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660 Views
14.3 络合滴定法. 络合平衡 络合滴定 硬度与测定. 一 . 络合平衡 金属离子与络合剂 ( 配合剂 ) 形成络合物 ( 配合物 ) 的反应称为 络合反应 ( 配合反应 ) 。 1. 氨羧络合剂: 是含有氨基二乙酸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氨氮和羧氧两种络合能力很强的配位原子,可以和许多金属离子形成环状结构的络合物。 最常用:乙二胺四乙酸 ( EDTA ) 2.EDTA 及其性质 (1) EDTA 结构.
E N D
14.3络合滴定法 • 络合平衡 • 络合滴定 • 硬度与测定
一.络合平衡 金属离子与络合剂(配合剂)形成络合物(配合物)的反应称为络合反应(配合反应)。 1.氨羧络合剂:是含有氨基二乙酸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氨氮和羧氧两种络合能力很强的配位原子,可以和许多金属离子形成环状结构的络合物。 最常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 2.EDTA及其性质 (1)EDTA结构
(2)EDTA性质:EDTA ( H4Y), 获得两个质子,生成六元弱酸H6Y2+;溶解度较小, 常用其二钠盐Na2H2Y.2H2O,溶解度较大。 (3)EDTA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 在高酸度条件下,EDTA是一个六元弱酸,在溶液中存在有六级解离平衡: 有七种存在形式: 1)在pH >12时, 以Y 4-形式存在; 2)Y4-形式是配位的有效形式;
3.EDTA与金属离子的络合物 (1) 与金属离子能形成5个5元环,配合物的稳定性高; 金属离子与EDTA的配位反应: Mn+ + Y4- = MY 稳定常数: 简写为: M + Y = MY 稳定常数:
稳定常数具有以下规律: a .碱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最不稳定,lg KMY<3; b.碱土金属离子的 lgKMY=8-11; c.过渡金属、稀土金属离子和Al3+的lgKMY=15-19 d.三价,四价金属离子及Hg2+的lgKMY>20; (2)与大多数金属离子1∶1配位, 计算方便; (3)易溶于水; (4)与无色金属离子形成无色络合物, 与有色金属离子一般生成颜色更深的络合物。
4.酸度对络合滴定的影响 (1)酸效应:由于H+的存在,使络合剂参加主体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称为酸效应。 (2)酸效应系数:pH溶液中,EDTA的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Y'],与能参加配位反应的有效存在形式Y4-的平衡浓度[Y]的比值。 定义: 酸效应系数αY(H)——用来衡量酸效应大小的值。
说明: 1) 酸效应系数αY(H)随溶液酸度增加而增大,(酸度越大,pH越低, αY(H) 越大); 2) αY(H)的数值越大,表示酸效应引起的副反应越严重; 3) 通常αY(H)>1, [Y' ]>[Y]。 4) 当pH>12,αY(H)=1时,表示 [Y' ]=[Y]; 总有αY(H)≥1 pH~ lg αY(H)曲线称为酸效应曲线.
由于酸效应的影响,EDTA与金属离 子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为了反映不同 pH条件下配合物的实际稳定性,因而需要引入 条件稳定常数。 5.络合滴定中的副反应及条件稳定常数 络合滴定中的副反应
滴定主反应: Mn+ + Y4- = MY ⑴考虑酸效应影响: 由: 得: 带入稳定常数表达式得:
(2)若金属离子也发生副反应,同理进行处理,引入金属离子副反应系数。(2)若金属离子也发生副反应,同理进行处理,引入金属离子副反应系数。 副反应系数: 条件稳定常数: lgK'MY = lgKMY - lgαY(H)-lgαM 由于酸度的影响是主要的,通常金属离子无水解 效应,且不存在金属离子的副反应,只考虑酸效应。
例题: 计算pH=5.0 和 pH=2.0时 的条件稳定常数 lgK 'ZnY。 解:查表得:lgKZnY=16.5 由公式: lgK‘MY = lgKMY - lg αY(H) 得: pH=5.0 时, lg αY(H)= 6.6, lgK ' ZnY=16.5-6.6=9.9 pH=2.0 时, lg αY(H)=13.51, lgK'ZnY =16.5-13.5=3.0
6.金属离子准确滴定的条件 若允许的相对误差为±0.1%,根据终点误差公式,可得: 金属离子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为: lgcK'MY≥6 当 c =10-2 mol/L 时: lgK'MY≥8
