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516 Views
《 上海史 》 苏智良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博导;兼任上海市中学历史学科主编、上海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委宣传部咨询专家、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代人物专门委员会主任、中国史学会理事等。 主要著作: 《 上海近代史 》 (合作)、 《 上海一百年 》 (合作)、 《 近代上海黑社会研究 》 、 《 当代人类社会问题 》 、 《 中国毒品史 》 、 《 禁毒全书 》 、 《 慰安妇研究 》 、 《 上海日军慰安所实录 》 (合作) 、 《 海上枭雄 —— 黄金荣与上海社会 》 、 《 中国简史 》 、 《 日本历史教科书风波真相 》 等。.
E N D
《上海史》 苏智良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博导;兼任上海市中学历史学科主编、上海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委宣传部咨询专家、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代人物专门委员会主任、中国史学会理事等。 主要著作:《上海近代史》(合作)、《上海一百年》(合作)、《近代上海黑社会研究》、《当代人类社会问题》、《中国毒品史》、《禁毒全书》、《慰安妇研究》、《上海日军慰安所实录》(合作) 、《海上枭雄——黄金荣与上海社会》、《中国简史》、《日本历史教科书风波真相》等。
一、得天独厚的宝地 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正当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均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为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趋势由东向西低微倾斜。 1949年,上海的面积只有636平方公里。到1958年,江苏省的嘉定、宝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崇明10个县划归上海,使上海市的辖区范围扩大到5910平方公里,几乎是解放初期的10倍。2001年,上海全市面积6340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218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21平方公里。境内辖有崇明岛,面积为1041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三大岛。
上海最重要的地理因素 1、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东端, 有长江三角洲的腹地 2、长江入海口 3、中国海岸线的中点 上海在中国的地理位置 在长江口外佘山岛树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点界石。这是上海地区唯一一个划分海洋领土的基点。
二、上海城市发展的脉络 6000年的历史 唐时渔村 宋代置镇 东南壮县 中国第一个200万人口的城市 中国第一工业、贸易中心 中国首个1000万人口的城市 中国的工业、贸易、运输、金融中心 1930年代的上海
三、近代经济的成长 1、人口 23万人——550万人 2、工业制造 从无到有,5525家工厂,占全国40% 3、贸易 中国最大的贸易中心,占全国80%;国际贸易中心。 4、金融 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中国70%以上的银行设于此,国际上58家大银行在上海设有分行,亚洲金融中心 5、商业 中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20—30年代是上海发展的辉煌时期;抗日战争至1980年代是上海的衰退期。 而今天上海步入了历史上第二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到2005年,上海GDP总值9125亿元人民币,增长11.1%,已连续第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2位数。5年之内,上海将逐步实现从工商业中心城市向经济中心城市转变。
四、充满活力的城市 当农业文明统治着中国之时,殖民势力已侵入上海,到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已借助这种尴尬的身份和经验发展为一个极端繁荣的城市,并朝着国际大都会的方向迈进。 在一般近代中国人的眼光里,上海和“现代”等义。 1、海派文化 海派京剧
海上画派 董其昌秋兴八景图之一 董其昌(公元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官居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擅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墨清秀,画风典雅,气韵高古,意境隽永,为“华亭画派”领袖。书法晋唐,以二王入手,自成一格。流风披靡,左右潮流。创“南北宗”之说,标榜“文人画”,影响至深。其著有《容台集》、《画禅室随笔》等书。
