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4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王用钊 87639266 wangyongzhaolaoshi @163

走进高中地理新课程.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王用钊 87639266 wangyongzhaolaoshi @163.com. 走“近”高中地理新课程. 地理课程标准(包括地理教材)只是印在纸上的文字、图象,是“平面”的、“固定”的、“刻板”的。 充其量它只是一张“蓝图”、一本“曲谱”。. 走“进”高中地理新课程. 而只有当地理课程为广大的地理教师、学生所运用,现实地进入学校、进入课堂、进入教学活动之后,它们才是“立体”的、“生动”的、“鲜活”的。 它才能真正地成为一座富丽的“大厦”、一首优美的“交响曲”。.

gaf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王用钊 87639266 wangyongzhaolaoshi @163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走进高中地理新课程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王用钊 87639266 wangyongzhaolaoshi@163.com

  2. 走“近”高中地理新课程 地理课程标准(包括地理教材)只是印在纸上的文字、图象,是“平面”的、“固定”的、“刻板”的。 充其量它只是一张“蓝图”、一本“曲谱”。

  3. 走“进”高中地理新课程 而只有当地理课程为广大的地理教师、学生所运用,现实地进入学校、进入课堂、进入教学活动之后,它们才是“立体”的、“生动”的、“鲜活”的。 它才能真正地成为一座富丽的“大厦”、一首优美的“交响曲”。

  4. 以往的观念认为,教师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地理教师只要忠实地执行好课程标准和教材,就是一个好教师。以往的观念认为,教师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地理教师只要忠实地执行好课程标准和教材,就是一个好教师。 其实全面地说,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实施者、开发者、设计者、创新者。只有当广大地理教师真正地“走进地理新课程”,融入到新课程之中,并成为新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时,地理课程改革才能成功。

  5. 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三、高中课程总体结构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五、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六、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七、新课程的实施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三、高中课程总体结构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五、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六、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七、新课程的实施

  6. 一、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制订背景 ----地理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素质教育的需要 地理科学的发展 ----地理课程标准研制进程 通过招投标的形式产生课程标准研制组 近两年时间召开13次大型工作会议 广泛征求意见、由院士等组成的专家组审定 ----地理课程标准的体例 课程标准名称的由来 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区别 课程标准的结构

  7. 素质教育的时代需要 “素质教育”作为一个口号或者任务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已提出。(以上海的高考单独命题和一期课改为发端) 但“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一些地方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 ‘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 (李岚清) “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陈至立)

  8. 素质教育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还没有构建一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全新的课程体系。素质教育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还没有构建一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全新的课程体系。 现行课程的主要问题是: ——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选拔的功能 ——课程管理过于集中

  9. 目前正在全国大部分省区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从酝酿、制订,到试用、推广,已经有10个年头了。目前正在全国大部分省区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从酝酿、制订,到试用、推广,已经有10个年头了。 早在1994年4月,教育部就组织人员开始酝酿、研讨大纲的指导思想和改革思路;同年12月,拟定出大纲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1995年4月起草出大纲征求意见稿;1996年4月,该高中地理大纲送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订。1997年秋季,依据大纲编写的高中地理新教材开始在山西、江西、天津两省一市试用;2002年5月经修订以后推广到全国。

  10. 2002年5月教育部刚刚颁布新修订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同年秋季北京、内蒙古、广西、陕西、西藏、海南等最后6个省区也开始第一次使用此大纲的新教材。 • 为什么短短不到1年时间(2003年3月)又颁布了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11. 地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当代地理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1. 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研究 2. 陆地表层过程和格局的综合研究 3. 自然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4. 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系统的机理和调控研究 5. 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和“数字地球”研究 地理学研究的趋势 1.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 2. 深化微观研究、注重成因和机理变化 3. 拓展地理学的应用研究领域 4. 研究方法和技术的现代化 5. 解决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性问题

  12. 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北京 2005.8.16~17 • 地理学思想与研究方法 •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东北亚合作 • 自然地理学与资源环境 • 地貌过程,全球变化与人类环境 • 气候变化与风险社会 • 水循环与分布式水文模拟 • 环境地理研究中的新问题,新思路和新方法 • 生物地理与土壤地理 • 环境与健康风险 •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 中国经济地理变化的现象和机制