7.最小pH的计算及林旁曲线 溶液pH对滴定的影响可归结为两个方面: (1)提高溶液pH,酸效应系数减小,K’MY增大,有利于滴定; (2)提高溶液pH,金属离子易发生水解反应,使K’MY减小,不利于滴定。 两种因素相互制约,具有最佳点(或范围)。 当某pH时,条件稳定常数能够满足滴定要求, 同时金属离子也不发生水解,则此时的pH 即最小pH。 不同金属离子有不同的最小pH值及最大pH值。
最小pH的计算: 由 lgK’MY≥8 得: lgKMY - lgα Y(H)≥8 即:lgαY(H) ≤ lgKMY –8 lgαY(H) = lgKMY –8 →最小pH 将各种金属离子的lgKMY与其最小pH值绘成曲线, 最小pH值~ lgKMY称为EDTA的酸效应曲线或林旁曲线。
二、络合滴定 1.络合滴定曲线 在络合滴定中,随着EDTA滴定剂的不断加入, 被滴定金属离子的浓度不断减少, 以被测金属离 子浓度的负对数pM(pM=-lg[M])对加入滴定剂体 积作图,可得络合滴定曲线即pM~V曲线。 例题: 计算0.01000 mol/L EDTA 溶液滴定20.00 mL 0.01000 mol/L Ca 2+溶液的滴定曲线。
(1) 在溶液在pH>12时进行滴定时: 酸效应系数αY(H)=1; K 'MY = K MY = [MY] /([M] [Y4-] 1)滴定前:溶液中Ca 2+离子浓度: [Ca 2+ ] = 0.01 mol / L , pCa = -lg [Ca 2+ ] = -lg0.01 = 2.00 2)化学计量点前:已加入19.98mL EDTA(剩余0.02mL钙溶液,-0.1%) [Ca2+] = 0.01000×0.02 / (20.00+19.98)= 5×10-6 mol/L, pCa =5.3 3)化学计量点:此时 Ca 2+几乎全部与EDTA络合, [CaY]=0.01/2=0.005 mol/L ;[Ca 2+]=[Y4-]=X ; KCaY=1010.69 由稳定常数表达式,得:0.005/X2 = 1010.69 , [Ca 2+]=3.2×10-7 mol/L ; pCa=6.49
4)化学计量点后: EDTA溶液过量0.02mL(+0.1%) [Y4-]=0.01000× 0.02/(20.00+20.02)=5.00×10-6 mol/L [CaY]=0.01000×20.00/(20.00+20.02)=5.00×10-3 mol/L 由稳定常数表达式得: [Ca 2+]=2.00×10-8 mol/L ; pCa=7.69 由计算可得: 滴定突跃范围: pCa=5.3~7.69 ; 化学计量点: pCa=6.49
(2) 溶液pH小于12时滴定 当溶液pH小于12时,存在酸效应; lgK’MY=lgK MY -lgαY(H) 将滴定pH所对应的酸效应系数代入上式,求出K’MY后计算。 2.影响滴定突跃的主要因素 (1) 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K’MY越大,滴定突跃越大。 (2)被滴定金属离子的浓度:CM越大,滴定突跃越大 。
3.计量点pMsp的计算 计量点pMsp的计算通式为: pMsp= (pCM.sp+lgK,MY); CM.sp= CM CM.sp :计量点时金属离子总浓度; CM : 起始金属离子总浓度.
4.金属指示剂 (1)作用原理 金属指示剂是一种有颜色的有机络合剂(In,甲色),能与金属离子生成另一种颜色的有色络合物(MIn,乙色),且指示剂络合物MIn稳定性小于EDTA络合物MY稳定性(K’MIn<K’MY),达到计量点时,稍过量的EDTA便置换出指示剂络合物MIn中的金属离子,释放出游离的金属指示剂,溶液随之由乙色变为甲色.
金属指示剂变色过程: 滴定前加入指示剂, M + In = MIn 溶液呈乙色 甲色乙色 以EDTA进行滴定,滴定反应为: M + Y = MY 终点, MIn + Y = MY + In 溶液由乙色变为甲色 乙色甲色 例:络合滴定法测定镁离子,滴定前加入铬黑T (EBT)指示剂,溶液呈 紫红色: 铬黑T(蓝色) + Mg2+ = Mg2+-铬黑T(紫红色), 滴定终点时,滴定剂EDTA夺取Mg2+-铬黑T中的Mg2+,使铬黑T游离出来,溶液呈蓝色,反应如下: Mg2+-铬黑T(紫红色) + Y = 铬黑T (蓝色) + Mg2+-Y
(2)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1)在滴定的pH范围内,游离指示剂与其金属配合物之间应有明显的颜色差别; 注意:金属指示剂的适用pH范围,如铬黑T不同pH时的颜色变化: H2In- ======= HIn2- ======== In3- pH <6 8~11 >12 紫红色 蓝色 橙色 其指示剂络合物为紫红色,故适用范围pH=8~11.