任伯年(1840-1896),名颐,字伯年,号次远。任伯年曾到土山湾学习西洋画。他的绘画,清新生动,题材广泛、诗意盎然。后期海派大师吴昌硕学画于任伯年。徐悲鸿称任伯年为“仇十洲以后中国画家第一人。”任伯年(1840-1896),名颐,字伯年,号次远。任伯年曾到土山湾学习西洋画。他的绘画,清新生动,题材广泛、诗意盎然。后期海派大师吴昌硕学画于任伯年。徐悲鸿称任伯年为“仇十洲以后中国画家第一人。” 苏武牧羊图 破扇钟馗图 羲之爱鹅图
吴昌硕(1844-1927年),浙江安吉人,近代著名书画篆刻家,西泠印社首任社长,擅写石鼓文,朴茂雄健;篆刻雄浑苍老;绘画色酣墨饱,具篆、隶、狂草笔意,别开生面,对后人影响极大。吴昌硕喜梅,逝后葬于观梅胜地余杭超山,并在墓旁设有纪念馆。吴昌硕(1844-1927年),浙江安吉人,近代著名书画篆刻家,西泠印社首任社长,擅写石鼓文,朴茂雄健;篆刻雄浑苍老;绘画色酣墨饱,具篆、隶、狂草笔意,别开生面,对后人影响极大。吴昌硕喜梅,逝后葬于观梅胜地余杭超山,并在墓旁设有纪念馆。
洋泾浜英语(Pidgin English) 又称中国化英语(Chinese English)英国人登陆美洲大陆时,在奥里诺科河口的Pidians(皮迪安人)部落作暂时的定居。英语影响了没有文字的皮迪安人,产生混合的Pidgin English。 最早的贸易交易在洋泾浜两岸进行,这种殖民地英语在中国被称之为洋泾浜英语。 两个租界以洋泾浜为界,上海出现的一种用汉语语法编造的英语被称为洋泾浜英语,街头巷尾传唱着这样的山歌: 来叫“抗母”(Come)去叫“狗”(Go), 廿四铜钱“特万体佛”(Twenty Four), 是叫“也斯”(Yes)勿叫“糯”(No), 如此如此“沙咸鱼沙”(So and So), “翘梯翘梯”(Drink Tea)是喝茶, “雪堂雪堂”(Sit Down)请侬坐, 烘山芋叫“伯凸肚”(Potato), 自家兄弟“伯辣茶”(Brother), 爷要“发茶”(Father)娘“卖茶”(Mother), 丈人阿伯“发茶佬”(Father-Law), 脚是“伏特”(Foot)鞋叫“休”(Shoe)。 洋行买办“糠摆渡”(Compador)。 ——洋泾浜英语实用手册 1915年洋泾浜被填没,建成爱多亚路,今为延安东路。
2、人才辈出 容闳(1828—1912) 广东香山南屏镇(今属珠海)人。出生贫寒家庭。少年时入英国在澳门办的教会学校读书。1847年随该校校长美国人布朗赴美国。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次年回国,不为清政府重视。先后在广州、香港外国机关,上海海关和宝顺洋行任职。1860年到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向洪仁轩提出七项新政建议,流露对太平天国的敬慕之情;但又认为它“全不足恃” 。1863年,受曾国藩委派筹建江南机器制造局,曾到美国购买机器。1868年通过江苏巡抚丁日昌向清政府条陈合资办轮船公司;选派留学生;开采矿产;禁止外国教会干涉诉讼。1872年至1875年间,主持选派青少年赴美留学(前后共四批,一百二十人),任留学生监督,旋任驻美副公使。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向张之洞提出以台湾作抵押借外债,供编练新式海陆军、雇洋兵抗日之用。1898年,同情并支持变法维新。1900年参加唐才常等在上海组织的张园国会,被推为会长。自立军失败后,受清政府通缉,逃往香港。1902年赴美,后死于美国。著有《西学东渐记》等。
吴蕴初(1891—1953) 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1911年毕业于上海兵工学校。曾任燮昌火柴厂、上海炽昌新牛皮胶厂厂长。1923年至1934年间,先后创办了上海天厨味精厂、中华工业化学研究所、天原化工厂和天利氮气厂。支持出版《化学世界》、《工业安全》等刊物。建国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化学原料工业同业公会主任委员,中华化学工业会第三至第十一届副会长、第十二至十七届会长。曾创办蕴初公益基金会,后全部捐赠给上海图书馆。 刘鸿生(1888—1956) 浙江定海(今舟山)人。早年在开滦煤矿公司任经纪人。1920年起,陆续创办鸿生火柴厂(后为大中华火柴公司)、上海中华码头公司、上海水泥公司、章华毛麻纺织公司、贾汪煤矿公司、中国企业银行。所经营的大中华火柴公司,1934年年产火柴占全国火柴年产量的21%(不包括东北)。被称为“火柴大王”。曾任上海水泥公司、大中华火柴公司总经理,上海中华码头公司董事长,招商局总经理,国民党政府专卖事业管理局局长,后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1968年12月10日,我国著名剧作家、诗人田汉逝世,享年70岁。田汉写有话剧、歌剧、戏曲、电影剧本100余部,主要有《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名优之死》、《乱钟》、《扬子江暴风雨》、《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白蛇传》等,并写有大量诗歌和歌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与郭沫若等组织创造社。后与欧阳予倩等创办、南国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电影剧社,此间发表《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等话剧。1927年任上海艺术大学校长。1930年前后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戏剧家联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左翼剧联党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从事爱国民主运动。1948年进入解放区。 1968年12月10日逝世。
