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 likes | 862 Views
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 ( Quinonoids ). 概 述. 一、定义. 醌类化合物是指分子内具有不 饱和二酮结构 ( 醌式结构 ) 或容易转 变成这样结构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二、分布:. 蓼科、茜草科、鼠李科、百合科、 豆科. 三、存在形式: 游离状态,苷. 四、天然药物:. 大黄、何首乌、虎杖、决明子、丹参、芦荟、紫草、番泻叶中的 有效成分 。. 邻苯醌 O-quinone. 对苯醌 P-quinone. 第一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一、苯 醌 类( benzoquinones ). 邻苯醌不安定,故天然界存在的大多为 对苯醌.
E N D
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 (Quinonoids)
概 述 一、定义 醌类化合物是指分子内具有不 饱和二酮结构(醌式结构)或容易转 变成这样结构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二、分布: 蓼科、茜草科、鼠李科、百合科、 豆科 三、存在形式:游离状态,苷 四、天然药物: 大黄、何首乌、虎杖、决明子、丹参、芦荟、紫草、番泻叶中的有效成分。
邻苯醌 O-quinone 对苯醌 P-quinone 第一节醌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一、苯醌类(benzoquinones) 邻苯醌不安定,故天然界存在的大多为对苯醌
α-(1,4)萘醌 amphi-(2,6)萘醌 β-(1,2)萘醌 二、萘醌类(naphthoquinones) 但目前从自然界得到的多为α-萘醌类。
对醌 邻醌 三、菲 醌 类(phenanthraquinones) 天然的菲醌类:包括邻菲醌和对菲醌两种类型 如:丹参醌类成分
四、蒽醌类(anthraquinones) 1、4、5、8—α位 2、3、6、7—β位 9、10 —meso 位 (也称中位) 依据其还原程度的不同,将其分成以下三类:
包括:蒽醌衍生物及其不同还原程度的产物 如:氧化蒽酚、蒽酚(anthranol)、 蒽酮(anthranone)及蒽酮二聚体等。 (一)蒽醌衍生物 根据-OH在蒽醌母核中位置不同,可将羟基蒽醌衍生物分为两类: 1.大黄素型 -OH分布在两侧的苯环上,多呈黄色。
例:大黄中的主要蒽醌成分多属于大黄素型(五种苷元)例:大黄中的主要蒽醌成分多属于大黄素型(五种苷元) 大黄酚(chrysophanol)R1=CH3 R2=H 大黄素(emodin)R1=CH3 R2=OH 大黄素甲醚(physcion) R1=CH3 R2=OCH3 大黄酸(rhein)R1=COOHR2=H 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R1=CH2OHR2=H
2.茜草素型 -OH分布在一侧的苯环上, 颜色较深,多为橙黄或橙红色。 羟基茜草素
(二)蒽酚(或蒽酮)衍生物 蒽醌在酸性下易被还原成蒽酚及其互变异构体蒽酮。 蒽醌蒽酚蒽酮 蒽酮、蒽酚性质不稳定,故只存在于 新鲜植物中。
g l c O O O H O H O O H C O O H H + g l u c o s e H 2 C O O H C O O H g l c O O O H (三)二蒽酮类衍生物 二蒽酮类是两分子蒽酮在C10–C10’位或其他位脱氢而形成的化合物。 如:番泻叶中致泻的有效成分——番泻苷A、B、C、D等 番泻苷A 大黄酸蒽酮
