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k likes | 1.89k Views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 水土流失普查培训 (水蚀部分). 1. 提 纲. 调查目的 调查方法 主要成果 调查步骤 总结. 2. 调查目的. 评价土壤水蚀的分布、面积与强度 评价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动态变化. 3. 调查方法. A=RKLSBET A :土壤流失量( t hm -2 a -1 ) R :降雨侵蚀力( MJ hm -2 mm h -1 a -1 ) K :土壤可蚀性( t MJ -1 mm -1 h ) L :坡长因子(无量纲) S :坡度因子(无量纲) B :生物措施因子(无量纲) E :工程措施因子(无量纲)
E N D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 水土流失普查培训 (水蚀部分) 1
提 纲 • 调查目的 • 调查方法 • 主要成果 • 调查步骤 • 总结 2
调查目的 评价土壤水蚀的分布、面积与强度 评价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动态变化 3
调查方法 A=RKLSBET A:土壤流失量(t hm-2a-1) R:降雨侵蚀力(MJ hm-2 mm h-1 a-1) K:土壤可蚀性( t MJ-1 mm-1 h) L:坡长因子(无量纲) S:坡度因子(无量纲) B:生物措施因子(无量纲) E:工程措施因子(无量纲) T:耕作措施因子(无量纲) 4
A= K R L S B E T 总体设计 中心 建立文件夹 做调查底图 数字化调查图 生成B、E、T图层 转换DEM 生成L、S图层 总站 填写调查表 填绘调查图 县 收集气象数据 调查方法
主要成果 全国土壤侵蚀强度图 各省(市、区)土壤侵蚀强度图 各省(市、区)土壤侵蚀强度统计表 水土保持措施数量与分布 中国土壤流失状况分析报告 6
调查步骤 第一步: 调查单元布局 第二步: 资料准备 第三步:野外调查 第四步:数据采集 第五步:检查验收 第六步:土壤流失量计算与发布 7
第一步:调查单元布局 技术支撑单位负责 8
调查单元布局 • 调查单元布局步骤 第一步:总体布局方案设计 第二步:侵蚀类型区布局方案设计 第三步: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布局方案设计 第四步:布设结果 9
调查单元布局 第一步:总体布局方案设计 • 全国统一分层布局,共分四级: • 第一级县级区(50km×50km) • 第二级乡级区(10km×10km) • 第三级控制区(5km×5km) • 第四级基本调查单元(1km×1km) 10
调查单元布局 第一步:总体布局方案设计 • 在第四级基本调查单元(1km×1km)的基础上,以4%的密度抽样。 • 根据重要性选择抽样密度 • 4% • 1% • 0.25% 11
调查单元布局 第一步:总体布局方案设计 • 调查单元的确定 • 在平原区选择完整的1km×1km调查单元作为调查对象。 • 在丘陵区、山区选取全部或部分落于调查单元内的面积约为0.2~3km2的小流域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单元布局 第一步:总体布局方案设计 依据全国1:400万土地利用图,剔除落于冰川、永久雪地、沙漠、戈壁、沼泽、湖泊内的基本调查单元。 13
调查单元布局 第二步:侵蚀类型区布局方案设计 根据土壤侵蚀营力,将全国分为水力侵蚀区、风力侵蚀区、风水交错侵蚀区和冻融侵蚀区。 • 水蚀区只调查水蚀 • 风蚀区只调查风蚀 • 风水交错侵蚀区同时调查风蚀和水蚀 • 冻融侵蚀区进行冻融侵蚀调查 14
调查单元布局 第二步:侵蚀类型区布局方案设计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 15
调查单元布局 第三步: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布局方案设计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6年第2号《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中对防治类型区的规定,将各侵蚀类型区进一步划分为: • 重点治理区 • 重点预防保护区 • 重点监督区 • 非重点防治区 16
调查单元布局 第三步: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布局方案设计 在基本调查单元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防治区类型划分不同抽样密度。 • 重点治理区以4%抽样 • 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以1%抽样 • 其它地区0.25%抽样 17