  13. 中国经济地理变化的现象和机制 • 全球化与中国城市转型 • 地理计算:理论,方法与应用 • 环城市旅游与休闲度假的地理学透视 • 环境变迁与人文社会(历史地理) • 格网模型与全球制图 • 冰川冻土与寒区环境 • 干旱半干旱区环境变化及其人文因素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 遥感与GIS •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 • 网络时代的地理教育 • 地理课程改革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14. 地理课程标准研制进程 通过招标投标的形式产生课程标准研制组 召开了十三次大型工作会议 广泛征求意见 专家院士审议

  15. 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人员 所在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所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海比乐中学 陕西西安教研室

  16.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 ----地理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地理课程标准研制进程 ----地理课程标准的体例 课程标准名称的由来 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区别 课程标准的结构

  17. 课程标准名称的由来 ——我国最早采用的课程标准是1912年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 以后一词沿用了约40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学习苏联改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文件 ——课程标准这一名称更为准确,其内容也更丰富,涉及领域更广泛

  18. 地理课程标准相对于 地理教学大纲的区别 1.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 而不象教学大纲和教材那样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2. 课程标准是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 而不是象教学大纲那样是最高的要求 3. 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是清晰的、可评估的 而不是象教学大纲那样相对笼统、模糊的描述 4. 教师应成为地理课程的积极开发者、设计者 而不只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执行者 5. 课程标准的范围涉及: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 而不仅仅只是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19. 课程标准的体例结构 第一部分 前 言 课程性质 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 必修 选修 课程 •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 教学建议 • 评价建议 • 教科书编写建议 • 课程资源的利用 • 与开发建议

  20. 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三、高中课程总体结构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五、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六、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七、新课程的实施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三、高中课程总体结构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五、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六、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七、新课程的实施

  21. 二、课程标准研制的前期研究 教育现状的调研(高中) 调查范围:北京、辽宁、江苏、广东、 黑龙江、江西、广西、河 北、山西、宁夏等10个省 (直辖市、自治区) 样本数量: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样本 14036名、教师样本1650 名、校长样本158名 调查时间:2002年1—5月

  22. 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的前期研究 国际地理课程比较研究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 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地理课程标准研究 国内地理课程现状研究 ——课程设置历史回顾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地理课程设置 地理学习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 社会及科技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地理学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地理课程体系结构研究 (共6个子课题)

  23. 资 料 1991年美国政府在《美国2000年教育纲要》中,把地理与英语、数学、科学、历史一起列为5门核心课程---1993年,在(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以法律形式将地理及其他6门学科指定为必修课程;1994年,在正式颁布的《地理为了生活:国家地理标准1995 》中,辟专章论述了地理作为一门课程的重要性。 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等国,地理课程一直被列入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中。 在法国,除了为一般学生设置地理课程外,高中阶段还分别为旅游方向、音乐舞蹈方向、科技方向的学生设置了专门的地理课程。

  24. 资 料 在英国,结束了没有国家统一地理课程标准的历史,1993年颁布了《国家地理课程》,把地理列为10门必修课程之一。 日本自1994年起实行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高中地理在社会科中有地理A、地理B;在高中理科中有地理Ia、地理Ib、地学Ⅱ,都作为限定性选择必修课程,并安排有地理知识类选修课程。此外,还开设社会见习、地理见习、地学见习等地理活动课程。

  25. 中外高中地理课程设置的比较 地理课程开设的年限和课时差异较大; 开设的课时量均大于我国; 发达国家地理开课年限上:从小学高年级到高中连续开设地理课,或从初一到高三都开设地理课; 在课时总量上一般占中学课时总量的10%左右;中国数字:8%; 地理课程名称不尽相同:地理、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经济地理、全球地理、世界经济和社会地理、天文学、地质学等。

  26. 国际地理课程比较研究的启示 • 适当增加地理课的课时 • 设置呈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 • 打破学科体系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 课程标准知识要点粗化和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 • 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以便增加单元教学时间 • 利用探究式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方式促进我国地理学习方式产生突破 • 建立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27. 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的前期研究 地理课程体系结构研究 设想一 文科地理 理科地理 设想二 必修地理:方案1——系统地理 方案2——专题地理 选修地理:方案1——分层选修 方案2——分类选修 方案3——分区选修

