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止血与凝血功能检查

Tests for the disorders of hemostasis /coagulation. 止血与凝血功能检查. 诊断教研室. 正常的止血机制. 血管壁 ( vessel wall) 血小板 (platelet) 凝血系统 (coagulation system) 抗凝血系统 (anti-coagulation system)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fibrinolytic system). 1.血管壁. 1). 血管壁的完整性 与血小板及 vitC 有关 炎症(免疫因素)可破坏其完整性

gaf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止血与凝血功能检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Tests for the disorders of hemostasis /coagulation 止血与凝血功能检查 诊断教研室

  2. 正常的止血机制 • 血管壁(vessel wall) • 血小板 (platelet) • 凝血系统 (coagulation system) • 抗凝血系统 (anti-coagulation system) •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fibrinolytic system)

  3. 1.血管壁 • 1). 血管壁的完整性 与血小板及vitC有关 炎症(免疫因素)可破坏其完整性 • 2). 其他: 管腔收缩;分泌、释放促凝物; 暴露内皮下胶原

  4. 2. 血小板在止血中起重要作用 • 1)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毛细血管通透性 • 2) 粘附、聚集在血管破损处,形成白色血栓 • 3) 释放活性物质,促进血小板聚集(ADP,ATP,PF4 等),增强血管收缩(TXA2,5-HT等) • 4) 提供膜磷脂表面(PF3),提供凝血反应介质 • 5) 促使血块收缩(血栓收缩蛋白),形成稳固血 栓

  5. 3. 凝血系统 • 12个经典因子I-XIII(FVI=Va) 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和前激肽释放酶(PK) • 除IV(Ca++)外,均为蛋白质。大多数由肝脏产生。FIII广泛存在。 • II、VII、IX、X合成依赖于Vitk, 称Vitk依赖因子

  6. Ⅶa Ca2+ 共同途径 ⅩⅢ 凝血酶原(Ⅱ) 凝血酶Ⅱa ⅩⅢa 纤维蛋白原(I) 纤维蛋白单体(Ia) 交联纤维蛋白 内凝途径 外凝途径 Ⅻa Ⅺa 凝血活酶 生成期 Ⅸa Ⅷa Ca2+ PF3 Ⅹa ⅤaCa2+ PF3 凝血酶生成期 纤维蛋白 生成期

  7. 正常的止血机制 - 3个时相 血管破损后: • 1 .血管收缩 • 2 .一期止血 - 血小板血栓 (血小板黏附、聚集于血管破损处) • 3 .二期止血 血浆凝固,纤维蛋白网加固血 小板血栓, (凝血系统启动,纤维蛋白生成)

  8. 4. 抗凝血机制 (1)细胞抗凝机制: 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清除凝血过程中的有关物质和产物

  9. (2) 抗凝血酶系统: • 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 → 灭活Ⅱ、Ⅸa、Ⅹa、Ⅺa、Ⅻa; 体内最重要的抗凝物质,其抗凝作用占体内总抗凝血功能的50%-67%,在肝素介导下起作用。 • 肝素辅因子Ⅱ(Heparin cofactor Ⅱ, HCⅡ) →灭活Ⅱ,Ⅹa(肝素和硫酸皮肤素促进,>1000倍) 注意:病理性抗凝物

  10. (3)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 TFPI——抑制“TF-FⅦa”复合物和Ⅹa TFPI TF-FⅦa FⅩa

  11. (4) 蛋白C/蛋白S系统 凝血酶凝血酶调节蛋白(TM) PC APC APCI PS 灭活Va、 VIIIa,激活纤溶系统 (活化蛋白C抵抗现象-因子V Leiden 突变:DVT)

  12. FPA, FPB 凝血酶 ⅩⅢa 纤溶 酶 纤溶 酶 纤溶 酶 多聚体,复合物 极附属物 极附属物 D-二聚体 X,,Y,,D,E, Bβ1-42 X,Y,D,E Bβ15-24 X,,Y,,D,E, FDP 5.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维 蛋白原 纤维蛋白 单体 交联 纤维蛋白

