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277 Views
腔内倍频激光的调试及参数测量.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装置. 实验内容及结果. 思考练习. 1. 实验目的. 加深理解激光倍频的含义。 掌握获得连续腔内二次谐波的方法。 了解相位匹配及通过调节相位匹配得到激光输出的最大功率。. 2. 实验原理. 倍频基本原理. 介质在外界光波电场 Ek(t) 的作用下也将引起介质内部的极化,其响应由电极化强度矢量 P(t)i 来表示. 对于普通光来说 , 光的强度较低 , 物质对外界光电场的响应只有第一项,其后的高次项近于忽略 , 呈现出线性特性;而对于激光这样的强光来说 , 其后的高次项即呈现出非线性特性。. 相位匹配.
E N D
腔内倍频激光的调试及参数测量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装置 实验内容及结果 思考练习
1.实验目的 • 加深理解激光倍频的含义。 • 掌握获得连续腔内二次谐波的方法。 • 了解相位匹配及通过调节相位匹配得到激光输出的最大功率。
2.实验原理 倍频基本原理 介质在外界光波电场Ek(t)的作用下也将引起介质内部的极化,其响应由电极化强度矢量P(t)i来表示 对于普通光来说,光的强度较低,物质对外界光电场的响应只有第一项,其后的高次项近于忽略,呈现出线性特性;而对于激光这样的强光来说,其后的高次项即呈现出非线性特性。
相位匹配 • 角度相位匹配 • 准相位匹配(QPM)
倍频方式 :腔外倍频和腔内倍频 腔内连续或准连续倍频激光器装置的示意图
倍频晶体要求: • 宽的透明波段 • 大的非线性系数 • 适当的双折射 • 高的抗光强损伤阈值 • 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能 • 大的接收角度和接收带宽
3.实验装置 腔内倍频激光的调试及参数测量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
4.实验内容及结果 1.校准具有SHG输出镜片(ROC=-75mm,HR>99% at 1067nm, HT>90% at 533.5nm,material-BK7)的激光器,以获取连续激光,其中L≈64mm。 2.泵浦电流调至1.300A。 3.保持操作在TEM00模式下,通过调节输出耦合器组件③上的螺钉a和b,将激光器输出功率调至最大值。
4.将组件⑤(非线性晶体)插入到共振器中。使该组件尽可能接近激光晶体,但应避免晶体与机械部件之间的任何碰撞。确保二倍频晶体架座没有挡住激光晶体与可饱和吸收器晶体的开孔。恰如其分地插入非线性晶体之后,将会出现二次谐波(绿光)。若没有,则调节角度调整螺钉a和b来校准晶体。4.将组件⑤(非线性晶体)插入到共振器中。使该组件尽可能接近激光晶体,但应避免晶体与机械部件之间的任何碰撞。确保二倍频晶体架座没有挡住激光晶体与可饱和吸收器晶体的开孔。恰如其分地插入非线性晶体之后,将会出现二次谐波(绿光)。若没有,则调节角度调整螺钉a和b来校准晶体。 5.当有绿光出现时,通过调节输出耦合器组件③上的螺钉a和b,来调整绿色光斑并使其得到均匀外形(接近圆形)。
6.在输出耦合器后面插入滤光片,用以滤除1067nm的红外线。6.在输出耦合器后面插入滤光片,用以滤除1067nm的红外线。 7.通过调节螺钉a和b,将绿光强度(输出功率)调至最大值。 8.绕共振器光轴旋转SHG晶体(使用手柄e),将绿光强度调至最大。如果在旋转过程中绿色光束的形状发生改变,则调节螺钉a和b使光斑重新变回圆形。 9.调节输出耦合器组件③上的螺钉a和b,将激光器输出功率调至最大值。 10.测量并绘制出泵浦LD功率PLD和输出二次谐波功率Pout的关系曲线。
11.测量并绘制出非线性晶体旋转角度和输出二次谐波功率Pout的关系曲线。 12.通过调节输出耦合器组件上的螺钉a和b,从单模TEM00到双模,三模,四模时重新校准激光器。 附:激光工作在不同模式下的现象
5.思考练习 • 试述激光倍频的原理和方式。 • 本实验装备中为何使用腔内倍频而不使用腔外倍频? • 对于倍频晶体除了材料性质的要求之外,还有哪些要求? • 试说明相位匹配在倍频技术中的意义与作用。 • 试举一个激光倍频技术的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