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830 Views
中三級音樂科. 粵劇. 戲劇之最. 世界上三種古老的戲劇文化之一 ( 另兩種是古希臘戲劇和印度梵劇 ) 現今中國共有三百多個劇種, 古今劇目,數以萬計. 試回答下列問題 ?. 1. 粵劇是主要用哪一種方言來演出的? 粵語 2. 何為粵劇 ? 是一種揉合了 音樂 、 動作 、 歌唱 及 故事 的一種綜合藝術。 一齣粵劇,基本上包含了 唱 、 唸 、 做 、 打 四大元素。. 來自粵劇的用語. 看你 蘭花手 般動作 , 怎樣做好事情 ?. 這是戲曲中花旦的掌法 , 表現女角的纖細、溫柔的意態。. 來自粵劇的用語. 有人 大打出手 ,快去勸阻!.
E N D
中三級音樂科 粵劇
戲劇之最 世界上三種古老的戲劇文化之一 (另兩種是古希臘戲劇和印度梵劇) 現今中國共有三百多個劇種, 古今劇目,數以萬計
試回答下列問題 ? 1. 粵劇是主要用哪一種方言來演出的? 粵語 2. 何為粵劇 ? 是一種揉合了音樂、動作、歌唱及故事的一種綜合藝術。 一齣粵劇,基本上包含了唱、唸、做、打四大元素。
來自粵劇的用語 看你蘭花手般動作,怎樣做好事情? • 這是戲曲中花旦的掌法,表現女角的纖細、溫柔的意態。
來自粵劇的用語 有人大打出手,快去勸阻! • 出手是指戲曲靶子功的武打表演形式,以離手和拋出收回的方式耍玩靶子,烘托戰鬥場面,或表現人物的機巧和諧趣。
來自粵劇的用語 我們埋班組成足班隊的班底! • 班,指演出的戲班,即劇團。 • 班底,是所有參加演職員。 • 埋班,組合所有演職員成一個劇團
為什麼又稱為大戲? • 這種戲劇的敲擊樂器是用大鑼、大鈸、大鼓,所以稱為『大戲』。」
自乾隆年間(1736-1795),以佛山為大本營。 咸豐年間(1851-1856),因某一名伶反清,故禁粵劇。 同冶年間(1862-1874),解禁粵劇。 光緒末年(1889),"八和會館"於廣州黃沙成立,並大力推廣及發展粵劇。 二十世紀初,演唱語言由戲柵官話(桂林話)轉變為粵語。 粵劇起源
粵劇發展 • 十九世紀後,大量名伶來香港發展,其中較著名如,昇平戲班,高陞戲班,重慶戲班。 • 在東南亞因僑居大量南方人,故大量粵劇戲班常在當地巡迴演出,如在新加坡的梨春園遊院,越南的西貢等。 • 1950's,北美洲如三潘市、芝加哥等亦因居住大量華僑而廣爭歡迎,當地戲班無論在演員及道具等皆中西合壁。
那甚麼是紅船戲班及過山班? • 南方的戲班--紅船戲班 • 珠江三角洲河道 • 由明清至近代,粵劇演員都乘坐『紅船』,到鄉間巡迴演出,因為當時的神誕都要演出戲劇酬神。
過山班 • 道光年間,[下四府](江西、湖南、安徽、姑蘇等)地區的子弟也組織了本地戲班. • 本地班這時出現[廣府班]和[下四府班](又稱過山班)的區別。
每次粵劇宣傳,都一定在某個地方演出。古時的粵劇會在一個叫「戲台」上演出,在順治期間已經有粵劇演出。每次粵劇宣傳,都一定在某個地方演出。古時的粵劇會在一個叫「戲台」上演出,在順治期間已經有粵劇演出。 古時的戲台 清朝過後,人們就以竹搭建戲棚,在裏面表演粵劇,讓人們坐在戲棚欣賞粵劇。 戲柵外 戲柵內 到了現今,粵劇多數會在一些大廈裏 表演,不會再在戲台、戲棚 表演。 新光戲院
舞台 • 粵劇的舞台稱為: 戲柵 • 戲柵主要分為三部份: • 1)梓柵 • 2)戲台 • 3)後台 這三部份又是什麼?
