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654 Views
亚洲国家发展 ( 减贫 ) 理论与实践研修班. 经济特区. 菲律宾. 创造投资与城乡地区就业. Sem H. Cordial 和 Milca Añosa 国家扶贫委员会. 演讲流程. 国家概况简介 菲律宾的贫困问题 菲律宾扶贫框架 经济特区 方案说明 方案成果 结论. 城市中心地图. 人口增长率. 2050 年菲律宾的城镇化趋势. 2009 年国内生产总值 (GDP). 各地区经济增长率,基于 1985 年不变价. 2008 年就业状况. 就业人数 - 失业人数. 各行业就业人口. 失业情况:城市 - 农村.
E N D
亚洲国家发展(减贫)理论与实践研修班 经济特区 菲律宾 创造投资与城乡地区就业 Sem H. Cordial 和 Milca Añosa 国家扶贫委员会
演讲流程 • 国家概况简介 • 菲律宾的贫困问题 • 菲律宾扶贫框架 • 经济特区 • 方案说明 • 方案成果 • 结论
2008年就业状况 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各行业就业人口
失业情况:城市-农村 菲律宾统计部门于2003年停止区域就业人数统计。
菲律宾的贫困问题 穷人指那些收入在政府确定的官方贫困线以下和/或不能持续负担最低限度的食物,健康,教育和其他社会生活设施等基本需求的个人和家庭。
菲律宾的贫困问题 信息来源: 《菲律宾的贫困问题:收入,资产与渠道》,2005年1月
贫困发生率,2006年 个人 家庭 贫困发生率是指人均收入/支出低于贫困线的个人或家庭占个人/家庭总数的比率。
绝对贫困发生率,2006年 个人 家庭 物质贫困发生率是指人均收入/支出低于人均食物最低值的家庭或个人占家庭/个人总数的比率。
菲律宾的贫困率 农村-城市贫困发生率
菲律宾的贫困人口比率 农村-城市贫困群体占总贫困人群的比率
途径 聚焦,加速,趋同,扩大 • POVERTY • Low Income & Lack of Livelihood • Poor Health & Nutrition • Lack of water & poor Sanitation • Lack of Shelter • Low Education • Conflict and violence • Lack of Participation 政策方案 来源 菲律宾 扶贫框架 政府-私营企业合作
工作机会 减少贫困 经济增长 财富分配 财富 服务资源 菲律宾的减贫框架 减贫的主要决定因素 信息来源:Balisacan, Arsenio M., “除了经济增长,还有什么与扶贫有关?”菲律宾
让环境刺激投资和创造财富 • 和平与秩序 • 基础设施 • 健康的财政与货币状况 • 生产支持 • 分散发展 • 直接 • 重新分配资产 • 直接提供就业机会 • 间接 • 通过教育,健康,饮水卫生等增加贫困群体的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财富分配 菲律宾的减贫框架 经济增长与财富分配惠及贫困群体 信息来源:Balisacan, Arsenio M., “除了经济增长,还有什么与扶贫有关?”菲律宾
国家扶贫委员会 • 国家扶贫委员会是全面消除贫困的政府协调机构。 • 国家扶贫委员会是一个咨询,协调和监督机构。 • 国家扶贫委员会具有跨政府机构和跨行业的特点,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23个国家政府机构 • 4个地方政府单位联盟 • 14个基础行业-菲律宾社会的弱势阶层
国家扶贫委员会的主要发展任务 拟定战略/政策 协调国家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扶贫政策和方案 实现“基础行业”有意义地参与社会改革与扶贫的制度化。 促进和加强小额贷款计划和机构 监测和评价所有扶贫工作
经济特区的政策 宪法 • “国家承认私营企业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并为必要的投资提供政策激励。” (第二十条第二款) • “国家应促进菲律宾劳工,国内材料和本地生产货物的优先使用,并采取措施使它们具有竞争力。” (第十二条第十二款) 专门法律 • 1976年共和国法:1995年经济特区法 成立菲律宾经济特区管理局(PEZA)作为唯一的经济特区管理机构。
经济特区的目标 将特区变为高度发展的农产品加工,工业,商业,旅游,金融,投资和金融的中心区,为商业企业提供训练有素的工人和高效的服务; 促进本地和外国投资者进入特区,以在特区及周边地区创造就业并建立起与行业上下游之间的联系; 通过为商业活动提供有吸引力的环境和奖励来刺激菲律宾资金回流; 通过使用新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工业现代化和提高生产率,借助技术密集型产业来促进菲律宾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金融与产业合作。
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 财政措施 4-6年的全部收入免征税收期 在免征税收期满后,除对于毛收入征收5%的税收外,免除其他所有税负项目 非财政措施 简化进出口手续(电子自动进口许可证制度和自动化出口文档系统)。 非居民外国人的就业。 有多次入境特权的非居民外籍人士的特别非移民签证:投资者,管理人士和雇员,以及他们的配偶和不满21岁的未婚子女。
投资额 自1995年以来的累计投资已达1.327万亿比索。
入驻企业数量,2004年 截至2009年底,经济特区拥有超过2000家入驻企业。
平均直接/间接吸纳就业人数 *无2009年间接就业的数据。 信息来源:经济特区管理局,2010
经济特区创造就业的地区 大多数工作地点在四区和国家首都区。 信息来源:Sanders, Scott. 外商直接投资对菲律宾移民的影响
工资总额 信息来源:经济特区管理局,2010
对区域内劳动力的影响 在四区(说南方菲律宾语),经济特区能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 调查期间,只有经济特区的成立能解释就业人口从农村到城市急剧而重大转变的原因。 信息来源:Sanders, Scott. 外商直接投资对菲律宾人口流动的影响
对各地区劳动力的影响,1995 根据1976年共和国法成立经济特区的当年,只发现少数人流向首都或马尼拉大都会。 大部分人来自南方农村地区。 信息来源:Sanders, Scott. 外商直接投资对菲律宾人口流动的影响
对各地区劳动力的影响,2000 • 增加了地区间的人口流动 • 国家首都区仍然是最大的移民流入地区,自1995年以来移民数量猛增。 • 最大的移民流出现在五区,即比科尔区。 信息来源:Sanders, Scott. 外商直接投资对菲律宾人口流动的影响
对各地区劳动力的影响,2000 • 3区(中央吕宋)发现有来自5区(比科尔地区)8区(东米沙鄢)和10区(北棉兰老岛)的新移民。 • 4区(说南方菲律宾语)也发现有来自5区和8区的移民。 信息来源:Sanders, Scott. 外商直接投资对菲律宾人口流动的影响
对各地区劳动力的影响,2005 • 3区接收越来越多来自南方的流动人口。 • 从9 区(西棉兰老岛)到3区的移民最多。 • 2000年,所有其他地区的人口流动仍在继续。
结论和关注 • 经济特区有效促进跨地区的投资与创造就业。 • 经济特区显示吸纳吸收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潜力。 • 经济特区位于人口稠密地区,并吸引移民前往本已人口密集的地区,导致人口集中更加严重。 • 对农业产业化的投资低于实际需要,应该鼓励更多投资该领域。 • 支持发展米沙鄢和棉兰老岛等投资吸引力弱的地区,以扩散经济特区的利益。
谢谢您的关注. Mabuh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