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5

第八章 叶类中药

第八章 叶类中药. 概 述. 一、来源:叶类中药 一般多用完整而已长成的干燥叶,也有只用嫩叶,如苦竹叶;多为单叶,或是复叶的小叶,如番泻叶。还有少数药材除叶外还有嫩枝,如侧柏叶和大青叶中的蓼蓝叶、马兰叶等,但主要供药用的是叶,故一并列入叶类中药。 嫩叶 来源 成熟叶 带嫩枝的叶. 二、性状鉴别: 叶类中药大多是干燥品,由于叶片菲薄,再经过采制、干燥和包装等过程,往往皱缩或破碎,欲观察其特征,有时需要在水中浸泡润湿并展开后才能识别。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八章 叶类中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叶类中药 概 述

  2. 一、来源:叶类中药 一般多用完整而已长成的干燥叶,也有只用嫩叶,如苦竹叶;多为单叶,或是复叶的小叶,如番泻叶。还有少数药材除叶外还有嫩枝,如侧柏叶和大青叶中的蓼蓝叶、马兰叶等,但主要供药用的是叶,故一并列入叶类中药。 • 嫩叶 • 来源 成熟叶 • 带嫩枝的叶

  3. 二、性状鉴别: • 叶类中药大多是干燥品,由于叶片菲薄,再经过采制、干燥和包装等过程,往往皱缩或破碎,欲观察其特征,有时需要在水中浸泡润湿并展开后才能识别。 • 1.组成: • 叶柄:注意叶柄的有无或长短 复叶、单叶 托叶:有无 • 叶片

  4. 2.对叶片的观察(按植物形态描述)一般应注意:形态、大小、色泽、叶尖、叶基、叶缘、叶脉、表面、质地、气味等。2.对叶片的观察(按植物形态描述)一般应注意:形态、大小、色泽、叶尖、叶基、叶缘、叶脉、表面、质地、气味等。

  5. 3. 显微鉴别: • 组织横切面 • 上表皮: 角质层 气孔,毛茸少 表皮 •  下表皮: 气孔 毛茸多,表皮细胞垂周壁常波 • 浪状 • 栅栏组织(含叶绿体) 叶肉组织 • 海绵组织:分泌组织、内含物 •  木质部在上 叶脉:主脉   韧皮部在下 • (维管束上下常有厚壁组织、厚角组织)

  6. 重要的特征参数: • 气孔指数:一种植物叶的单位面积上气孔数与表皮细胞数的比例有一定的范围较为恒定,这种比例关系称为气孔指数。 • 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 气孔指数= • 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表皮细胞数 • 栅表比:栅栏细胞与表皮细胞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一个表皮细胞下的栅栏细胞数目称为“栅表比”。 • 脉岛数:叶脉中最细的叶脉将叶肉组织分成许多小块,叫做脉岛束。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7. 石韦 侧柏叶 蓼大青叶 大青叶 枇杷叶 番泻叶 构骨叶 罗布麻叶 紫苏叶 艾叶 叶类中药的鉴定

  8. 石韦 • Folium Pyrrosiae • 来源 • 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石韦或有柄石韦的干燥叶。前两者习称“大叶石韦”,后者习称“小叶石韦”。

  9. 产地 • 庐山石韦主产于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石韦主产于长江以南各省。有柄石韦主产于东北、华北、华中等省区。

  10. 性状鉴别 • 庐山石韦:叶片略皱缩,展平后呈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耳状偏斜,全缘,边缘常向内卷曲;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散布有黑色圆形小凹点;下表面密生红棕色星状毛。叶柄具四棱,略扭曲,有纵槽。叶片革质。气微,味微涩苦。

  11. 石韦:叶片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基部楔形,对称。孢子囊群在侧脉间,排列紧密而整齐。石韦:叶片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基部楔形,对称。孢子囊群在侧脉间,排列紧密而整齐。 • 有柄石韦:叶片多卷曲呈筒状,展平后呈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基部楔形,对称。下表面侧脉不明显,布满孢子囊群。

  12. 显微鉴别 • 庐山石韦叶柄中部横切面:①一列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②下皮纤维4-8列,壁厚,黄色,木化,内含棕色物质③维管束7-12个,周韧型,呈环状散在。近腹面有两个较大,“八”字型排列,每个维管束外有一列内壁特厚的内皮层细胞环绕,大维管束外侧的内皮层细胞较大,侧壁也增厚,向外渐薄,壁黄棕色。

