  36. 由于在复合运算下,双射函数是封闭的,双射函数的逆函数(即常说反函数)是双射函数,因此等势关系有以下性质:由于在复合运算下,双射函数是封闭的,双射函数的逆函数(即常说反函数)是双射函数,因此等势关系有以下性质: • 定理5.4.3等势是任何集合族上的等价关系。 • 综上可见,等势关系是个等价关系。

  37. 从上面定义及定理可知: • ①等势是集合族上的等价关系,它把集合族划分成等价类,在同一等价类中的集合具有相同的基数。因此可以说:基数是在等势关系下集合的等价类的特征。或者说:基数是在等势关系下集合的等价类的名称。这实际上就是基数的一种定义。例如,3是等价类{{a,b,c},{p,q,r},{1,2,3},··}的名称(或特征)。0是自然数集合N所属等价类的名称。

  38. ②要证明一个集合A有基数,只需选取基数为的任意集合B,证明从A到B或从B到A存在一个双射函数。选取集合B的原则是使证明尽可能容易。②要证明一个集合A有基数,只需选取基数为的任意集合B,证明从A到B或从B到A存在一个双射函数。选取集合B的原则是使证明尽可能容易。 • 上述定义中选用符号≤和<,是因为它们具有这些符号的通常性质。然而,要证明这些性质是冗长和复杂的。下面将不加证明地引入说明这些性质的两个定理。第一个定理称为三歧性定律。第二定理表明:≤是反对称的。

  39. 定理5.4.4(Zermelo)设A和B是任意两个集合,则下述情况恰有一个成立:定理5.4.4(Zermelo)设A和B是任意两个集合,则下述情况恰有一个成立: • ① |A|<|B| ② |B|<|A| ③ |A|=|B|

  40. 定理5.4.5(Cantor-Schroder-Bernstein)设A和B是任意两个集合,若|A|≤|B|和|B|≤|A|,则|A|=|B|。定理5.4.5(Cantor-Schroder-Bernstein)设A和B是任意两个集合,若|A|≤|B|和|B|≤|A|,则|A|=|B|。 • 本定理对证明两集合具有相同基数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若能够构造一单射函数f:AB,则有|A|≤|B|;又能构造另一个单射函数g:BC,以证明|B|≤|A|。于是根据本定理即可得出|A|=|B|。特别要注意,f和g不必是满射。因为通常构造这样两个单射函数比构造一个双射函数要容易许多。

  41. 定理5.4.6设A是有限集合,则|A|<0。 • 引理5.2.7每个无穷集合包含一可数无穷集合。 • 注意,本定理证明中应用“选择公理”:若A是非空集合族,则存在集合B,使B恰好包含A中每个子集里的一个元素x。 • 定理5.4.70是最小无穷集合的基数。

  42. 下面定理表明了,没有最大基数和没有最大集合。下面定理表明了,没有最大基数和没有最大集合。 • 定理5.4.8(Cantor)设A是任意集合,则|A|<|P(A)|。 • 应用本定理,可以构造一个可数无穷的无穷基数的集合,其中每一个都大于它前边的一个 • |N|<|P(N)|<|P(P(N))|<···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