2)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稳定性应适当2)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稳定性应适当 不能太小:否则未到终点时指示剂游离出来,终点提前; 不能太大:指示剂应能够被滴定剂置换出来; 指示剂封闭——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了稳定的配合物(即K ’MIn >K ’MY),终点时不能被滴定剂置换出来的现象。 例:铬黑T 能被 Fe3+、Al3+、Cu2+、Ni2+封闭,可加三乙醇胺掩蔽。
3)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应易溶于水。3)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应易溶于水。 指示剂僵化——如果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不溶于水,生成胶体或沉淀,在滴定时,指示剂与EDTA的置换作用进行的缓慢而使终点拖后变长现象。 例:PAN指示剂在温度较低时易发生僵化; 可通过加有机溶剂、加热的方法避免指示剂僵化。
三 、硬度与测定 1.硬度及分类 ⑴按致硬阳离子分:总硬度=钙硬度[Ca2+] +镁硬度[Mg2+] . (2)按阴离子组成分:总硬度=碳酸盐硬度+非碳酸盐硬度 碳酸盐硬度:碳酸盐硬度包括重碳酸盐如Ca(HCO3)2、 Mg(HCO3)2和碳酸盐如MgCO3, CaCO3的总量。一般加热煮沸 可以除去,因此称为暂时硬度。 Ca(HCO3)2 = CaCO3↓+CO2↑+H2O 由于生成的CaCO3等沉淀,在水中还有一定的溶解度 (100℃时为13mg/L)则碳酸盐硬度并不能由加热煮沸完全除尽。 非碳酸盐硬度:非碳酸盐硬度主要包括CaSO4、MgSO4、 CaCl2、MgCl2等的总量,经加热煮沸不能除去,故称为永久 硬度。
2.硬度的单位 (1)mmol/L:这是现在的通用单位。 (2)mg/L; 1)mg Ca2+ /L; mgMg2+/L ; 2)mgCaCO3 /L, 1mmol/L=100.1 CaCO3mg/L; 3) mg CaO/L, 1mmol/L=56.1 CaOmg/L (3)德国度(简称度): 1度=10mgCaO/L所引起的硬度。 (4)法国度:1法国度=10mg CaCO3/L所引起的硬度。
3.硬度的测定 (1)总硬度测定:[Ca2+ +Mg2+] 的测定 在一定体积的水样中,加入一定量的NH3—NH4Cl缓冲溶液,调节pH=10.0,(加入三乙醇胺,掩蔽Fe3+,Al3+) ,加入铬黑T指示剂,溶液呈红色,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由红色变为蓝色。 计算公式: CEDTA:EDTA标准溶液浓度,mol/L; VEDTA: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水:水样的体积,ml
⑵Ca2+测定: 一定体积水样,用NaOH(沉淀掩蔽剂)调节pH﹥12,此 时Mg2+以沉淀形式被掩蔽,加入钙指示剂,溶液呈红色, 用 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由红色变为蓝色。 计算公式: MCa= 40.08g/mol MMg= 24.30g/mol
4.天然水中硬度与碱度的关系 (1)总碱度<总硬度 : 即C(HCO3-)<C(1/2 Ca2+)+C(1/2 Mg2+) 碳酸盐硬度=总碱度; 非碳酸盐硬度=总硬度-总碱度 (2)总碱度>总硬度 : 即 C(HCO3-)>C(1/2 Ca2+)+C(1/2 Mg2+) 碳酸盐硬度=总硬度 ;无非碳酸盐硬度, 负硬度=总碱度-总硬度 NaHCO3、KHCO3、Na2CO3、K2CO3等称为负硬度。 (3)总硬度=总碱度 : 即 C(HCO3-)=C(1/2 Ca2+)+C(1/2 Mg2+) 只有碳酸盐硬度,且碳酸盐硬度=总硬度=总碱度
例题 1.金属离子与已二胺四乙酸的络合比为( C ) A 1:2 B 2:1 C 1:1 D 2:2 2.EDTA酸效应系数的定义是( B ) A, [Y]/[Y]总B,[Y]总/[Y] C,[H+]/[Y]总D, [Y]总/[H+] 3.金属离子M能够用EDTA直接滴定的最大αY(H)是( A ) A. ㏒αY(H)≤㏒K(MY)-8 B. ㏒αY(H)≥㏒K(MY)-8 C. ㏒αY(H)≤㏒K(MY’)-8 D. ㏒αY(H)≥㏒K(MY’)-8