第二节 理化性质与呈色反应 一、物理性质 (一)性状 颜色—— 无Ar-OH近乎于无色 助色团越多,颜色越深 如:黄、红、橙、紫红等 多为有色晶体
(二)升华性 游离醌类多有升华性,可得到最纯的结晶。 小分子的苯醌、萘醌—— 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 应用:用于提取、精制
—COOH,Ph-OH, 二、化 学 性 质 (一)酸性 有机化合物中有显酸性基团: 1 Ar-OH的存在——显酸性——用于碱提酸沉 分子中Ar-OH的数目、位置不同则酸性强弱 有差异。
1.有-COOH的酸性> 无-COOH(Ph-OH) 2. β-OH>Ph-OH > α-OH β-羟基蒽醌α-羟基蒽α-羟基蒽醌 Pka 7.6 9.9 11.5
3.酚-OH数目增多,酸性↑ 3,6-二羟基蒽醌3-羟基蒽醌1,2-二羟基蒽醌
含-COOH > 2个以上-OH>1个-OH>2个-OH>1个-OH 以游离蒽醌类衍生物为例,酸性强弱 将按下列顺序排列: 5%NaHCO35%Na2CO31%NaOH5%NaOH 应用:可用于提取分离。
(二)颜色反应 • 菲格尔(Feigl)反应—各种醌类(+) 醌类衍生物在碱性下加热能迅 速与醛类及邻二硝基苯反应→紫色 化合物。
苯醌PPC 喷雾蓝色斑点 萘醌TLC 无色亚甲蓝 2. 无色亚甲蓝显色试验 苯醌、萘醌——区别于蒽醌 TLC、PPC
α-羟基蒽醌红色 3. 碱液呈色反应(Borntrager’s反应) —羟基蒽醌遇碱液显红或紫红色 反应机理如下:
②蒽酚、蒽酮、二蒽酮类化合物 氧化蒽醌(+) 专属性: 因呈色反应与形成共轭体系的酚 -OH和C=O有关。 ①羟基蒽醌及具有游离酚-OH的 蒽醌苷均可呈色(+) 此反应也适用于P.C显色。
4. 与活性次甲基试剂的反应 专属性: 苯醌及无2,3位取代的萘醌(+) 蒽醌→(-)
5.与金属离子的反应 —具有α-OH或邻二Ph-OH的蒽醌 ①醋酸镁反应 特点:有颜色(生成橙红、紫红、 或蓝紫色络合物),灵敏。 应用:鉴别,及TLC,P.C 显色剂
与醋酸镁形成的络合物 ②与Pb++络合 一定pH条件下能↓,用于精制。
第三节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一、游离醌类的提取方法 1.有机溶剂提取法 可用CHCl3、ben等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进行浓缩。
2.碱提酸沉法 用于提取含酸性基团(Ar-OH、 -COOH)的化合物。 3.水蒸气蒸馏法 用于具挥发性的小分子苯醌及萘醌类 化合物。
二、游离羟基蒽醌的分离 1.pH梯度萃取法——有酸性差异(见后) 2.层析法——利用(苷元)的极性差异 吸附剂—硅胶、磷酸氢钙、 聚酰胺粉、葡聚糖凝胶 *不用氧化铝,尤其不用碱性氧化铝
1. pH梯度萃取法 EtOH提取液 浸膏 Et2O溶解 Et2O溶解 不溶物 OH-/H2O萃取 碱性由弱到 强继续萃取 OH-/H2O H+/H2O H+/H2O 沉淀
三、蒽醌苷类与蒽醌衍生物苷元的分离 在有机溶剂中(CHCl3)的溶解度不同 蒽苷——不溶于CHCl3 游离蒽醌——溶于CHCl3
四、蒽醌苷类的分离 由于蒽醌苷类水溶性较强,分离精制较困难,故现多用柱色谱进行分离。 柱层析载体常用有: 硅胶、聚酰胺、葡萄糖凝胶、纤维素等 1. 分离前,多进行预处理——除部分杂质 ① 溶剂法 用极性较大的溶剂将苷从提取液中提取 (萃取)出来。
②铅盐法 蒽醌苷/H2O 醋酸铅 滤液 沉淀(蒽醌苷+醋酸铅) 加水 通入H2S气体使沉淀分解 硫化铅 蒽醌苷/H2O 放置 苷类析出
2.蒽苷的分离 聚酰胺: (分离具酚-OH) 氢键吸附: Ar-OH少,先洗下来 葡聚糖凝胶: MW大小—MW大,先洗下来 反相硅胶柱层析: Rp-8等