  13. 庐山石韦叶横切:①上表皮下有1-2列下皮细胞,形较大,壁较厚,长扁;下表皮外被星状毛。②栅栏组织3-4列栅状细胞组成,海绵组织细胞较小,占叶肉小部分。③主脉上下紧贴表皮处为厚壁组织。④中央上方分体中柱周韧型,木质部呈三叉状,分体中柱周围有内皮层,凯氏点可见。⑤再向外是大型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内壁及侧壁增厚,不木化,细胞内有棕黑色树脂状内含物。⑥主脉外侧及叶肉部分尚有数个细小的分体中柱。庐山石韦叶横切:①上表皮下有1-2列下皮细胞,形较大,壁较厚,长扁;下表皮外被星状毛。②栅栏组织3-4列栅状细胞组成,海绵组织细胞较小,占叶肉小部分。③主脉上下紧贴表皮处为厚壁组织。④中央上方分体中柱周韧型,木质部呈三叉状,分体中柱周围有内皮层,凯氏点可见。⑤再向外是大型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内壁及侧壁增厚,不木化,细胞内有棕黑色树脂状内含物。⑥主脉外侧及叶肉部分尚有数个细小的分体中柱。

  14. 粉末:①星状毛体部6-12个细胞,辐射状排列成上下两轮,有的表面光滑,有的有纵向或不规则网状纹理,柄1-9个细胞。②孢子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肾形,外壁具疣状突起。③孢子囊环带细胞,表面观扁长方形。④叶下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气孔类圆形。⑤纤维长梭形,胞腔内充满红棕色或棕色块状物。粉末:①星状毛体部6-12个细胞,辐射状排列成上下两轮,有的表面光滑,有的有纵向或不规则网状纹理,柄1-9个细胞。②孢子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肾形,外壁具疣状突起。③孢子囊环带细胞,表面观扁长方形。④叶下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气孔类圆形。⑤纤维长梭形,胞腔内充满红棕色或棕色块状物。

  15. 成分 • 主要含有里白烯、芒果苷等。 • 功效 • 性微寒,味甘、苦。利尿通淋,清热止血。

  16. 侧柏叶2 • Cacumen Platycladi • 来源 • 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枝稍及叶。

  17. 产地 • 除新疆、青海外,几遍全国。为我国特有。

  18. 性状鉴别 多分枝,小枝扁平,长短不一。叶细小,鳞片状,先端钝,交互对生,紧密贴伏于小枝上,深绿色或黄绿色。质脆,易折断。气微清香,味苦涩、微辛。 以色绿、无老枝和碎末者为佳。

  19. 显微鉴别一 带叶小枝的横切面: 呈长椭圆形;中央为小枝部分,两侧为鳞片状叶。 1.鳞叶表皮细胞小,角质层厚,排列整齐。 2.与小枝相接部分有小型维管束,外韧型维管束环列,韧皮部散有纤维;髓及射线明显。 3.小枝部分下皮细胞略呈栅栏组织状,皮层细胞较大。间有少数树脂道; 4.叶肉栅栏细胞短柱状,海绵组织细胞环状排列,细胞间隙大; 5. 中柱大,韧皮部亦有少数树脂道,并有细小纤维;木质部主要由管胞组成;射线明显。中央有扁小髓部。 6.小枝及叶的薄壁细胞均含有草酸钙小方晶和砂晶。 侧柏横切面简图

  20. 显微鉴别二 粉末:绿色或淡黄绿色,有香气。 (1) 上表皮细胞长方形,壁略厚; (2)纤维细长,碎片较多,直径约18μm; (3)表皮碎片多见,表皮细胞长方形或类多角形,壁略呈连珠状增厚,角质层上分布有草酸钙小方晶或砂晶; (4)下表皮细胞类方形;气孔甚多,凹陷型,保卫细胞较大,呈哑铃形 ; (5)树脂道完整者稀少; (6) 具缘纹孔管胞有时可见。 1.管胞 2.下皮纤维 3.叶片下表皮及气孔 4.叶片上表皮先端碎片(示无气孔) 5.小枝表皮及气孔 6.转输组织管胞 7.树脂道 8.叶肉纵断面碎片(示下皮纤维及叶肉碎片) 9.韧皮纤维

  21. 成 分 叶中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及蜡质。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β,γ-欧侧柏酚、α-侧柏酮等。黄酮类化合物有槲皮苷、槲皮素、杨梅树素、山奈素等。蜡质存在于叶表面,以聚酯形式存在,皂化后可分离得到有机酸,主要为杜松酸,尚含鞣质。