5.铬黑T指示剂:色变如下 H2In- pka2=6.3 HIn2- pka3=11.6 In3- 红色 蓝色 橙色 铬黑T与金属离子M生成红色配合物MIn,可见铬黑T应用于EDTA滴定中的pH条件为:( C ) A、pH≤6.3 B、pH≥11.6 C、6.3≤pH≤11.6 D、pH≥12 6、金属离子M能够用EDTA直接滴定的必要条件是( B ) A.C.K(MY)≥106 B.C.K’ (MY)≥106 C. lgC.K(MY)≥106 D.lgC.K’ (MY)≥106 7.EDTA滴定Ca2+ 离子反应的lgKCaY =10.69,若该反应在某酸度条件下的lgKCaY , =8.00,则该条件下Y4- 离子的酸效应系数lgα等于( B ) A 8.00 B 2.69 C 10.69 D -2.69
8. ETDA容量法是目前测定总硬度的常用方法,请指出本法所用的指示剂为( A )。 A.铬黑T; B、酸性铬蓝K;C、酚酞络合剂;D、甲基百里酚酞 9.当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符合( A )时,才可用于络合滴定。 A、1gK’稳>8时;B、1gK’稳<8时 ;C、1gK’稳<10; D、1gK’稳>10时 9+1:测定自来水的总硬度时,常用的滴定方法为: A。EDTA滴定法B。酸碱滴定法 C。氧化还原滴定法 D。沉淀滴定法
10.在Ca ,Mg的混合液中,用EDTA法测定Ca要消除Mg的干扰,宜用:( C ) A 控制酸度法 B 络合掩蔽法 C 氧化还原掩蔽法 C 沉淀掩蔽法 10+1、 某溶液主要含Ca2+、Mg2+及少量Fe3+、Al3+.在pH=10时,加入三乙醇胺后以EDTA滴定,用铬黑T为指示剂,则测出的是 ( ) A.Mg2+ B.Ca2+ C.Ca2+.、Mg2+ D.Fe3+ 、Al3+
11、已知0.1000mol·L-1EDTA溶液,在某酸度下Y4-离子的酸效应系数的对数为1ga=7.24,则该溶液中[Y4-]等于: C A、10-7.24mol·L-1;B、107。24mol·L-1;C、10-8。24mol·L-1;D、10-6.24mol·L-1; 12. 以EDTA(Y)滴定Ca2+离子。若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CaY和Y4-离子的酸效应系数a,则该滴定反应的酸效应平衡常数等于: C A、aKCaY; B、a/KCaY; C、KCaY/a; D、a/[Ca2+]; 13.用EDTA滴定Ca2+离子反应的1gKCaY=10.69。当pH=9.0时,Y4-离子的1ga=1.29,则该反应的1gK’CaY等于:D A、1.29; B、-9.40; C、10.69; D、9.40; E、11.96
14.在EDTA配位滴定中,下列有关EDTA酸效应的叙述,何者是正确的? B A、酸效应系数愈大,配合物的稳定性愈高; B、酸效应系数愈小,配合物愈稳定; C、反应的pH愈大,EDTA酸效应系数愈大; D、EDTA的酸效应系数愈大,滴定曲线的pM突跃范围愈宽。 15.对于EDTA(Y)配位滴定中的金属指示剂(In),要求它与被测金属离子(M)形成的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为:B A、> K’MY; B、< K’MY;C、≈ K’MY;D、≥108.0
16.pH=3时,EDTA的酸效应系数为1010.60,若某金属离子的浓度为0.01moL/L,则该离子被准确滴定的条件为: C A. lgK稳≥16.60; B. lgK稳<16.60 C. lgK稳≥ 18.60; D. lgK稳< 18.60 17.已知pH=12时,Y4-离子在EDTA总浓度中占98.04%,则酸效应系数为: D • 0.98 ; B. 98.04 ; C.1.02×102 ; D.1.02
18.EDTA滴定法测定Ca2+、Mg2+离子,为了消除水中Fe3+、Al3+的干扰,可选用的掩蔽剂为: B • KCN ; B.三乙醇胺 ; C.NH4F ; D. NaOH 19.水样中含有Ca2+、Mg2+ 、 Fe3+ 、Al3+,用 EDTA滴定法测定,如加入NH4F,则测定的是:A • Ca2+、Mg2+ 、 Fe3+的总量; B. Ca2+、Mg2+的总量; C. Ca2+、Mg2+ 、 Fe3+ 、Al3+的总量; D. Fe3+ 、Al3+的总量
20.EDTA滴定法测定Ca2+、Mg2+离子,为了消除水中Cu2+、Zn2+的干扰,可选用的掩蔽剂为: A • KCN ; B.三乙醇胺 ; C.盐酸羟胺; D. N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