苷水解苷元(水解产物)鉴定 第四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 结构测定步骤: 1.化学鉴别反应:确定comp.的类型 2.纯度检查:TLC(氨熏、碘熏) 3.MW测定:MS,(元素分析)
4.光谱分析: UV、IR、MS、1H-NMR、13C-NMR 5.衍生物制备: 甲基化 乙酰化 了解母核上的取代基
252nm 325nm 272nm 405nm 苯样结构(a) 醌样结构(b) 一、蒽醌类的紫外光谱 蒽醌母核可分为a 、b两部分 蒽醌有四个吸收峰
羟基蒽醌类可有五个主要吸收峰 第Ⅰ峰230nm左右 第Ⅱ峰240~260nm(苯样结构引起) 第Ⅲ峰262~295nm(醌样结构引起) 第Ⅳ峰305~389nm(苯样结构引起) 第Ⅴ峰> 400nm(对醌结构中的C=O引起) -OH取代将影响相应的吸收带向红位移
各吸收谱带与结构的关系 1.峰Ⅰ230nm左右—与-OH数目有关 -OH数目 λmax (nm) 1 222.5 2 225 3 230±2.5 4 236
2.峰Ⅲ(262~295nm) 受β-酚羟基的影响 具有β-OH的峰Ⅲ发生红移,吸收强度也增强。 峰Ⅲ的吸收强度 logε值>4.1 有β-酚羟基 logε值<4.1 无β-酚羟基
3.峰Ⅴ(>400nm)—— 受α-酚羟基的影响 α-酚羟基越多,峰Ⅴ红移值越大
二、醌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1.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红外区域有: νC=O1675~1653cm-1 νOH3600~3130cm-1 ν芳环1600~1480cm-1
α-OH数蒽醌类型游离C=O频率缔合C=O频率C=O频率差α-OH数蒽醌类型游离C=O频率缔合C=O频率C=O频率差 (cm-1) (cm-1)(cm-1) 0 无α-OH1678~1653 —— 1 1-OH1675~1647 1637~1621 24~28 21,4或1,5-二OH—1645~1608 — 2 1,8-二OH1678~1661 1626~1616 40~57 3 1,4,5-三OH—1616~1592 — 4 1,4,5,8-四OH—1592~1572— 2.蒽醌类νC=O吸收峰位与α-酚羟基的数目关系
3.-OH的IR光谱 α-OH 3150 cm-1↓ β-OH 3600~3150 cm-1
三、醌类化合物的质谱 蒽醌类质谱(MS)特征是: 1.分子离子峰多为基峰 2.游离蒽醌相继脱去二分子CO, 得到m/z 180、152的强峰, m/z 90、76的双电荷峰。
m/z 180 m/z 152 m/z 208
四、醌类衍生物的制备 1.甲基化反应 目的: 保护-OH、测定-OH数目及成苷的位置 条件:(1)反应物甲基化易难: -COOH > -OH > Ar-OH > -OH > R-OH ( 酸性越强,质子易解离,甲基化易 ) (2)试剂的活性:CH3I > (CH3)2SO4 > CH2N2 (3)溶剂:溶剂的极性强,甲基化能力增强
2.乙酰化反应 (1)反应物的活性:(易与羰基形成氢键) 强 R-OH > -OH > -OH弱 (亲核性越强,越容易被酰化) (2)乙酰化试剂的乙酰化能力强弱: CH3COCl>(CH3CO)2O>CH3COOR>CH3COOH
(3)反应环境 (4)-OH性质对乙酰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反应意义: 利用醋酐-硼酸作为酰化剂,可以保护α-酚羟基不被乙酰化,得到β-羟基乙酰化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