  13. 原发性纤溶亢进: • 凝血瀑布没有形成,无凝血酶生成,纤溶酶活性↑,导致纤溶亢进,纤维蛋白原被降解; • FDP ↑ • 继发性纤溶亢进: • 继发于凝血酶生成后,有纤维蛋白单体生成及交联的纤维蛋白形成,而后发生的纤溶。 • FDP ↑, D-D二聚体↑

  14. 纤溶酶原激活过程 纤溶酶原 纤溶酶 FXIIa,FII t-PA u-PA

  15. 止、凝血功能的实验检查

  16. 止、凝血障碍出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 血管壁结构与功能异常 • 血小板质与量异常 • 凝血因子质与量异常 • 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 • 纤溶系统 • 综合因素 一期止血缺陷 二期止血缺陷 纤溶系统缺陷

  17. (一)血管壁/血小板检查

  18. 1.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 CRT) • [方 法]血压计袖带上臂加压8min 在前臂直径5cm 圆圈内计数新出血点 • [参考值]男性0-5个 女性0-10个 >10个为异常

  19. [意 义]本实验观察血管壁、血小板的综合止血作用 出血点增多提示:毛细血管脆性、通透性 常见于:①血管壁结构与功能异常(vitC缺乏,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②血小板质与量异常

  20. 2、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 • [方 法]用标准弹簧针或刀片刺破皮肤2-3mm 深,观察出血自然停止的时间 • [参考值] Duke法 1-3 min >4min为延长 Ivy 法 2-6min >7min为延长 BT测定器法 6.9±2.1min >9min为延长

  21. [临床意义] 主要反映血管壁和血小板的综合止血功能。 • BT延长见于: • ①血小板减少; • ②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 • ③VWD、DIC等; • ④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 ⑤药物作用(Aspirin, 潘生丁)

  22. 其他有关血管方面的检测: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检测) 免疫火箭电泳法 减低:VWD 增高:血栓性疾病

  23. 3、血小板计数(plt count) • [正常值](100-300)×109/L • [临床意义] 血小板减少: 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再障、急性白血病、 MDS等; 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加:ITP、 SLE、 TTP、 DIC以及 药物、感染等 ③血小板分布异常:脾大、脾亢

  24. 血小板增多 ①一过性增多(反应性) :急性大出血、溶血或脾切除术后,感染等。 ②持续性增多:骨髓增生性疾病:慢粒、真红、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等。

  25. 4.血块退缩试验(Clot Retraction Test, CRT) • [原理]血小板的血栓收缩蛋白促使血凝块纤维蛋白网收缩,血清被挤出,血块体积缩小。 • [方法]全血标本注入试管中,静置,观察析出的血清占原有全血量的百分比 了解血块退缩的程度。

  26. [参考值] • 30min-1h 开始退缩 • 18h-24h 退缩完全: • 析出的血清/全血量40-50% 30min-1h 18h-24h

  27. [意义] • 主要用于血小板功能测定的初筛 • 退缩不良见于: a)血小板功能异常或量 b)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

  28. 5.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 测定方法:ELISA pAIg增高: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如ITP);特异性不高

  29. 6 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检查 粘附:玻璃柱法 Plt粘附功能减低:血小板无力症,VWD等 聚集:比浊法.血小板聚集仪 Plt聚集功能减低: 1)血小板无力症 2)VWD(Plt对Ristocetin反应↓) 3) 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aspirin

  30. (二)凝血/抗凝血功能检查A 筛选试验

  31. Ⅻa Ⅺa Ⅲ Ⅶa Ca2+ Ⅸa,Ⅷ Ca2+,PF3 A P T T 内凝途径 外凝途经 Ⅹa,Ⅴ Ca2+,PF3 P T 凝血酶原(Ⅱ) 凝血酶(Ⅱa)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Ⅰ) (Ⅰa)

  32. 1.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 [原理与方法] • XII因子活化剂 +Ca++ +磷脂(代替PF3)启动血浆内原性凝血途径 • 观察血浆凝固时间(normal:32-43s,>正常对照10s为延长。) XII因子活化剂 Ca++ +磷脂(代替PF3) 血浆

  33. [意义] 主要检测内凝途径凝血因子缺陷 • APTT延长见于: • 1.内源性途径的凝血因子缺陷(Ⅷ、Ⅸ、Ⅺ ) :血友病A、B,因子XI缺乏症。(先天性XII缺乏不出血) • 2.共同途径凝血因子缺陷:如 FV、FX、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

