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45 Views
第六章 水路运输布局. 水路运输的发展 我国河运地理布局 沿海主要港口及航线布局 主要水路运输系统布局. 陈玥 陈丽民. 我国水路运输. 人类发展水运的历史源远流长,几乎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悠久。 从石器时代的独木舟到现代的运输船舶,大体上经历了 4 个时代:舟筏时代、帆船时代 , 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
E N D
第六章 水路运输布局 • 水路运输的发展 • 我国河运地理布局 • 沿海主要港口及航线布局 • 主要水路运输系统布局 陈玥 陈丽民
我国水路运输 人类发展水运的历史源远流长,几乎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悠久。 从石器时代的独木舟到现代的运输船舶,大体上经历了4个时代: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
我国发展水运的自然条件可以说十分优越,大陆海岸线18000多公里,岛屿海岸线14000多公里,天然河流5800多条,总长430000 多公里,有大小湖泊 900多个。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在这快兼有大陆和海洋特征的广袤的国土上,利用优良的自然条件发展水运。
发展简史 • 春秋吴国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开凿了世界上第一条运河-胥溪,全长约100公里。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始于春秋吴国,后经历代特别是隋、元两代大规模开凿,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长达1794公里。8~9世纪,唐代对外运输丝绸及其他货物的船舶,直达波斯湾和红海之滨,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
进入12世纪初,我国首先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导航。15世纪初至30年代,明朝航海家郑和率领巨大船队七次下西洋,经历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纪航海史上的壮举。但是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尤其是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帝国主义入侵后,中国水运事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进入12世纪初,我国首先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导航。15世纪初至30年代,明朝航海家郑和率领巨大船队七次下西洋,经历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纪航海史上的壮举。但是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尤其是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帝国主义入侵后,中国水运事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 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水运事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商船已航行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水运体系,并正已较高的发展速度向现代化阔步迈进。
水路运输优点: • 水运主要利用江、河、湖泊和海洋的"天然航道"来进行。水上航道四通八达,通航能力几乎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没有道路上的堵车等现象。而且投资成本比较低。 • 水上运输可以利用天然的有利条件,实现大吨位,长距离的物流运输。因此,水运的主要特点是运量大,成本低,非常适合于大宗货物的运输,同时能大幅度的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 水上运输还是开展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是发展经济和友好往来的主要交通工具。
水路运输的缺点: • 水上运输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与影响大。 即受海洋与河流的地理分布及其地质、地貌、水文与气象等条件和因素的明显制约与影响 • 水上运输对综合运输的依赖性较大。 河流与海洋的地理分布有相当大的局限性,水运航线无法在广大陆地上任意延伸
我国河运地理布局 • 我国是世界上水运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有着众多的河流,漫长的海岸,优良的港湾,辽阔的海洋。 • 东部频临四海一洋,外通全球。 • 江河湖泊众多,源远流长。 2007年全国内河通航里程达到12.3万公里,并将形成里程达1.9万公里的高等级的航道。
我国有许多天然的优良港湾,为发展我国的海上运输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还有34处之多的港湾可以拟建5~10万吨级以上的深水泊位我国有许多天然的优良港湾,为发展我国的海上运输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还有34处之多的港湾可以拟建5~10万吨级以上的深水泊位 我国岛屿总数在5000个以上,总面积近8万平方km。 在我国约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5800余条,其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河流总长约43万千米,长度在1000千米以上的大河有15条。湖泊众多,面积超过1000平方km的大湖就有12个,湖泊总面积超过3万平方千米。我国通航河流5600余条,通航里程13.5万千米。
我国河流主要分布为八大水系和一条南北纵向的人工河:长江水系 珠江水系 黑龙江水系 淮河水系 钱塘江水系 闽江水系 黄河水系 海河水系 京杭运河 • 长江水系 是我国最大的水系,它的大小通航支流就有3500多条,通航里程长约7万km.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70%。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占全国内河货运总量和货物周转总量的70%和80%左右 • 珠江水系 是华南第一大水系,水运仅次于长江。全流域的面积为45.31万平方千米。 • 黑龙江和松辽水系继续实施松花江航电结合、梯级开发工程。建设松花江、黑龙江主要对俄贸易口岸
京杭大运河 • 京杭大运河 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 地理位置 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千米。 • 京杭大运河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 • 京杭大运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沿海主要港口布局http://hongdou.gxnews.com.cn/viewthread-2816967-1.html沿海主要港口布局http://hongdou.gxnews.com.cn/viewthread-2816967-1.html • 一、规划背景和意义 我国现有沿海港口150余个(含长江南京及以下港口),近年货物吞吐量达33.8亿吨,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沿海港口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和贸易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综合运输网的完善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20年来,沿海港口坚持统筹规划、远近结合、深水深用、合理开发的原则,整体上已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功能明确的港口布局形态和围绕煤炭、石油、矿石和集装箱四大货类的专业化运输系统,对满足国家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运输、支持国家外贸快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沿海港口规划、建设和运营状况良好,总体上呈健康、平稳、持续发展态势,在旺盛的运输需求带动下,货物吞吐量特别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港口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局面形成,建设和经营步入随市场需求变化而调整和发展的阶段,港口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 。