戲柵 梓柵是顴眾席,因傳統習俗,故分男左女右坐。梓柵與戲台前之間空地為"逼地",不收票價。 梓柵與戲台蓋在同一柵下,柵頂有通風層,名為: 仙巾。
戲柵 戲台是演出舞台
戲柵 後台 是演員休息及準備的地方
劇本 劇本是粵劇的主要部分,粵劇主要分為兩類: 由古代至民初,演員只按照貼在後台的提綱 (即是大綱)演出,當中只提供故事情節大部份場次並無科白曲文 ,全憑藝人臨場發揮,極需 “ 爆肚 ”的臨場發揮。
一類劇本寫有唱詞及道白; 手抄劇本 早期提綱 泥印劇本
另一類劇本寫有唱詞及道白 粵劇古曲及排場手稿 直至唐滌生先生(編劇人才)出現,使粵劇劇本得以整理,被樂團使用,發揚此藝術的精神。 1917-1959
宣傳方式 • 橫頭單 • 戲橋 • 書刊 宣傳是給市民知道有粵劇演出,宣傳內容包括:粵劇的名稱、演員的名稱、時間、地點和價錢。早期粵劇都是以單張宣傳。
粵劇知多少? • 粵戲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六個角式。 • ________致力編寫粵劇,其力作有《______》、《紫釵記》及《蝶影紅梨記》。 • 粵劇角色化妝基本上有哪幾種? • 粵劇演出的過程中,會使用哪些樂器? • 你可否舉出粵劇名人的名字? • 何謂 [粵劇] ?
《昭君出塞》 漢元帝時,函奴來朝求親,乃以王嬙(王嬙,字昭君)賜之。王嬙本係絕色美女,惟為畫工毛延壽所誤,致化妍為,未為元帝注目。及選定後,帝始發現王嬙之美,延壽之奸,然時不我予,二人相聚已無多日矣。 然元帝既已面許昭君賜予呼韓邪,義不能悔,祗得忍痛割愛。分離前夕,君妃間戀戀不捨之情,慘然欲泣。 昭君離去後,元帝為之不懌者久久,遂將貪賄之春延壽問斬。 昭君出塞,自悲身世,於馬上彈琵琶遣愁,聲韻淒涼,使南來鴻雁聞聲亦為之落下。及至胡地,更形悲痛,念及與元帝之思情,終在向呼韓邪表明心跡後,自殺殉國。 留意片段,然後說出粵劇的元素
如果你是王昭君,你願意離開親人,到塞外生活嗎?為什麼?如果你是王昭君,你願意離開親人,到塞外生活嗎?為什麼?
角色—生 • 「生」是正面的男性人物 • 可分老生、小生、武生。 • 老生:中老年的角色 • 小生:溫文儒雅的年輕男性 • 武生:擅長武藝的英雄了 • 用俊扮 (行內稱素臉)化妝手法美化角色面貌和突顯舞台效果 • 頭帶吊高眼角添英姿。
角色--旦 貼子 • 「旦」是正面的女性人物 • 可分為老旦、青衣、花旦、武旦和刀馬旦等 • 老旦:老年婦女 • 青衣:堅貞端莊的中青年 • 花旦:可愛的少女 • 武旦:能舞刀弄劍 • 刀馬旦:則是英勇機智、能文能武的女性 • 包大頭,勒網子,貼子等…
角色-丑 詼諧角色 • 戲中滑稽的小人物,說話風趣,逗人發笑 • 又稱小花臉 • 用勾臉的化妝手法 • 臉部中央、眼眶、鼻塗白色
角色—淨 • 「淨」多是性格粗豪、形象高大的男性,為了誇張效果,演出時都會畫上臉譜。 • 又稱大花臉 • 用全勾臉 (俗稱開臉) 的化妝手法, • 達誇張、象徵目的,以表現人物獨特的性格行誼
臉譜--紅色 血性忠勇 紅 色 代 表 正 面 人 物 。 藝 人 根 據 趙 匡 胤 是 「 真 命 天 子 」 、 「 火 龍 下 凡 」 的 故 事 , 在 左 眼 上 面 畫 一 條 小 龍 , 右 眼 上 面 畫 七 星 圖 案 。
