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502 Views
過港貝化石與造山運動. 研究小組成員. 曾婉婷 杜品萱 陳怡君 杜文志 王冠文. 目錄. 蒐集的資料 過港在什麼地方 過港這的地方有什麼 過港一帶小山丘最負盛名的貝化石 貝化石簡介 實地考察 考察結果 山丘和岩層是怎麼形成的? 造山運動的說明 研究成果的副產品 我們的照片. 蒐集的資料 1- 貝化石山的起源. 過港,位於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北方約三公里處,行政上隸屬後龍鎮南港里,附近地層中蘊藏有豐富的貝類化石民國四十四年苗栗縣文獻委員會,土百「 過港貝化石層 」紀念碑及禁墾告示,以期永久保存這塊地質古蹟,供學術界研究。.
E N D
研究小組成員 • 曾婉婷 • 杜品萱 • 陳怡君 • 杜文志 • 王冠文
目錄 • 蒐集的資料 • 過港在什麼地方 • 過港這的地方有什麼 • 過港一帶小山丘最負盛名的貝化石 • 貝化石簡介 • 實地考察 • 考察結果 • 山丘和岩層是怎麼形成的? • 造山運動的說明 • 研究成果的副產品 • 我們的照片
蒐集的資料1-貝化石山的起源 • 過港,位於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北方約三公里處,行政上隸屬後龍鎮南港里,附近地層中蘊藏有豐富的貝類化石民國四十四年苗栗縣文獻委員會,土百「過港貝化石層」紀念碑及禁墾告示,以期永久保存這塊地質古蹟,供學術界研究。
蒐集的資料1-貝化石山的成因 • 苗栗縣西部,大安溪至後龍溪之間的地區,是一塊經過多次海底隆起的台地,總眾多大小溪流的切割侵蝕,形成岡稜浪湧的丘陵地形。在地質學上,是屬於士新世的卓蘭層、更新世的頭嵙山層,及全新世的龍港層,形成的年代約在一百萬年至六百萬年前。 • 通霄白沙屯以北至西西湖溪南岸一帶的地層,屬頭嵙山層。頭嵙山層可細分為三層,自下而上,依次是烏眉坑段、南窩段、虎頭崁段。 1. 烏眉坑段;主由暗灰色的頁岩及砂質頁岩構成,含貝類化石,此一層的岩石常被利用為鍛燒磚瓦的原料,所以,苗栗縣縱貫公路沿線,磚廠林立。 2. 南窩段,由灰色砂岩及砂質頁岩組成,過港貝化石,位於此層。 3. 虎頭崁段,由層理不明顯的黃褐色岩石、礫岩構成,與南窩段的沉積物截然不同,極易區分。
蒐集的資料2-化石的形成 • 大部分的化石都是生物身上不易腐化的部分留下來成為化石,另外,活體或死後迅速被沙體掩埋或急速冷凍或被包入樹脂中,才造成不腐化而原物保存,其他可以保存原物的狀況還有很多,這種原物保存的化石較為少見。 • 貝殼埋入沉積物中,經時間和壓力作用後,有的硬殼仍原狀保持,有的則先留下一個中空的印模,然後再填入其他岩質成為鑄型化石,一般貝類、螺類化石就是這一類。 • 凡生物活動的痕跡被泥沙覆蓋,高溫、高壓作用下而形成岩石,便是生痕化石,這類化石也很常見。
蒐集的資料3-過港 • 過港-位於後龍鎮南港里,附近地層中蘊藏有豐富的貝類化石。 • 通霄白沙屯以北至西湖溪南岸一帶的地層,屬頭嵙山層(形成的年代約在一百萬年至六百萬年前),過港貝化石,便位於此層。 • 過港貝化石層的露頭,沿白沙屯北方,清水宮至清海宮之間的海線鐵路東側,都可發現。岩層中夾藏的貝類化石,種類繁多,主要有雙殼貝類、卷貝類、翼足類、珊瑚類、海膽、螃蟹、介形蟲等。
過港的那裡?看圖好說明 • 這是我們畫的地圖,很清楚喔! • 貝化石區在這裡 • 地圖作者:王冠文、杜文志
停看聽-環境大調查 這裡距離海很近,是小山丘的地形,離海邊只隔一條小路。 附近都沒有什麼住家,加上平地不多的原因。也沒有人種田。 海邊有一座座的風力大風車,可見這一帶的海風很大,有豐富的風力資源。 過港貝化石 停! 聽! 看! 路旁的山丘,露出一層一層的地層來,仔細看當中有許多化石。 山丘旁的告示牌說明:此為貝化石區。由於這裡人類活動少,看樣子,化石都被保護得很好。 地層是斜一邊的,並不是和地面平行的。
貝化石的簡介 • 貝化石的歷史,約二百萬年。 • 貝化石的成因 • 資料來源:訪問李主任+網站 • 作者:陳怡君
實地考察情形3 • 李主任為我們講解時,展示他的收藏。
考察結果1-1 • 現場發現的繪圖。作者:曾婉婷
考察結果1-2 • 貝化石種類。統整:陳怡君 • 實地發現+參考網路資料
考察結果2 • 思考問題
思考問題 • 貝化石的種類和化石形成原因,我們都找到了答案。 • 但是為什麼貝化石會出現在山上?山丘和岩層是怎麼形成的?
造山運動、地殼變動 • 我們查書、查電腦、問老師,知道這和造山運動有關,什麼是造山運動呢? • 請看下一頁。
什麼是造山運動? • 看圖說分明 泥沙土石在海裡一層層堆積 板塊運動使地層上升 橫向的壓力,使地層變形
貝化石山的形成1 • 看到黑板上貝化石山的簡圖吧,它高高隆起在海邊。
貝化石山的形成2 • 貝殼原本是在海底的,雨水將泥沙土石帶到海裡,蓋住了貝殼。
貝化石山的形成3 • 之後,一次又一次的泥沙堆積,在海底形成一層層的地層。
貝化石山的形成4 • 但最後怎麼又跑到陸地上來呢?
貝化石山的形成5 • 因為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菲律賓板塊的互相推擠,使台灣一直上升,也使地層變形。
貝化石山的形成6 • 最後就變成我們目前見到的貝化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