调查单元布局 第四步:布设结果发放 18
调查单元布局 第四步:布设结果发放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将下列文件发放省水土保持中心总站。 • 全国省、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调查单元1:10000地形图图幅编号 • 全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调查单元分布图 • 全国省、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调查单元SPOT卫星遥感影像数据 19
第二步:资料准备 省级单位负责 20
资料准备步骤 第一步:建立文件夹体系 第二步:购买地形图 第三步:确定调查单元位置 第四步:勾绘调查单元边界 第五步:扫描地形图 第六步: 数字化地形图 第七步:打印调查底图 第八步:打印SPOT影像 第九步:分发资料 21
资料准备 第一步:建立文件夹体系 • 一级目录名称: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编码,2位数字 • 二级目录名称: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编码,6位数字 • 三级目录名称:县级编码+调查单元编号,10位数字 • 四级目录:共包括3个文件夹 • basic:存储基础信息 • shp:存储ArcGIS矢量图层 • raster:存储ArcGIS栅格图层 22
资料准备 一级目录 23
资料准备 二级目录 24
资料准备 三级目录 25
资料准备 四级目录 26
资料准备 五级目录-basic 27
资料准备 五级目录-shp 28
资料准备 五级目录-raster 29
资料准备 四级目录文件名称 30
资料准备 第二步:购买地形图 • 各省根据地形图图幅编号购置1:10000地形图。 • 图幅编号见二级文件夹中“野外调查单元1:10000地形图图幅编号”文件。 31
资料准备 第三步:确定调查单元位置 • 地形图信息:等高线、高程、角点经纬度、方里网 32
第四步:勾绘调查单元边界 资料准备 33
第四步:勾绘调查单元边界 勾绘流域边界 中间方里网内挑选 面积合适 分水岭闭合 资料准备 34
资料准备 第四步:勾绘调查单元边界 35
资料准备 第五步:扫描地形图 • 扫描1:10000地形图 • 扫描分辨率为300dpi • 结果保存为jpg格式 • 使用A1或更大扫描仪 36
第六步: 数字化地形图 控制点编辑 添加图层 调查单元边界数字化 调查单元等高线数字化 输出边界“bj”图层 输出等高线“dgx”图层 资料准备 37 37
控制点编辑 双击启动R2V.exe; 选择“文件/打开文件或图案”,选择我们需要数字化的1:1万地形图。 资料准备-数字化地形图 打开文件 的操作按钮 弹出对话框 38
鼠标左键点击“编辑”,弹出下拉菜单 然后点击“编辑/控制点编辑”,打开开关 控制点编辑 资料准备-数字化地形图 39
控制点编辑 鼠标对准地形图的某个角点,单击左键,弹出“控制点坐标”窗口 X填写为地形图该点的经度,Y填写为地形图该点的纬度。如116°22’30”,计算为(22/60+30/3600)+116,填写为116.375° 资料准备-数字化地形图 40
控制点编辑 点击“确定”,第一个控制点编辑完成。 资料准备-数字化地形图 41
控制点编辑 依次编辑其它三个角点 点击“文件”,再点击“保存方案” 选择存储路径,输入文件名“dxts”,然后点击“保存”,文件保存为*.prj文件; 资料准备-数字化地形图 42
添加图层 点击“定义图层”,弹出“图层管理”对话框 资料准备-数字化地形图 43
添加图层 在下方空栏中输入bj,点击“添加图层”,完成“bj”图层的添加。 资料准备-数字化地形图 44
添加图层 在空栏中输入“dgx”,点击“添加图层”,完成“dgx”图层的添加。点击“确定”,完成图层添加 资料准备-数字化地形图 45
调查单元边界数字化 点击“定义图层”,弹出“图层管理”对话框 选择 “dgx”,点击“开/关”,标记变为“关”,点击“确定”。 资料准备-数字化地形图 46
调查单元边界数字化 点击“编辑/编辑线段”(工具栏第一个按钮) 数字化时应根据需要缩放图片,使得边界线能清晰表达为宜。使用F2,F3以及键盘方向键进行图像的缩放与移动; 资料准备-数字化地形图 47
调查单元边界数字化 点击“新线段”按钮(工具栏第二个按钮),就进入了数字化工作状态,鼠标变为“”形状 从小流域边界上任一点开始,沿与等高线垂直的方向点击鼠标左键进行数字化,要记住间断的点击“保存” 资料准备-数字化地形图 当前图层名 48
调查单元边界数字化 接近起始点时,点击右键选择“关闭线段”或空格键结束线段编辑 如在绘制时发生落点位置错误,采用键盘“Backspace”操作即可恢复最近一步正确的操作 资料准备-数字化地形图 当前图层名 49
调查单元边界数字化 点击“闭合线条”按钮,完成小流域边界的数字化 线段需与等高线垂直,且与分水岭一致 保证曲线平滑 资料准备-数字化地形图 当前图层名 50