潘汉年在上海 潘汉年,江苏宜兴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等职。1936年被中共中央正式任命为与国民党谈判代表。1937年任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主任,后在上海等地领导对敌隐蔽斗争和开展统战工作。1949年后,任中央华东局社会部部长、上海市委副书记、副市长等职。1955年4月3日,潘汉年以所谓“内奸”问题遭逮捕审查。当时认定潘汉年“在国共谈判中投降国民党,在1940年投靠日本特务机关和秘密会见汪精卫,在上海解放后掩护大批反革命分子并向台湾供给情报,引起1950年国民党飞机对上海的轰炸。” 1963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终审判决,被判处有期徒刑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70年被永远开除出党,改判无期徒刑。1975年3月潘汉年被下放湖南劳动,1977年4月14日含冤病故。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
1946年5月3日,远东军事法庭开庭审判,中国方面派遣的法官是梅汝璈(1904—1973),先后任教于复旦大学等。 1946年至1948年赴东京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审判日本战犯。在历时两年半开庭818次的漫长过程中,梅先生始终坚持法律原则,有礼有节,建国后,梅先生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法律顾问,60年代开始撰写《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一书。1946年5月3日,远东军事法庭开庭审判,中国方面派遣的法官是梅汝璈(1904—1973),先后任教于复旦大学等。 1946年至1948年赴东京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审判日本战犯。在历时两年半开庭818次的漫长过程中,梅先生始终坚持法律原则,有礼有节,建国后,梅先生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法律顾问,60年代开始撰写《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一书。 检察官为向哲濬(1892-1987) ,上海第一特区法院首席检察官,先后在上海大夏大学、东吴大学担任法学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又先后在复旦大学法律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担任法律教学和研究工作。1960年担任上海财经学院教授兼外语教研室主任。1965年退休。1987年8月31日逝世,终年96岁。 中国检察官最高顾问倪征噢192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历任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系主任、教务长,1981年当选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1984年在联合国及安理会上当选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任期9年。2003年病逝。
宋氏家族 宋嘉树(1864—1918):字耀如,教名查理.琼斯,生于海南岛文昌县韩姓人家,原名韩乔孙,1875年随宋姓堂舅赴美洲古巴,遂改姓宋。三年后赴美国波士顿,在丝茶店当学徒。1882年入田纳西州范德堡大学神学院,1885年毕业,次处回国,在苏州、上海等地传教,并执教于教会学校,胡适即为其学生之一。是年夏与倪桂珍结婚,两年后在上海创办美华印书馆,印行中文本《圣经》,并参与创立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还兼任上海福丰面粉厂经理。1894年夏,孙中山与陆皓东北上途经上海,与宋相识,两人对革命志同道合。宋嘉树在传教同时,暗中印行革命刊物及小册子。民国成立后,宋嘉树曾随孙中山访问日本,二次革命时,宋全家避居日本。宋育有子女六人,依次为霭龄、庆龄、子文、美龄、子良、子安。1918年5月3日,宋嘉树因患肾病不治,在上海逝世,年仅54岁。
蒋介石在上海有过三次婚姻。姚冶城、陈洁如、宋美龄。左图为蒋介石与陈洁如,上图为蒋介石与宋美龄。蒋介石在上海有过三次婚姻。姚冶城、陈洁如、宋美龄。左图为蒋介石与陈洁如,上图为蒋介石与宋美龄。
