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参与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参与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周大鸣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参与式发展理论的起源. 1 . 1940-1960 年代参与式发展 —— 西方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所作的“社区发展战略”(如印度) —— 旨在组织社区居民处理影响他们生活及发生的问题和发展的机会:一方面进行社区基本建设,动员当地人参与社区建设,另一方面建立社区组织,组织扫盲运动,使社区群众参与管理。 但这一时期决策仍然控制在社区以外,社区仅仅作为支援国家发展的一种工具。. 参与式发展理论的起源.

full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参与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参与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周大鸣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2. 参与式发展理论的起源 • 1.1940-1960年代参与式发展——西方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所作的“社区发展战略”(如印度)——旨在组织社区居民处理影响他们生活及发生的问题和发展的机会:一方面进行社区基本建设,动员当地人参与社区建设,另一方面建立社区组织,组织扫盲运动,使社区群众参与管理。 • 但这一时期决策仍然控制在社区以外,社区仅仅作为支援国家发展的一种工具。

  3. 参与式发展理论的起源 • 2.1960末-1970年代,反贫困运动,种族性别平等运动,人类学方法的引入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应用——应用在项目设计中,尤其是乡村发展项目中,参与式研究方法的产生。拉丁美洲。

  4. 参与式发展理论的起源 • 3.1980年代,参与式理论与方法广泛应用于投资项目之中。《农村发展参与综述》,世界银行《把人民放在首位》,RRA/PRA的运用

  5. 人类学方法与参与式发展 • “参与”与人类学的“参与观察” • “综合发展”与“整体观” • “目标群体”与“主位与客位” • 文化的理念

  6. 参与式发展理论的特色 • 参与式发展产生于社区发展而不同于社区发展,对传统的自上而下发展的反思与否定 。

  7. 参与式的途径 • 目标群体全面地参与到发展项目和发展活动的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价的过程。从技术层面看,有参与式乡村评价、参与式发展项目规划与设计、参与式发展项目的监测与评价等。

  8. 参与式发展的核心 • 核心是“赋权”(Empowerment)。而赋权的核心是对参与和决策发展活动全过程的权利的再分配,增进社区和居民在发展活动中的发言权和活动权。 • 政府和援助机构—赋予权力—社区 • 社区内部——赋予权力——弱势群体

  9. 二、参与式发展的实践 • 1.  掌握实际操作技术和工具。 • 学习——培训——协商过程 • 2.  掌握理念:促进平等,增进自信、互相理解、利益共享

  10. 参与式研究的程序(一)评估前期工作 • 1.   熟悉评估资料(社会/文化/经济背景,地理/气候/资源)。 • 2.  选择专家咨询(与项目相关的专家,如农业项目,选择农业专家,畜牧项目选择畜牧业专家)。 • 3.  设计评估建议书。与相关专家商量设计技术建议书,包括调查方法、调查点选择和时间表以及工作流程等。 • 4.  设计调查大纲和问卷。达成协议后,即设计调查大纲和问卷初稿。多次讨论定稿。 • 5.  选择评估人员和培训。一般选择有一定的专业训练和初步调查经历的人参加。培训的内容:项目背景/项目所在地背景;PRA方法培训;调查内容的讨论,包括访问提纲、索取资料提纲、问卷等。 • 6. 进入评估地点。

  11. (二)、田野工作 • 1.地方项目办官员培训(评估人员也参加,互相熟悉)。培训内容:A介绍社会评估的意义、作用和方法;B需要配合的工作;C与项目相关的问题排序。 • 2.市县座谈会,通过座谈会介绍来意、与需要资料的部门打招呼和了解官员对项目的态度。 • 3.乡镇座谈会,收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和了解本级官员的态度,落实调查点,相关的问题排序。 • 4. 行政村的座谈会(视村落的规模定)了解全村的基本情况,与村小组负责人见面相关的问题排序。

  12. 5.调查点(以自然村较合适)包括三个方面 • A.座谈会三次:村干部,分男女座谈会各一次 • B.画图:社区社会图、资源图、分男女绘制季节图、出行图、日常生活图(分农忙和农闲 ) • C.排序:发展问题和优势排序,与项目相关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排序,影响贫困与富裕程度问题排序(以上请分男女) • D.入户访谈(用问卷,可根据访谈情况调整问卷) • E. 深入访谈:根据座谈会和入户访谈中的发现选择典型进行深入访谈,如老村干部、民间精英、富裕户、贫困户等。

  13. 6.总结会汇报 • A.评估组离开县时可在初步总结的同时,开一个汇报会,通报调查的情况和初步发现,并收集齐文献资料(既方便收集资料,也给地方善始善终的好印象)。 • B.评估组集中总结:汇报各组调查情况和初步收获;对调查资料统一编号;发现缺少什么材料可以补;专家组进行讨论和排序;报告写作;分工讨论报告写作提纲。 • C.向地方政府汇报,将调查的初步发现和建议报告。善始善终。 • D 向委托机构作汇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