  22. 含量测定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槲皮苷不得少于0.10%。 • 功效 • 性寒,味苦、涩。凉血止血,生发乌发。

  23. 附 :柏子仁 为侧柏的干燥成熟种仁。呈长卵形或长椭圆形,表面淡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外有膜质的内种皮包被,顶端略尖,有深褐色的小点,基部钝园。质软,油润,断面黄白色,富油性。气微香,味淡有油性。久贮泛油者呈棕色或棕褐色。以粒饱满、色黄白、油性大而不泛油者为佳。

  24. 成分及功效 种仁含脂肪油约14%,皂苷、少量挥发油及植物甾醇、维生素A、蛋白质 性平,味甘。养心安神,止汗,润肠。

  25. 蓼大青叶1 • Folium Polygoni Tinctorii • 来源 • 为蓼科植物蓼蓝的干燥叶。

  26. 产地 • 主产于河北、山东、辽宁、陕西等省。

  27. 性状鉴别 • 多皱缩破碎。完整叶展平后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蓝绿色或黑蓝色,先端钝,基部渐狭,全缘。叶脉浅黄棕色,于下表面略突起。叶柄扁平。质脆。气微,味微涩而稍苦。

  28. 显微鉴别 • 横切面:①叶缘处可见多列式锥状多细胞非腺毛,壁木化增厚。②异面叶,栅栏细胞2-3列,短柱状,薄壁细胞含大量蓝色物质,有的含有大型草酸钙簇晶。③主脉向下突出,维管束外韧型,6-8个排列成环,上方一个较大,每个维管束韧皮部外围均有纤维束,纤维壁厚且木化。④薄壁细胞内含大型草酸钙簇晶及多量蓝色至蓝黑色色素颗粒。

  29. 粉末:蓝绿色。①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或微波状弯曲。②气孔多为平轴式,少数为不等式。③腺毛头部4-8个细胞,柄两个细胞。④非腺毛多列性,壁木化增厚,常见子叶片边缘及主脉处。⑤叶肉细胞内含多量蓝色至蓝黑色色素颗粒。⑥草酸钙簇晶多见。粉末:蓝绿色。①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或微波状弯曲。②气孔多为平轴式,少数为不等式。③腺毛头部4-8个细胞,柄两个细胞。④非腺毛多列性,壁木化增厚,常见子叶片边缘及主脉处。⑤叶肉细胞内含多量蓝色至蓝黑色色素颗粒。⑥草酸钙簇晶多见。

  30. 成分 • 新鲜全草含靛青苷,酸水解后生成吲哚酚,在空气中被氧化成靛蓝。 • 功效 • 性寒,味苦。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31. 大青叶1 • Folium Isatidis • 来源 • 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

  32. 马蓝

  33. 产地 • 主产河北、陕西、江苏、安徽等省,大多为栽培品。 • 采制 • 一年可采2-3次,第一次5月中旬,采后及时施肥;第二次6月下旬,8月份可采第三次。

  34. 性状鉴别 • 多用基生叶,叶片多皱缩,有时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形倒披针形,上表面暗灰绿色,有时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先端钝。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呈翼状;叶柄淡棕黄色。质脆,气微,味微酸、苦、涩。

  35. 显微特征 •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均为一列横向延长的细胞,外被角质层;(1)栅栏细胞3-4列,近长方形,与海绵细胞分化不明显;(2)主维管束4-9个,外韧形,维管束上下侧可见厚壁组织;薄壁组织中含有芥子酶的分泌细胞。

  36. 粉末:绿褐色。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近平直,可见角质层纹理;(1)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略呈连珠状增厚;(2)气孔不等式,副卫细胞3-4个;(3)靛蓝结晶蓝色,存在于叶肉细胞中,呈细小颗粒状或片状,常聚集成堆。粉末:绿褐色。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近平直,可见角质层纹理;(1)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略呈连珠状增厚;(2)气孔不等式,副卫细胞3-4个;(3)靛蓝结晶蓝色,存在于叶肉细胞中,呈细小颗粒状或片状,常聚集成堆。

  37. 化学成分 • 叶含菘蓝苷等。菘蓝苷易被共存的酶或弱碱水解,生成吲哚醇继而氧化成靛蓝。 • 理化鉴定 • 粉末进行微量升华,可得蓝色或紫红色细小针状、片状或簇晶状结晶。 • 本品粉末水浸液在紫外灯下呈蓝色荧光。

  38. 功效 • 性寒,味苦。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39. 枇杷叶2 • Folium Eriobotryae • 来源 • 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干燥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