张元济(1867-1959)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参加维新运动,失败后被革职永不叙用。光绪二十九年,主持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发行所。民国13年(1924年)创建东方图书馆。对国民党反动统治不满,支持学生运动。建国后,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任上海文史馆馆长。有《校史笔记》、《涵芬楼烬余书录》等著作。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徐家汇淮海中路1285弄(上方花园)24号。上方花园建于民国30年(1941年),三层花园洋房公寓式里弄住宅,原为中国兴业银行职员宿舍,张元济于民国35年迁入,住在二楼,直到1959年去世。 名人名宅 寓所名称 寓所地址 居住时间 毛泽东寓所 安义路63号 1920年 张学良寓所 皋兰路1号 1934-1935年 刘海粟寓所 复兴中路512号 1935年 蒋介石住宅 东平路9号 1927年 蔡元培故居 华山路303弄16号 1937年 吴昌硕故居 山西北路457弄12号 1910-1927年
3、上海城市地图 城隍庙:老上海的发祥地,宗教中心与民众生活中心 十六铺:连接外部世界的起点,水陆码头,黑社会 外滩:近代新文明的象征 杨树浦:近代工业的摇篮 法租界:浪漫情调,高级住宅区 沪西: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 闸北:难民的家园 福州路:文脉的记忆 南京路;展示商业繁华的大橱窗
4、上海城市精神 城市有数千年的历史,而培育城市意识和城市精神,却是近百年的事。现代城市的形成,意味着一种转型,即知识的转型、价值的转型、审美的转型、道德的转型、理想的转型,总之是文化的转型——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城市文明的嬗变过程。 2003年“非典”初期,世界卫生组织和一些外报指责上海满报,但最后他们改变了态度。 “非典”之后,日本企业新动向:对“上海地区”高度评价。“上海地区”是指上海和包括以上海为核心的150公里以内的江苏省和浙江省在内的地区。这里不仅引诱各种各样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生产厂家,也拥有中国最丰富的市场。 2004年上海市市长国际咨询会
五、解剖近代中国的钥匙 2000年看西安 500年看北京 100年看上海 近代中国,北洋政府时期,北京是前台,天津是后台; 国民政府时期,南京是前台,上海是后台。 上海应该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领头羊。中国三个时代并存:农业时代(美国农民比例为3%,日本7%,中国63.91%[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字])、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四重转轨:计划经济转向时常经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人治型社会转向法治型开放社会。
根据联合国指定的人类发展指数标准来衡量,上海的人均期望寿命、受教育状况、人均国民收入等三项指标的人文总指数已达到0.85,是中国内地唯一达到0.8的城市,已接近香港,达到世界中等意识发达水平。根据联合国指定的人类发展指数标准来衡量,上海的人均期望寿命、受教育状况、人均国民收入等三项指标的人文总指数已达到0.85,是中国内地唯一达到0.8的城市,已接近香港,达到世界中等意识发达水平。 上海与世界一流城市的差距: 1、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的GDP占本国的20%,而上海仅5%。 2、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 3、举办过国际性的重要盛事。 4、文化中心城市的底蕴。 5、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人文、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宜人的生活环境。还有在思想观念上引领世界发展潮流,成为新思想、新理念、新创造和新产品的发源地。
六、关于城市研究 城市研究的历史 马克思:城市是资本主义罪恶最生动的体现,又是社会进步力量最充分发展的空间。 韦伯:城市的核心问题是它的经济和社会组织。 齐美尔:论文《都市与精神生活》:市民特征——理智性强,精于计算,厌倦享乐,人情淡漠。 彼得·桑德斯:《社会理论与都市问题》——失业、贫困、社会动荡、拥挤、无根漂泊等。 芝加哥学派:都市发展的动力研究、都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卡斯特:《都市问题》、《经济危机与美国社会》、《城市与基础》等。 沙朗·佐京《城市文化》,都市文化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 霍尔:《都市与区域规划》。芝加哥学派领军人物。 丝奇雅·沙森:《全球城市 · 巴黎、纽约、东京》。
本讲参考资料: 刘惠吾主编:《上海近代史》,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1987年版。 唐振常主编:《上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丝奇雅·沙森:《全球城市 · 巴黎、纽约、东京》,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5年版。 思考题: 你是上海人吗?如果是,谈谈你心目中的上海形象;如果不是,谈谈你心目中的上海印象。 可以用关键词的形式,如“时尚”“西化”“快节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