  28. 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三、高中课程总体结构(任务和取向)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五、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六、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七、新课程的实施一、地理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期研究三、高中课程总体结构(任务和取向)四、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五、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六、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七、新课程的实施

  29. 1.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任务 • 促进课程功能的转变,使课程成为每个学生个性发展和走向自立的平台; • 改变学科中心倾向,建立基于学习领域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的多样化与选择性、基础性和拓展性; • 更新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自我发展的联系,为学生的人生规划创造条件;

  30. 改变校际课程资源相互封闭和校内课程资源相对闲置的限制,充分发掘并使用校内课程资源,建立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互动的课程资源开发与与利用网络;改变校际课程资源相互封闭和校内课程资源相对闲置的限制,充分发掘并使用校内课程资源,建立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互动的课程资源开发与与利用网络; • 全面推行学分制,建立健全规范的、更具有弹性的课程管理制度; • 建立并完善适应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考试评估制度和高校招生制度。

  31. 2.普通高中课程的价值取向 • 普通高中课程应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 • 基于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经验 • 反映日新月异的文化科学和知识的变化 • 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32. 3.高中课程目标所强调的重点 在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 • 社会责任感 • 价值判断能力 • 批判性思考能力 • 人生规划能力

  33. 社会责任感 •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 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具有团队精神; • 愿意为家乡的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做贡献; • 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具有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

  34. 价值判断能力 • 对是非、善恶、美丑独立地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 崇尚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 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5. 批判性思考能力 • 收集与判断、分析与处理信息; • 养成自我反思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 能够在倾听和尊重不同见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识; • 具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6. 人生规划能力 • 理解生活的意义,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 认识自我发展潜能和发展倾向,思考并规划人生走向; • 完善个性倾向,养成独立人格; • 了解各类职业的现状和趋势,具有创业意识和敬业精神。

  37. 4.普通高中的课程结构 • 普通高中的课程结构的基本框架: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基 础 课 程 拓展课程 学习领域 类 别 科 目 项 目 模 块

  38. 关于基础课程 • 基础课程包括8个学习领域: ◎ 语言与文学 ◎ 数 学 ◎ 人文与社会 ◎ 科 学 ◎ 体育与健康 ◎ 技 术 ◎ 综合实践活动 ◎ 艺 术

  39. 关于学习领域 • 学习领域由功能价值相同或相近的科目组合而成。同一学习领域中的不同科目具有本质上相同的教育价值;不同学习领域反应对学生基本素质不同方面的要求。 • 学习领域的设置为课程的选择性提供了可能。 • 在基础课程中,每一个学习领域必须获得一定的学分,体现高中教育的基础性。

  40. 关于拓展课程 • 拓展课程的开设旨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时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每个学生必须修满拓展课程的规定学分。 • 拓展课程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自我、人类、社会和科技的变化与发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更加注重为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创造条件。

  41. 高中课程总体结构 分为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 引入学分管理形式 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 建立校内选课指导制度 高中地理课程设计思路

  42. 普通高中课程的学分结构 选修 I ——各个学科的选修模块 选修 II——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43. 高中地理课程的结构 • 3个必修模块+7个选修模块 • 必修模块:地理1、地理2、地理3 • 选修模块(选修1-7):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44. 以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核心论题 地 理 认识地理环境 地 理 信 息 技 术 的 应 用 认识自然地理环境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认识人类活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 协调发展

  45. 背景与课程性质 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目标 • 教育与地理背景 • 课程性质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 • 六项基本理念 •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价值观 内容标准 • 标准、活动建议、说明 • 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 课程资源开发、教材编写建议 实施建议

  46. 高中地理课程性质 基础课程 必修1.2.3 人文社会领域 高中地理 选修1.2.3.4.5.6. 7 科学领域 研究人地关系 研究地理环境 地域性 综合性 掌握地理学习研究方法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习地球科学知识

  47. 高中地理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不同阶段学生的基本要求 三维的课程目标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教学的基本目标,达成其他目标的载体 过程与方法 以感受、体验、尝试的方法学习地理,领悟科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好奇心、兴趣、审美情趣、乡情、国情、文化传统、国际合作、全球意识、环境意识、法制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行为习惯

  48. 三维一体,层层递进 • ”知识与技能”是形成和发展能力的基础, 仍然不能放松 “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49. “过程与方法”是课程标准的特色目标,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 “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述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