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267 Views
参与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周大鸣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参与式发展理论的起源. 1 . 1940-1960 年代参与式发展 —— 西方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所作的“社区发展战略”(如印度) —— 旨在组织社区居民处理影响他们生活及发生的问题和发展的机会:一方面进行社区基本建设,动员当地人参与社区建设,另一方面建立社区组织,组织扫盲运动,使社区群众参与管理。 但这一时期决策仍然控制在社区以外,社区仅仅作为支援国家发展的一种工具。. 参与式发展理论的起源.
E N D
参与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周大鸣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参与式发展理论的起源 • 1.1940-1960年代参与式发展——西方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所作的“社区发展战略”(如印度)——旨在组织社区居民处理影响他们生活及发生的问题和发展的机会:一方面进行社区基本建设,动员当地人参与社区建设,另一方面建立社区组织,组织扫盲运动,使社区群众参与管理。 • 但这一时期决策仍然控制在社区以外,社区仅仅作为支援国家发展的一种工具。
参与式发展理论的起源 • 2.1960末-1970年代,反贫困运动,种族性别平等运动,人类学方法的引入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应用——应用在项目设计中,尤其是乡村发展项目中,参与式研究方法的产生。拉丁美洲。
参与式发展理论的起源 • 3.1980年代,参与式理论与方法广泛应用于投资项目之中。《农村发展参与综述》,世界银行《把人民放在首位》,RRA/PRA的运用
人类学方法与参与式发展 • “参与”与人类学的“参与观察” • “综合发展”与“整体观” • “目标群体”与“主位与客位” • 文化的理念
参与式发展理论的特色 • 参与式发展产生于社区发展而不同于社区发展,对传统的自上而下发展的反思与否定 。
参与式的途径 • 目标群体全面地参与到发展项目和发展活动的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价的过程。从技术层面看,有参与式乡村评价、参与式发展项目规划与设计、参与式发展项目的监测与评价等。
参与式发展的核心 • 核心是“赋权”(Empowerment)。而赋权的核心是对参与和决策发展活动全过程的权利的再分配,增进社区和居民在发展活动中的发言权和活动权。 • 政府和援助机构—赋予权力—社区 • 社区内部——赋予权力——弱势群体
二、参与式发展的实践 • 1. 掌握实际操作技术和工具。 • 学习——培训——协商过程 • 2. 掌握理念:促进平等,增进自信、互相理解、利益共享
参与式研究的程序(一)评估前期工作 • 1. 熟悉评估资料(社会/文化/经济背景,地理/气候/资源)。 • 2. 选择专家咨询(与项目相关的专家,如农业项目,选择农业专家,畜牧项目选择畜牧业专家)。 • 3. 设计评估建议书。与相关专家商量设计技术建议书,包括调查方法、调查点选择和时间表以及工作流程等。 • 4. 设计调查大纲和问卷。达成协议后,即设计调查大纲和问卷初稿。多次讨论定稿。 • 5. 选择评估人员和培训。一般选择有一定的专业训练和初步调查经历的人参加。培训的内容:项目背景/项目所在地背景;PRA方法培训;调查内容的讨论,包括访问提纲、索取资料提纲、问卷等。 • 6. 进入评估地点。
(二)、田野工作 • 1.地方项目办官员培训(评估人员也参加,互相熟悉)。培训内容:A介绍社会评估的意义、作用和方法;B需要配合的工作;C与项目相关的问题排序。 • 2.市县座谈会,通过座谈会介绍来意、与需要资料的部门打招呼和了解官员对项目的态度。 • 3.乡镇座谈会,收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和了解本级官员的态度,落实调查点,相关的问题排序。 • 4. 行政村的座谈会(视村落的规模定)了解全村的基本情况,与村小组负责人见面相关的问题排序。
5.调查点(以自然村较合适)包括三个方面 • A.座谈会三次:村干部,分男女座谈会各一次 • B.画图:社区社会图、资源图、分男女绘制季节图、出行图、日常生活图(分农忙和农闲 ) • C.排序:发展问题和优势排序,与项目相关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排序,影响贫困与富裕程度问题排序(以上请分男女) • D.入户访谈(用问卷,可根据访谈情况调整问卷) • E. 深入访谈:根据座谈会和入户访谈中的发现选择典型进行深入访谈,如老村干部、民间精英、富裕户、贫困户等。
6.总结会汇报 • A.评估组离开县时可在初步总结的同时,开一个汇报会,通报调查的情况和初步发现,并收集齐文献资料(既方便收集资料,也给地方善始善终的好印象)。 • B.评估组集中总结:汇报各组调查情况和初步收获;对调查资料统一编号;发现缺少什么材料可以补;专家组进行讨论和排序;报告写作;分工讨论报告写作提纲。 • C.向地方政府汇报,将调查的初步发现和建议报告。善始善终。 • D 向委托机构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