臉譜--白色 奸惡陰險 曹 操 , 用 白 色 勾 面 , 是 大 花 面 面 譜 , 表 現 老 奸 巨 猾 、 陰 險 毒 辣 的 性 格 。
臉譜--黑色 剛耿正直 包拯 , 用 黑 色 勾 面 , 是 大 花 面 面 譜 , 表 現 公平、大公無私的 精神。
臉譜--黃色 驃悍幹練
臉譜--藍色 粗莽兇猛
臉譜能特出個人性格及身份,大致有幾類手法描繪:臉譜能特出個人性格及身份,大致有幾類手法描繪: • 全臉一色 (整臉)→ 權位高、正派人物 • 主色佔十分六 (六分臉) → 德高望重之 功臣重將 • 左右臉不對稱 (歪臉) → 面目醜陋,心術 不正,行為不端 小人
音樂 • 粵劇音樂主要分為二部份: • 1)聲樂----為粵劇唱腔。2)器樂----主要為 a)鑼鼓點子作用 • b)器樂曲作用 3)說白
唱腔 • 粵劇唱腔主要分為二部份: • 1)唱 • 2)唸
唱腔 • 梆王(板腔) • 說唱 • 小曲
樂器 • 早期樂器以二弦,月琴及鼓竹敲擊等為主。 現在又有何發展?
管弦樂曲 月琴 二弦 提琴 揚琴 三弦 笛
鑼 鼓 點 子 雙皮鼓 鼓 沙鼓及卜魚 鑼 沙的 鈸
歌仔戲? 歌仔戲是分別座落舞台兩側之音樂伴奏者, 樂隊編制不大, 通常大約五人左右, 分為文場在右、武場在左。 武場樂器 文場樂器
打擊樂器 任務是配合演員一舉一動,一投足的指揮 ,使全劇推展與聯貫,襯托全場氣氛 管弦樂器 管弦樂器任務是配合演唱者演唱曲調時,作伴奏、間唱、和唱等工作。因它們能演奏曲調,故大大加強戲劇的感染力。 武場樂器 文場樂器 全戲曲音樂的主宰, 使節奏顯得 靈活而富變化(一般都在文場前出現)
唱腔發展 • 早期唱腔主要分為: -旦喉 • -生喉 -丑生喉 -老生喉...等 由於語言及伴奏方式改變,唱腔亦改變為: -平喉 -子喉 -霸腔...等
紅線女 Hoong Ceen Leui (1927) 紅線女,原名鄺健廉,廣東開平人。早年藝名為小燕紅,開山師傅為何芙蓮。一九四二年,小燕紅在勝壽年劇團任第三花旦,被名伶馬師曾發掘,改投馬氏組織的勝利劇團,並採用紅線女一名。紅線女此後長期與馬師曾合作,得馬指導,藝術大進,後更結為夫婦。五十年代初,馬氏夫婦組成真善美劇團。一九五五年,紅線女與馬師曾返回內地定居,任職廣東粵劇團。 現在又如何分別唱腔?
服飾 • 蟒 • 靠 • 褶 子 , 又 名 「 海 青 」 • 海 長 • 圓 領 • 對 帔 • 衣
蟒 帝王 文武官的戲服, 圓領, 大襟闊袖, 腰繫玉帶, 袍身通常繡有龍受及雲彩。 男袍袍身較長, 女袍則袍身較短,下身穿百褶裙。
武將穿著的戲服。 有大小之分。 大靠袍上圖案多是 鱗甲形狀, 束袖, 前有靠牌, 胸前有護心鏡,背負四或六面靠旗。 小靠又稱軟靠, 只是沒有靠旗。 靠 ____ 書生、 文士的的戲服常服。 斜領, 闊袖直身常服。 海長 高級武將的便服,大領斜襟, 闊袖長袍 海青
又稱 [ 圓領 ] 或 [ 補子] • 文武官的戲服 • 腰掛玉帶, 脅下有脅擺, • 胸前及背後均絲繡補子, • 以示品位。 帔 • 文角常服 • (達官貴人、夫人、夫人的戲服) • 分男、女帔 • 對襟長直領,左右開裾。 官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