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以年均约26%的速度增长,年吞吐量于2007年首次突破1亿TEU,国际班轮集装箱航线2000多条。2008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70.22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为1.28亿TEU。2008年,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前10名中,我国占有7席,全国亿吨大港达到16个。目前,我国已成为港口大国和集装箱运输大国,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以年均约26%的速度增长,年吞吐量于2007年首次突破1亿TEU,国际班轮集装箱航线2000多条。2008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70.22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为1.28亿TEU。2008年,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前10名中,我国占有7席,全国亿吨大港达到16个。目前,我国已成为港口大国和集装箱运输大国,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 • 全国413 个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万个,较之建国初期泊位数161个,增加近193倍,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416个。我国建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河海兼顾、优势互补,配套设施完善的现代化港口体系,形成了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五个港口群,构建了油、煤、矿、箱、粮五大专业化港口运输系统,具备靠泊装卸30万吨级散货船、35万吨级油轮和1万TEU集装箱船的能力。
我国沿海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 • 1980年 仅6万TEU • 2002年 3700万TEU • 2003年 4800万TEU • 2004年 6160万TEU • 2005年 7564万TEU • 2006年 9361万TEU • 2007年 1.14亿TEU • 2008年 1.26亿TEU
1、内河航道2005年,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3万公里,占河流总长的29%,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和淮河水系,分别占50%、13%和14%。可通航500吨级船舶的四级及以上航道15328公里,约占12%,其中可通航千吨级船舶的三级及以上航道8631公里,约占7%;其它等级航道约占88%。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长江干线已成为世界上水运最为繁忙和运量最大的河流,西江航运干线已成为沟通西南与粤港澳地区的重要纽带,京杭运河已成为我国“北煤南运”的水上运输大动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已成为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内河航道2005年,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3万公里,占河流总长的29%,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和淮河水系,分别占50%、13%和14%。可通航500吨级船舶的四级及以上航道15328公里,约占12%,其中可通航千吨级船舶的三级及以上航道8631公里,约占7%;其它等级航道约占88%。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长江干线已成为世界上水运最为繁忙和运量最大的河流,西江航运干线已成为沟通西南与粤港澳地区的重要纽带,京杭运河已成为我国“北煤南运”的水上运输大动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已成为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2、内河港口2005年,全国内河港口1300多个,生产用码头泊位30944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87个,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其中长江水系港口760多个,泊位15237个,珠江水系港口110个,泊位2335个,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港口290个,泊位11608个。 • 3、内河运输2005年,全国内河船舶保有量近20万艘,净载重量4481万吨,载客量86万客位,货运船舶平均吨位229吨/艘。完成内河水运货运量14.9亿吨,货物周转量3635亿吨公里,客运量1.26亿人,旅客周转量31.4亿人公里。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8.45亿吨,旅客吞吐量1.29亿人。
内河航道通航里程继续增加http://www.moc.gov.cn/zhuzhan/tongjixinxi/fenxigongbao/内河航道通航里程继续增加http://www.moc.gov.cn/zhuzhan/tongjixinxi/fenxigongbao/ • 2007年年底,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3495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07公里。其中,等级航道61197公里,占总里程的49.6%,比上年末提高0.1个百分点;三级及以上航道8822公里,占总里程的7.1%,比上年末提高0.1个百分点;五级及以上航道24351公里,占总里程的19.7%,比上年末提高0.2个百分点。各等级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分别为:一级航道1407公里,二级航道2538公里,三级航道4877公里,四级航道6943公里,五级航道8586公里,六级航道18401公里,七级航道18445公里。全国内河航道中,天然河流及渠化河段64475公里,限制性航道36161公里,宽浅河流航道6130公里,山区急流河段航道4311公里,湖区航道3462公里,库区航道8957公里。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超过1万公里的省份有4个,分别是江苏(24336公里)、广东(11844公里)、湖南(11495公里)、四川(10720公里)。
水路运输情况。 1.水路客运 2008年,全国客运船舶完成客运量2.0亿人,旅客周转量59.2亿人公里,平均运距为29.1公里。 按航区分,内河、沿海和远洋客运量所占比重分别为54.0%、41.8%和4.1%;旅客周转量所占比重分别为45.5%、42.4%和12.2%。 按旅客流向分,2008年全国各省的省内客运量1.8亿人,占全国水路客运量的91.2%。 2.水路货运 2008年,全国水路货运完成货运量28.6亿吨,货物周转量40987.0亿吨公里,平均运距为1434.0公里。 按航区分,内河、沿海和远洋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为47.1%、41.1%和11.8%;货物周转量所占比重分别为10.1%、32.4%和57.5%。 按货物种类分,调查月(2008年6月)货运量比重为前三位的货类依次为:矿物性建筑材料(26.4%)、煤炭及制品(21.0%)和石油天然气及制品(10.5%);货物周转量比重为前三位的货类依次为:煤炭及制品(18.4%)、轻工、医药产品(18.0%)和石油天然气及制品(15.2%)。 按货物流向分,2008年全国各省的省内、省际和境外货运量分别为10.8亿吨、14.4亿吨和3.4亿吨,所占比重分别为37.8%、50.4%和11.8%。 另外,我国企业(或个人)租赁给港、澳、台及境外公司经营的船舶,在中国境内(含港、澳、台地区)完成货运量0.9亿吨,货物周转量9275.7亿吨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