  34. 3.严重肝病、DIC. • 4.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 • 5.普通肝素应用的首选监测指标-使APTT延长1.5-2.5倍。(肝素通过AT抑制因子Ⅱ, Ⅸ, Ⅹ,Ⅺ, Ⅻ,内凝和共同途径) • 缩短:高凝状态 • (脑血栓、心梗、DIC高凝期)

  35. 2.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 • [原理与方法] • 血浆+ Ca+++TF→ 血浆凝固 • 通过外源性凝血系统 • Normal:11-13s;应有正常对照,超过对照3s为延长 TF(兔脑粉) Ca++ 血浆

  36. [意义] 主要检测外凝途径凝血因子缺陷 • PT延长: • 1.遗传性 VII缺乏 • 2. 遗传性共同途径因子I、II、V、X、缺乏 • 3.Vitk缺乏症、严重肝病

  37. 4.纤溶亢进(如DIC后期) • 5.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如 SLE • 6.口服抗凝剂首选监测指标:PT延长 2-3倍,(PTR = PTp/PTc, 2-3) • 缩短:高凝状态(hypercoagulation state) • (INR: 国际标准化比值 = PTRISI, 正常:1.0+/-0.1;口服抗凝: 2-3)

  38. 3. 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 原理: • 血浆+凝血酶→纤维蛋白形成;(16-18s) • 超过正常对照3s为延长。 标准凝血酶 血浆

  39.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 ①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②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③FDP ↑(FDP有抗凝血作用,DIC) ④血浆中存在肝素样抗凝物质

  40. PT-APTT↑ B 相关诊断试验 • 1、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纠正试验 • STGT原理(Simple Thromboplastin Generation Test) 待测全血溶液(溶血)+正常基质血浆 (内源性凝血活酶)(含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 →测定基质血浆凝固时间 • 检测内源性凝血系统凝血活酶生成有无障碍。 (X因子以上的凝血因子)

  41. 纠正试验原理: STGT延长的全血溶液中分别加入 • Baso4吸附血浆(提供FVIII、XI、XII), • 正常血清(提供FIX、XI、XII), • 正常血浆(提供FVIII、IX、XI、XII) • 观察凝血活酶生成是否纠正,以检查内源性凝血活酶生成缺陷的因子。

  42. STGT延长+Baso4吸附血浆→不能纠正:IX因子缺乏血友病BSTGT延长+Baso4吸附血浆→不能纠正:IX因子缺乏血友病B • STGT延长+正常血清→不能纠正: VIII因子缺乏血友病A • STGT延长+正常血浆→不能纠正→循环抗凝物 • Baso4吸附血浆或正常血清均能纠正STGT:XI缺乏

  43. 2. 血浆凝血因子VIII、IX、XI促凝活性分析 • I期法测定(从略) • 3. AT, HCII 活性测定 • 发色底物法 (从略) • 4. PC, PS 抗原含量测定 • 火箭免疫电泳,凝固法(从略)

  44. 5.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测定: • [原理]凝血酶比浊法 , 双缩脲法 • [正常值] 2-4克/L • [临床意义] • 降低: ①DIC ②纤溶亢进; ③严重肝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45. 增高: • ①病理性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急性炎症、手术创伤(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恶性肿瘤等 • ②生理性:部分正常老人,妊娠晚期

  46. (三)纤溶系统检查

  47. 1 . 血浆凝血酶时间 (Thrombin Time; TT) 2 . 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48. 自行聚合 3.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试验(Plasma Procamine Paracoagulation Test, 3P试验 ) 硫酸鱼 精蛋白 FDP 原理与方法 纤维 蛋白单体 FDP 纤维 蛋白单体 纤维 蛋白

  49. 3P试验的意义 • 阳性:提示血中存在纤维蛋白单体、增多的FDP。 • 1.继发性纤溶亢进(DIC) • (原发性纤溶阴性) • 2.溶栓治疗后; • 3.假阳性:大出血(创伤、手术、咯血、 • 呕血),恶性肿瘤、人工流产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